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文素质调查与分析

2022-12-27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学生的调查, 了解到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 找到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设想。从而真正贯彻职业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本位的理念。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 并查阅国内有关资料和文献。调查对象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此次调查数据利用SPSS1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调查显示, 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情况一是被硬性分配到这里来的, 二是无能力考上其他学校。可见, 被调查的学生中68%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是无奈的。目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 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显现, 所以,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在中国势在必行。但是, 由于习惯上, 人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属于高等教育, 而把高等职业教育打入另类, 又由于人们鄙视技术工作, 无疑就造成了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无奈。既然选择这一教育出于无奈, 学生就不会有长远的职业技能的学习计划, 自然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应该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 更重要的是学校在招生简章上, 在入学教育上, 在课堂上, 要向学生反复阐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 两者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没有等级上的差别。

3.2 关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 已经在学习着自己进行选择。当然, 从初中段到高中段, 即15岁到17岁年龄段的学生, 人生经历少, 阅历短, 在做出人生比较重大选择的时候,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所以, 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倾听, 这个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 帮助他们巩固专业思想, 最好的方法是, 进一步帮助其从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与兴趣上认识自己, 认识专业, 把握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当然, 对于个别所选择专业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教师有责任和学校有关方面配合, 为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利于他们培养专业兴趣, 积极向上, 刻苦求学。

3.3 关于学生对自己基本评价的问题

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落榜生, 在以前的学校里多属于中、下游, 所以, 很多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有自卑心理, 有羞怯心理。问他们爱不爱自己, 他们会鼓起勇气说爱, 但是, 私下里, 看到的最多的是, “某人是名牌大学的, 我不行”;“某人学习真好, 我不行”;“某人工作能力真强, 又乖巧, 老师喜欢, 同学们喜欢, 我哪里能和他比”等自卑现象。因此, 为了谋求心理上的平衡, 其猜忌心理也是避免不了的。所以,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以表扬为主,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对每一份努力, 细小的进步, 都要给与肯定, 使他们知道, 根据国家的发展, 个人以及其事业都必将是前途无量的。这个是非常细致的思想工作, 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3.4 关于学习态度问题

没有兴趣读书和不喜欢学习、混及格的学生占到一半, 这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但是, 同时也欣喜地看到,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的是“努力学习, 知难而上”。对于努力学习的学生要鼓励, 并且可以开小灶, 挖掘潜力;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 应该培养其专业兴趣, 端正其学习态度;至于偏科的学生, 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属于凭兴趣而导致偏科的学生, 要晓以利害, 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对于确有特长的学生, 应该积极为其提供优惠条件, 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最后, 对于那些“一点学不进去”的学生, 除了认真帮扶外, 就是施行阉割的学籍淘汰制度, 学习成绩不合格不能升级, 这样, 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 使全体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

3.5 学生人际关系处理问题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 为人处事的基本点是厚道、诚恳、直率的, 因此接受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愿意为别人付出, 为他人多做一点。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出在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职业生活中勤于处事, 善待他人的合格的人, 要极力打造富有集体观念的学子, 杜绝“我行我素”的做派,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 教育他们“得饶人处且饶人”, 要能够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和睦与他人相处, 互相理解, 彼此尊重, 帮助他人, 共同进步。

4 结语

通过人文科学教育来加强素质培养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制规定和培养模式,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培养人才单纯“应用型”为“复合型应用型”。 (2) 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人文科学课程, 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 系统地开设人文学科讲座。利用第二课堂加大人文学科讲座开设力度。 (4) 开列人文书籍阅读目录, 开展人文科学读书活动, 由指定的老师定期针对书录开展咨询, 答题活动。 (5) 进一步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 拓展“两课”教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相渗透的功能, 有意识有目的地加重人文科学知识的比重。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 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影响教育对象。 (7)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 把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融合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 (8) 日常各项管理中注意渗透人文科学内容, 包括文明礼仪、文明行为教育, 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 改变简单严肃的形式, 换成充满人情味, 充满文学、艺术情趣的疏导规劝方式。 (9) 建设校园人文环境, 通过人文环境的熏陶, 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中,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摘要:21世纪职业教育应以素质本位为教育理念, 立足于“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高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的200份调查问卷, 了解了高职学生目前的人文素质现状。通过一系列系统分析, 在针对2005级学生经过在校的4个学期学习, 对学校环境已经适应, 初进学校的遐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世界问题所取代, 对所学专业及自我评价也会更加客观的背景下, 提出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设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调查

参考文献

[1] 鹿琳, 宋桂珍.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4 (12) .

[2] 林永希.人文素质·人格·人类精神[J].黄风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 .

[3] 张宏.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4 (2) .

[4] 牟顺海.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3 (3) .

[5] 王资岳, 熊梅.昆明中小学减负情况调查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 (2) .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职PS课程的教学质量下一篇:关于促进生态普兰、小康普兰建设的探讨——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