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与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1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开发智力,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与发展。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坚持开发思维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文素质与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文素质与大学语文论文 篇1: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固有理念、模式与方式方法越发滞后,特别是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动态进程中,教学方法改进的紧迫感不断提升。通过对部分大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上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教学层面存在的不足更是导致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状况差强人意。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整体上来看,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常规教学活动在开展上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贡献力明显不足[1]。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语文学科教学也应当成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有效媒介。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学生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且无法在教学层面围绕着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进行调整。鉴于此,探寻出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概述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具体教学目标之一,其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以及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教育领域当前极为注重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试压力相对较小,这也使得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事宜。人文素质作为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其本身包含很多内容,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具有很大难度。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教师构建的教学模式,选用的方式方法影响性作为显著,教学层面存在的系列不足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事宜。对于高校以及语文教师而言,如何较好培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一)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的模式较为固化,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创新型教学法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自然较为薄弱。与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往往是机械式教学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性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学习的状态较为常见。单纯的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无益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为严重的是,在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无法较好嵌入。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养成了别动进行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不良习惯,特别是语文学科同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往往较少,教师想要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也具有更多难度。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除教学模式较为固化外,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这也使得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状况差强人意,且想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缺乏了现实可能。过度的围绕着书本进行语文学科知识讲解时,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专项能力培养状况便较差,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甚至产生了错误看法。一般来说,想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就需要在教学层面增加与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相关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与人文素质存在一定关联,但依托教材机械性推动教学活动开展无法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实质性帮助。从这一层面看,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人文素质相关的教学内容明显缺失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状况自然较差。

(三)文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性不足

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文学素养培养间具有一定关联,文学素养不仅是人文素质中的一个具体内容,同时也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的一个基础。然而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大多不会进行教学的延伸,这也导致教学层面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受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教育模式影响,很多大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较为薄弱,文学素养同样较为薄弱,缺乏阅读兴趣,总体阅读量较少也制约了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质量的提升。一旦大学语文教学层面无法将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作为一个前提,后续教学活动,乃至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直接相关的教学活动开展状况也会相对较差,从这一层面来看,文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性不足也影响到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建议

(一)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优化,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可行,这对于后续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都有很大帮助。例如,吉林财经大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事先布置学习任务的做法,让学生在生本互动形式下進行预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解答的做法将师生互动与生本互动较好联系在了一起。得益于一个较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师能够较为自然的进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相关内容嵌入。不仅如此,该校语文教师同时对微课教学法进行了应用,课堂最后6分钟时间里,教师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等知识的讲解,提升了学生群体对人文素质的认识,很多学生也在积极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围绕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丰富教学内容

围绕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十分必要,这也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种必然要求。大学语文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的开展局限于书本之中,特别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紧迫感相对较高时,围绕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这一目标,丰富教学层面的内容十分必要与可行。例如,在进行一些文言文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特定文章进行传统文化魅力的解读,借助传统文化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本身较为宽泛,爱国主义教育,个人品德教育,价值观矫正相关引导的内容都能够同语文学科教学较好联系在一起。对于教师而言,其需要探寻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抑或是具体活动同人文素质培养相关内容的契合点,从而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较好培养与提升。

(三)定期开展专项的文学素养培养活动

大学生的文学素养需要对得到有效培养,在文学素养较好提升后,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压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建议大学语文教师增加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定期开展一些文学素养培养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诸如开展一些读书会,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方式来拓宽学生见识,陶冶学生情操。不仅如此,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抑或是课题任务,通过让学生亲自查阅一些资料进行文章的撰写或课题任务的解决,并将文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提升的内容融入到其中。通过不断进行阅读、写作等专项活动开展,在教学中进行文学素养培养尝试。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状况也能够越发良好,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素质也能够同步提升。

四、结语

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其一方面要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视角下,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较好感知;另一方面则要围绕着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在教学层面进行积极的调整与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弥补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也并不简单。这一状态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事宜应当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孟宪珍.论核心素养下的师范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 (4):75-76.

[2]孙武军,卢哲.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商洛学院学报,2017(2):67-67.

作者:肖真真

人文素质与大学语文论文 篇2: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开发智力,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与发展。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坚持开发思维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教育;语文;人文;素质;思维;创新

一、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大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

大学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学语文选入的范例文章形式丰富, 有诗、词、散文、戏曲等,内容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时间跨度从先秦到现当代, 文字表达准确、凝练, 构思精巧、富于创新且感情真挚, 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精华。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 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 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抓住重点、更有效地摄取知识, 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同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不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人, 都免不了与文字打交道。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就无法正确接受各种知识信息, 也无法正确地传递我们的思想, 很难和别人交流, 而信息的沟通, 处处离不开写作。大学语文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问题。

(二)大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 即感受、评价、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素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及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细密化, 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人( 包括一些颇有建树的人) 只在有限的领域内片面地发展了自己的某一能力, 而社会上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对一些趣味低级的东西感兴趣, 与其身份和地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主要原因, 还是这些人的审美素质比较低, 对世界缺乏审美的认识。我们创造生活的同时充分享受生活, 但享受生活并不仅仅意味着对物质的占有,还意味着我们在感情上、精神上要超越生活的物质范畴,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精神空间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看到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时, 不会只想到它们的价钱而是被那美丽的花纹、坚硬的质地和起伏不平的线条所蕴含的深沉韵味所折服, 见到蒙娜丽莎也就不会为它高昂的价钱而惊叹, 而是被那恬静、美丽的笑容所震惊, 也才会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对自然界的许多东西都寄寓了自己的审美体验。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因此, 学生的主要精力应主要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上, 但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又会遇到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理想、情感、追求、价值观等, 同时,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千奇百怪, 个体之间又客观地存在着差异, 究竟该如何取舍?学生渴望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答案, 因此,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生也同样渴望更多地了解社会、文化、历史知识、哲学思想。中国文化, 孕育了中国灿烂的文学, 中国文学反过来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那么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更谈不上成为一个爱国者和具有高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的人。只有对中国文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才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才会意识到祖国的可爱和自身的责任, 才有可能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仁人志士, 他们用自己的人品和作品向我们展示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营造诗化和思辩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是靠说教和强加灌输就能培养的,而只能潜移默化,并且还需要学生个体的主动自觉去领会、感受和顿悟,虽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却会产生深远变化。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诗化和思辩的课堂氛围。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时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情感走进课堂,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

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走进大学语文课堂,不少教师上课表情冷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的课堂波澜不惊,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想起前人教书的情形状态,梁启超先生上课“说讲到精彩处,‘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教学其实是需要激情的,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奉献。只有教师自身充满对事业生活的热爱,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我们要营造诗化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我在讲周作人的《乌篷船》时,我让学生倾听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乐曲的离愁别绪之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因为他们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出外读书。相同的感受使他们沉浸在对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再去理解文章就会容易得多、深刻得多。

再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思辩的课堂氛围。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总之,人类主体精神的真、善、美是永恒的追求,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长期使命,在这一使命的完成过程中,大学语文责无旁贷。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语言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教化、精神成长、个性形成的过程。大学语文教学要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来完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使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格、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佐湘.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6).

[2]卢素侠.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人格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3]史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再谈《大学语文》与传统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作者:王增斌

人文素质与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摘 要]汉语是中国人重要的交流工具,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提升人文涵养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对“大学语文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应承担起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使命和任务”的认识,从探讨人文性、人文素质等概念和具体表现入手,论述了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增强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问题,结合具体操作和相关教学实践例子,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语文学科是高等教育中最基础性的一门学科,它不但是大学生学习其他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培养塑造富有人文精神、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文教育既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技能,又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人们世界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等伦理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扮演着重要的交际功能和文化载体角色。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人文素质的相关概述

(一)人文性和人文素质的定义

人文性就是重视人的文化,就是重视利用先进、科学、优秀、健康的人类文化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既体现为人的文化性,又体现为文化的人性化,具有思想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丰富内涵。人文素质则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人文品格等人文性综合素质所达到的程度、水平和层次。

(二)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人文素质,集中体现为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素质表现和运用在大学语文教育之中,就是要形成一种人文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深刻的生活体验、优秀的文化熏染、高雅的人文熏陶、广博的知识滋养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在实现文化传播和知识传递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受教育者精神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生价值的教育过程。人文教育,既需要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又需要由内而外的自我体悟,其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其核心是要不断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性

(一)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特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交流沟通工具,对广大华夏子孙来说,还是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更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学科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它在提供人文关怀、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匹敌的独特优势。正因为如此,人文教育应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注重人文性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在需求和本真回归。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吁和要求

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当前,大学语文教学还存在过于工具化和功利化的问题,注重对课文知识的程式化解读和对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的传播,而容易弱化或忽视对课文内容反映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传递和引导,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将大学教育的人文性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倡导让大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质,不再仅仅为了任务、学分和成绩而教学,而要在传播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启大学生的心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从而为突出大学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三)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意义重大

语文是进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通道,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意义非常重大。一是它能够丰富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大学教师提供方向指导和教学指引,从而引起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发展和改进;二是它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的爱好,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思维和人性关怀;三是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丰富情感和想象力,塑造大学生积极、阳光、健康、进取的人格个性;四是它有利于了解、把握、保护和培育大学生的兴趣、态度、价值、情感等,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三、增强大学语文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思考

(一)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积累,已经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品鉴能力。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学精品或准文学精品,是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广阔、丰富、深刻的反映,对人的情感、个性、气质、品质等都会产生很积极的重要影响。然而,学生不能够自动自为地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而必须掌握和遵循一定的方法。因此,大学老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课文讲解和教授的过程中,应积极注重课文表达的情感,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品鉴能力,争取实现大学生与课文作者情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不断积极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

(二)注重大学语文文化品牌建设

现实生活是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高低的最终决定因素,而校园是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影响最直接的场所和环境。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语文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要注重墙壁文化的建设和展示,在学校楼梯间、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设置文化名言、诗文、图画等文化作品,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和平台。二是要注重课堂文化的传播。课堂教学是人文沉淀的重要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人文精神的传输,努力让大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感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生活美、人性美、艺术美。三是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竞赛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文化特长。例如,可以利用现代高效具有的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比赛、大学语文讲演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语文桥”成语接龙大赛、大学生研讨会等活动,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特长。

(三)积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元素

要努力挖掘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人文内涵,将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操有机地渗入到大学语文教学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之中,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具体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内容中渗入人文性。从教学内容上突出和体现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至少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语文教材的内容,二是教师所解读和传授的内容。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研究选编的,里面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文化精华和文学精品,里面透露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亲切情感和深刻生活哲理,但也有少数课文内容不太符合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从而没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课文讲解时,要积极做好准备,做到自己先深刻领略课文反映的情感和价值,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而不能生搬硬套地“照本宣科”。例如,在进行大学语文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诵读积累,更加对大学生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点式的关爱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文学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爱好。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性。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在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中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教学实践,表现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护而不是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和想象能力。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不作过分的肢解分析和不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而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发挥余地。例如,在讲解鲁迅的著名小说《狂人日记》时,可以利用“新课导入”、“背景介绍”、“归纳小结”等方式,通过语言描述、数据说明、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大学生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内心心理变化过程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是在语文课堂之外充实人文性。大学语文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多少汉字、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关键的在于所学的知识、情感和思想是否深入了学生的内心,从而对其生活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外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延伸学生的环保知识和意识。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机会多向大学生推荐各类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读物和一些介绍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态美学、生活常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在丰富知识、增强趣味中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比如,可以推荐《论语》、《孟子》、《道德经》、《百年孤独》等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加强对大学语文的延伸学习,在不断拓展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升兴趣、增强能力、陶冶情操,更好地学好语文学科,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束语:

作为大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应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和回归人文关怀,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的渗透和启蒙,是不断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法。随着上至习近平总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对传统大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反思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施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努力让大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气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种重要呼吁和共识。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还有很多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困难需要克服,但作为大学和大学语文教师,应坚持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地努力去做出尝试和改变。

〔参 考 文 献〕

〔1〕陈克云,章艳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1):99-101.

〔2〕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37-139.

〔3〕郭茜.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9):175-176.

〔4〕黄燕满.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4,(09):58-59.

〔5〕常雅琼.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1):11+166.

〔责任编辑:杨 赫〕

作者:徐海燕

上一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论文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