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动机留守儿童论文

2022-04-25

英语学习动机留守儿童论文 篇1:

英语学习动机留守儿童论文 篇2:

陕南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中的十所乡镇中学2005名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外语学习动机取向特点以及他们与其他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从而帮助乡镇中学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以及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推动基础外语教学改革的进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贯彻执行。

【关键词】 乡镇中学 留守儿童 外语学习 动机研究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JK0343)的部分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早在1940年代,Marchwardt就开始研究支配语言活动的基本动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后,由于大批专家学者的涌现,使得动机研究领域显得空前活跃,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开始把目标转向动机的动态本质。 研究者们除了依赖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外,他们还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我国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桂诗春教授1986年率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作了调查,揭开了国内动机研究的序幕。进入 21世纪, 动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机研究工作者(如吴一安、刘润清等 1993,文秋芳等 1996,张文鹏 1998,石永珍 2000,王慧莉 2000,武和平 2001,杨国俊 2002,王有智 2003,高一虹 2004,李楠、吴一安 2007)。但目前的动机研究成果中, 针对中学生的动机研究不多,而对于乡镇中学生,没有被研究工作者单独列入动机研究的对象,更不用说研究者们会去关注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

研究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开始而产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附属品,且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条款,力图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同样也受到了教育部和全国妇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分别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2010年7月,在教育部所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从而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陕南地区,虽然尽享着秦巴汉水所赋予的壮丽景观,却没有能够使其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矿产资源。同时,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产业基础,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限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导致陕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也为地方政府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乡镇中学外语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同时也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其他科目学习的态度。因此,本项研究试图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为目标,通过对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在外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探寻外语学习的途径,提高他们的外语学习水平,培养外语学习的能力。进而为当地的乡镇中学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手的材料和数据,为学校和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是在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乡镇中学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了其中的10所乡镇中学中的2050名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了问卷调查表20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005份,回收率约为98%。然后通过对所回收的问卷信息进行初步整理,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显示,在所回收到的2005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共计99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5%,而非留守儿童共计有10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5%。陕南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在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中,占据了近乎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一特殊群体队伍之庞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特点,借助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est)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的均值进行检验,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553,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3590,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09784,而非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860,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7199,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10443,而双尾检验值,即Sig.(2-tailed)为0.016,虽然大于0.01,但是还是小于0.0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的均值还是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既然被试的两个群体之间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对非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又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的。首先进行KMO检验及球形检验。根据检验结果,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e Adequacy)的值为0.893,偏相关性很弱,非常适合因子分析。同样,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Approx. Chi-Square的值为9202.537,df值为435,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值为0.000,P<0.001,这也表明是适于因子分析的。

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时,对问卷的因子分析归纳出6个动机类型(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景动机,成就动机,出国动机和爱国动机)。当特征值为0.5时,其能解释总变差的85.93%。各种动机类型中相应题项的因子负荷分别如下:

1. 兴趣动机(对目的语及文化的内在兴趣)方面:对英语国家的人及文化感兴趣(0.75),爱好英语歌曲及电影(0.90),爱好英语文学作品(0.76),对语言学习有特别爱好(0.68),喜欢这门语言本身(0.74),对英语一见钟情(0.87),其解释方差为31.98%。

2. 成绩动机(通过考试获得升学、毕业等)方面:入学前是为升学考试(0.90),入学后为获取毕业证(0.89),父母/学校要我学(0.98),入学前取决于学习成绩(0.84),入学后取决于学习成绩(0.90),为了出国或升学考试(0.87),其解释方差为29.69%。

3. 情景动机(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喜欢英语老师(0.84),取决于英语课的质量(0.83),取决于所用教材(0.79),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班(0.79),上大学前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老师(0.84),其解释方差为16.44%。

4. 成就动机(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让我获得成就感(0.90),找到一份好工作(0.90),有用的交流工具(0.89), 不辜负父母的期望(0.98),人生敲门砖(0.94), 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0.93),其解释方差为10.49%。

5. 出国动机(出国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体验文化):移民国外(0.96),出国寻找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0.82),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0.92),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0.81),其解释方差为6.22%。

6. 爱国动机(通过英语了解世界、报效祖国):学英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0.87),学好英语才能够为中国尽力(0.91),为了了解世界(0.82),其解释方差为5.18%。

研究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是,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次,在外语学习动机类型中,虽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兴趣动机和成就动机中表现得极为相似,但通过因子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1)非留守儿童的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均高于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2)留守儿童在成就动机、出国动机、爱国动机方面的表现均逊色于非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诸多要素尽管类似于影响非留守儿童外语学习的要素,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建议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外语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当地的外语教学工作者,搞好外语学习,为将来能够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

[3]李楠,吴一安.任务特征与学习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2007(3):43-47.

[4]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 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5]王慧莉.一份关于外国学生对英语的教和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12-15.

[6]王有智.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40-243.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武和平.90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38-40.

[9]吴一安,刘润清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8-40.

[10]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27-31.

[11]张文鹏.外语学习动力与策略运用之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3):25-27.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外语系 陕西安康

作者:刘子富

英语学习动机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和促进方法研究

摘 要: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关于动机理论的研究成为国内的很多学者研究重心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动机理论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介绍Dornyei的二语动机框架,并分析其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

关键词:二语动机理论 Dornyei 初中生

一.引言

动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行为的选择,对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取得学术成就的,考试和考试的反冲如何影响学生等等,正如Littlewood所说,“人类第二语言学习与其他领域学习一样,动机是关键的力量,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包括许多组成部分,如个人的动力,对成就的需要,好奇心。”换句话说,动机决定了一个学习者是否会开始一项任务,他投入多少精力,以及在二语习得中能坚持多久。

二. Dornyei与L2动机的三维理论

Dornyei指出,对L2动机的研究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 该模型涵盖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即语言,学习者和语言学习环境。 因此,该理论不仅体现了二语动机的多维性,而且体现了学习动机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不仅包括目标语本身的魅力,还包括与目标语相关的许多外部因素,如目标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学习目标语言的实用价值。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社会教育模型进行粗略区分,语言水平包括综合激励子系统和工具激励子系统。 综合动机是指学习者的动机是学习和融入目标语言文化,而工具动机是指利用学习该语言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如找到一份好工作。

2. 学习者层面

学习者层面涵盖了个别学习者的许多因素。如成就需要、自信、语言使用焦虑、因果归因和自我效能等。

三.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Dornyei的三维理论和其他相关问卷,作者设计了一份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问卷,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学习动机的情况,并确定L2动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化对当代中学生L2动机现状的认识,为本学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本研究的对象是河北省唐山市兴隆中学的学生。学生样本总数为156。其中男生70人,女生86人。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100%。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2017年1月,于课堂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 在填写问卷之前,已经向学生们做出如下解释:调查问卷只是为了了解他们的二语动机,以便改善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该调查问卷匿名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未公布。 请学生如实填写问卷,不得进行讨论和问卷复制,以便收集和整理真实数据。

图5.1您喜欢英语这门学科吗?(问题2)

图 5.2

从图5.2可以看出,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有兴趣。36%的学生喜欢英语,大约48%的学生对英语感觉一般,16%的不喜欢或讨厌。这些同学学习英语仅仅是因为压力。从图5.1可得,讨厌英语的学生大多数是男孩,女孩在少数。相反,在喜欢英语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

表5.3您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问题3)

图5.4

从5.3和5.4可以看出,近3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选项A和B。其中大多数是女孩,她们学习英语是出于语言偏好,这与她们对娃娃的固有偏好相同。有些女孩天生喜欢语言,所以这部分学生积极学习英语。而大多数学生则是为了通过考试,这反映了学生认识到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也是一种工具。33%的学生是出于学校压力而学习英语,这种动机则很难维持长久。如果他们从初中毕业后不继续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放弃学习英语。

表5.5 您的英语成绩在哪个范围?(问题 4)

图 5.6

从表5.5和5.6可以看出,女孩的平均成绩高于男孩。总的来说,23.72%的学生英语成绩优异,一半以上的学生合格,大部分学生英语成绩稍差,少数学生成绩极差。

表5.7 您在什么情况下学习英语?(问题5)

图5.8

约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选项C,3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B,这表明许多学生对英语本身不感兴趣,而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有多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选项A,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可以在很多时间内自主学习英语。其学习态度是值得称赞的。一些学生在问卷中补充说:“有时我主动学习,但如果心情不好,我不想学习;如果老师提醒我,我会再学习。” 这符合Dornyei提出的三维动机框架,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重要。

表5.9 英语学习有制定过计划吗?(问题6)

从表5.9可以看出,大多数男孩没有制定学习计划,而女孩的计划也大多是短期或即时计划。通过课后交流,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認为学习计划并不能促进学习,有些甚至认为没有达到学习目标也没关系,这种态度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计划的实现。

表5.10您学习英语和老师有关系吗?(问题7、8)

从表5.10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男生学习英语与老师无关,许多男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学校的要求和考试。但大多数女孩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和老师有关系的。如果女孩们喜欢老师,她们学习会更加认真。

图 5.11英语课堂上,以下哪种情况符合您的实际?(可多选)(问题9)

从图5.11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本校学生的影响不大,但学生还是相对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并希望课堂上有笔记作为指导,这说明学生更喜欢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

图5.11 父母对学习的关心情况是如何的?(可多选)(问题10)

关于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态度,不过男孩还是女孩,大多数家长会经常询问成绩并提出要求,也会及时与老师沟通,这表明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而有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则主要靠自己。作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此類学生的情况。

五.建议

通过对该中学学生的分析、调查和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是不同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语言层面:学习兴趣、自我意识等;学习者层面:成绩、学习态度等;学习情境层面,社会、家庭和教师等。

1 .语言层面

根据加德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具有综合动机的学生比具有工具动机的学生更有学习动机和乐趣。然而,这所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工具动机。这两个动机不是对立的,但要实现适当的整合也不容易。中国教师和学生过于注重英语的实用价值,如通过各种考试,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忽视了英语的文化内涵以及英语的各种社会、经济、科技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增加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等内容的传授,将其优秀的文化介绍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工具性”向“综合性”转化,那么英语学习也将由“任务性”向“趣味性”转化,学习效果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2. 学习者层面

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动机研究中学习者个体因素处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是因材施教。从本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太多,教师太少。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容易忽视学生的需求。然而,教师仍然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了解学生。教师需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期望、信心和感受,特别是了解语言使用中的焦虑程度,并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此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归因方式,将负、错归因改为正归因,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长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

3 .学习情境层面

学习情境是Dornyei动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总结了日常教学中影响学习动机的几个因素。然而,从学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这些因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提高,教师的行为贯穿始终。学生往往把教师的偏好作为他们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他们的模范作用。

(2)家长角色:家长在儿童英语学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所学校里,大多数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没有受过教育,长期从事农业工作。即使他们很注重孩子的学习,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仍然不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向老师提问,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家长也需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问题,在孩子的二语学习中更好地发挥鼓励和监督作用。

六.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发现:(1)该中学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主要来自考试、学校教师和家长,外部动机高于内部动机;(2)女孩的学习动机明显高于男生,她们对英语课的兴趣也比男生高。女生的语言能力优于男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男生和女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在理解了男女差异后,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男生;(3)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二语学习动机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的存在,使得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转化为一种稳定的、长期的学习动机;(4)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动机提升有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情感和行动上的支持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二语学习的动机。

从Dornyei的动机框架来看,三级动机因素对L2动机各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一方面改变而其他两个方面没有改变,整体动机水平将发生绝对变化。 因此,同一学习情境下的同一学生对不同目标语言的动机表达会有所不同; 如果目标语言及其学习者没有改变,学习情况发生变化,其动机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Dornyei的动机框架也反映出外语教师的研究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要求,因此动机的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应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季明雨.关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动机策略运用的调查[J].外语界,2004(6).

[3]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4]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3).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文秋芳.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作者简介:郝钦海(1960.4-),男,籍贯:河南, 民族:汉族,职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

作者:郝钦海 蔡凌波

上一篇:多网融合技术通信工程论文下一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