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被动语态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2022-09-10

一般而言, 不同的民族在观察、认知客观的物质世界时其角度是相异的, 主动和被动就是其中的两个角度。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征。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1]

就汉英两个民族而言, 由于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语言特点, 被动的表达方式也大异小同。

本文从汉语句子入手分析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产生过程及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而为中学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提供建议。

一、迁移及母语负迁移

“迁移”概念源于心理学, …指“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2]就语言迁移的效果而言, 可分为正迁移 (Positive…Transfer) 和负迁移 (Negative…Transfer) , 前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后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3]

母语负迁移又叫干扰 (Interference) , 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4]

Odiln指出:母语负迁移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是客观存在的。

中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难以区分汉英差异, 因此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时习惯用母语思维, 从而导致母语负迁移, 对英语被动语态教学造成影响。

二、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一) 汉语意义被动句转换成英语被动语态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

汉英被动句皆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类。所谓结构被动句 (syntactic passive) 就是用形态, 即动词的被动语态 (passive…voice) 或明显的形式标志标出来的被动句, 所谓意义被动句 (connotation passive) 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或明显的形式标志, 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 属于隐性被动或暗被动。

英语的被动语态形式固定, 用助动词be的各种形式+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而汉语由于缺少英语中用动词的曲折变化来表示语态的形式, 因此除少量借助“给、被、教、叫、让、挨、受、由、为……所、被……所”等词汇构成的结构被动句外, 还存在大量无形式标志的意义被动句, 正是这些意义被动句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 是英语被动语态教学的重难点。

一般来讲, 意义被动句常常用来描述一种行为完成后主语所处的状态, 或者主语现阶段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

汉语的意义被动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省略语态助词及实际意义上的主语而形成的。[5]例如: (1) 小猫 (被某人或某物) 吓坏了。The…kitten…is…frightened.在汉语句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示被动的词汇, 但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者而非施事者, 有隐含的被动含义, 属于意义被动句, 因此需要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二) 汉语主动句转换成英语被动语态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

汉语习惯用泛指人称做主语, 如“人们”“大家”等, 使用主动语态, 强调主观性。而英语则习惯用事物做主语, 使用被动语态, 强调客观性。

例如: (2) 人们世代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The…great…achievements…of…Chinese…communist…party…are…praised…by…generations.在以上2个例句中, 如果学生按照汉语的语序翻译成英语, 就会产生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表达, 造成母语负迁移。

三、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

(一) 汉语重意, 英语重形

由于汉语中缺少动词的曲折变化, 因此注重通过意义的表达来表示被动含义, 这导致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意义被动句。

而英语注重句子的形式, 被动语态有明确的构成方式。

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是造成母语负迁移的语法原因。

(二) 汉语重主观, 英语重客观

自古以来, 汉民族强调主体意识, 注重以人为本, 凡事都以“人”为中心, 认为只有人才具有意识。

而英民族则相反, 它更加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 区分主体和客体。

“物是物, 我是我”, 物我二分, 以客观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 追求的是认识客观的有效性[6]。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汉语通常使用主动语态, 而英语往往用被动语态, 更加重视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是造成母语负迁移的文化原因。

四、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解决对策

(一) 分析汉语句子主谓关系

孙万彪指出:我们做汉译英时, 要充分考虑到英语是一种重句子形式的语言, 凡是有被动意义或含义的汉语句子, 都必须译成英语被动句。[7]因此在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要重点分析汉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如果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翻译成英语时就要用被动语态来表达。

例如: (3) 这坛酒埋藏了很多年。在例 (3) 中, “这坛酒”虽然在主语的位置, 但并不是动作“埋藏”的施加者, 而是承受者, 实际上是被人埋藏的, 具有隐含的被动意义, 属于意义被动句, 因此要翻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This jar of wine has been lied hidden in the earth for many years.

(二) 融入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因此, 语言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法结构, 而且要注重文化渗透。在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 要融入文化教学, 对比英汉思维差异, 让学生意识到汉语重主观, 英语重客观, 在汉译英时及时转换思维, 将汉语的主动语态用英语的被动语态进行表达, 才能有效的避免母语负迁移, 提高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例如: (4) 大家都很认可她的努力。在例 (4) 中, 依据汉语重主观的表达习惯, 主语是“大家”, 突出主观性;而译成英语时, 就要按照英语重客观的表达习惯, 将“她的努力”提前, 放在主语的位置, 强调客观性。因此, 译文应为:Her efforts are recognized by everyone.

五、结语

中学英语被动语态中的母语负迁移产生的根源在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 而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困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文化方面的差别。

中学英语教师要正视被动语态中的母语负迁移, 从语法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了解英汉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差异, 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顺利完成被动语态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被动语态。

摘要: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 但由于汉英语言及思维的差异, 汉语习惯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并且习惯使用主动语态。受母语思维影响,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时常常会出现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表达, 产生母语负迁移。本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产生的过程及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即从分析语法结构和融入文化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以期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使被动语态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被动语态,母语负迁移,中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 1999, 25 (1) :21-23.

[2]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 李守坤.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句法的影响及对策[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与教学) , 2011, (09) :140-141.

[4] Richards J.C., R.Schmidt, H.Kendrick, Y.Kim.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 邓世俊.中西思维模式及对汉英语影响的对比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4, 15 (6) :101-104.

[6] 孙万彪.汉英法律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31.

上一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思考下一篇:江西省农村电商发展中金融支持路径研究——基于对赣县和玉山的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