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设计范文

2022-06-19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忆江南教案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忆江南教案设计范文

忆江南教学设计设计

古诗词《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

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第二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忆江南》这首词,今天老师主要进行朗读指导,带领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再度中悟情,再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老师还特意带来了一组江南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看完这一组图片之后,是不是感觉江南的风景特别的美。 生:是

师:确实,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河湖交错,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以至于诗人对于江南的美景恋恋不忘,写下了这一组绝唱—《忆江南》 师:老师非常喜欢这首词,还赔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 生:想

(老师示范朗读) 生鼓掌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生:想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朗读的不错,但是呢,在古诗词的朗读中,光是读通顺是不够的,它是有节奏、停顿的。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古诗词的划分一般有2

23、221等划分节奏,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方法来对这首词进行划分。那位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划分好节奏 (生上台划分)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位同学划分正确了吗? 生:正确

师:好,那就看着划分好的节奏,同学们再来齐读一次。 (生有节奏地读)

师:同学们这次的朗读明显比第一次进步了,但是啊,在古诗词的朗读中,除了读顺,读出节奏,咱们还得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看词牌名,这个“忆’,是什么意思? 生:回忆,思念

师:对,这个忆字蕴含着诗人对于江南的无限思念之情,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出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来跟老师读一次,忆—江南(生跟读)同学们自己读一次,生读

师:同学们接着看,诗人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个“好”字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师:那就换个字,江南美不是更好吗? 生:我觉得好字不仅是景美,其他方面也很好 师:哦,还有很多的好。

生:一个好字说明江南各个方面都很棒,诗人非常喜欢喜欢江南,怀念江南。

师:好,你来读一读 生:江南好(大声赞)

师:好一句江南好,我听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还可怎么读/ 生:江南好(小声叹)

师:哎,小声叹江南好,我又听出了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大声赞——生读:江南好,又可以小声叹——生读;江南好,把诗人的向往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再来一次——江南好 师:江南好,江南好在哪?出示课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师:同学们,让诗人感到最美的,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那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你有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江边的花儿,像一团火在燃烧,我还看到了,春天的江水绿的像蓝草般,美极了!

师:你有如此领会,真是太棒了!那你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句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生:热烈、激情

师:你从那些字眼可以知道用热烈、激情的感情? 生:红胜火

师:那接着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 生:典雅,平静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花红水绿,春意盎然的江南!还有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可以读的比他更好? 生读

师:花开的真灿烂,水绿得真美,同学们,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把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

师: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生齐)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诗人为什么用反问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用反问句更能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思念之情有一种不能不忆的江南情

师:好,请你读出不能不忆,忘不了抹不掉的江南情 生:能不忆江南?(强烈的反问)

师:我听出了诗人强烈的反问,是啊,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呢?还有那位同学读读

生:能不忆江南?(深深的感叹)

师:我又听出了诗人的深深感叹,同学们,让我们把深深的感叹和强烈的反问的复杂情绪读出来 生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掌握了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但是我们不仅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还得学会积累,所以背诵极为重要,现在有请同学们上台,跟老师一起吟诵这首词 (生上台)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是站在江畔的诗人,把对江南的无限思念之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吟诵出来。 忆江南……. 师;同学们背诵的非常好,以后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现在老师给同学布置一个课后练习,出示课件,当时诗人写了三首回忆、思念江南的词,这是另外的两首,同学们回去多读、多练,最好能背诵,下节课咱们在来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邹利平

第三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

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1

5、整首连起来读。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2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3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四、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

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4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

(生)

5

(响而快)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

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

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

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

生:

(响而快)春来——

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

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

(水

情)

五、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6

忆江南

……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3、同学们,其实《忆江南》不只是一首而是三首。如果大家读了另两首,会对第一首词有更深刻的理解。请大家课外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学这两首词。

7

第四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第二周《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词,读出词韵、词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补白想象、仿说仿写、以读促悟 学法指导:

圈画批注、合作交流、情感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随机进行)

一、了解诗人,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生交流) 2.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江南美景的古诗词——《忆江南》。(板书课题)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一读,看看这首古诗词和前两首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生交流,相机介绍“词”)

二、初读感知,读出词韵

1.这首词会写些什么?描写了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正音,教学生字“谙”)

2.请同学们听老师试着读一读,划一划诗歌的节奏。(范读。大屏幕出示) 3.谁来按照画好的节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引导找出“韵脚”,了解“押韵”。(引读、齐读) 5.说说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美景?(生交流)

三、领悟词意,品味词情

(一)读中悟意

1.词中哪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圈出来,交流。板书:好)诗人的记忆中江南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小结,板书:江花 红;江水 绿)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修辞手法。(同桌合作探究、指名交流、小结批注) 3.借助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江南美景。(交流,小结) 4.诗人记忆中的江南美景仅仅是“江花”、“江水”吗?(补白想象,仿说仿写)(大屏幕出示:江南景色图片,仿写句式) 5.情感朗读,体会诗人赞美之情。(相机板书:!)

(二)读中悟情 1.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何单单写这两处呢?除了赞美,诗人对江南还怀有怎样的情感呢?(大屏幕出示:创作背景) 2.引读,体会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引导体会反问的修辞手法并批注,相机板书:忆) 3.此时此刻,你觉得诗人回忆的还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相机板书:?

生交流,小结,相机板书:……)

4.诵读诗词,升华情感。(自由背诵,指名诵读,集体诵读;配音乐)

四、拓展补充,延伸文本 1.小结梳理文本写法特点。(结构、修辞等) 2.了解另外两首《忆江南》。(大屏幕出示,齐读) 3.课后作业:

(1)搜集并诵读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2)画出你眼中的江南美景,并配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第五篇: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珍惜 景

上一篇:优美的古代诗词范文下一篇:医疗纠纷的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