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2022-09-22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并互助学习, 进而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 合作学习已初步展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常以小组的形式出现, 一般由4~6人组成, 而且组合方式常分为同质小组 (成绩接近的) 、异质小组 (成绩上中下搭配的) 。这两种形式不是孤立运用的, 有时分, 有时合, 有时交叉。这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采用了异质就近合作和目标驱动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 异质就近合作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 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 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 操作比较简便。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 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 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 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 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 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首先,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 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比如,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时, 要先扫清字词障碍, 在大家读了课文后, 各自提出所遇生字、难字, 然后分工查阅和记录, 再交流学习;比如, 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课文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又比如, 教师可以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例如, 预习《台湾蝴蝶甲天下》时, 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本地蝴蝶的基础上, 收集蝴蝶图片和蝴蝶工艺品, 并通过网络下载“兰屿黄裙凤蝶”, “皇蛾阴阳蝶”, “蛇头蝶”的图片和查阅有关资料, 先由学习小组整理和归纳有关蝴蝶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等, 再由教师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 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再如, 预习文言文《国殇》时, 让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和网络查询作者屈原的情况, 并收集古人勤学立志的故事:屈原洞中苦读、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范仲淹断齑划粥等, 小组内整理交流后, 进而在班上以“勤学”为话题, 在课前进行说话训练。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其次,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 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比如,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各学习小组通过熟读课文内容画出圣马克方场的平面分布图,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比, 让学生掌握威尼斯艺术建筑群的布局, 同时进一步感受了威尼斯建筑的艺术美。比如, 教学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场景、配乐, 并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长江, 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畅游长江三峡的毛泽东, 根据诗词内容想象所眺望的景色, 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 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 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 准确全面地感受毛泽东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豪情。又比如, 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 教师可要求各学习小组围绕“谁是真的猛士?谁是哀痛者和幸福者?谁是庸人?”展开讨论和交流, 并在学习小组间举行辩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 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例如, 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 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 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再次,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 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 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 目标驱动合作

目标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目标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 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 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目标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 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 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 在书法课上教学不要写错别字时, 开展找错别字活动, 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清除错别字小组”, 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 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 并定期在班级宣传栏上公布。比如, 教学应用文写作时,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就“如何择业”、“怎样搞好集体活动”等课题准备材料, 并在班级举行演讲比赛, 通过评比选出部分优秀学生, 成立小小记者站, 并担任不同的角色, 定期出版班报, 鼓励全班学生踊跃投稿。又比如, 教学说明文时, 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 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 为了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 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 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 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以目标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 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 师生一道探讨, 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 组织越巧妙,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 就越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留待以后继续探求、研究。

总之,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摘要: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异质就近合作和目标驱动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说明了中专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异质就近组合,目标驱动组合,交流,互助,合作,获得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讲评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