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式管理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7

在州二民中,我连续当了九年的班主任,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學习、纪律、卫生方面一届不如一届。特别是届学生卫生习惯差,乱吐、乱扔;学习、纪律意识差;个人主义盛行。高一高二教了两年少有改变,这说明我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管理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合作式管理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组合作式管理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小组合作式的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而其所蕴含的复杂动态管理内涵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深入体会。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小组合作式管理是将班级进一步细化,体现“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的意愿与人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参与班级事务的空间。将以实际班级管理经验为基础,综合分析当前在中学开展合作小组式管理的意义及其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作用

中学新课程改革对于班级的管理方式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要求班级管理中更具合作、探究式的管理以及学习形态与方法。在此背景之下,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则运用到了小组合作式管理这一方法,它是集多种实际效能于一身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有助于整个班级文化与氛围的树立,从而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之下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究竟如何才能够真正促进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中学班级中实行合作小组式管理的意义

1.小组合作式管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的组织基础是小组合作,而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地位与权利都是平等的,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和意见,不用有所顾忌,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小组交流是合作工作小组开展的基本形式载体,基于交流,学生可以感受到思维与观点的碰撞,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思维并且切实体会自身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这不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还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张扬的阶段,他们更倾向于表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和差异,可能对于同一个问题而言,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思考角度、个人特点等发表出完全不同的见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拥有一定的自由,作为小组的成员,既是小组的主人,同时也是班级事务管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与班级更好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深入交流了解,得到知识的扩充和事业的拓展,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3.促进共同进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空间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不但带来了合作,还促进了竞争。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之下,学生能够积极进取,不放松自己,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不懈怠,这也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才是小组合作优势的最佳发挥。在合作模式之下,学生对于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中学班级中实行小组合作式管理的方法

1.重视班级分組,为合作小组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的应用时间较短,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最初的分组工作上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具体分配时要首先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一切为了班级进步,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着眼于共同提高,建立起完善的动态分组机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合作情况进行实时调整。除此之外,还要保障分组的公平公正,每个学生的机会与条件都是均等的,这才是分组想要达到的目的。

2.建立起完善的小组整合与管理机制

从整体上而言,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宽严相济、松弛有度的。而这样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对于班级管理还是课堂学习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小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一定的整合。班级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他如,学校、家庭等都能够对学生的小组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结合实现相互带动与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3.建立起完善的小组合作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整个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具体评判细则两大方面,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不能被规则所限制,而要从学生的交往、行为规范、学业等几个方面以及小组评价主体来评价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保障小组合作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式管理极大地体现了班级学生之间的平等,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与场所,不但能够为学生参与班级事务以及努力学习提供可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还能够充分地挖掘初中生的潜能,让他们在班级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竞争以及创新,从而能够推动整个班级的管理。当然,在具体

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地发挥其

效能。

参考文献:

姚雪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J].教育界,2012(28).

编辑 郑 淼

作者:姜立新

小组合作式管理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

在州二民中,我连续当了九年的班主任,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學习、纪律、卫生方面一届不如一届。特别是届学生卫生习惯差,乱吐、乱扔;学习、纪律意识差;个人主义盛行。高一高二教了两年少有改变,这说明我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管理了。刚进高三时,学校正探索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我班也试点了一学期,我感觉效果很好,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我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今后一定要大力去实施、总结、完善。

一、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适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要求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被学生接受?究其原因:该管理正适合他们的身心特点。现在的高中学生虽然学习、纪律意识淡薄,但他们好动,好表现,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舞台。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人才的专业性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切创新的研究又都是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及共同的创新,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一种重要素质能力。所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是我们社会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构建方便协作的形式多样的合作小组

1、班主任确定组数

要想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成功,分好组是关键。分组前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总人数,按6—10人一小组,确定分成几组。

2、竞选小组长

组数确定后,就要公开竞选小组长。组长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并经过选举产生,竞选组长的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先在班上动员,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积极参加组长的竞选。凡是竞选组长者,都必须自愿报名,进行公开演讲,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小组构建的思路和才华,以期招募到志趣相投且优秀的小组成员。。

3、组长挑选组员

小组成员的组合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组长根据自己的要求招募小组的成员,组长可以主动邀请同学加入自己的小组,也可以委婉拒绝;组员可以应邀到某个小组,也可以拒绝邀请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小组成员主动要求去某个小组,成功了有归宿感,失败了可以反思自己的原因,然后再和其他小组联系,可以表明自己的心态,保证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组长和组员之间,由于存在事先承诺,且多少有点朋友义气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的责任和一定的制约因素。

4、确定组名和奋斗目标

小组的命名要体现小组的责任和个性,体现小组的内涵和目标。

(二)小组建设管理

1、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班级管理条例,并制订相应的加分、扣分细则。

2、就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在各小组间进行竞争,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一个成员不仅要自我努力,而且还要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3、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每个周末由值周小组统计、总结,评出本周优胜组,班主任及时鼓励先进,鞭策落伍者。

4、小组分别设有综合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活动组长,每类组长承担各自的职责。

综合组长:对各小组的各项情况进行监督协调,班级工作全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卫生以小组为单位承包,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监督,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间操、升旗等集会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站队参与。

学习组长:安培好本组组员间各科目的预习、展示、作业练习时间,并对作业、任务进行检查、收发。

卫生组长:将班级所有卫生按人数划分,分配给每一个人,对每天每人的卫生区进行定时检查、监督,做到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纪律组长:以小组为单位,管好本组的纪律。

5、值周小组的责任:

(1)进行本周的班务管理

(2)详细记录当天学校公布的各项检查情况,根据需要,处理或找相关人解决,同时对问题责任人进行批评、指正。

(3)做好一周的卫生工作,督促同学下晚自习后关好门窗,爱护公物。

(4)督促同学认真做好课间操及眼保健操。

(5)每节课前与下一节课老师取得联系,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6)对午睡进行监督,做好情况记录。

(7)对学校发布的通知要及时记录、落实或告知班主任以及相关人员。

(8)处理好班内突发事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班主任汇报。

(9)对各小组的记录进行汇总,主题班会上进行值周总结,并给下一组提些好的建议。(三)健全并落实小组奖惩机制

合理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小组各成员参与热情,激发各成员的创新能力,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优势在于好带差,能和谐班级氛围,使差生感受到来自班级同伴的关爱,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热情。可以说,每一个合作小组的成绩多浸透着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汗水,因此班级对合作小组的考核要将小组的中每一个人的个人表现纳入小组集体考核,小组中个人表现加分集体共享,个人违纪集体受罚。由于可能的小组人员数不等,一般以小组平时表现均分作为每周考核小组优劣的标准。考核方案体现抓大放小的原则,但优秀个人每次评比必不可少,考虑对各小组中后进生所做努力的评价与激励,可以设立进步组员奖。我们通常设立四种奖项:①优秀小组奖(全组个人得分的平均分与集体得分的总和最高组)、②优秀组员奖(每组中常规表现得分和学习表现得分最高者一名)、③进步之星奖(每组集体评出的学习或行为进步最大者一名)、④优秀组长奖(获得优秀小组奖的组长),以上各项每周评一次,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表彰会中给予每位成员物质奖励;优秀组员之星、进步之星每周评出十位,每月被提名次数最多者即为班级之星,个人照片将在班级“本月我最棒”宣传栏中张贴,班级之星将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团等的重要参考;并在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展示型活动中为大家服务,激发孩子们的荣誉感、自豪感。若某小组总得分为班级各组最低,该组最高分个人不得参与班级之星的竞争。评出的最优秀要在班会上交流经验,落后者则反思不足,并制定整改方案由小组集体整改。

三、小组合作的成效

1、给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归属感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积极竞争的平台,正迎合了他们好表现的这种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学生有原先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去经营自己的小组。

2、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志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管理他人的职责,每个人都需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通过角色定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人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对小组这个团体是否取得成功都肩负着一定责任,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份主人翁的责任感,所以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观念

合作是当代人必须具有的素养,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行为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背书,有一个成员没背,那么这个小组就还没有完成任务。所以要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就必须相互督促,相互合作。

4、提高了竞争,使学生更有上进心。

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观念,逐渐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特别是传统观念中的后进生,在管理模式中成为某方向的强者。

5、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后,班级面貌焕燃一新,竞争、拼搏、团结的氛围浓厚。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想尽心思,甚至偷偷摸摸的想着战胜别人组的方法,学生在自己组中体验合作快乐,在战胜别人组的过程感受竞争胜利的喜悦。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越来越关心班集体;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人肯负责,人人能负责的班级管理氛围正逐渐形成。

作者:覃美仁

小组合作式管理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关于班级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演进过程

摘 要: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班级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摘 要: 班级 小组合作管理 演讲过程

一、小组合作管理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当时他认为要系统地管理好班级,对班级成员严格要求,采取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压式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形式会阻碍老师和学生的相处,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马卡连柯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这一学说让我们认识到学生与教师都是集体的一部分,应该互相合作共同管理班级。而这种合作可以小组形式实现,要求所有学生都为班级管理出力。他们各司其职,在教师的指导、支持下顺利进行班级管理所有活动。

其实小组合作管理早在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这一理论中就有提到。90年代初我国产生小组合作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班级化成许多个小集体,再由教师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组长,让他针对小组学习、卫生、纪律及各方面做统一管理。但是这种做法往往流于形式,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为班级管理出力,没有真正做到学生的自主管理,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合作小组变得没有意义。以以往管理模式为基点,通过漫长的教育实践和发展,小组合作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合作小组要求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班级管理的全员参加,使学生主动且自主地施展自身才能。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成功实践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如有名的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他们让孩子尽可能在自己的小组里发展特有的优点,激起他们多种才能,最终完成对班级自主的管理。

二、教育改革下小组合作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是所有组织活动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无论这个组织属于什么性质,科学管理对组织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管理学派代表人泰勒认为:“管理是一种合作的双赢。”可见合作管理理念早就被渗透在管理理论中。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与标志。”受苏霍姆林斯基观点的启发,教育领域中小组合作管理形式开始在国外一些教育机构萌生,并在传统教育管理的基础上与前苏联的合作学习理论相互融合,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小组合作管理形式。目前小组合作管理行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机构采用并被认为是当前最科学的管理形式之一。

90年代初我国借鉴了国外的小组合作管理理论,开始了关于这种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进行了改善与发展。在经历了传统小组管理模式到教育改革后的新型合作小组的探究与完善,全国许多教育机构及学校内化出适合自己教育现状的合作管理模式。在当今教育革新的要求下,一定要更新观念将教与学的形式进行改进,以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导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总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教育实践,我国小组合作管理不断进步与完善,并在各个机构中取得相当大的成果。

三、对以上研究的思考与总结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孩子们多种能力的发展。而要让学生各种能力全面发展,仅凭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加强是不够的。本文研究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方式就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形式是经过许多中外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总结形成的。小组管理可以让所有小组成员都成为管理主人,学生各司其职地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既被管理着又管理着他人。这种角色的互换既有利于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又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小组突出“合作”二字,只有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协作,方能快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真正参与班级小组管理之中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的主人是对他们自主性发展的最好提升。

但从目前来看,许多实行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教育机构流于形式,小组成员只是在执行小组长或教师分配的任务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项活动。此种管理形式只停留在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层面上,没有上升到各成员自主管理的层面上。主要原因在于:(1)老师未能把权力放手给孩子,不信任他们的管理能力。(2)班级管理方式还有些欠缺,所有规定细则及任务分配做得不够全面,教师对各小组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3)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而是用教师的权威直接帮助学生。可见该种模式要继续探索和研讨是不能按部就班的,应该针对不同地域教育现状,将这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变通地运用到自己的班级,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小组合作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进步完善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是万能的,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思考,让小组管理模式更适应未来课堂。

参考文献:

[1]蒋波,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07).

[2]刘涛.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合作学习——试析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3]陈秀云.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成功(教育),2010(04).

[4]薛金兵.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三条基本措施[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04).

[5]严小红.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6]朱江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3).

作者:王振华

上一篇:基于视觉形态的展示设计论文下一篇:房地产金融危机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