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体育本身就是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人文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指导法的应用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应当积极探索更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本文对调查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如何更有效的应用练习指导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练习指导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系统的应用练习指导法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标准进行,而且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与训练方法缺乏创新以及系统融合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将练习与指导进行了有效结合,既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这就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练习指导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努力使教学与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取得更好成效。

1 练习指导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多元化、系统化、融合化组织实施,推动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更加完善。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与训练模式,特别是对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训练,教师则加强相关指导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知行合一”意识和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比如通过对学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使体育教学与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而且也能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而且对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将“生活教育思想”纳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更加强调体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可以将“社会治理”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且能够持续开展体育锻炼。

2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问题

2.1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

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一些教师对练习指导法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练习”与“指导”的关系,直接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有的教师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而且在“分类训练”等诸多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不注重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劣势进行训练等等,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以提升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加强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在指导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同样会制约练习指导法的有效应用。深入分析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对练习指导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情况。

2.2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融合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与其他教学与训练方法进行融合,进而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但个别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融合性,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不注重教学与训练内容的有效整合,比如在开展篮球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不重视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发展腰腹力量训练的过程中,空中传接球、仰卧快速屈体或转体等缺乏有效结合,而且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够到位。有的教师则没有将教学与训练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在自主训练方面缺乏有的放矢。有的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之间相互指导不足。

2.3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创新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练习指导法应用模式创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训练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则不注重训练模式创新,特别是在教学与训练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性,比如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与训练分析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在教学与训练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等等。有的教师则不注重构建“线下训练”与“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及时、便捷、即时指导,甚至个别学生由于错误的训练方法而导致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等等,需要教师对此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创新性应用练习指导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取得突破。

3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有效应用练习指导法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想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科学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教学与训练内容的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训练取得好的成效。比如应当针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指导”纳入到练习指导法当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每一名学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与训练;再比如在开展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从器械训练来看,主要应以通过悬吊器械、半圆平衡器、瑞士球等器械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技术教学与训练;对于体能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体能方面的训练等等。

3.2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

为了能够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进一步强化练习指导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拓展性。要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系统性,除了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之外,也要对训练形式、训练机制、训练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使教学与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把兴趣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对于一些教学与训练内容可以进行“游戏化”和“娱乐化”设计,比如通过将技术训练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力量训练,这对于解决一些学生不注重力量训练以及无法取得良好成效问题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与教师的有效融合,教师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指导的及时性。

3.3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创新,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着眼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和效能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第一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融入到教学与训练当中。要更加高度重视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性,特别是要通过综合训练,找出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教师通过有效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加放松,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要切实加强教学与训练管理工作,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训练过程的管理之外,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制定“自主性”教学与训练计划,强化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主学习与训练解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这对于落实练习指导法具有重要的创新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练习指导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而且也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创新。因而,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从提升体育教学与训练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与训练互动性等诸多方面入手,着眼于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措施,重点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三个强化”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宋小睿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体育本身就是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人文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作用。体育教学和训练是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也是体育文化中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这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的方式密不可分,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力息息相关。

关键字:体育教学和训练;奥林匹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核心价值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如何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弘扬核心精神对唤醒唤醒体育的向心力、凝聚力,发展体育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奥林匹克文化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三个方面价值取向的影响,探究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与核心价值观的特征、关系及如何发展问题。

1 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契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明了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体育教学和训练是一种特有的育化方式,是教育渗透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的载体;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突出,教育德育功能被逐渐弱化。但当前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体育教学和训练对核心价值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实践核心价值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关系,如何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积极推动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创新等问题的研究方向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奥林匹克文化与体育价值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体系开始构建并不断深入研究,包含了经济、社会、传媒等诸多交叉领域,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不少专家学者纷对体育及体育文化作出定义:体育是人类为了顺应和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的一种特殊文化。体育文化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人体素质等物质文化,还包括知识、技术等制度文化,以及思想观念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不仅反应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折射出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发展潜力。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断传承与发展,体育教育与训练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载体,是学生间接接受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形式,依托体育文化的发展推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

2 体育教学和训练与核心价值观

2.1 体育教学和训练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我国的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文化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体育本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的作用。

体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体育教育现象的属性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与社会存在着价值关系,另一方面人作为价值主体,总是需要体育满足的程度为尺度。体育体现的是实现人的生存价值、享受价值、发展价值等功能。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者、被训练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媒介、情景等构成,在两者之间的联系过程中体育的价值观被逐渐彰显出来。因此,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体现的体育人文精神是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和训练是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方法和载体。

体育文化根据其自身的特征不仅反映了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的人文精神,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参与者本身的素质要求体育精神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见解。

2.2 体育教学和训练传播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特征和方法

2.2.1体育教学和训练在传播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体现的特征

体育文化根据其自身的特征不仅反映了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的人文精神,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参与者本身的素质要求体育精神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见解。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其体育精神的传播主要趋向于竞技体育精神的宣扬,多重视“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及“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缺失了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和谐发展,存在文明教育力度不够,法治观念意识不强等特征。

2.2.2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传播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总结,同时把核心价值观和体育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相结合,对内化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公民个人层面和价值准则上看。首先要结合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性质和特点,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训练都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同学们体会到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掌握技战术的能力还要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应的理论学习,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如通过观看体育竞赛视频来增强受教育者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拼搏的精神。体育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倡导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提倡勇敢竞争、奋斗拼搏的精神,激励人们永不放弃,不断进取的追求,在追求中锻炼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体育精神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看。在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或训练方法,让接受教学或训练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一定的自由,培养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体育运动中公平竞争原则与社会公德以及法的精神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平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的道德核心。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应培养活动参与的主体具有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等。这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更是要将这种精神理念延伸到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严于律己。从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目标确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施以及训练过程的检查评定整个步骤中都要秉着“公平、公正竞争的伦理理念,友爱和平的价值原则”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發展和社会进步,奥林匹克运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社会价值。

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而奥林匹克运动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谐”理念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结合点,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这种宏观的思维和理念,紧跟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树立体育文明意识,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2.2.3 结合教学与训练逐步渗透核心价值观念

由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对培养时代精神有利的因素。因此,要利用不同的教学素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品德教育。如课前检查出勤,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运动的项目如篮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集体协作,互相配合的团结精神。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经常存在中小型体育竞赛,比赛要求队员要协调配合,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团结的重要性,在竞赛中设立体育道德风尚奖也是对比赛队伍赛场风格的肯定;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强调诚实守信,强烈抵制在比赛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而获利的队员或队伍。体育游戏作为中小学校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规则同样具有一定的规范力。学生在游戏中要坚守“团结、公平、诚信”的法则,最终达到令人信服、愉悦享受的效果。所以说体育文化能够强化人们的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语言规范、言行一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认负责,以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业务能力,健康、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带动学生,不仅体现了自身良好的行为素养、专业素质,在行为规范上对学生也具有指引作用。奥运史上拥有非常多的案例及代表人物,他们以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和优秀的体育文化的素养,给后人的在体育运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这些都可以渗透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的核心价值观的体育学习氛围,对体育参与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结语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挖掘体育其本身特殊鲜明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与活动,促进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载体,是学生间接接受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形式,依托体育文化的发展推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郭怡. 奥林匹克演绎的教育文化[ M ] . 浙江: 浙江大学出社,2006.23-48.

[2]黄晓灵.高校专业体育价值取向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4]鲁飞.论体育的核心价值观[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32

[5]郭瑞华.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6,6

[6]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7]魏云贵,谭明义.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1

[8]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9]罗少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沦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学位,2001,5

[10]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11]冯霞.,尹博止.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J].体育学刊,2004,4

黄山学院

作者:魏晓美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 篇3: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软式化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问题上,因此使体育教学与训练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学与训练必须转变思路,进行全面创新,而软式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众接受。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软式化;教学形态

一、 软式化的含义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单一化的运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必须在保存现有运动模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运动的创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训练项目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在传统的体育训练中增加一些环节,抛弃一些环节,改进某些环节的强硬性等,最终使体育教学与训练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二、 体育软式化的原因

(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有更多的钱进行消费,空闲时间也有所增加,在面对不同人群需求时,现有的体育训练与教学模式通常不能使所有人满意,因此,我们需要将体育教学与训练软式化,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2) 随着我国加快步入小康社会的节奏,国家越来越注重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人们思想以及时代进步的脚步。

(3)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现阶段,人们不仅是劳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消费群体,因此导致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在现阶段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情形下,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疾病也逐渐突出,人们为了保持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加注重体育运动的锻炼。但是受限于地域、年龄、性别的不同,人们所选择的运动方式及训练方式各有千秋,老年人不能适应青少年的训练强度,同时男女性别的不同也对体育训练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阶段的体育训练及教学进行创新与改变,以便满足社会所有人对体育锻炼的要求。

三、 将体育分类软式化

体育运动的组成不仅包括竞技项目本身,同时也包括器械设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组成,因此我们要想改变体育教学方式,需要对各方面进行全面改变。

(1) 竞技项目的软式化。由于大多数人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因此他们的训练强度不能与专业运动员相比较,他们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名次,而在于进行强身健体,但是他们之间也会存在交集,比如赛前热身等。因此在对竞技项目进行软式化发展时,我们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比赛当做一种娱乐,从而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

(2) 体育用品的软式化。体育用品是体育锻炼的必需品,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改变和创新是体育器材的研制和开发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软式化同时也是体育用品软式化,我们需要不断进行体育用品的创新,使人们能够时刻保持对体育运动的新鲜感和热情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训练。

(3) 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软式化。体育教学就是对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体育训练就是在熟悉体育的理论知识后,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练习过程中去。体育运动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远离疾病的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老年人不适合强度过大的项目,而青少年更喜欢趣味性较强的项目等,这些都是现阶段体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方式与训练方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活力。

四、 体育教学训练软式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根据实际转变思想改变观念。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扶持,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保证体育运动能够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大对软式化教学与训练的宣传,使人民能够转变思想观念,尽快接受这种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软式化更好地发展。

(2) 妥善处理训练与快乐运动的关系。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与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相应的快乐和满足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思想及心理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利用软式化训练方式,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

(3) 科学增加训练负荷。要科学进行体育训练,有效安排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不能因为软式化盲目加强训练。软式化和一定难度与强度的训练都是运动项目的软式化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运动员在进行合理的训练之后,身心都产生一定的效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软式化运动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原来的超负荷训练模式,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训练,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保持满足感。

五、 结语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现阶段,人们对于体育训练与教学提出了新的想法,旧式传统的训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软式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软式化训练及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软式化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杨军.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40-42.

[2]谢明晔,邱云涛,刘雪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冰上课教学中师生冲突若干问题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2(6):49-52,56.

[3]姜宏斌.“体适能”概念应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领域的理论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4):105-108.

[4]罗科.郑东新区软式垒球校际联盟——“赛研训一体化”实践模式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3(5):133-135.

[5]谭军辉,黄正喜,柳华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升降”教学模式的实施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6):49-50.

作者简介:

余龙,四川省成都市,四川文軒职业学院。

作者:余龙

上一篇: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下一篇:农田水利社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