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2023-01-27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项目实施程序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和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要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将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确定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关系密切,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种类及构成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地治理项目,一类是产业化经营项目。

1、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等 中低产田改造是针对那些产量较低的农田,通过到水或打井,疏通灌排渠道,改良土壤。配肥地力,整修田间道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机械化耕作程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等综合盖在措施,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它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四项。

1、水利措施又包括排灌站、机电井、输变电线路、衬砌渠道、埋设管道。配套建筑物等小项;

2、林业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苗圃建设内容;

3、林业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苗圃建设;

4、科技推广措施包括技术培训、

1 仪器装备和示范推广等建设内容。

2、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是指通过扶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以外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快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产项目从而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增收的措施。它包括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设施三类小项。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设置。实施上坚持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比例及构成

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滚动开发”。即中央财政资金是“引子”,地方财政(省市县三级)要配套,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资金。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构成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体比例为中央财政投入要占到总投入的4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达到20%,群众自筹资金35%(其中投工投劳折资必须占到自筹资金的5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标准2004年为每亩410元,其中对财政资金280元。投资标准及财政资金投入标准 每年以10%左右的比例递增。

(二)产业化经营资金构成

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来源也为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企业自筹三类,各种资金比例为中央财政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为1∶0.5,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占80%,地市占20%,财政资金中有偿与无偿比例为75∶25,自筹资金必须占到中央财政资

2 金的70%以上。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项目管理

(一)土地治理项目立项条件及程序

1、立项条件

项目实施区水土资源条件好、乡镇村组领导重视开发,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及搞开发积极性高并主动筹资。

2、立项程序

①制定开发规划和建立项目库。县办依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县上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土地治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并制定阶段性开发方案。各乡(镇)在申请立项之前,应编制初步选定的项目建议书,存入项目库,待国家投资可能时,再从项目库调为逐级上报。

②编制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开发的必要性;建设范围、地点、规模;主要治理措施;投资估算及来源;效益分析等。并附项目村组、乡镇对项目实施中及筹资投劳进行承诺。

③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资源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治理范围、地点、规模;项目规划图;主要工程措施及布置图,工程量和工作量;投资概算及筹资意向,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等. ④评估论证。项目评估是对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

3 查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资金配套与偿还能力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提供决策依据。项目评估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向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进行综合分析的论证,力求客观公正。评估论证主要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评估范围仅限于新增和调整开发区、新增中央财政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项目。

⑤组织扩初设计或制定实施方案。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是制定项目计划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置计划,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工程概算,设计图纸等。扩初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审批。

⑥计划报批。项目计划由下向上逐级上报审批,而后由上向下逐级批复下达。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条件和程序

1、立项条件。

①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要与土地治理项目密切协调,原则上在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安排,对带动项目区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有直接和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②项目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区的农业整体发展规划。③要实行产业化

4 经营。④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⑤要集中投入,规模经营。

2、立项程序

①项目建议书。项目单位要在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内,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中长期规划,按照多种经营项目的立项条件,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初选,形成项目建议书。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③项目评估。④计划编报。⑤计划审批。

(三)项目实施

1、项目计划经批复下达后,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变更项目的建设地点、期限、规模、内容和标准、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要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批准。

2、项目建设标准。

(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

(3)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

5 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4)项目区及主要工程建筑物设立永久性标志,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较长时期发挥效益。

对各措施具体要求参照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范。项目建设中严格推行资金“直通车”、目标责任制、竞争立项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大宗物资采购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县区动态管理制等、末位惩罚制、计划变更处罚制、验收责任追究制、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制、县级报账制等13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细化操作程序,坚决杜绝项目和资金按部门分配、分割的老机制和违反廉政建设规定的现象,掌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动权。

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

1、报账程序

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和资金直通车,项目实施单位申报、农发办组织验收。县财政一句验收结果补助标准直接将项目建设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2、有偿资金使用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汇集核算,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6 财政有偿资金的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认真签订有偿资金借款合同,切实落实还款责任。对用于各类项目的有偿资金,应区分不同情况,把债务分别落实到最终受益人;二是要全面掌握债务落实和债务人的变动情况,对债务人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办理债务变更手续;三是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还款保证措施,包括:在借款时办理必要的抵押、担保手续;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还款好的地区予以奖励,对不按时还款的地区加收与其占用费、减少投资、暂停立项直至取消开发县的资格;四是要逐步建立还款保证金,例如,可从效益好、建设期短的项目上提前收回的资金和水利工程拍卖试点收回的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建立还款保证金。

五、农业综合开发自筹及投工投劳规定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大会战实施方案

**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项目质量年大会战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制定我县201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安排资金为引导,以节水为依托,以农民自愿投劳为主体,建立以水利骨干工程为龙头,以解决灌排矛盾为突破口,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槽、口综合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实施原则

今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实施原则:一是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为重点,继续抓好农田示范和沟渠的清淤配套工作;二是以节水增产为目的,加大畦田建设力度;三是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以点带面,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440亩;二是新增农田保护面积5440亩,改善灌溉面积544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40亩,年节水达到43万立方米。三是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规模10000亩;二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平水年可节水46.99万立方米。三是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3.3%达到16.44%,增加了3.14个百分点

四、建设内容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的内容。项目区位于**乡,涉及**、**、**9个行政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更新机井3眼,修复配套机井10眼,配备井台、井盖3套,铺设地下防渗管道20.5km,整修砖路7.8km,修建公示牌3个,转弯半径2个,涵洞12个,渠道清淤2.8km,新开挖6km,植树10300株。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201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打机井18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0.394km,建井房18个,过路涵洞19座,渠道清淤20.811 km,作业通道600个,转弯半径10个,中型公示牌2块,农路20.0km,框架工程20.0km,高压线路6.113km,变压器18台,植树25000株,共265亩,紫穗槐籽2000公斤 ,1米1株,共75000株,112亩。

五、问题建议:

1、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由于项目区部分管道已经老化,按照规划设计需要更换。经乡党委政府和项目区干部研究,为了增加节水面积,在原管道不在更换的基础上增加了管道密度。申请变更管道位置走向。这样既方便了群众耕种,又增加了灌溉面积。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针对会议精神我部门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在土建工程的每块方田的醒目位置分别设立项目公示标志,公示内容包括项目数量、规格以及方田内每条管线安装长度及出水口数量。

六、主要措施

为确保11年、12项目达到提高标准、提高质量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六制”措施:

一是项目招标制。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和所需物资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和货物供应方。

二是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中,我办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并明确了项目法人的权利和职责,做到项目有人抓、工程有人管、问题有人担,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运行。

三是项目公示制。项目立项、实施、竣工三个阶段采取全程公示制,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投资标准、建设内容、质量标准以及农民投劳折资等问题进行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项目建设真正成为“阳光工程”,确保项目良好、健康运行。

四是工程监理制。我办要求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程进行监

理,并要求监理人员始终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立足为农业开发搞好技术服务,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真正把住工程建设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五是群众监督制。为使各项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采取了群众监督制度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是跟踪问责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工程的建设时间、地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项目负责人、施工细则等进行建档立卡,并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责令停工、返工,确保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使之能够长期持久发挥效益。为切实提高农业开发工程效益,延长工程寿命,减轻农民负担,我们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成立县、乡、村三级农业开发工程管理协会,分级负责所有农业开发项目区水利、电力设施管护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按计划完成各项开发任务,现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行县级报账制。实行县级报账的资金为各级财政用于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县财政局农财股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财政部门负责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筹集、拨付和有偿资金的借贷回收、归还等环节的资金运动和相关资产的分布情况,农发办负责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收入、预付工程款、项目资金的支付和结算等环节的资金运动和相关资产的分布情况。

二、资金管理职责。为加快资金调度,搞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各级财政资金转入县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资金的拨付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县级农发办负责开发项目资金的支付和核算。对项目实施质量、数量、进度严重不到位的项目单位,县财政局和县农发办均可行使监管职能,停止资金拨付乃至冻结项目资金。

三、资金使用原则。为保证各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进行,县农发办要督促项目镇村按时筹措自筹资金,再拨付市级配套资金,最后使用省级配套资金和中央财政资金。

四、资金报账程序。(一)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工程承包(含招投标,下同)的,其所需款项由施工单位根据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分批预以拨付。承包工程完工,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其余的工程款项(除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二)土地治理项目未实行承包的,项目开工时,由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提出用款申请,县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拨付部分工程启动资金(原则上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凭原始凭证分批报账,县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据实办理资金拨付。项目完工,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其余的工程款项(除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三)多种经营项目的财政无偿资金,由用款单位凭有关真实、有效凭证据实报账,经县级农发办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及时拨付资金。

五、报账凭证管理。(一)承包工程报账须提供承包合同副本、阶段性工程结算单、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款税务发票等。

(二)未承包工程报账须提供支付原材料和普工、技工工资及有关费用的原始凭证,工程概预算、施工现场记录、质量检

测报告、工程竣工图、竣工决算、验收合格证等。(三)多种经营项目报账须提供支付明细表和原始凭证复印件等。(四)报账必须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要求和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

六、项目资金结算。县财政设置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对国家和地方立项的开发项目每年预留项目资金中财政无偿资金的30%作为项目保证金,待项目全面完成后,经县财政局和农发办验收方可拨付。县农发办在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竣工决算,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依据工程决算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其余项目资金。

第四篇:【农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简称农发水保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水利部组织实施的农发水保项目。

第三条

农发水保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农发水保项目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履行立项审批手续,按设计施工,按进度报账,按标准验收。

第五条

本项目实行中央、流域机构、省、地(市)、县分级管理。 第二章

立项和报批程序

第六条

农发水保项目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每个项目实施期为三年。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按项目区申请立项,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区选择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区应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流域机构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内,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与国家其他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重复;

二、按流域或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每个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一般不少于100-200平方公里;

三、当地政府重视,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

四、所在地的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强;

五、有资金配套能力,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投工投劳有保障。

第八条

农发水保项目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履行立项审批手续。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简称省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会同省农发(财政)部门初审,经流域机构审查同意后,与省农发(财政)部门联合向水利部、国家农发办申报,并附流域机构审查意见,经审批后立项实施。

第九条

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编制初步设计,经省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施工和申请投资计划的依据。

第十条

农发水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须由具有相应规划设计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按水利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编制。

第十一条

省主管部门根据审批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按上投资计划的120%编制省级中央投资申报计划,于上6月底前,由省主管部门联合省级农发(或财政)部门报送水利部、国家农发办,抄送流域机构,并附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第十二条

水利部会同流域机构对省级中央投资申报计划进行审查,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于8月底前,确定下各省实施项目和中央财政资金的控制指标,报国家农发办审定。

国家农发办审定后,随同地方项目将下水土保持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各省财政(农发)部门和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省主管部门在收到国家农发办下达的项目和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一个月内,与省级农发(或财政部门)联合将项目实施计划报水利部,抄送国家农发办和相关流域机构,并附省财政部门出具的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水利部在收到省级项目实施计划后的一个月内,完成项目实施计划的汇总工作,报国家农发办审批。审批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四条

经国家确定的项目和投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三章

组织实施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为:拟订本辖区内农发水保项目总体规划;拟订农发水保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项目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质量的监督和检查;负责对已竣工项目全面验收;负责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完成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

第十六条

农发水保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总责。其主要职责为:负责落实项目建设计划;负责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组织实施;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和报账申请。

县级农发和财政部门参与项目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

以中央财政投资为主的种苗、淤地坝和坡面水系工程、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单项工程,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应推行招标投标制。承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施工能力。严禁转包和分包。

群众施工的工程,应加强施工组织、劳力安排和技术指导。

第十八条

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承担项目的监理单位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资质,由项目责任主体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定。

监理单位依据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试行群众投工承诺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把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央财政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工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区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投工,并由所在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县级主管部门做出承诺,方可申报立项。

第二十条

各项目应开展工程建设效益监测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成果。

第二十一条

要严格按设计施工,不得任意变更设计。必须变更时:如属工程布局、建设规模、概算调整等重大变更,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报原审批单位批准;不涉及总投资和治理面积,不降低质量,不影响项目功能的一般性修改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报项目责任主体备案。

第二十二条

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后要明确运行管护主体,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或移交手续,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标志,确保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第四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投资机制和“集中投入、不留缺口、奖优罚劣、激励竞争”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金采取多渠道、多层次方式筹集,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

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根据财政部印发的有关文件执行。地方财政分级配套比例原则上为:省级不低于70%,地(市)县30%以下,地(市)、县分级配套比例由省(区、市)自定。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将根据情况调减下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

第二十六条

用于项目前期、科技推广等费用,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其中:项目前期工作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2%控制,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科技推广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8%控制。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材料、技工及机械施工费;籽种、苗木费;苗圃的基础设施费;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效益监测费;封育管护、以沼代柴;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等。

第二十八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资金使用报账制度,并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项目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要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核算。

第三十条

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第五章

档案管理与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档案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按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三十二条

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省级掌握到县级,县级掌握到乡级,乡级掌握到村,基础资料到户。

第三十三条

农发水保项目检查验收实行验收、竣工验收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第三十四条

验收由省(或委托地级)主管部门组织,同级农发(财政)部门参加,在县级主管部门自验的基础上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对单项工程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自验报告。验收工作按项目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得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做出评价,提出报告。

第三十五条

省主管部门每年2月底前向水利部报送上项目工作总结,抄送所在流域机构,并附验收报告。

第三十六条

不定期检查由流域机构组织抽查,对抽查的项目执行情况做出全面评价。抽查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纠正,问题严重的要向水利部提出减少投资直至取消项目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竣工验收在项目实施三年期满后进行,由国家农发办主持,水利部组织。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三、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规章制度;

四、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管护责任是否落实。 验收结束,应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第三十八条

竣工验收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如下资料:

一、项目建设竣工自验报告;

二、监理报告;

三、项目的现状图、设计图、竣工图以及相应的数据表;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五、工程管理、管护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第六章

则

第三十九条

省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会同省级农发部门制定本省(市、区)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细则由水利部会同国家农发办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汇报825

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目建设顺利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乡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开发领导小组。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积极投身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为此,我们翻印发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读本》3万册,同时印发《贺兰农业综合开发信息》32期640多份,广泛宣传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意义。二是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县人民政府与各有关部门、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奖惩。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整体推进。四是对下派驻项目区技术人员,明确责任,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五是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认真组织项目的验收,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

2、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一是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和项目乡村的领导,在摸清开发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反复研究、论证,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出年度计划,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注重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生态治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

3、严格施工、狠抓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一年来,县农发办总是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在规划和安排上,尽力做到既科学,又使项目区群众满意,既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基础生产条件,又使项目区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务上有所节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是在项目实施前提前一年制定并上报自治区项目办的,去年2月,我办工程技术人员不畏严寒,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勘测,为我县项目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在春、秋两季工程施工中他们总是坚守工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牺牲了星期天、“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节假日,有的甚至带病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废寝忘食,吃住在项目乡村、严格要求,认真把关,发现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返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及时给予指导;在时间安排上,既考虑项目工

程的按时竣工,又保证了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生产耕作顺利进行。3月20日我办工程技术员提前进驻项目乡村落实工程项目、筹措物资,为春季田间骨干工程配套的顺利建设和项目区农作物春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9月20日我办工程技术人员又奔赴新的项目区对该项目区秋季农田基本建设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安排,经过40多天的努力,一举完成了今秋项目区农田建设任务的85%,为春季骨干工程配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办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项目建设的标准,重视工程质量的提高,确保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一是集中连片,条田成档,形成规模,2005年度项目区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按一沟一渠两路标准模式建设;二是坚持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农田建设做到了农沟、农渠、农路、树池一次性建成,不留尾巴;三是抓典型,树样板,做到乡有典型,村有样板,项目区农田建设中的沟、渠、路都是由项目乡镇组织劳力先挖好标准断面,然后施工,秋季农田建设中金贵镇组织6800人,在项目区大干25天,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亩,常信乡组织劳动力6500人,艰苦奋斗18天,完成高标准农田7600亩,使得多年无沟、无路的边缘死角变成了沟、渠、路纵横有序的农田,为全县秋季农田基本建设起到了推动示范作用。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农田建设质量明显提高。

5、严格按照水稻规范化旱稀植技术,做好重点示范和辐射推广,一是由农技中心统一向水稻规范化旱育稀植示范和辐射推广点供应良种。二是低温浸种和“使百克”种子消毒。三是控制播量,适期播种。重点示范方和辐射推广点育秧时,

每平方米播芽种180——200克,并于4月15日前全部播种,全县完成旱育稀植技术育秧面积1366.38亩。四是坚持见绿就通风原则,由于今年4月中下旬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水稻播种后4—5天开始出苗,如果放风不及时,很容易出现高温徒长现象,为此,农牧局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对此技术环节专门进行了技术指导。五是严格控制灌水,为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全县旱育稀植重点示范和辐射推广育秧第一次灌水基本都能控制在播后10天进行,秧田全生育期共灌水2—3次。六是大田施肥坚持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并做到重施基肥,控施追肥,轻施穗肥。七是坚持提高稀植质量,保证了旱育稀植规范化操作。

6、不断改进和加强资金管理

2005年度,我们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督上切实加强了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二是实行分期拨款制,即工程开工前先拨付30%,实施过程中再付50%,二是财政对项目实施单位票据核销制,即对照项目核销票据;三是引导开发区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四是加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使用合理,厉行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上述措施,既保证了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落实,也避免了项目单位乱支乱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2005年度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1、由于农民群众对小畦灌溉认识不深,致使项目区畦田建设标准不高,个别项目区边缘地带畦田建设不彻底。

2、个别项目区群众对水利配套建筑物和农田林网重建轻管,使用、管护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个别建筑物有人为损坏现象。

3由于项目投资定额标准低,水泥和砂石等原材料涨价,社会劳动力人工工资上涨,致使项目资金明显不足,水利配套工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改进和克服,使项目工作更加完善。

我县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在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自治区农发办的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工作,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农业银行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农业银行投诉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