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畲族文化旅游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规划滞后、畲族特色的精品项目缺乏,旅游产品档次低、旅游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畲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努力开发相关产品,突显畲族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品牌、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畲族文化旅游营销力度等方法,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促进海西旅游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畲族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篇1:

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再加上不断地受现代文明的撞击,以至于有相当部分的畲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文章主要是分析与探讨畲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遗产;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应对措施

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让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不容推迟的义务;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畲族文化,搞好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促进了畲族聚居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加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畲族文化产业,使畲族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动力,从而促进我们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许多畲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濒临消亡的危险,畲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畲族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语言,但却没有相应的文字符号。自称为“山哈话”的畲族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绝大部分的畲族的民间语言是相通,畲族的民族语言属汉语系畲族音,目前已发展到了上千个词组,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话的普及,现在住在畲族村寨中的许多青少年认为畲族语言太难而不愿意学习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反而乐意学习简化的汉语言,因此,掌握畲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并且已经出现年龄越小的懂得民族语言越少的现象,在畲族聚集区的许多十岁以下的儿童都不会说畲族语言,同时也听不懂畲族话,因此,畲族语言现在面临消亡的危险。

2、畲族服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畲族传统的服装中,女性的装束是沿袭凰鸟风格,不仅精致美观而且富有鲜明的畲族特色。由于与我们现代的服饰相比,畲族传统服饰较为繁琐,因此,除了中老年妇女还穿着它之外,现代的年青一代的畲族妇女早已经不再穿戴畲族的传统服饰。在90年代以前畲族聚集区的闽东地区的畲族服饰是到处可见的,但现在随着老一代的妇女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的畲族传统服饰也已经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此,精致美观而且富有鲜明的畲族特色的畲族传统服饰成了难以挽留的美丽,现在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畲族的传统服饰也会慢慢地消失。

3、畲族的民歌也在逐渐消亡。以前每个畲族人都会唱畲族歌,而且那也被认为是每个畲族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甚至将善歌与否作为考评族人才能的标志。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畲族人已经不再唱畲族民歌了,越来越多的畲族年轻人也喜欢流行歌曲,畲族民歌已经慢慢地从畲族群众的生活中远去并逐渐被畲族人淡忘了,特别是进人二十世纪以来,会唱畲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如果现在不加以控制这一形势,估计我们的畲族民歌也将会离我们而去。

4、畲族习俗也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畲族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农历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二乌饭节、四月八牛歇节以及以歌为线,贯穿于二十多道礼仪程序的畲族婚礼等独具特色的畲族的民俗风情。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变化发展,现代的畲族青年惯于追求时尚,一些传统的畲族风俗民情习惯已经被他们严重地淡化、弱化了。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的话,估计过不了几年,我们的畲族习俗也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5、畲族文物也遭到极大破坏。作为畲族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畲族文物,是验证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的依据。但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他们盗掘古墓、盗窃、倒卖和走私畲族文物,把自己的黑手无情地伸向畲族文化遗产,导致畲族文物不断流失。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融入了畲族自身审美情趣和生活内容的畲族古民居区、古村落以及古建筑等,也正走入消失的边缘。

三、畲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应对措施

针对畲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遗产要秉着尊重民族感情,顺应民族意愿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去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遗产:

1、重视畲族本民族人士的参与,提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强调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遗产就要动员该民族有识之士和上下层人士的积极投身参与,这样我们的保护工作才会更加有力、有效。

2、博物馆是永久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机构,是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的海洋。因此,建设新型博物馆即“畲族生态博物馆”将会是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3、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畲族文化遗产既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因此,我们要站在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站在维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的高度,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认识到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我们政府首先要有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而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型的保护体系,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制定保护优秀的畲族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例如: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果展览会—畲族工艺展览,举行畲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宣传与弘扬优秀的畲族文化遗产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与表扬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先进典型,同时及时地曝光与批判破坏畲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畲族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也是一种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

4、制定相关保护畲族文化的政策。国家出台的政策一般都具有权威性,因此,在广大农村贯彻实施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遗产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可以很好地指导和鼓励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制定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遗产的乡规民约。只有这样和广大群众一起制定科学的、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遗产的乡规民约,即畲族文化遗产要怎么保护、开发利用,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5、推动畲族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要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还可以利用畲族本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我们特色的畲族文化产业。一方面,推动畲族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对其最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发展我们特色的畲族文化产业可以把其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当文化与经济双轮滚动时,将会更有效。发展畲族文化产业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首先,以畲族演艺业、手工艺业以及畲族医药业为主导而开展的“特色乡”、“特色村”的创建活动,从而形成畲族特色鲜明的产业区,精心打造品牌;其次,举办畲乡文化节、畲族风情节、“三月三”歌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以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再次,开展畲族文化风情园,重点是要抓好畲族的祭祖、婚俗等人员参与性较强的畲族风俗习惯,可以让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最后,开辟畲族风俗民情的旅游专线,让游客可以全程享受旅游特色,从看古老的畲族村寨,听畲族语言极其特色的畲族民歌,尝具有特色的畲族酒饭,以带动畲乡旅游区的经济发展。

6、重视人才的培养,确保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各种民族的和民俗的活动,培养和发现畲族文化人才,发挥畲族文化人才的作用,要通过培养我们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员,使他们具备开展这项工作所必需的思想和理论素养,并掌握保护、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技能,以保证能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和技能来完成畲族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

总结

畲族文化遗产是畲族先辈创造的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因此,面对畲族文化遗产的现状,我们要保护与传承好畲族文化遗产,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可以做好的。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2012.11

[2]舒劲松.对“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几点思考,2012.12

(作者简介:曾丽丽(1977.12-),女,汉,福建莆田人,本科,馆员,福建省福鼎市文化馆。)

作者:曾丽丽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篇2:

闽东畲族文化旅游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畲族文化旅游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规划滞后、畲族特色的精品项目缺乏,旅游产品档次低、旅游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畲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努力开发相关产品,突显畲族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品牌、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畲族文化旅游营销力度等方法,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促进海西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畲族文化 旅游 困境 出路

畲族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是福建省的主体少数民族,而福建宁德市(宁德俗称闽东)又是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地,有畲族人口18.9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6.7%,全省畲族人口的51.6%。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淳朴的畲族人民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极富特色的传统习俗,如舞蹈、盘歌、祭祀等。合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原本闭塞的畲族小山村与外界有了沟通,畲民谋生方式、生活习俗以及居住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畲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畲语濒临消亡、传统服饰失传、畲族山歌濒临失传、畲族戏剧少人问津、畲医与畲族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境地,畲族传统礼仪不断淡化、简化、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畲族村的传统文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失传危机,传承更面临严峻的考验。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宁德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努力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促进海西旅游大发展刻不容缓。

一、畲族文化旅游的现状

畲族文化旅游,因其独特的内涵,涉及歌曲,舞蹈,祭祀等多方面,既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又有参与性,个性化特征明显,竞争优势强,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目前也面临着以下的困难与问题:

1、规划滞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在闽东地区,畲族旅游的开发或者是认知范围主要集中在蕉城上金贝,福安等地,在认知层面上,对总体资源的概况、质量、深度开发价值、市场推广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开发的片面性,滞后性。民众参与度方面,畲民主要只是充当表演者,主人翁意识不够强,基本上还未形成具备现代管理的经营机制。

2、缺少畲族特色的精品项目,旅游产品档次低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畲族文化旅游的时间性比较明显,产品主要集中在三月三歌会,以及相关的与传统活动有关的时间节点,产品主要集中在欣赏歌舞,祭祀礼仪等方面,简单来说就是看和吃,缺乏让人过目不忘的精品,景区设置也过于单调。

3、畲族文化旅游的辐射力弱

目前畲乡旅游业在“食、住、购、游、娱”等环节上缺乏特色。“食”方面,缺乏深度挖掘再加工,诸如畲族特色火锅(畲语称风炉)、游客生活中几乎见不到的野菜等在餐桌上很少见到,有一定数量的畲民农家饭店,但其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因受原理及保存限制,不利于长时间保存,游客印象不深。“住”方面,不少畲族旅游区宾馆饭店数量少,档次低,结构不合理,一到旺季超负荷运转,在景区很难看见富有民族特色的畲民家庭旅馆。购物方面,闽东畲族旅游商品生产基地规模小而散,生产、销售分散,主要依靠个体的“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规划,旅游商品主要还是集中在吃方面,缺乏个性化的标志化的产品,自然旅游业整体效益受到了影响。

4、旅游业队伍同质化现象严重,畲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在闽东畲族的旅游景区,导游主要是当地民众,其介绍没有很好地契合受众的需要,造成讲解同质化;没有细分游客类型,相对应地配备中英文导游。畲族文艺表演、文化研究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专业人才紧缺。许多新开景区、景点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业务培训又跟不上,难以以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理想的旅游人际环境。

营销方面,主要集中在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多元化促销手段还未形成气候,畲族旅游未打造成精品品牌,很多旅游资源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促销范围有限,无法深入开发拓展,市场份额增长缓慢。

二、发展畲族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文化是旅游业向前发展的生命所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旅游长盛不衰的灵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萨维尼亚强调:“中国的旅游,现在仅仅是良好的开端,还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大部分就是民俗资源。”这一论断说明了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促进海西旅游业发展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1、凸显畲族文化旅游的特色

特色是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应重视畲族特色文化,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遵循保护其特色性,凸显其参与者,保留住乡土情怀,重视参与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庸俗化和城市化。让畲族文化与旅游相契合,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有关专家指导,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规划,献计献策。从实际出发,立足县情、乡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2、弘扬发展畲族文化,打造畲族文化旅游品牌

以畲族风情旅游业为龙头,构建畲族演艺业、会展业、工艺业、饮食业、畲药业的产业布局。加大畲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借畲族风情节、畲乡“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活动,搞好畲族文化旅游促销。立足于畲族饮食“原始粗放、简约朴实、健康养生”的特点,培养一批烹调手艺高超的畲菜大厨,在餐饮产品开发上,既保留个性凸显特色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之道,这样的畲家菜肴必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深入挖掘制作畲家食品的老手艺人的技艺,形成若干加工生产龙头企业,依托畲乡风情游和畲家乐,不断扩大畲族饮食文化的知名度。借畲药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名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畲族特色方剂的调查挖掘、抢救整理、临床推广、产业化开发及畲医传人培养工作,树起畲医旗帜,创立畲药品牌,让神奇而悠久的畲药重焕青春。

在旅游产品经营上突出畲族文化,打造精品,把风情味做浓。搜集整理涉及畲族建筑、服饰、风俗风情、山歌舞蹈、饮食等具备传承性同时可以再加工创作,增强畲族文化发展后劲。将全国畲族文化精华集中提炼,使之成为与旅游相契合的精品。

努力营造畲族文化浓郁的民族氛围。发展畲族文化旅游业,要做到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要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畲族文化符号,改变旅游产品、服务的单一性,使其附加值更高。文化符号是物质化的文化内涵,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媒体要做好宣传,形成思想共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畲族文化。在畲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开发新产品,使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深度开发上,开发一系列具有收藏交流价值的差异化产品,拓展其外延,如饮食,可开发畲族的茶文化、酒文化、畲乡风味小吃等;参与性方面,要强调集体参与力度,增加游客娱乐性和畲族风情的直接体验,以此大力营造民族文化的氛围。

3、重视畲族文化旅游的人才培养

培养符合畲族旅游发展的个性化人才。目前,畲族地区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中、导游和演艺人才相对缺乏,如中英文导游、畲族文艺表演、畲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营造畲族旅游文化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畲族旅游文化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内挖和外学两种方式,内挖指向老艺人学习,外学是指与高校合作,建立不同类型的培养、培训基地。引进急需人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4、以畲族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整合营销宣传

改变过于依赖口口相传吸引客人的传统方式,与时俱进地把宣传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等结合起来。在研究游客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媒体开展不同内容的宣传,树立畲族文化旅游的形象,提高畲族风情旅游品牌的知名度。重视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包装,采取各种形式,以简洁、直观、生动的语言和图案反映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性魅力,以增强畲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利用广告、贸易洽谈展销会、信息网络等常规手段进行促销。借外地有实力的旅行社推销旅游线路,让利促销。

组建畲族文化旅游的顾问组织,邀请作家、艺术家、有关专家和社会名流到畲乡体验生活、考察调研,从而提高促销效益,增加文化积淀。

精心办好重点畲族民俗节庆活动,目前闽东畲族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节会,如三月三歌会。民俗节庆活动具有强大的人群聚集效应,因此是对外展现自身特色的好机会,对内也增强了传承的动力。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参与面较广,媒体关注度也高、自然是促销畲族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机会。从各地举办畲族民俗节庆活动的实践看,要成功举办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不能急功近利,为了经济效益而擅自增加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找准畲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点,同时与营销尤其是品牌营销联系在一起,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

源远流长的畲族特色文化,是发展海西旅游产业的一笔巨大无形资产和个性化品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生态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畲族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积极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努力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竞争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科研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0305】

参考文献

①蓝炯熹,《清代福建畲族山区的社会治理》[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②林岚,《闽东畲族旅游“文化圈”的重建构想》[J].《福建地理》,2002(3)

③《畲族简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④郭志超,《畲族文化发展:经验与战略》[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作者:福建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编:姚少宝

作者:陈今

畲族文化产业论文 篇3:

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

【摘要】服饰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融合了少数民族人们的审美和生活变迁。赣畲族主要聚集在江西上饶,为保护与传承赣畲族服饰文化,将其与当前旅游行业相结合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赣畲族服饰文化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提出有效开发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的措施,帮助更好的保护赣畲族的服饰文化。

【关键词】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安徽一带。以江西为例,畲族主要集聚在上饶铅山县区域。畲族是一个经历长期迁徙的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入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族特色的文化,其中以服饰文化最有代表性。如今少数民族文化开始逐步得到重视,如何将畲族服饰文化与当前的旅游经济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保护其文化价值的重要课题。

一、赣畲族服饰文化的价值

赣畲族服饰文化主要体现在女性服装上,男性的服装与汉族非常相近。畲族的传统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斑斓绚丽。畲族的服装多用青蓝色,衣料多为苎麻或棉所织。畲族服饰的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畲族人民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畲族的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根据女性不同的年龄,发间环束的绒线颜色也不一样。老年的畲族妇女多环束黑色,而中青年女性会环束蓝色和红色。畲族的银饰穿戴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畲族服饰文化中非常崇拜凤凰。

二、赣畲族服饰文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贛畲族位于江西上饶铅山县,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红色旅游资源。将赣畲族的民族文化开发出来,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旅游行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畲族经济发展的规划中,都可以看出上饶市将打造以畲族文化为中心的少数民族旅游产品。不同于畲族民族文化中的畲族歌舞,畲族服饰更加的具象,更加具有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更适于制作成旅游产品。

三、当前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

1、赣畲族服饰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赣畲族服饰文化是伴随着整个畲族逐步发展形成的,服饰中的每一个细节深有含义。但在将畲族服饰文化与当地的旅游行业相结合,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明显显示了开发者对畲族服饰文化的了解过于肤浅。没有充分认识到畲族服饰文化背后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如此在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上也会定位比较低,产品的形式就会雷同、相似,没有新意。

2、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作为赣畲族民族文化最直观的展现形式之一,其能够被挖掘的旅游价值是非常可观的。但由于当地人民对于畲族民族服饰的文化品位不够,导致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形式单一。大多数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还停留在试穿拍照和仿制品的销售。现代人们走马观花似的旅游方式,根本来不及也没有时间好好领略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而真正具有艺术研究价值的服饰,也只能被放在博物馆或给相关的民族学家用来研究。这样低层的,不能体现畲族独有的民族服饰文化的旅游产品,是无法长期吸引大量的游客购买的。

3、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创新力不够

但在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开发者过于依赖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将民族服饰作为一个背景或一个概念呈现在旅游产品中,而完全忽略了其应该在整个旅游产品中占据的主要和主导的地位。比如,凤凰和彩带是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意义的部分。在介绍或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时,若只是局限在“凤凰装”和彩带本身,就显得太过于肤浅。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与人们的生活、精神、物质和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不应该局限在赣畲族民族服饰的本身,而应该去关注其代表着丰富多样的畲族文化,并将其设计到旅游产品中。

四、有效促進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的措施

1、建立指导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开发思想

只有对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才能帮助其逐步实现并开发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在开发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要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重保持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力,将赣畲族民族服饰的审美、款式和材料都融合进旅游产品中。在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注意始终与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属于当地的品牌和旅游文化。

2、建设健全赣畲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的环境

在开发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一定要先建立好外在环境,才能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基础中包括交通条件、物流条件、生产能力和投资规模等,然后就是建立地区品牌,提升知名度。建设健全外在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当地的政府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的合作,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逐步设计出一条完善的建设发展计划。加大对外的旅游宣传,并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工作。在建设健全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开发环境时,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的旅游部门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去设计整个建设计划。注意千万不要以牺牲当地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为代价,去提升当地的经济增长。

3、注重增加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创造力

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的创造力主要体现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现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在设计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开发者不要局限在对形式、样式和款式的开发,还能够从其他形式或方式去展现的赣畲族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将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开发成一条民俗旅游线路,而不是仅仅将之当做是旅游的附属品。这条民俗旅游线路主要展现一套完整的赣畲族民族服饰“凤凰装”为主题。将整个路线分为游览当地种植棉花和苎麻为主,了解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及成为服饰的原因;第二部分为了解布匹的织就过程,了解赣畲族服饰的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在这部分可以加入游客亲身体验的环节;第三部分为布匹浸染,了展示染色的原料和浸染过程,加深人们对赣畲族崇尚青蓝色的理解;第四部分为成衣阶段,衣服如何剪裁,如何缝纫。让人们了解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当地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五、结论

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中蕴含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当地民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和向往。在开发赣畲族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开发者不要局限在产品形式的挖掘,更应该注重对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展现。当地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住,共同独具特色的赣畲族民族服饰文化旅游产品,注重营销策略和建立品牌以开拓市场。只有集结所有立足在于发展赣畲族的民族服饰文化,才能保证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利用其深厚的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当地经济,最终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研究立项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赣畲族服饰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G2014037)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高韬)

【参考文献】

[1] 龚任界. 畲族服饰的现实困境与传承保护——以福建霞浦畲族服饰保护为例[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19-22.

[2] 刘卓群, 兰菊萍. 景宁旅游产业与畲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6,01:29-34.

[3] 张旭. 畲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人类学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 2014,06:57-63.

作者:高韬

上一篇:学生心理素质论文下一篇:中外影视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