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2-09-11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面临这样的困惑: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可到了教学实践中,要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两课时的教学安排常常需要三课时来完成,为什么不能按照课前的设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驱使下,这样的课堂教学终归是要淘汰的。因此,实施课堂高效教学,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已经势在必行。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呢?

一、全面解读文本

全面解读文本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基础。语文老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作者认真对话,精心凝神地加以研究。教师只有做到全面解读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教师只有对教材熟稔于心,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用自己的深情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首先,正确解读文本。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应当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总体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再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其次,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多元解读文本并非信马由缰,任意驰骋,而应该多元有界限,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多元解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整体性和文本所处的社会语境。面对教学内容,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

最后,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研读教材后,才能用情感去感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可以更为全面、更为立体地与学生进行对话,生成精彩的课堂。

二、多种方法,激活课堂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才有探究其奥秘的欲望。

其次,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

再次,设计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要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学生回答之后,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与鼓励。

最后,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已经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读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本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对学生而言,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最实用的是自由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教师巧妙的指导,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保证了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思维训练的力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四、精心总结,完美结尾

课堂小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课堂小结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对学生而言,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上一篇:基于节能降耗的油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下一篇:基于Ansys高压烧结炉卡箍快开结构优化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