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安徽省试点县的调研

2022-09-11

1 计量模型的构建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农户是否愿意抵押及其意愿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的因变量为“农户抵押意愿”, 意愿无非有以下两种情况:“有抵押意愿”和“无抵押意愿”。这属于非常典型的二元选择模型, 因此我们选择构建的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户抵押意愿的影响因素, 判断其影响是否显著以及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如何等。

2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与定义

调查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作为取样地, 并主要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85户样本农户进行了调查:其中, 鲍集镇选取30户, 常坟镇30户, 陈集乡25户。调查采用发放问卷、入户访谈和电话回访相组合的方式。对怀远县的调查发放问卷共计85份, 回收问卷85份;其中, 有效问卷为73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85.88%。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意愿 (农户是否有抵押融资意愿) 、样本农户的经济特征 (家庭总收入、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土地经营意愿、贷款期限等) 以及农地特征 (经营权类型、耕地是否分散等) 。

模型的因变量为农户抵押意愿 (Y) , Y的取值有两种可能性, “Y=0”表示无抵押意愿, “Y=1”表示有抵押意愿。考虑到模型的自由度问题, 本文选择了如表1所示的抵押意愿影响因素, 即Xi (i=1, 2, 3, 4, 5, 6) 共六个自变量, 分别反映了样本农户的经济特征和农地特征。

3 计量模型检验及检验结果分析

借助SPSS统计软件, 我们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引入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模型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表展示了二元模型回归得到的结果, 六个变量中有四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余变量表现不显著, 下面着重进行分析。

X1 (融资期限) 的coefficient数值为2.183, 并通过了5%的显著性测试。也就是说短期抵押融资的意愿更高, 而中长期抵押融资的意愿更低。银行对贷款期限的规定是依据土地流转费用和流转期限进行测算的, 而本地区的土地流转费用通常是一年一付, 所以针对这类流转获得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时, 银行对其的贷款年限通常设置在一年以下。

X5 (耕地是否分散) 即土地集中度, 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农地更集中的农户有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土地集中度对农户抵押意愿呈现正相关。土地集中度越高, 意味着土地耕种和管理更为集中和方便, 规模经济带来了平均成本的降低, 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利润。相应地, 农户有意愿通过抵押经营权来获得融资以扩大其耕作面积。X

X6 (经营权类型) 的系数显著为负。即仅用有经营权而无承包权的农户更有意愿进行抵押, 土地承包权人与经营权人二者的目标是不尽相同, 进而所愿意的承担的风险也不同。一旦贷款发生违约时, 承包人的损失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承包人寻求的是更为稳健的土地流转金, 对影响其收益的风险的厌恶程度也应该更高。而当承包权与经营权合一时, 信息是充分的, 这时候农户需要充分考虑抵押贷款所面临的机会成本以及风险, 因此其抵押意愿会相对较低。

4 结论及建议

金融机构需要正确处理好“两类”经营权的贷款在信息对称程度以及风险上的不同。尤其是“脱离承包权的经营权”的这类农户, 流转获得的经营权既是农户可进行农业投入和产出的要素, 也是可抵押化财产, 相比利用其他固定资产或者担保进行抵押融资相比所需的成本要低得多, 因此农户的土地抵押意愿会更强。根据代理理论的观点, 笔者认为此类贷款在发放前, 经营权抵押人必须在征得土地承包人的知情或同意后, 金融机构才可以进行此类贷款的受理和发放, 一方面实现风险共担, 承包人有激励去全方面获取土地经营者的经营能力、资金用途和还款意愿等相关信息, 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这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贷后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 即便发生贷款违约, 银行在土地所有权的处置上受到的阻力会较小。此外, 政府在市场的功能亟须转变,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趋于市场化运作, 包括贷款利率的发现以及风险控制, 政府的过度介入可能会扭曲市场。

摘要:本文基于对安徽省怀远县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意愿调查, 分析影响农户抵押意愿的因素, 并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抵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向及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解释。从影响因素入手进行探讨, 并对试点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孟心炜, 钟君, 虞慧平.浅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J].时代金融, 2011 (15) .

[2] 宋丽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 2010 (8) .

上一篇: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下一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再定位、制度优化及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