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农村经济论文

2022-04-15

钮店村位于定州市城区南部18公里处,地处沙河南岸,濒临省道定魏公路,现有1320户,5389人,党员162人,耕地4407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街农村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街农村经济论文 篇1:

嵩明县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很适合大众口味的运动项目,花费低、趣味性强,而且可以选择的运动形式多样,以此,推动小街镇大众篮球的发展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嵩明县小街镇村民篮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小街镇篮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小街镇篮球开展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嵩明县 农村篮球 现状调查

篮球运动一直是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随着昆明市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篮球场地设施的改善,嵩明县小街镇农村篮球运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嵩明县小街镇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了解农民健身工程实施背景下,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存在的困惑,为完善嵩明县小街镇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嵩明小街镇17个居民委员会的居民为篮球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关于篮球运动开展现状方面的资料,查阅中国期刊网,并且查阅有关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文件,为本文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有关专家的情况下,制定关于嵩明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表。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根据篮球活动的大致情况在小街镇17个村民委员会发放问卷300份。

3.数理统计法。对通过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体育统计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最后得出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嵩明村民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层次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虽然总的年龄阶段分布与篮球运动参与人群的特点相似,但是由于篮球运动的负荷强度、动作结构的特点特征的原因致使40岁以上的人群参与篮球运动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年龄结构的增加,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数也时几乎成递减的趋势,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来,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了体育基础薄弱,老一代人群接触到的体育活动就少,而接触到的篮球运动就更少,但是随着经济、体育的不断发展,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不断增加。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岁以下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学生,由于在校内的体育课中培养了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另外一方面30-39岁和40岁以上的人群中正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人群,空暇时间很少,所以参加篮球活动的人很少。

(二)嵩明村民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分析

如表2所示,小街镇村民中在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中受过中等或者以上教育的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中受过高中和中专教育的基本上占参与人群的一半以上,而在参与的人群中受过小学教育的人群为8.9%,通过表2反映了篮球运动与教育程度的关系情况,有时候运动甚至是人们内心自身觉醒的过程,而篮球尤其具有代表性,篮球本身就是大学教授所发明,起源于大学,而篮球又是一种需要很高运动智商的运动项目。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还牵涉到接触体育运动的机会,在贫穷的农村基本没有机会接触体育运动,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就更别提篮球了。在问卷中涉及“是什么促使你参与篮球运动?”时除了“兴趣和受周围的人影响”占较大比重外,篮球运动的参与者选择“参加篮球运动可以强身键体”的也占了很大比重,这表明,小街镇参加篮球运动的人对参加篮球运动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认识,说明参与者已经具有一定的体育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参与篮球活动的意义,这也与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无关系。

三、结论

(一)嵩明村民现有的篮球参与者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对于篮球活动的本质也有一定的认识,参与者中大多数都以健身娱乐为主,但是参与者的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从中也看出小街镇篮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差。

(二)嵩明村民的篮球活动物质条件差,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在学校进或者公共场所进行活动,而对于农村的村民活动的更少,表现出小街镇的群众篮球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很明显。

(三)嵩明村民参加篮球活动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篮球参与的意识决定,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小街镇篮球活动的经费不足,具体表现为经费的来源少,主要还是依靠部分政府的拨款。总体表现为体育经费的缺乏,开展活动少。

参考文献:

[1] 程红义.试论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J].浙江体育科学.1999(3):41.

[2] 卢良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J].农村经济问题.2008(5):107.

[3] 周红柳,薄立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初探[J].中外建筑.2009(2):90.

作者:廖璇

小街农村经济论文 篇2:

全国文明村钮店村:坚持多种经营驱动走好集体经济“发展棋”

钮店村位于定州市城区南部18公里处,地处沙河南岸,濒临省道定魏公路,现有1320户,5389人,党员162人,耕地4407亩。多年来,该村党支部班子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方法、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四轮物驱动增加集体收入的妙棋,在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从昔日的“乱、穷、破”村,一举蜕变为全国文化生态村、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富裕和谐宜居的幸福村。

推行“阳光政务”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钮店村坚持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按照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大力推行“阳光政务”,着力构建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党务村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务决策,在全市率先推行以“四议、兩公开、一审核”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法,对于村级重大事务,让广大党员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严格财务管理,把集体财务监管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重要工作职责,村集体财务大到十几万元的经济收入,小到一盒钉书钉的财务开支,均由经手人和书记、主任签字、村监会集体审核盖章,每季末以会议通报和专栏公开的方式向全村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真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细化村规民约,1994年出台第一部村规民约以来,紧扣时代要求和村情实际,每三年进行一次补充完善,并将村规民约装订成小册子,逐一发放到各家各户,规范村民行为,实现广大村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强化认责承诺,把党组织和党员的职责目标亮出来,使人人头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凝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做大做强农村经济

钮店村坚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多措并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广大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积极争取并促成总投资上亿元的国香养殖项目落户,利用猪舍屋顶空间,打造太阳能发电项目基地;招商引资,促成河北首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蓬镇,重点建设苜宿种植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高产奶牛养殖示范区等;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农民进城进企进市场;发展“路旁”经济,建起“绿色银行”。2004年,该村利用路旁闲散士地,大力发展以苗木花卉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共栽植苗木和名贵树种150多万株,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盘活集体资源,实施土地开发,上世纪90年代,该村在飞沙地上造田3000多亩,后以村集体名义发包给村民耕种,增加集体收入;钮店村借助定魏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优勢,利用省道两侧闲散土地和集体存量房产,采取集体出地、个人建房的方式,兴办商业店铺、集贸市场,建成集餐饮、住宿、物流为一体的商贸一条街。目前共建成商铺达80余个,年増加集体收入10万多元;延长产业链条,开展生产服务,采取支部领办、农户自愿入股的方式,组建定州市新明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首农集团公司签订饲料青贮订单协议,从中收取青贮饲料验收等相关服务费用。

为民服务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资近1.2亿元,完善基础设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目前,该村大街30米、次街15米、小街10米的五纵、十横棋盘式街道格局全面构建,并全部实现硬化、美化;沼气覆盖率、自来水入户率下水管网铺设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100%;先后投资250余万元,接照“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原则,对村内外绿化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形成了樱花街、玉兰街、法桐街等绿化带;投资250万元,建成定州市一流的文化娱乐广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图书室、阅览室150余平米;投资350万元,建成定州市第一座农村公园,建有假山、石桥、人工湖、喷泉、休闲亭等十几个景观;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全市一流可容纳适龄幼儿300名的高标准幼儿园,投资350万元建成占地32亩的村中心小学;投资75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酒水车、垃圾筒,组建保洁队伍,对村内垃圾定时清扫、清运,确保全村常洁常浄,让广大群众过上了与城里人相媲美的幸福生活。

钮店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荣获省级及以上表彰40余项,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100家最有魅力的幸福乡村之一、全国十佳小康村、河北省文明社区、河北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作者:李亚

小街农村经济论文 篇3:

南牛村:模范村的诞生之路

在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先进村——姚村镇南牛村,该村现有人口1286人,其中党员49名,全村占地面积452余亩,人均纯收入6500余元。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始终照耀着这个村庄。

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岳顺祥的带领下,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用无悔的选择,坚定的信念改写着家乡的面貌。

强班子,促发展

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总抓手,筑堡垒、争先进、保稳定、促发展,奏响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小康之歌。

该村党支部书记岳顺祥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始终坚持把群众最贴身、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以“三级联创”和各种“学教”为载体,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使村党支部成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核心力量。

抓经济,增实效

发展才是硬道理。

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理出了以养殖兴农业、以路搭桥活商业、多轮驱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利用区域位置的优势,抓投入、拓渠道、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农、商、副多业并举,村民共同致富的小康之路。

大力发展养殖业。该村党支部通过推行先进的养殖致富信息和各项富民政策,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牛村一家家养殖专业户的顺利投产、扩大,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热点、解难点,心系百姓

群众事情无小事,该村党支部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做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南牛村有一些特困户,他们不仅生活困顿,还有部分人常年忍受着小病抗大病。

村党支部书记岳顺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改变现状,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他决定由村委出全村1286人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这一决定使村里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使村民告别了无钱医病的历史。

为了改变村里的道路、环境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岳顺祥多方筹资争取资金。2006年,投资18万余元,修成了长达1750余米的污水排放主管道;2007年6月,修成通向各家各户的污水排放分管道,使村里真正告别了污水、废水无处流、乱流的历史;2007年8月,投资1万余元增加、安装了路灯48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2008年3月,投资30万余元硬化小街道5条,总长280余米;2008年7月,投资16.8万余元修成了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2008年9月,上级拨款8万元,村委出资16万元,连接南牛至新河的公路,从此村里的群众真正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如今,南牛村已走上和谐、健康的快速发展轨道。该村先后被安阳市、林州市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村民委员会”、“文明新村”等;该村党支部书记岳顺祥曾多次获得“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作者:陈 波

上一篇:篮球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地铁机电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