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及税负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次改革是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税制改革以来的又一个新突破,是历史上单项税种改革减税幅度最大的重大税制改革,是当前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严重冲击中国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增值税转型政策,体现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增值税转型及税负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值税转型及税负分析论文 篇1:

论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存在着税率较高、税基不尽合理,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较为严格、重复课税与征税,政策与法规条例繁杂以及法律级次较低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深化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出路在于适当降低税率,扩宽税基,适度放开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真正转变。加快增值税的正式立法,提高法律级次并形成强有力的增值税相关保障机制,正确应对组织增值税收入与结构性减税之间的矛盾,构建新型增值税体系。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结构性减税

在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轻税赋,鼓励投资,消除重复课税与征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全年减税额约1400亿元,极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为我国经济复苏奠定了财税基础。增值税转型改革一年的实践虽然带来了许多有利面,但同时也凸显了诸多问题。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然而,深化和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就必须深刻地分析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和困境,进而为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具有较强解释力和针对性的方略和对策。

一、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困境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涵义就是允许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抵扣,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构建新型增值税体系。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1)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2)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3)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4)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5)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然而,一年以来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实践,凸显出许多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问题:

1、税率较高

当前我国增值税税率较高。我国增值税采用比例税率,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较高的增值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水平,从而削弱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刺激作用。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看,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仍然偏高,且过于单一。增值税税率的确定,不仅涉及一个庞大的纳税人群体的税收负担,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都将产生广泛影响,而较高的增值税税率在某种意义上对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和限制。

2、税基不尽合理

税基即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税基解决的是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性。税基分为从价计征与从量计征两种。而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有直接计税法和间接计税法之分。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增值税计算方法为购进扣税法,即在计算进项税额时,按当期购进商品已纳税额计算。但在税收实践中,采用的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合法扣税凭证注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计算应纳税款。一方面,增值税的税基在当前大体相当于工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税基较为狭窄;另一方面,计算增值税仅仅依据一个形式上的发票或凭证,很大可能上就会发生造假、利用各种手段变更数额、通过向征税人进行“权力寻租”实现其偷骗税目的等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我国增值税计税依据即税基的不尽合理(计税方法狭窄单一、僵硬不灵活)也可能会加大逃税和偷税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不利于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走向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公平、高度文明的税收体制。

3、抵扣标准和征收范围较为严格

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抵扣标准和征收范围较为严格,实际上增值税转型改革只是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对于纳税人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以及占多数的厂房建筑不能抵免。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使得很多领域和行业可以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以及符合抵扣标准。不仅如此,某些税种的征收范围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营业税与增值税在征收范围上就存在一定的重合。不利于依法治税的有序进行。由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确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农业和服务业的大部分排除在外。当前我国实行的增值税属于商品增值税,即在生产销售商品的时候征收,不涉及劳务服务,对服务业是征收营业税。例如,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就不能进行税前抵扣,同时对全额收入征收5%的营业税。这对服务行业来说形成了重复课税。

4、重复课税与征税

增值税作为一种中性税,具有链条式的抵扣机制,环环相扣,上环节减免的税款将自动在下环节补征上来。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在经济生活中造成重复课税与征税现象,尤其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行业,重复课税与征税问题较为严重。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正处于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的过渡阶段,某些行业和领域依然存在重复课税与征税现象。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而造成两种税种的分解,致使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够完整和系统,也造成了第三产业企业购买设备等相关支出不能抵扣,即产生重复课税与征税现象,企业税负过重;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组合角度看,在一个国家同时征这两种税,二者的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也还存在一些矛盾或问题。这显然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要求相矛盾。

5、政策与法规条例繁杂。法律级次较低

当前,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但其规定是由国务院条例和诸多政策加以调整的,法律级次较低。这种情形与增值税这一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部分已经颁布实施的诸多条例和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已开始出现与当前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相互不衔接的问题。不仅如此,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在税收立法中至今还处于“法律缺位”的状态。

二、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出路

面对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进一步深化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出路在于适当降低税率,扩宽税基,适度放开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重新调整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真正转变,加快增值税的正式立法,提高法律级次,并形成强有力的增值税相关保障机制,正确认清与处理组织增值税收入与结构性减税之间的矛盾,构建新型增值税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增值税转型改革回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回应了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

增长带来的外在挑战,但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任何一次税制改革都涉及利益再分配的问题,除了增值税制度本身的改革外,还必须考虑相关的配套机制,尤其是增值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成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弥补和减轻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1、适当降低税率

投资、消费与出口“三架马车”在当下我国的非平衡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与行业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障碍。而结构性减税作为一项重要可行政策选择正为调结构、促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性地实践提供了一条可能性路径。在当前我国掀起的新一轮结构性减税的大环境下,适时降低增值税税负,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是解决当前内需不足和生产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有效措施。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税收收入效应”。有研究表明,从鼓励投资、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视角来看,以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方式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投资收益率,也能达到刺激投资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进而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扩宽税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信息的全球化,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交辉映,第三产业从形式到内容花样翻新,更多新的领域和行业日益得以涌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增值税计税依据即税基的需求并要求其具有多样化的宽税基功能,改变传统的单一狭窄且不尽合理的税基。扩宽税基并使其规范合理化,不仅能够对不同行业或产品实行不同的税基,从而使增值税的计算依据合理化,也能较大可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催生而来的新领域或行业。以扩宽税基的具体方式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国家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认识能力、驾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适度放开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

通过适度放开增值税的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将更多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适当地将厂房、建筑物等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探索并形成规范合理的抵扣标准和征收办法,可以极大地发挥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功效。当前,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因此,如果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不变,那么抵扣范围就很有可能不会全面覆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催生而来的新行业或新产品,并进而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和正当性。只有适度放开抵扣标准与征收范围,才能使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增强我国企业活力和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升格。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减轻了税收负担,增值税“扩抵”等优惠政策又对民营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促进作用,使得民营企业快速崛起。不仅民营企业户数在急剧增加,民营经济实力也在飞速发展。据权威数据显示,2000年吉林省民营企业为10420户,到2005年底跃升至90万户;2000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完成产值165.6亿元,2006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达到了1500亿元。目前,对于我国国内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征收范围应该重新加以调整,尤其在增值税的立法层面上将增值税推向全社会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征收营业税的劳务中,与销售货物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代理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和邮电通信业等行业,可直接纳入增值税的应税劳务体系。

4、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真正转变

第一,从经济的角度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鼓励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创造的积极性。第二,从财政的角度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彻底消除重复课税与征税现象和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征缴税的便捷和高效率化,有利于预防偷逃税行为的发生和降低税收成本管理以及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升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所以进一步深化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应着力研究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其配套措施,稳步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5、加快增值税的正式立法,提高法律级次

当前,虽然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在全国整个税收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功能。但至今这一税种仍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相关条例和政策的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由于法律级次较低,这对保障国家税收的征管,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刚性不足,所以,立法机关应该高度重视增值税的立法工作并尽快提高其法律级次,进而要加快增值税的正式立法并形成强有力的增值税相关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增值税税收法律体系。良好稳定的税收法律制度将会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提高立法级次,不仅对于完善税收法制建设非常重要,而且对于解决增值税领域的合法性问题,以及法律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提高税法遵从度和运行实效,都甚有裨益。因此,有必要将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逐步加以清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制订与消费型增值税理念相契合的增值税税收法律规范,以堵塞管理漏洞,促使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顺利进行。

6、正确应对稳定税收收入与结构性减税之间的矛盾

增值税转型改革和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对国内增值税增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据数据显示,2009年1-9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完成13666,24亿元,同比下降2.4%,完成年度预算的70.1%。1-9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30.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在9个月里,国内增值税减收行业范围缩小,其中有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在18个重点行业中,原油、有色金属、电力、造纸及纸制品、钢坯钢材、化工产品6个行业的增值税继续减收;交通运输行业、专用设备、卷烟、酒、服装皮革、电气器材、电信设备、通用设备、成品油、煤炭、建材、纺织品12个行业的增值税实现增收,增收金额较大的主要是成品油和设备制造行业。其实,从税收效率角度来看,增值税本身是非常排斥减免税的。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成程度上是依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来实现的,尤其是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而在今后,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将处于两难之中,既要实施结构性减税,又要保证税收稳定增长。这一现实矛盾必将出现于当前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践运作中,而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途径来开辟新税种与新税源,也可在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负的同时,适当加大高收入群体的税负,有效地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进而为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良好的税收环境。

责任编辑:郑洪昌

作者:李光宇 牛保忠 王丽梅

增值税转型及税负分析论文 篇2:

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次改革是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税制改革以来的又一个新突破,是历史上单项税种改革减税幅度最大的重大税制改革,是当前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严重冲击中国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增值税转型政策,体现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就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必要性、改革意义出发作一番思考,并就改革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生产型;消费型;风险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背景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根据税基宽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收入型、生产型三种。按国际惯例,在计算增值额时,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抵扣;收入型增值税仅允许扣除当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的那部分固定资产;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任何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中国1994年正式推行增值税以来,出于对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和财政资金紧张等因素的考虑,一直沿用生产型增值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生产型增值税弊端逐步显露。2004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随后相继在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中的八个行业、内蒙古东部五个市(盟)和汶川地震灾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

实践表明试点转型改革是成功的,为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东北地区为例,试点转型政策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效果明显,起到了鼓励机器设备投资、加快技术更新改造作用。至2007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244亿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186亿元。

二、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

1.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弊端。(1)征税范围偏窄,有失公平竞争。中国增值税范围是对所有销售货物或进口货物以及加工修理装配劳务征收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安装业、劳务服务业等行业不征收增值税。(2)抵扣范围偏窄,不利于企业增加投资,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现行生产型增值税仅限于抵扣外购货物与部分劳务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对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税额不允许抵扣。(3)税率设计偏高,重复课税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国际上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大体在8%~20%之间,中国生产型增值税税率为17%,换算成消费型增值税应在23%,税负明显过高。东三省是中国老工业基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问题突出,但生产型增值税沉重税负使得企业有心技改、无钱纳税,抑制了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已纳税金一次性抵扣,就能极大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刺激经济增长。例如,企业投资100万购置固定资产,生产型增值税下这项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成本共计117万;消费型增值税下17万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成本变成100万,降低了14.53%(17/117=14.53%),固定资产折旧相应降低14.53%,企业利润将增加14.53%。按照现行25%企业所得税计算,净利润增加10.89%(14.53%*(1%~25%))。税改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增加的净利润相当于现行会计期间公司设备折旧额的10.89%。可见,增值税改革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再生产和市场竞争能力。(4)增加出口产品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限制了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有免税规定,对内资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得抵扣,这样不利于国内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严重挫伤了企业进口先进设备的积极性,使内资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本国工业的发展壮大。(5)加大税收征管成本,扣税凭证不规范。生产型增值税必须将可抵扣的购进货物和劳务与不可抵扣的购进货物和劳务分开。

2.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中国选择这时候实行增值税全面转型,是因为它的减税效应,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将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国务院把增值税全面转型作为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一。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内容

(1)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并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不再采用试点地区的退税办法。(2)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3)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4)为平衡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调低增值税征收率,分别从6%和4%降低为3%。

四、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

(1)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增值税转型后,可使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得到更多进项税额的抵扣,获得更多的减税收入,从而刺激企业改进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产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许多老化陈旧的设备维修率高,造成生产率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税转型后,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提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增值税转型后,增加出口退税,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贸易,推进整体经济发展。(4)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更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主动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去。

五、增值税转型风险分析

(1)增值税转型会使税基减少,必然带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增值税是中国主体税种,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转型实施,企业存量和新购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数量巨大,甚至可能出现销项税额不足抵扣的窘况,引起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和结构变化,因此增值税转型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弥补财政收入缺口问题。据中国税制专家高培勇推测:“东北六行业的增值税转型试点如果实施到位,政府将少征税150亿元,如果在全国实施,全国减少财政收入大约在800亿元~1 500亿元。”所以增值税转型在全国铺开,将对财政收入产生巨大冲击。(2)增值税转型加大对资金的需求,易诱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中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托于外延再生产的扩大,增值税转型必然刺激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更新和投资扩张,引发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3)增值税转型难以解决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因为对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不予抵扣的话,就会出现新购固定资产和存量固定资产抵扣的衔接不畅,不利于新旧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企业资产兼并重组战略的有效实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宁愿购进新的固定资产也不愿意走资产兼并重组的道路。而老企业也会通过变卖方式将存量固定资产转为新购进固定资产,从而获得进项税的抵扣。(4)增值税转型产生就业压力。目前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大量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岗位大多是餐饮、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原先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相对抑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刺激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所需工作人员相应减少,造成更多人员下岗,产生更大就业压力,影响社会安定稳定。

六、完善增值税转型的建议

(1)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中国今年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转型,只不过扩大抵扣范围。因为允许抵扣的只是外购固定资产中的设备部分,而不动产部分所交纳的营业税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建议创造条件逐步将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先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和销售不动产四大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适当调整增值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推动增值税完全转型。(2)实行固定资产抵扣的过渡措施。东北增值税改革试点对财政收入的冲击很大,今年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可以考虑采取先对固定资产的部分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政策,以后再逐年提高抵扣比例,直到全额抵扣。对投资过热的行业,国家可以暂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从而有利于保持财政经济的稳定。(3)对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比如对在实行新的消费型增值税以前五年购置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可以分年(如五年)按比例进行部分抵扣。对抵扣期限长短可灵活规定。从中国经济状况看,抵扣时间可以较发达国家长一些,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小。第一年可以抵扣20%,逐年提高10%,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予抵扣的弊端。(4)做好税制结构配套改革工作。增值税作为中国最大流转税税种,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弥补财政收入缺口,国家在税制改革中一方面考虑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另一方面考虑开征新的税种,如燃料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资本利得税等,完善税种结构,促进财政收入增长。(5)针对增值税转型造成人员下岗失业,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可以考虑出台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惠政策,缓解就业压力。(6)强化计算机征管力度。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计算机稽查,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税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的征管、稽查,进一步加快“金税工程”建设,早日实现税务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佩銮.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7):45-46.

[2]张景辉.论增值税转型的潜在风险及权宜对策[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5-46.

[3]雷鸿.中国增值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路径选择[J].集团经济研究,2007,(8):286-287.

[4]于佳,张林冯.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2):213-214.

[5]彭欣欣.完善中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196-197.

[6]赵丽敏,范晓宏.关于对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6):216-217.

作者:郭剑芳

增值税转型及税负分析论文 篇3: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财务的影响

【摘要】 2009年1月1日起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文章通过比较增值税转型前后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变化,分析得出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转型对企业财务报告及财务指标的影响,最后指出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税负; 财务; 影响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大现实意义。此次转型必然会对企业的税负及财务产生影响。

一、增值税的基本理论

(一)增值税的运行机理

增值税与传统的流转税不同,具有独特的运行机理,有着鲜明的特性与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类型。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二)增值税三种类型及比较

通过对增值税类型的介绍及其比较,可以明晰地了解各种类型的优缺点。

1.增值税的类型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都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础的法定增值额不但包括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还包括了已经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重复征税,因此,此种类型的增值税政策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不利于投资,但可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政府财政支付的能力。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而言,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数包括了当期的工资、利息、租金及利润之和,和生产型增值税比较,没有把折旧额计入。从理论上讲,收入型增值税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在转成本的时候没有逐一的凭证记录,要想准确地计算转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实践中,收入型增值税政策的应用并不广泛。

(3)消费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款允许一次全部扣除。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增值税可以扣除的金额大大的增加,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种课税政策最宜规范凭发票进行抵扣的制度,便于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所以是三种增值税类型中最简便、最能体现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一种类型。

2.增值税类型的比较

就税基方面进行比较,根据上面对三种类型增值税的介绍,很明显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收入型增值税最大。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经济的发展效应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效应不同,所以它们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业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等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下面从五个方面对三种增值税进行比较:

(1)从课税的税基方面进行比较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收入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生产型增值税最大。从课税基础来看,生产型增值税最能保证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提高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而在这一方面,消费型增值税会带来政府财政税收的减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提高国家的财政税收收入。

(2)从企业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方面进行比较

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政策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由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般数额较大,故重复征税的现象严重,而且,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额度就会越大。对三种类型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的额度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所以,只有消费型增值税更好地体现了不重复征税的特点。在这种政策下,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最小。

(3)从促进企业投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因而,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投资的越多成本就会越大,这种政策明显地抑制了投资者的热情。而消费型增值税恰恰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反,它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型,能够起到刺激投资的积极作用。收入型增值税虽然允许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进行抵扣,但缺点是分期进行抵扣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增加了投资回收期,再加之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刺激投资方面的作用不如消费型增值税。

(4)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特点,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越是有机成本高的行业,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就越重,不利于推行税收公平政策,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与之相比,消费型增值税则克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带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促进创新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提高。

(5)从有利于国家税收征管方面进行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从而中断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使偷税、漏税和骗税等不法行为有机可乘,而且,不利于国家税收机关征税工作的进行,直接带来税收征管成本的增加。收入型增值税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因此,这种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税收征管的进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计算及征收方面等要简单易行,最适合凭票扣税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通过上述的比较,从税收征管的成本上看,收入型增值税的税收征管成本最高,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综上所述,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重复征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对于消费型增值税而言,企业投资的越多,税负越少,这与生产型增值税不同,所以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引进新的设备扩大再生产,鼓励技术改造。对收入型增值税而言,它强调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转入产品价值中,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是在计算方法上存在困难,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推广。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的税负比较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实现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必然会给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下面就转型前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的变化来说明。

(一)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增值税税负比较

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企业的税负相对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现举例说明:

例1,假定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该企业当期购进用于生产的资料价值是5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585万元;当期又购进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该企业本期实现销售收入2 500万元,销项税金是425万元。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情况下,即按照税法规定,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允许抵扣,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从销项税金中扣除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后的余额,即340万元(425万元-85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170万元(425万元-255万元),比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的应纳税额减少了170万元。可见增值税转型可以对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起到降低的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负担比较

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为税基计算的,因此,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优惠政策后,增值税税负的降低也会带来两者的降低。

(三)增值税转型前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下的固定资产原值包含购进资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在消费型增值税模式下则不包含该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原值不同会导致企业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不同,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当期费用,还造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出现差异。

例2,企业本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10年,企业采取直线法折旧。在生产型增值税下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170万元,企业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117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当期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企业每期的折旧额是100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每期的折旧额减少17万元,企业的利润增加17万元,企业的所得税则增加5.61万元。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将会有所增加。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影响,其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下面就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指标的影响来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前不允许扣除的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现在则可以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必然对固定资产核算产生影响,下面就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准予抵扣的项目及账务处理加以论述。

1.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转型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允许抵扣的范围与转型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规定相同。

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等有关规定,准予企业(指一般纳税人)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包括:(1)国内采购(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进口固定资产,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3)购进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货物或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4)购进或者销售固定资产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固定资产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固定资产和其他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发生的增值税都不能抵扣。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对某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使得企业可以将购建生产用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税金确认为当期的进项税额,抵扣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当期销项税额,而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应交税费是企业流动负债的一部分。这两者价值的变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

为了方便说明和分析这一过程,本文假设了以下资料:某一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制造型企业购进一台生产用设备,设备不含税价格是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见表1、表2)

可以看出,转型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流动负债减少,净资产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的销售业绩越好,产生的销项税额越多,实际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越多,起到了节省货币资金的作用。

2.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项目中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的原值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虽然会使得所得税同时增长,但并不影响净利润绝对数的上升。

假设某一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I,增值税税率为17%,年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25%,则转型后:

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为:-I×17%

折旧额(管理费用)的变动为:-I×r×17%

营业利润以及利润总额的变动为:-(-I×r×17%)=I×r×17%

所得税的变动为:I×r×17%x25%=0.0425I×r

净利润的变动为:I×r×17%×(1-25%)=0.1275I×r

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值税的转型使得企业净利润增加,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格I越高、年折旧率r越大,对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显著。利润表中与固定资产折旧费间接相关的项目还有“主营业务成本”。消费型增值税中,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中不再包含进项税金,用于生产产品计提折旧费(产品的制造费用)也相应减少,使得产成品成本中也不再包含进项税金。正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这一特点,使得产成品销售时,杜绝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同时在其他生产成本不变情况下,也间接影响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有所下降。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按照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购买固定资产的所有支出全部计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则需要分项列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117 000元现金流出中,100 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列入了企业的投资活动;而其余确认为进项税额的17 000元尽管是伴随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支出的,但却作为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项目。

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影响是可能使企业当年的现金流量增加,但同时导致以后年度固定资产折旧的减少,利润和所得税的增加,更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

四、增值税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笔者认为,在这次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采购固定资产必须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应避免小规模纳税人,除非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即使供应固定资产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还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假设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当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而当供货商是小规模纳税人时(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00×3%=3万元,经比较,17万元远大于3万元,所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可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固定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购进固定资产时间,避免出现销项税额有的时期不够减,有的时期剩得多的情况,要保持投资固定资产的平稳性,分批分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综合上述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往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考验。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应注意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郭瑛.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2).

[2] 张阳.增值税转型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6).

[3]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

作者:王 娟

上一篇:财务管理下的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电子电器应用人才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