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观念论文

2022-04-17

摘要计算机和视听技术等高科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迅速发展,当我们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史时发现,新媒体艺术其发展过程不明确、概念不明确,艺术类型也没有明确定义,对我们研究新媒体艺术理论产生了诸多困难。因此深层次探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现阶段而言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历史对于现阶段的我们十分必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艺术观念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媒体艺术观念论文 篇1:

新媒体和新媒体艺术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实践及批评研究”(11YJC760052)阶段性成果

摘要:新媒体是我国社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新媒体概念的考察,总结新媒体的共同特征。新媒体的独特性和新技术手段,影响艺术的革故鼎新,导致新艺术形态的出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新媒体艺术概念作出新的厘定。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特征;新媒体艺术

1 新媒体及其特征

新媒体,又称新媒介,是极富争议性的概念。从传播史角度看,新媒体是一个时代范畴,其最终指向“当代”。麦克卢汉指出:“我们的时代所得到的信息不是新旧媒体的前后相继……是新旧媒介的共存,共存的基础是了解每一种媒介独特的外形所固有的力量和讯息。”[1]新媒体指向传统媒介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但现代意义上的新媒体诞生于何时,仍是一个在学术界悬而未解,争议四起的难题。毋庸质疑,新媒体的诞生,使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并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远未统一。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在线媒体顾问、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与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被动的旧媒体”和“互动的新媒体”作了精彩论述,他把互动性看作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4]美国当代新媒体理论家曼诺维奇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革命的关键阶段,计算机媒体革命影响所有媒体类型,他指出新媒体的五个原理(特征):一、数值化再现(Numerical Representation)。二、模块化(Modularity)。三、自动化(Automation)。四、流体化(Variability)。五、译码/转码(Transcoding)。[5]熊澄宇教授指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6]熊澄宇侧重于考察其历时过程性,旨在赋予“新媒体”以符合其本质特征的时代内涵和真实意义。刘自力则将出现于现代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之后的数字媒体技术称作新媒体,包括电脑和一切运用微处理器、数码、镭射、互联网技术设备、电子娱乐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多媒体系统、高科技视频系统、遥感系统以及通过数字手段生产的艺术品、仿生信息产品和各种含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有电子内容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等等。[7]

考察目前各国学者对新媒体的概念厘定,可见出其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新媒体是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新技术的产物,以采用新技术为特征,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新媒体产生往往是依靠旧媒体而后才逐步衍生出自身媒体形态,它经历一个从物象(具象)到影像(像素)再到虚拟现实影像(数字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特征对新媒体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它导致新媒体艺术创作媒材的“非物质化倾向”:即从“物象化”到“影像化”再到“数字化”的艺术创作媒材变化。

第二,许多学者认为互动性和开放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提出的“被动的旧媒体”和“互动的新媒体”观念影响深远。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彻底颠覆传播者对传播过程的垄断控制,使新媒体内容和传播模式呈现出多根网状。普通受众从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向加入/参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输过程,受众具有之前从未有过的主动性,自由的与传播者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快速得到反馈信息。新媒体这一优势特征,被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实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应用于艺术创作,为新艺术类型/样式的诞生提供契机,形成新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导致审美标准、审美范式/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根本性转换。

第三、当代新媒体呈现出一种融合/整合化趋势。新传播技术在新媒介平台上不仅可把传统媒体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复合起来,而且能把各种新媒体表现形式综合起来,形成多媒体融合的表现形式。各种媒体技术形成新融合,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正如廖祥忠所预言:“未来的新媒体将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融合、融合、再融合”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三网融合、有线网与无线宽带网融合。[8]这为多媒体艺术和综合艺术的出现提供技术支持和艺术灵感。借助于新媒体“融合、融合、再融合”的整合性特征,艺术家创作出集文字、图片、音频、影像文本、表演与互动性为一体的多种媒介融合的综合艺术,创作出将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融合一体的新艺术类型和艺术样式。

新媒介的出现影响艺术的革故鼎新,导致艺术生产方式和接受方式变化,马歇尔·麦克卢汉敏锐的洞悉电子媒介时代由媒介变化而在艺术界引起的一系列影响。他指出,媒介差异形成艺术种类的不同,新旧艺术的不同,建立在媒介不同和差异的基础上,现代艺术即是由电子媒介的出现而出现。[9]科技飞速发展,不断提供媒介革命的可能性,影响艺术形态之变化和艺术理论之创新。新媒介必然带来一系列艺术理论和审美理论的变化,“私有化的主体,艺术家所使用的媒介并不是静态的,媒介的变化导致了艺术变化和艺术家的观念变化”。[10]新媒体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手段,改变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识,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观念。正是借助于新媒体的独特性和新技术手段,艺术家得以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类个人经验/体验通过新媒介表达出来,运用新媒介去探索艺术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创作出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型和样式的新艺术形态。

2 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厘定

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经历了映像艺术、视像艺术、录像艺术、新媒介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命名过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媒介方式、审美特征、表现方式、形态分类等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概念界定,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对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普遍认识是,新媒体艺术是先进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用最新科技成果来表达艺术的方式,具有技术性和实验性双重品格。但这远远不够。厘清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及其内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关系到我们对新媒体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新媒体艺术深深扎根于媒介艺术和传统艺术之中,它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媒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朝晖指出:“媒介艺术(Media Art)也称为综合媒介,即艺术家用传统绘画、雕塑以外的一切工业、商业和技术材料所从事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诸如拼接、装置等。”[12]媒介艺术实际上是现代艺术实践的一个缩影,它包括技术化运动即动态艺术中光和运动因素的使用、各种工业原料的选择和使用,“机器美学”的机械性运动、电子性艺术以及激浪运动倡导的综合行为、舞台、绘画、音乐、身体的媒介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等,它表现艺术家在技术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背景下积极探索艺术表现新的可能性、新的艺术空间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的不懈努力。这些艺术行为和艺术实践影响新媒体艺术实践,为当代艺术家

提供思考艺术新方法以及灵感,表现出打破传统艺术范式和艺术思想不断开拓艺术疆域的雄心壮志。新媒体艺术正是在继承现代艺术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实验精神之基础上发展起来。苏珊·阿科瑞特把新媒体艺术界定为非常宽泛的词汇,其主要特征是先进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视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装置艺术与行为。[13]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把新媒体艺术看作主要是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14]王端廷在《美术观察》中指出:“新媒介艺术……指的是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作品。”[15]许鹏认为“新媒体艺术就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16]

令人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几乎忽略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媒材问题。新媒体艺术之“新”,不仅在于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段,还表现在对已出现和将要出现的各种新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因此,在借鉴已有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新媒体艺术是指那些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手段,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支撑,在艺术创作、艺术承载、艺术传播与接受和艺术批评等行为方式上对艺术进行全面探索,进而在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审美感觉和审美体验以及美学和文化层面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与传统艺术相异的新的艺术形态。这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发展、新媒材的创造性运用,新媒体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新媒体艺术的类型和形态,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品格都将不断增加和更新变换。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如是说[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2] 胡昱晖.新媒体的泡沫经济[J].广告人,2007(12).

[3] 郑治.新媒体是什么.http:∥blog.sina.com.en/s/bolg591eeecd0100085r.html.

[4] 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2005:192.

[5]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ge Mass:Mit Press,2001:2747.

[6] 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Http:∥media.people.com.cn/archived/263.html.

[7]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05).

[8]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05).

[9]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26329.

[10]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11] 马凌燕.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介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

[13] 张朝晖,徐翎.新媒体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4] 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专栏[EB].http:∥arts.tom.com/zhuanti/1112_04/index.html.

[15] 王端廷.《域外观——什么是新媒介艺术》主持人语[J].美术观察,2001(10).

[16] 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刘世文(1980—),男,广东韶关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作者:刘世文

新媒体艺术观念论文 篇2: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溯源与发展

摘  要  计算机和视听技术等高科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迅速发展,当我们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史时发现,新媒体艺术其发展过程不明确、概念不明确,艺术类型也没有明确定义,对我们研究新媒体艺术理论产生了诸多困难。因此深层次探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现阶段而言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历史对于现阶段的我们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艺术史;新媒介;现代艺术

近几十年来,“新媒体艺术”这个词在国内外学术界频繁出现。从20世纪下半叶起,新媒体艺术已经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新媒体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出现并进行大规模传播后的新媒体艺术,其与传统艺术之间有了显著的对比[1]。就新媒体艺术的经验研究来讲,我们更应该研究其本质与内涵,挖掘其发展历史并进行新媒体艺术历史溯源。

20世纪的中国现代艺术和西方发展水平并不是同步的,这是由于我国若干的历史原因所导致的[2]。在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崛起基本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相比其他各种艺术的发展历程,其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它却是发展最快的艺术形式[3]。可是,新媒体艺术理论的研究却没有在赶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速度,因此,发掘新媒体艺术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新媒体艺术,形成艺术体系,加速其发展[4]。本文是在阅读众多专业书籍的理论之后对新媒体艺术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组织、探索,进而再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史进行探究,希望可以起到推动其发展的作用。

1  新媒介艺术与新媒体艺术概念的类似模糊性

“New Media Art”最早由西方媒体艺术家所提出。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新媒介艺术”或“新媒体艺术”[5]。然而新媒介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却在中国被定义为两种艺术名称,分别都有专属于本身领域的研究理论[6]。在传统意义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物质承载,本身是一种实体物,不具备任何的主观情感。当艺术家利用这一物品进行自我与作品之间的沟通联系之时,这一物品就具备了媒介的特征。而新媒介艺术则是除了以手工制作为基础的艺术(handcraft-basedart)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

在当今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讨论中,一部分人认为新媒体艺术应该是基于科技例如电脑、照相机或者计算机等的艺术形式(technology-basedart)新媒体研究家马诺维奇(Mann Norwich)也指出,所谓新媒体艺术,就是一种以互联网、网络站点、计算机、电子游戏、各种CD光盘和DVD光盘以及VR等为基础的技术与艺术。清华大学教授陈玲在谈论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时概括到新媒体艺术是利用媒介和技术手段创作的艺术,而这里面所提到媒介不仅仅是各类科技手段,还包含了各类新材料的融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新媒体艺术较新媒介而言涵盖范围更广,更适合时代发展。新媒介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尽管有很多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这两个词是一样的,是“New Media Art”不同的两种翻译。从现有的书目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新媒体艺术”这一术语更加主流一些[7]。

2  “新媒体艺术”的理论起源争辩

对于新媒体艺术理论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也有着多种争论。第一种观点是,新媒体艺术理论在计算机技术在人文学科广泛使用的应用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新的传播艺术理论。溯源其开始,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使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学研究的人——耶稣会士布萨(Father Roberto Busa S.J.),他开发了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著作索引Index Thomisticus,并首次在著作中创造了“人文科学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这一专业名词[5]。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媒体艺术理论是随着1839年摄影技术的出现,并在一些其他艺术的感染下而出现的。例如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未来主义、活动艺术等。并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出现也都促进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从以上例证来看,学界对于新媒体艺术理论的最初源头,其一可以从技术层面考虑即旧式摄影机或者计算机的产生,其二若从艺术发展方向考虑,则认为是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在艺术的渲染中诞生的。

3  新媒体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中国新媒体艺术基本出现于1980年代后期。我国新媒体艺术理论的形成与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形成过程有着一些相似之处,而张培力则是我国最早运用新媒体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之一。到了1990年代中期,录像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其成为了一种新媒体艺术的前卫艺术,这代表新媒体艺术在我国刚出现。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普及,Video艺术开始成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主流。Video艺术的制作不再是作为视频艺术而检验,也不再作为单纯的技术手段,Video艺术开始反映中国社会变迁以及逐渐开始进行其以批评为主题的表达。Video艺术也逐渐地开始与各种新兴的先锋戏剧、网络游戏相靠攏并结合[2]。

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至到今天,仍处于从模仿、独创过程初级阶段。从录像艺术开始到现在各种新媒体下的艺术,仍然是以单一媒体形式为主。在新媒体艺术的创造过程中,新媒体从单一还尚未走到整合。究其原因,还是其核心技术与国外同业所运用的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新媒体艺术体系也尚未建立,一些新媒体艺术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销售市场并能由国外艺术平台出资支持。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新媒体艺术家来说,目前的中国尚未建立自己大规模中心及平台,新媒体艺术家制作新媒体艺术,其成本一般都无法个人承担并接受。而在国外则不同,新媒体艺术比起国内发展了更长的时间,有着更加完善的体系。新媒体艺术的创造过程有着新媒体艺术基金会或者是综合的艺术基金来进行补助。在设备方面,国外的新媒体艺术家们也有基金会或者是艺术中心提供所需要的设备,甚至有时基金会与艺术中心还会派出专门的工程师来对艺术家提供帮助,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创作[8]。现阶段,尽管这一模式尚未在中国形成,但是,因为新媒体艺术前景光明,它一定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进而树立起中国新媒体艺术独特而别致的风格。

4  新媒体艺术的重要性及其对其他艺术的影响

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们探讨了新媒体艺术对公共艺术、视觉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首先,社会信息中的艺术观念和语言如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艺术开始逐渐成为了公共艺术,进入了公共艺术的范畴,给公共艺术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公共性,提高了公共艺术的现实主义和互动意识,颠覆了概念维度主义。其次,新媒体艺术将灵魂和思考注入新的构思模式和想法,融入视觉艺术传播设计,比如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家的审美思维往往建立在简单的数字化装置的应用,以及凭着简单的应用而激发出的公众的想象,还有强烈地去拨动大众神经之上的。因此,新媒体艺术其源头和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现有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成果之上的,其实质就是对他们的综合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即高科技成果是由艺术家以及科学家携手所展示的,并且这个过程会使他们之间互相了解并且加深互相的理解,并且进一步地使得公众更易于去接受,进而奠定基础[9]。由此,给予创意文化产业其巨大的发展动力,并最终给创意文化产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引領其走向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介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66-68.

[2]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M].清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3]王荔.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朱其.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新媒介艺术[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9):3-10.

[5]LevManovich.4tTheLanguageofNewMedia[M].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London,England,2001,19.

[6]段雪.新媒体艺术的谱系建构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

[7]LouisePoissant.TheEncyclopediaofNewMediaArts[J].Leonardo,2006.

[8]段似膺.国内新媒体艺术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5,36(1):13-22.

[9]朱其.VIDEO:二十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郑莹

新媒体艺术观念论文 篇3: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及意义探析

摘 要: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新媒体艺术具有技术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反叛性与创新性等特点。现试图以前人相关研究为基础,重点探讨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并对新媒体艺术所带来的意义作出总结。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特征;发展;意义

上世纪60年代末,当西方的艺术领域刚刚接触到便携式摄录像设备时,便开始对这样艺术形体进行了研究,从此新媒体艺术开始了新的篇章。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白南准首先利用电视机来展现艺术。白南准将自己的艺术成品将媒体、技艺、时尚的文化、先锋派的艺术相互融合、渗透,对现代艺术、电视、影像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他因此被称为“录像艺术之父”。[ ]白南准以大量的作品提供了新技术与新艺术观念相统一的成功经验,并影响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艺术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缘起

从文字的意义来看,新媒体艺术是与传统媒体艺术相对的一个词,如果传统媒体艺术是说艺术家在传统的环境中,以绘画、雕塑为基础手段,对社会工业、商业等领域中的意识事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寻和分析,那么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基础上的,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同时光学、电子等媒介成为了基础的艺术语言,也成为了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

从艺术形态本身的角度进分析,成像技术是新媒体艺术组成的重要部分,成像技术是指主控与传播的重要的环境,它含有影响、数码、网络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其中影像艺术包含有观念摄影、前卫电影、观念性视频作品等。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对图像资源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是利用移借和拼贴等方式形成的影响,同时利用移借和拼贴的艺术手段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混合文本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融合的体现与产物,它突出地表现了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协作与互动[]。

从艺术的整体的角度来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了新媒体的艺术观念,在开始的将来主义,达达主义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机、摄像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一种娱乐工具,艺术家也对摄影行业进行一定的改变,打破了,传统胶片给摄影带来的弊端和局限,因此艺术家利用视频和录像等技术,也掀起了一场艺术媒体领域中的革命,利用电影电视为展现技术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中,利用计算机的普及为基础,逐渐的形成了数码、网络等艺术形态。包括音乐、音响、动画等涉及三维视觉、立体视觉乃至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的表现手段,从而创造出人类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的审美体验。沟通交流是合作的基础,也是艺术家的进行新媒体创作过程中,极为关注的重点,艺术家利用交流、沟通、合作不断的对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新的探寻,对人的思维创造、经验等进行不断的挖掘,甚至对全世界新的艺术领域进行创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的掀起,完全打破了对传统艺术领域的理解理念,同时而言对传统艺术领域中的形式也有效的扩展,转变了传统艺术领域中的艺术行为、形态。

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艺术领域中含有社会性、审美性两个属性。第一,社会性是艺术家在探索中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也给艺术家在艺术领域中的探索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以信息化为背景的时代,不仅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到来的正面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审美性是新媒体艺术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艺术领域中一种审美的态度,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满足和体验。作为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社会性、审美性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一样的是变现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新媒体艺术是以体验主为主,利用虚拟环境、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除了具备艺术的两个基本属性之外,新媒体艺术还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艺术创作的技术性和综合性

高科技技术是新媒体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特征,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呈现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例如: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新媒体艺术领域中,从影像艺术的形成到发展,一直发展到网络艺术,这样条漫长的道路无疑不体现着新媒体艺术中的科技技术含量,使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介入,使得新媒体艺术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取代了影像的时代,从此走向了电子的速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新媒体艺术逐渐的形成可以具有容纳、雕塑、装置等形态,同时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形成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其实也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会有属于时代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就是人类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发明,对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优有益的技术。

新媒体艺术对传统的艺术领域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多媒体将把各种艺术再次捆绑在一起,如在行为艺术、戏曲、舞蹈等艺术领域中,录像成为重要的记录手段,录像不仅仅是在舞台的环境展示中出现,更是新媒体结构中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将一些较为复杂的要素和新媒体艺术领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综合体验。

(二)艺术欣赏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和一个数字化时代,以前是线性的交流,而现在,则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传统的艺术领域中,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形态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的表现实是以反映这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媒体艺术形态来表达当今社会的发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在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观众、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态的变化,是欣赏者与作品之间建立了交流的平台,欣赏者与作品之间都能达到一种互动。

在传统的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以为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新媒体艺术在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中,注重了两者的活动性。网络艺术更是有效的与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声音、文字等功能相互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将新媒体艺术领域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信息科技有多种途径与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同时网络艺术可以为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可以使作者和欣赏着进行直接的互动,艺术批评家也可以同时进行评论。

(三)艺术观念的反叛性和创新性

从观念、影像、数码、网络等艺术都是以新媒体艺术领域中的不同的形态所延伸,新媒体艺术领域利用先锋的电影艺术来打破传统的电影艺术领域,利用传统的摄影素材进行对社会进行一系列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不在体现传统艺术领域原始艺术形态。

新媒体艺术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从媒体本省的角度进行分析,新媒体的理念本省就与艺术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媒体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将本身的形态逐渐的超越了报刊、户外等媒体形式,同时也给人们呈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化,在表现方面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年轻一代新媒体艺术家受到卡通、时尚、网络文化的影响,使得数字技术条件下的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更多元的语言形式。

三、新媒体艺术出现的含义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提高了人们的艺术观念,以此改变的了人们的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也有效的推动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创作个人的主体性,也强调团队的力量

新媒体艺术领域中充分的展现了个人的创作中的主体性,尤其是在信息科技的带领下,新媒体艺术逐渐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轨,完全打破了艺术家们的封闭式的艺术理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程度上的扩展,并且逐渐的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为新媒体的发展和艺术形态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发挥平台。

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体和传统媒体创作的方式也有距离。传统创作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行为就可以实现。而新媒体艺术,在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往往是由一个团队作为支撑技术,将艺术完整的进行表达。从传统的艺术角度进行分析,若是没哟进行专业的艺术训练,是难以将传统的艺术形态进行展现的淋漓尽致的。从媒体的艺术领域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的想法、智慧,在利用信息技术,将新媒体艺术中的美完全的展现出来。

(二)艺术体验的互动性促进艺术表达的民主化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网络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由美术、电视、电影等形式构建成了影像时代,并且自教学领域的推动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个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在新媒体的发展中,让人们度新媒体艺术进行亲生的体验,使欣赏者与艺术家进行直接的互动。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为社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人们在这个平台中得到充分发挥,避免了传统艺术的过于封闭的理念,也为今天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表达平台。

注释:

[1]许鹏.北京: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8.

[2]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河南:科学出版社,2005:5.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明.新媒体艺术专辑[M].美术文献,2008.

[4]徐行明,杜桦,张菁.网络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廖祥忠.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作者:肖春晔?胡晓明

上一篇:趣味性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字电视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