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

2022-07-03

摘要:新媒体艺术指代的是那些利用数字科技、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媒体运用从而产生出的新的艺术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具有新近技术媒体所产生的艺术,它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因为它更广泛的连接了人与人,更快的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更好的进行文艺结合与创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 篇1: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摘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参与模式、创作人员与受众面、科技应用、创作方式等方面,来比较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本文特指绘画、雕塑、摄影等)的异同性。指出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性;科技

曾看过一场以“混响”作为主题的影像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程中,“混响”是声响效果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种存在状态,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看完展览我对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兴趣,想将它们作一比较,目的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技术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1 参与模式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并不存在,其存在意义无可非议。从传统的观众“观看”到观众“参与”,互动性的达成成为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甚至成为是否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判断标准。

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互动性的核心包括:参与性、交互性、凸显个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高度系统化的各种复合电子技术和与人类感官相近的各种传感装置,帮助人类获取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观众可以利用温度、湿度、力度、红外线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利用数据头盔、手套等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的虚拟现实艺术,在突破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更是将人类的艺术体验从视觉扩展到了全身心。

“真实”在传统艺术中常表现为“写实”的技术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真情实感;诞生在科技发展之下的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由各种综合媒体构成的“现场”来表现这份“真实”,以史无前例的有机整合的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到对艺术的体验中,它的“真实”是一种作品与观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份只有通过直接民主交流才能获得的心灵触动。

2 创作人员与受众面

首先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比传统艺术要广泛得多,只要有电脑、手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创作过程。而传统艺术需要创作者有很深的艺术功底与造诣。新媒体艺术打破了持续了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只有贵族、特权人士才能享用艺术的特权,将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人。新媒体艺术为每一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这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广泛地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技术难度。艺术创作开始从一种专业人士手中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自发的集体狂欢。

3 科技应用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像传统艺术会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形式或者说实现载体,则是计算机、电子器件、摄像机、网络等。技术上包括了计算机、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等等。新媒体艺术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所以吸引人的手段就是创意。创意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和动力所在。这和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传统艺术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很纯熟的地步,技术方面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的新媒体艺术,大多数重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传统艺术,而这个表现的过程本身,其实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当人们对新技术的使用像使用画笔、照相机等一样熟练时,也许会产生真正属于新媒体特有的艺术内容。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新媒体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两者的关系,应是基础与本体的关系。基础与本体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的结合,是艺术创作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强调艺术中的技术基础,并不等于混淆彼此的关系,或模糊彼此的差别。特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 创作方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突显在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上。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小组或多人合作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合作尤为显著。

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我们发现这些新型的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不像传统艺术那样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些艺术作品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与观众的新关系。

5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不是取代传统艺术的位置,他们之间可以结合,可以互相促进。新媒体艺术有时也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图案、如雕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构图、图形和形象等。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电视在刚产生时,相对于收音机,就是新媒体,电视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互联网上的艺术形式和手机网络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说不定过了十几年之后,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就又变成传统艺术了。

参考文献:

[1]童 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许 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劉 斌.图像时空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张玲

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 篇2:

浅谈新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发展

摘要:新媒体艺术指代的是那些利用数字科技、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媒体运用从而产生出的新的艺术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具有新近技术媒体所产生的艺术,它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因为它更广泛的连接了人与人,更快的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更好的进行文艺结合与创新。它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进行着自身的创新,还对传统文化进行着影响,同时结合着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着,本文将进行新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发展的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文化;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形态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创作的艺术,它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当今时代,早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也包括传媒行业。因此新媒体技术便应运而生,我们常见的有最初的微博、数字化营销以及现在广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推广。这样的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快,受众面积广,投放精准高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新媒体技术取代传统媒体技术的趋势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它也在逐渐的催生出自己独有的艺术形态,这便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具有的第一大特征,也可称为连接性,它代表着新媒体艺术可以与观众相联接,使得观众可以实时地对自己受到到的艺术熏陶做出体验反馈,观众之间也可随时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与传统的文艺形态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文艺形态多为封闭式,不可连接式,观众无法很好的沟通交流,以至于艺术形态给人以死板的印象,新媒体技术下的艺术形态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使得艺术形态灵动了起来。

(二)多元化。新媒体艺术多元化最大的表现是其表现形式的多元,传统艺术中,通常只有画面表演、声音播放的展现形式,观看、收听是人们唯一的欣赏形式。而新媒体艺术却大大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由于新媒体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非常灵活高效的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并且技术的手段也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灵感设计,因此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可以伴随着技术的多样而丰富起来。观众的获取途径也多了起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甚至触觉都可以进行艺术的欣赏,不同途径的组合还可以催生出更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依赖性。新媒体艺术的依赖性指的是它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主要是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依赖。新媒体艺术的这个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形态本身就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创建出的,因此它对技术的依赖也会随着其发展而增加。然而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艺术形态的发展也会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的为艺术创新提供基础。

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

(一)技术基础差异。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第一大差异便是体现在这两种艺术的技术基础不同,新媒体艺术是一种非常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艺术形态,它的产生便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而发展更加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它的存在必须有信息技术为依靠,技术的发展也是艺术本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技术便不再会有这样的艺术形态,这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种局限性。而传统艺术则不然,传统艺术在诞生伊始便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也不曾使用过数字化的表现手法,全部靠那个艺术形态所处时代下所有触手可及的传统工具表现,因此它的发展完全不用考虑技术的发展。这对传统艺术也是一种保护,可以使得传统艺术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前提下发展创新。

(二)审美观念差异。首先,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甚至触觉都可以作为欣赏艺术的形式,而传统艺术则只可以通过观看和倾听来进行欣赏。其次,观众效果也往往不同,由于新媒体艺术的连接性是传统艺术所没有的,所以,传统艺术的观众反馈并不能那么及时清晰,这样便不利于艺术的发展。而新媒体艺术在展现时可以很好的将人与人快速的连接在一起,使得他们进行观点交流,呈现出最真实的观赏效果。因此,对待不同的艺术形态,需采用不同的审美标准来进行评判,因为不同的艺术形态有它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无法用一种标准与理念来做审阅与评判。

(三)交互体验不同。交互体验指的是艺术形态本身与观众的交互,前文已经多次提到新媒体艺术大大提高了连接性,使得观众可以实时的进行对艺术的反馈,并且观众之间也可以快速的进行沟通交流。而传统艺术却没有办法实现这种连通性,所以观众的交互体验便会有别于新媒体艺术。但是低连接性的艺术形态也可以更高质量的保持艺术形态的原貌,使得经典的东西不会被时代和群众所歪曲,更好的保留其原始风貌。

三、新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发展

(一)利用新媒体艺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由于新媒体艺术具有连接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点,它传播文化的能力也是在众多艺术形态中首屈一指,利用这一优势,让其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被群众、世人所知悉。首先,应当加大传统文化在艺术形态展现内容中的占比,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对艺术形态展现形式进行创新,使得更多有质量的表现作品呈现在群众眼前,令他们更好的接触传统文化。其次,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艺术连接性特征的作用,调动欣赏艺术的观众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去,让他们不仅仅只接触传统文化还要深入的了解、交流、讨论,这样才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在民众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最后,要借助新媒体艺术依赖的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的发展事业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适应这个时代,做到传统文化的速度快、范围广、精准度高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带动新媒体艺术形式创新。艺术与文化的影响都是双向的,在新媒体艺术发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被群众的认可与接纳也会带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进入到群众的视野内,新媒体艺术也会被更多的群众所欣赏,所重视。首先,传统文化会激发新的艺术心态,刺激艺术从业人员进行新的艺术创作,使得新媒体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与多样。其次,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人文取之不尽,这对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内涵补充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使新媒体艺术有着更加有底蕴的创作内涵,更加有层次的表达内容,这对一种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后,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介乎,势必也会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不停的迭代,这就会舍得依附它而产生的新媒体技术不断迭代,从而使得新媒体艺术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积极的思考两种事物结合的新形势,才可以使得艺术与文化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上海艺术家,2008(5)

[2]刘子健.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性观念.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

[3]毛建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并行.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2)

作者:严月廷

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 篇3:

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艺术异同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异同,并就如何提升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艺术水平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主播;传统媒体主持人;主持艺术

播音技能是一名主持人专业素质的直接表现,对所主持的节目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新媒体时代,探究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艺术上的异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相同点

(一)普通话基本要求

语言是主持人向受众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工具,所以严密且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思路、精准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主持人主持艺术水平展现的直接形式、途径。所以,不论是新媒体主播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都要具备最基本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强化自身主持艺术,促使自己能够在主持人道路上长远发展的基本。

(二)敏捷的思维能力

主持人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其主持艺术中的重要内容。主持一档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或者现场活动,具有太多的不可预测性因素。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主持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巧妙的化解,避免出现僵局、冷场的情况,尽可能维护好节目或活动现场良好的氛围。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为了强化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提升节目的关注度,众多节目及主持人都在强化受众互动环节。如广播节目,随时都可能有听众打进热线电话提出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冷静、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而对于新媒体主播来说,这一点同样重要。

(三)形象语言艺术

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以个体方式和个人形象出现的自身形象是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之后才是节目形象,媒体形象则是最后被受众感知的,也是通过媒介传播手段传递出的主持人形象。形象语言指的是主持人通过自身的形象传递给受众的一种无声语言,这种形象语言不仅可以增加受众对主持人及其节目的认知,还能够为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加分,是主持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不管是新媒体主播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都要通过自身的服饰、妆容、形体等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一起塑造一个优秀、独特的形象,作为一种品牌形象语言传递给受众。如新媒体主播,在当前日益激烈的新媒体竞争环境中,只有在具有一定主播专业素养的同时,彰显独特的形象语言艺术,赢得受众的喜爱,否则在信息碎片化、受众选择越来越视觉化的当下,也难以获得长遠的发展。

二、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不同点

(一)语言表达艺术水准不同

讲好普通话是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媒体主播和传统媒体主持人主持艺术中的共性内容,但是从深层次来讲,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艺术水准上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对于普通话规范、要求来说,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字,都要清晰、明朗,避免口齿不清或者口误让受众产生误会。但是相比之下,新媒体主播在语言表达艺术水准上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讲好普通话,哪怕是在节目中适当使用方言,或者吐字、发音并不是十分清晰,也能够胜任。如部分电子竞技游戏网络平台主播,从语言表达艺术水准层面来看,难免让人产生质疑,不仅发音不准确,部分内容也难以清晰表达。此外,在语言表达艺术水准上,新媒体主播更加注重对当前网络热词、当红关键词的使用,能够带领并跟随语言发展潮流,而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显得比较保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削减了其对受众的吸引力。

(二)个性形象魅力要求不同

不管是新媒体节目还是传统媒体节目都是面向众多受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个性的节目很难长久地受到观众的喜爱。而节目的个性化一般要依靠主持人来建立并呈现给观众,因此主持人积极建立个性形象魅力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是对比新媒体主播及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可以发现,双方在个性形象魅力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相比较来说,新媒体主播的个性形象魅力主要体现在娱乐性方面,主持人要具有犀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幽默,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而传统媒体主持人则更加注重加强文化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控场能力等主持人专业素养,致力于塑造专业素质过硬、文化内涵深厚的主持人。如董卿、杨澜、白岩松等,他们的个性形象魅力都离不开主持人专业、文化要素的支撑。

(三)控场艺术不同

控场艺术,对主持人来说,顾名思义就是控制节目现场的艺术能力,不管是新媒体主播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控场艺术,这是主持人主持艺术的必备内容。但是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两个不同平台来看,双方在控场艺术上的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时间控制和节奏控制两方面。传统媒体节目因为有限的播出时间的限制,需要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控场艺术,否则会影响节目发展。而相比之下,新媒体平台节目因为自身时间的可控性,播出平台的宽松性,在时间及节奏控制上显得比较轻松,这也是部分纯网综艺节目在每期节目时间上有略小时间差的原因。

三、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主持艺术提升路径

(一)增强语言表达艺术

主持人通过语言的传递来实现与观众和节目嘉宾的互动交流,所以主持人在节目制作和演播期间,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艺术,同时还要注意对说的分寸的掌握,要保证说得恰到好处,精炼个性化语言,调动一切能动因素,深刻揭示节目的内涵。为此,不管是新媒体主播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都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努力,以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首先,要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这是做好主持人的基本功。主持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在语调、语音与语气上多练习,注意语音的调、韵、声,语气、节奏和语流的音变与停连,以保证在节目中做到语句连贯、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其次,注重思维训练,包括集中、发散、逆向和正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要能够紧跟节目现场变化情况,在谈话中善于运用幽默语言,这样可以调动现场氛围,提升节目活力。同时,要运用好体态语,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体态语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重要符号,是塑造外在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肢体语言更需要借助表演艺术中的技巧,例如要懂得在主持创作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保持思维逻辑清晰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艺术展示方面,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符合节目的品位及要求。

(二)提升播音主持形象魅力

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越来越注意自我个性的展现,因此,主持人应该塑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形象,打造独特的形象魅力,以此来吸引受众。首先,塑造适合的外在形象。主持人的荧屏形象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对他们的造型设计、包装,必须服从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从整体出发,集形、色、韵为一体。“形”即形状,指面部的造型和体型;“色”即色彩,是造型的重要手段;“韵”即内蕴,指人的气质、修养文化、风度、个性。主持人的化妆服饰要与其个人风格、节目风格相统一,不能一味追寻潮流、造型百变,这样会冲淡品牌的影响力。其次,在表情与动作方面,要善于运用微笑和眼神,善于灵活控制肢体,具有良好的形体礼仪,在主持生涯中形成具有个性的标志性动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外在形体表现形成观众与主持人和节目之间的默契,让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魅力产生依赖。此外,更加重要的是主持人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涵、气质上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主持艺术。

(三)提升播音主持专业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学养、修养、涵养,加强知识储备、文化修养。所以,强化专业素养是主持人提升主持艺术的重要举措。主持人要不断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多向同行中具有工作经验的成功人士取经,涉猎多方面社会知识,锻炼自己及时反映、临场发挥等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信息驾驭能力,不但要会“传播”,还要懂得信息的编辑与采集工作,这样有利于培养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能力和构思能力。尤其是在与受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即时的应变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新媒体主播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都要强化应变能力,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及时、适当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不影响节目录制及发展。应变能力不仅体现在随机应变对接节目现场形成的各种对话,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处理意料之外的情况,维护好节目录制的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同的特点,及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新媒体主播與传统媒体主持人在主持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促使两者能够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要全面提升我国主持人队伍综合素质,强化主持艺术,推动我国主持事业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异同,然后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媒介特点,相互借鉴,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主持艺术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心如.关于培养播音主持人艺术风格的方法[J].商业故事,2016(06):76-77.

[2]李宏伟.“网红”的迅速走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几点启发[J].中国传媒科技,2016(06):42-43.

[3]戴雅婷.传统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转型——以汪涵的主持风格为例[J].商业故事,2016(11):22-23.

[4]蔡贺,张睿,胡潇.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05):106-111+119.

[5]王春柳.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J].新闻传播,2016(09):55-56.

[6]刘岩.关于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个性及魅力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6(14):34-35.

(作者单位:六安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作者:涂田甜

上一篇: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行政许可法制化进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