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交互性公共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交互设计逐渐被应用于商业空间,其中交互空间的设计主要运用沉浸式装置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商业空间中运用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媒体交互性公共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媒体交互性公共艺术论文 篇1:

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分析

摘 要:交互性公共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地铁自身的空间特性给了交互性公共艺术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文章主要针对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从交互空间艺术的空间影响、设计原则以及介入方式入手展开分析,然后提出四点交互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关键词:交互性公共艺术;地铁空间;交互空间模式;数字情感体验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得到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人们对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分析交互性公共艺术的介入和应用,可以让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也能够让交互性公共艺术的介入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一、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产生的影响

地铁空间大多位于地下,四周封闭,没有阳光,而且地铁的人流量较大,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空间环境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地铁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城市文化展示的任务,在地铁空间中融入交互性公共艺术,营造出别样的艺术空间环境,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搭乘体验。比如,莫斯科的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采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设计方式,让地铁轨道空间充满了舒适和愉悦感。由此可知,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到地铁轨道空间中,可以对乘客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艺术设计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地铁周边环境颜色可以对乘客的心情形成一种缓解,转移乘客的注意力,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减少地下环境对乘客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色彩和光线可以改变乘客的感觉,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在出口处、通道、过道等位置布置的灯光,亮度、色彩各不相同,从而让人群产生不同的感受,也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最后,导向指引可以帮助乘客辨别方位、确定方向,地铁空间中的导向指引尤为重要,如清晰完整的地图是每个地铁中都要具备的,可以让乘客借助地图提高自身的方位感。

二、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原则

交互性公共艺术在介入地铁空间中,需要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

第一,不影响地铁原有的功能。地铁空间首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然后才是文化展示空间,因此在构建交互性艺术的过程中,不能够影响到地铁交通功能的正常运行。比如,在地铁入口设计动态艺术,导致群众聚集,进而影响到其他乘客的正常乘车,就是不正确的设计。又比如,在站台处采用高亮度的光影技术,会对司机的视线造成影响,不利于驾驶,这也不符合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

第二,真正做到交互。交互性公共艺术和普通的公共艺术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交互性。普通的公共艺术形式只是单方面的传输,而交互性的公共艺术形式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一种双向的传输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空间感、立体感等形式也在不断地加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论哪种交互性公共艺术的作用,都要注重这种媒介交互性,真正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交互平台[1]。

三、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方式

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到地铁空间中有多种方式,不同方式效果不同,常见的有三种:通道式、驻留式、功能性。

(一)通道式

地铁中通道式设计主要指的是步行经过和地铁经过的区域,此时,乘客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在设计这个部分的交互性公共艺术时,要以感应为主,降低交互性,让乘客在关注的过程中,不会造成通道堵塞。而且在通道式空间中对安全标准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动态性,从而采用声音感应和触觉感应进行设计。

(二)驻留式

驻留式空间是一种可以让乘客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如候车室。在这个空间中,墙壁、顶板都可以用来装饰,在这个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有深度的内容,从而提高交互程度。人们在乘车之余可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让乘客也参与到互动中。比如,北京潘家园地铁站的候车室就设计了《乐淘北京》壁画,随着时间的变化墙壁上人们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乘客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到地铁交流区,发布相应的话题,共同探讨,让文化得到传播,艺术感染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功能性

功能性的空间内完成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要根据该空间的实际功能进行设计,如地铁口、进站口、导向地标等,要在不影响这些功能空间自身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进一步展现这些空间的风貌。以广州地铁口的地标为例,地标高度可以让人在街角之外就能看见,起到了良好的导航指向作用,这是一种信息的交互[2]。此外还有利用不同的科技,将地标做成不同的形式,以此提高地标的艺术性,大部分地标都位于地面上,在发挥标识作用的同时,也是策划公司的一种代表。通过对地标的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不一样的风采。

四、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策略

(一)交互空间模式设计

从地铁艺术发展进程的现状来看,当前交互性艺术还没有完全普及,依然以平面和二维技术为主。最早的交互性公共艺术,就是最常见的影子,利用阳光、灯光投影在墙面上、地面上、阶梯上、柱子上,后来在这些区域都安装了感应器、LED,观众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互动。随着交互设计的深入发展,交互装置程度不断提升,比如,荷兰建筑是设计出来的交互景观项目,利用纤维、麦克风、感应器等材料,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交互环境。现如今,交互性公共艺术都是以平面视频为主,比如,某国家的地铁站中利用灯光、绳子等材料,结合视频投影的技术手法,构建出一个交互空间,以此让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理解,从二维拓展到三维,可以让地铁和乘客的接触面得到进一步扩大,数字也能够逐渐转化。

(二)全信息艺术的设计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铁空间的交互设计都是以交互式广告牌为主,但是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远不止如此。而且这种广告牌的形式,更多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缺少艺术形式,和乘客的互动也只是信息上的交换,并不能夠完全构成互动。但如果将品牌设计、公共艺术、交互设计进行全面的融合,让平面和空间相互结合,就可以实现一种全新的信息艺术设计模式,赋予交互性公共艺术更多的作用。这是一种多维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应用到了数字科技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比如,2015年就有两个学生都尝试了这种全新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从实际情况看,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城市文化进一步凸现出来,乘客对城市印象和城市记忆也更加深刻。

(三)交互媒体叙事设计

传统的公共艺术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公共性艺术会对乘客的思维逻辑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在交互性公共艺术中,这种干扰问题并不存在。比如,叙事性就是一种电影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地铁空间环境较为复杂,想要在几个站台中将内容连接在一起,就需要应用到交互媒体叙事技术[3]。比如,法国地铁站出口处设计的《成双的月亮》就是做成一个双向的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甚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比如,台北地铁站中的互动式公共艺术手法,利用了投影机、大屏幕、摄像机,让人们可以看到地铁下的一举一动,从而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

(四)数字情感体验设计

数字情感体验就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交互性地铁工艺艺术中,提高场景的真实度,人们可以体会到的情感也更加真实,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对于大部分个体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种数字情感设计体验,可以以故事为中心展开设计,感染力也相对较强,同时借助图像、音乐的方式,给场景中的人物角色赋予不一样的色彩。比如,台北某地铁车站中交互性公共艺术,采用了旋转木马的设计理念,只要有人靠近,木马就会转动,同时播放音乐,乘客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够想起童年的回忆。该木马采用了烤漆不锈钢钢板、玻璃、红外线、马达等产品装置,不仅更贴合地铁站,也能构造出一种现代感。此外,在北京某地铁站中,采用速写画的形式,绘制了19世纪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日常生活景象,从而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五)动态交互体验设计

交互性公共艺术中,可以充分调动自身想象力,设计出丰富的动态化的交互性公共艺术。比如,某地铁就采用了动态感应设计,在地铁驶入前和驶入后呈现不一样的状态,从而营造出一种动态效果,也能够让广告牌更加生动,可以吸引更多乘客的目光。或者可以结合国家的节日、节气等,在电子屏中加入中国的动态化元素,提高艺术感染力。此外,还可以在地铁设置触摸屏地图,乘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查看地图,并且提供实时列车情况和天气情况,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城市的变化。总的来说,在设计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某个平面,要融入情感,跳脱出传统设计模式的束缚,提高设计整体性,同时保证公共艺术的功能性、社会性、艺术性、情感性等,只有满足多方面的因素,公共艺术的交互性才能够体现出来,从而从艺术层面提高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感官冲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交互性公共艺术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媒介,将其应用在地铁空间会对乘客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交互性公共艺术进行科学的设计,不能够盲目使用,充分考虑不同设计对环境和乘客的影响作用,然后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澜.地铁轨道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交互性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8-41.

[2]付莉.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6):43-45,54.

[3]王紅月.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7(1):36.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作者:董娅南

新媒体交互性公共艺术论文 篇2:

商业空间中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价值与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交互设计逐渐被应用于商业空间,其中交互空间的设计主要运用沉浸式装置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商业空间中运用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

关键词: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装置艺术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涉及社会各领域,其主要技术形式也成了交互艺术设计技术。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增强了参与者的主体感知与体验,将参与者纳入了创作的环节,并让其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造了更加复杂多元的交互环境。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作品逐渐由以作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参与者为中心,其创作过程和形式都注重参与者的体验。

1 发展现状

1.1 新媒体交互艺术

新媒体艺术实际上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它已经发展了50多年,不是所谓的新的发展方向[1]。新媒体互动艺术设计经历了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式样多、范围内容广的特点,发展速度极快。

20世纪60年代,艺术领域出现融合和渗透的跨界概念,即对毫无关系甚至完全对立的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这些元素或互斥、或互补、或无关,其组合的结果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产生不同感受的艺术效果[2]。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即与传统媒体形式比较而言是一种新媒体发展的新方向[3]。具体而言,新媒体内容的变化不止体现在通信技术和媒体形式的变化上,还体现在传播或传递信息的工具形式、传播或共享信息的媒介和实践的变化上,特别是围绕技术实践形成的交互艺术环境体验空间[4]。

1.2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及意义

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让具体的交互场景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各个场所,并通过不同方法形成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5]。交互式艺术设计能将参与者、物体及空间三者融入虚拟环境,交互空间在参与者的互动体验感知过程中极其重要,它能通过有效的交流让参与者与物体融为一体[6]。交互艺术设计还能让参与者进入虚拟的空间,感受设计者的交互设计理念[7]。商业空间交互艺术再设计应以参与者为中心,让参与者在交互空间中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想法。在利用虚拟信息技术营造环境时,应把参与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整合专业的信息技术与艺术,充分发挥交互艺术的优势,制定更为科学的体验流程,以促进商业空间中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环境的发展[8]。

以往的商业空间的设计往往是对产品进行固定、简单的陈列,很少的存在移动的全方位展示,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9]。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可以将实物展示转换为虚拟展示,这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节约部分成本[10]。

2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具体应用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是一个以观众为主体的艺术创作过程,它运用计算机运算和传感器的反应动作、虚拟信息技术、音频、影视、光电等让观众参与[11]。联结性与互动性是交互艺术设计最为明显的特质[12],连贯、整合、互动、转换、涌现这五个阶段是新媒体互动艺术设计的创作必要经历[13]。首先,连接的对象是参与者,并且他们完全融入(不只是从远处观看)[14]。展品的展示以及其他的互动会转化参与者的意识,其结果是全新的形象和体验以及相关的思维[15]。新媒体交互艺术形式不只是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交互设计进入商业空间并成了日常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利用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引导消费者[16]。

2.1 运用沉浸式装置艺术

传统的展陈大多只通过平面摆放展示空间中的物体和艺术,观众也只能通过观察或文字介绍了解物体,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设计者内心的想法[17]。如今,信息技术和网络飞速发展,设计者融合艺术与信息技术,利用声频、影视、光电等让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实想法与情感[18]。沉浸式装置艺术是利用采纳数字信息技术,利用光、电、声等手段营造沉浸式环境,给参与者带来全方位、多元化感知的艺术。它能帮助参与者进一步了解物品相关信息和设计者的创作理念。交互艺术与信息技术互为依托,向观众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想法[19]。商业空间交互场景灯光的明暗和颜色能营造不同的氛围[20]。比如明亮的暖色调灯光,可以营造温暖愉快的氛围;较为昏暗的冷色调灯光,可以烘托凄凉的氛围[21]。不同的灯光元素可以营造不同的交互氛围,对其合理的运用可以体现交互空间中的重要主题[22]。同时,不同的声频以及大自然及生活中不同声音的变换,能增强观众体验感[23]。在交互空间的设计中设计者主要运用灯光、声频以及特效打造有特点的交互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24]。

2.2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发源于20世纪的一种全新的且具备实用性的信息技术,其具体表现为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VR主要以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为主要方法创造虚拟环境,给人们带来沉浸感[25]。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呈现虚拟交互环境,使参与者身临其境。如古扇商店,设计者通过对虚拟现实环境的打造,让消费者体验古扇的历史、制作等,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刺激观众的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知系统,让参与者身临其境,犹如身在古代世界[26]。并在相关技术的大力支持下,真正实现交互空间设计的意义。观众一进入消费空间就与环境融为一体,在与周围空间进行互动时成为“空间”。当参与者触碰古扇的有关环境物体时,他们的手就会有感觉;对物体有所动作时,交互空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7]。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引导消费者,并促进商业空间的发展[28]。

3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未来趋势

3.1 交互设计内容的发展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主要依托于虚拟信息技术,因此,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相关作品应更具特色。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作品应该追求设计的合理性、融合性和互动性,使参与者身临其境地理解物品特有的内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设计作品的相关内容。交互设计应以大众的需求为中心,只有这样其多样化的虚拟环境才能更能吸引参与者[29]。

3.2 交互设计国际化的发展

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与数字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产物,它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30]。新媒体交互艺术逐渐向国际化发展,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扬与应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其作品中蕴含的中国相关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样化发展,让世界各地人民多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还有利于交互设计的全方位、多样化发展并走向国际舞台。

4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互动艺术设计与商业空间的有效结合将给大众带来多样化的体验感知。这要求新媒体互动空间的设计者深入了解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的具体实施流程,了解商业空间的相关知识,使两者充分结合,使新媒体交互艺术设计利用有效资源,有效地引导消费者消费,促进商业空间的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 黄婕,张雨,黄滢.儿童交互电子书视觉系统设计有效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20-121.

[2]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3]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4]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5] 康露露,孫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6] 徐靖雯,湛磊.“画无定法”VR绘画研究与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28-29.

[7]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8] 胡田,李永昌.从图像学角度解析顾闳中绘画——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8-19.

[9]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10] 石鑫,李雪艳.基于Processing平台的声音可视化运用[J].艺海,2020(10):102-103.

[11]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2] 徐婧,梁晶.虚拟现实技术在住宅设计与展示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11):48-51.

[13] 高含,厉群,路晶晶.浅谈博物馆设计中的灯光运用——以相片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15):39-42.

[14] 孙子源,房华.健康生活概念在商业空间中的设计应用——以苹果用户体验店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07-110.

[15] 甘思文,湛磊.浅谈视觉影像互动装置设计——以室内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86-89.

[16] 刘雅荣,叶洁楠.基于地域特色营造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19):103-106.

[17]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20):161-162.

[18]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71-172.

[19] 叶宸君.废弃空间再利用——废弃工厂艺术化改造[J].艺术科技,2020(21):161-162.

[20] 徐向琨,孙雪芳,戚飞.在微民宿氛围营造中沉浸式空间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科技,2020(22):168-169.

[21] 陈思妤,杨杰.商业包装的媒介创新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80-81.

[22] 夏爱爱,汪瑞霞.论传播媒介嬗变下空间展示的设计转向[J].艺术科技,2020,33(21):135-136.

[23] 李静怡.新媒体思维下的公益传播设计探索[J].艺术科技,2020,33(23):55-56.

[24] 孟李想,张磊.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城市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78-179.

[25] 苏长志,杨杰.展示媒介下的品牌互动性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50-151.

[26] 黄亦菲.浅析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2-173.

[27] 邱柳祎,孙献华.花艺软装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9):98-100.

[28]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29] 欧阳琦,陆怡婷.城市户外广告媒介景观的设计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84-85.

[30]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作者简介:智会(2000—),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作者:智会

新媒体交互性公共艺术论文 篇3:

公共艺术中交互式数字的情感体验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人逐渐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机器,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生疏的,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孤独并产生与世隔绝感。本文旨在研究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作用于人们心理的机制,以及使人们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数字公共艺术设计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设计思路与方法,使其设计出关注人们内心体验的优秀数字公共艺术作品,从而减轻人们内心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感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字: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情感体验

一、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时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基本的数字公共艺术迅速发展。公共艺术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使用数字这一虚拟媒介来进行公共艺术的表现。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发展涉及应用大量新材料和技术方法,导致了新型的交互性和多种参与形式的产生。

“交互”的意思是通过在观者与作品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引发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交流,使观者在作品中得到情感共鸣[1]。在数字艺术的交互方面,作品和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一种交互,交互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甚至发生在物与物之间。不同于传统公共艺术中单一的视觉体验,数字公共艺术的体验不仅包括视觉,更可以是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上的互动体验,这种多维度的互动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使用者的感受与情感,是数字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综上,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设计过程或表现形式上使用数字技术、计算机平台、投影仪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等电子媒体设备的技术支持,从而使作品能够产生比传统公共艺术作品更强的体验性与参与性,使公众产生多层次的丰富体验,更新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类型的同时也更新了公众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作为一名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同时尽量避免或和缩小其劣势,从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公共艺术作品。

二、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

相关的文献研究了在产品设计中用户的情感体验类型,这些文献在心理学的层面分析了在产品设计中增加情感体验设计的可能性与应用性,并且统一产品功能与设计美感。这些文献提出人类对某个产品会具有三个层面的情感体验: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基于本能层面的情感体验是指产品的造型元素及这些元素组合形成的颜色,外形.材质等能直接刺激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产生一定的情绪,这种感官刺激是直接而迅速的,它能立即做出反应,然后向处理系统发出相应的信号,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这是情感加工的起点:行为层面的情感体验是指使用者在与作品的互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情感,行为层面的体验也可以加强或抑制本能层面,一般情况下人类的这两个层面的情感体验几乎是同步产生、不能分割的: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是使用者通过对产品的整体理解而产生定的情感,它与参与者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相结合最终产生一定的情感与感悟,每个人产生的理解和感悟可能不同。

与产品设计一样,在参与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的过程中,人们同样会进行这三个层面的情感体验。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的参与性、交互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够主动参与到作品中,与作品产生互动,并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与世界产生联系。在这样一个参与的过程中,作品不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解读,丰富人们的感官体验,并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不同于产品设计或交互设计等领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是基于混合媒介的艺术设计,而混合媒介会给使用者传递多种类型的信息,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2.1 本能层面的情感体验

物体的外形、颜色、材质等元素可以使人类产生本能的情感体验:人类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环境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产生了情感和体验。在相对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参与者所获得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单一性,作品只设计了视觉感官的刺激,而没有设计利用其他感官来产生的刺激。在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中,由于技术的更新和手法的丰富,作品不止可以给参与者带来视觉刺激,还可以提供其他多种感官的刺激。例如可以通过数字控制声音带来听觉刺激、通过数字控制不同气味产生嗅觉刺激等。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本能层面的情感体验时,首先应使作品的形状。色彩和材质符合设计主题,同时从多个感官维度去设计作品的内容,作品形式应该使参与者获得新鲜丰富的体验。

例如著名艺术家丹·洛思加德的《沙丘4.0》,该作品是一个交互装置,它由数百个光纤组成,使用者的身体让装置产生物理变化。当用户移动或发出声音时,光纤会改变状态(见图1)。声音和运动传感器放置在设备内部,通过传感器和软件捕获的人类活动,以输出到电子组件。这是项完全由参与者控制的设计作品,没有访客时设备不会被激活,当参与者走进来时,光纤会立即开启,好像它是人们运动的延伸。这项工作的夸张造型为本能的参与者带来了紧张的体验,但在行为层面,它为参与者带来了新颖而愉快的体验。

2.2行为层面的情感体验

行为层面的情感体验基于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而产生。设计者在静态实体物质和动态数字影像中融入人机交互元素,通过某个或多个切入点将参与者的行为融入作品中。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改进了传统的由视觉引发的信息传递形式,它可以利用使用者的体温、声音、脉搏和肢体做动作等信号从而给使用者带来物理互动或媒体互动的体验,将互动形式多元化,增强参与者对作品的“行为记忆”,也增强了参与者对整个互动过程的记忆。在参与者与作品的互动过程中,参与者操作使用作品并改变其存在状态,不断变化的作品会给参与者带来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

例如著名建筑事务所BIG联手时代广场联盟通过一个心形的互动装置iIBIGpNYC”(见图3)共同庆祝情人节的到来。该设备由400个透明的LED发光塑料管组成,它吸引游客触摸感应器从而产生交互点亮光带。在塑料管的中心,用数字技术控制LED的明亮颜色变化,以在周围创建一圈心脏形状的光。通過人体触摸来诱发脉冲变化,控制整个工作悬浮,产生粉红色的心形照明效果。该作品属于行为层面的情感体验设计,通过在人与机器互动、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参与者产生积极情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人留下美好回忆。

2.3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

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是在经历前两个层面后,使用者通过思考和总结产生深度的理解和感悟,它受参与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等的影响,每个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反思层面关注在图像,形式和符号的内涵上。参与者通过理解形式意义产生相应的高级情感体验,这对提高作品的价值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参与者进行深度思考,使参与者获得自身的反省和感悟。这种体验并不像本能和行为层面那样是具象可见的,因此有时需要定的阅历和知识背景才能产生这一层面的体验。

设计师经常使用隐喻来选择符号“事物”来表达某种内在概念并揭示特定主题。 “放射性控制” (见图3)这件作品由100种神秘的发光放射性单体组成,就像是威胁着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样。这是一部具有幽默色彩的公共藝术作品。这个作品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滥用核能的反思,并倡导合理使用核能。大量身着白色衣服的“塑料人”意味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侵略,不自然地让人感觉恐怖。这个基于反思层面的设计作品激发了人们对核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的反思。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交互式数字公共艺术时应从参与者的三个层面的情感体验出发,基于本能层面进行造型设计、基于行为层面进行互动设计和基于反思层面进行体验设计,以此来达到设计出多维度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和使参与者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设计目标。 (见表1)

三、设计出具有正面情感体验的数字公共艺术

相随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大部分中国民众已经基本满足了马斯洛所提出的生理层次、安全层次的需求,从而逐渐提高到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个基本国情映射到公共艺术领域,体现在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逐步从单的视觉体验作品过渡到具有高层次的情感体验的作品。如今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的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而是需要能提供丰富体验和情感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现在的设计者在设计数字公共艺术作品时,需要以公众作为出发点,考虑作品如何带给公众情感联结与归属感,并且在本能、行为和反思层面分别加入情感体验设计,从而设计出能够促进人与人交流互动并带来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的数字公共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姚亚敏,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傩文化互动影像装置设计[D]湖南大学,2016

[2]宫明浩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3]高泠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情感体验[D]浙江工业大学.2009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基于工业4.0下的设计4.0研究”阶段成果(编号:20158079)

作者:刘金哲 王维佳

上一篇:有线电视维修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