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内涵和构成要素后,对其学员领导力培养的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领导力培养在顶层设计、政治教育、培养方法、良好环境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 篇1:

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

摘 要 在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本文对教师领导力概念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进行探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揭示其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 教师领导力 构成要素 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进程,“教师领导力”(Teacher Leadership)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研究新宠。目前中国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倾向,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背景下,改革和发展最好的立足点便是从广大教师入手,实施分布式领导,激发学校发展潜能,达到效能最大化。

1 教师领导力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领导力的认知各不相同,尚无统一界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将它看做是一种能力,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行为,三是把它当成一个过程来看待。

1.1 能力说

陈明和董继承、吴金瑜和戴绚、李款和蒋莹莹等国内学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影响的能力,因此他们主要从领导力即影响力角度对教师领导力进行了界定,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领导力,其发挥的积极影响力是最主要的。①②③

1.2 行为说

国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在概念界定过程中基本上未区分“教师领导力”与“教师领导”,将两者合二为一,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哈里斯为教师领导力下的定义是,无论教师是否占据领导职位,教师领导力在本质上是指教师实践的以授权和代理的形式在分布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领导行为。④兰姆博特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能参与到团队中去行动,去激发环境中存在的互信的潜能,去关注建构意义或以一个新行动者去有目的地设计活动框架的行为。⑤斯皮兰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试图影响其他成员的动机、实践和知识的活动。⑥哈里斯和缪伊斯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看法,将教师领导力界定为一种领导力模型。“这一领导力模型意味着必须创造一个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构建起组织的价值体系并深化对组织的认识,一起为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或者为共同的目标体系而不懈努力。教师领导力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学校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⑦

1.3 过程说

此外,有一部分专家学者秉持着“教师领导力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安德森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设定方向、目标,影响其他人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它是一个流动的、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师领导力行使主体既包括位居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也包括非正式领导的教师。⑧陈盼综述了国际视野下对教师领导力的定义,认为教师领导力指的是这样的过程,即在行政上权力下放,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机会和支持;在教学上赋权给教师,使教师能够自主引导专业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⑨

关于教师领导力的三种主要界说昭示着教师领导力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对教师领导力内涵所作的揭示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点,而在另一些方面能够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综合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界定,本研究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在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实践,对他们施加综合性影响的能力。教师领导力行使的主体是学校里的所有教师,无关职位、任命及职权,所有教师均能够成为领导者。

2 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探讨

领导力这一概念出现在管理学,在该学科领域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对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已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和成熟化。领导力五力模型便是其中已被广泛认可、相对权威的一种领导力构成要素模型。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这五力成为形成领导力必不可少的五个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石梦菊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共识,将领导力深化为三个层面,包括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每个层面由不同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成。个人领导力构成要素为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与领导力五力模型构成要素一致。团队领导力由团队凝聚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信任四大要素综合构成。组织领导力离不开战略决策力、沟通力、组织学习力、组织创新力、组织变革力和社会责任力这六大要素。⑩他已比较全面地深入分析了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对分析教师领导力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相较于管理学对领导力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教育领域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与建构却是零星琐碎的,专家学者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自成体系,并未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与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直接将领导力五力模型应用到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探讨之中来具体解释教师领导力。豘哈里斯和缪伊斯总结了英国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观点,认为分享决策权、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付诸实践这五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豙徐红莲在关于领导力研究综述中提到了诸多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不同分类与概括。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看作是个人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变革能力或亲和力、沟通力、激励力的综合。另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分为课堂内的领导力和课堂外领导力,前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后者涵盖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学校之间的影响力。豛肖月强和袁永新从权力性要素与非权力要素出发,将行政领导力、专业领导力、人际领导力、自我领导力这四个维度作为教师领导力的有机构成。豜显而易见,学界分析探讨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相对纷繁复杂,如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界定那般,尚不明确,使教师领导力水平的测量遭遇极大的困难。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教师领导力可由参与决策力、变革力、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控制力等要素构成,存在于教师领导者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但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上各有侧重。在学校层面,教师领导力主要是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在教师层面是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在学生层面为洞察力、沟通力、激励力和控制力。而这些力的发挥与施展均离不开教师领导者个人魅力这一核心要素的强大支撑,教师领导者有了个人魅力的助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将各个力施展得恰到好处,教师领导力才能在各力和谐共振之下谱出华美的乐章。图1是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图,简单呈现了三个层面的教师领导力构成。

3 教师领导力的表现形式

教师领导力可按照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来解析其构成要素,每个层面构成要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故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来阐述其行为的具体表现,将它们予以直观呈现。

3.1 教师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学校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以领导者的姿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走更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教师领导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抓住既有机遇,主动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决策,变革学校现行存在着的不良境况。简而言之,教师的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积极参与决策、主动提出变革。具体而言,教师的领导力可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的决策、主动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提交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案等行为来展现,彰显教师的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

3.2 教师领导力在教师层面的表现

教师群体是一个个教师相互联结而成的人际关系网。教师要充分行使其领导力,施加影响于其他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扬其自身的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友好沟通,交流共享,密切合作,同其他教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信任、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涉及到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了解并指导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活动新想法、倾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师间的意见与分歧、激励与引导其他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等情境中。尽管教师领导者为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综合发扬多种多样的“力”,然而,合作力和沟通力的发挥却是最为关键的。教师领导者只有与群体中其他教师友好沟通,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将合作与沟通发挥到极致,才能够使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难题,攻克教育教学难关。

3.3 教师领导力在学生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为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必须以领导者、引导者自居,充分利用自身的洞察力、激励力、引导力和控制力,把握学生发展方向,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强有力的控制力。教师在课堂内外均对学生施加影响力,但课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教师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为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激励他们思考,引导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完全掌控好整个课堂,令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这些表现将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领导力予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控制下达成学习目标,促成质的飞跃,茁壮成长。

在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之源,如巴思所言,“最可靠、最有用、最方便、最专业的就是共存于学校同一屋檐下的教师”。豝教师虽然并不都居于正式的领导职位,但他们也具有领导力,正如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所说,“领导力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影响他人做本来他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领导他人基本上基于专业才能或者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单纯地依靠你的职位称呼。”豞因此,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所有教师行使领导力,所有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领导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帮助同事提升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翁聪尔

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 篇2:

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培养对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的启示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内涵和构成要素后,对其学员领导力培养的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领导力培养在顶层设计、政治教育、培养方法、良好环境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点;学员领导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启示

在美国西点军校200年的历史中,曾经培养出3位总统、5位5星上将、3700位将军,并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了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深究这些耀眼数字的背后,发现是与西点军校注重对学员领导力的培养分不开的。这对于探索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着眼部队建设需要,以提高学员领导力为重点,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预示着部队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领导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前西点军校校长—戴夫·R·帕尔默将军曾说:“随便给我找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养成一流的、优秀的领导者。”

(一)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的内涵

军队是由诸多领导层面构成的金字塔结构系统,既有高层、中层、基层等纵向不同层次的区又有训练、教育、后勤、装备等横向领域的划分。如何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的指挥,完成既定决策,达到令行禁止,这一切都需要领导力产生的牵引、凝聚、鼓动、控制作用贯穿始终。领导力是衡量一名合格军队指挥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西点军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所善于培养学员领导力的学校,它的训练核心是学员领导力的培养和熏陶。西点军校认为,学员领导力是学员在军校有目的培养下形成、发展并服务于未来领导过程应具备的能力的总称。对于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来说,学员领导力是学员管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员领导力的培养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构成要素

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是致力于将每一个学员培养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根据西点军校《学员领导者培养体系》(USMA Circular 1-101)和《学员领导者培养体系学生手册》(USMA Circular 1-101-1),西点军校把学员领导力包括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策力、控制力和学习力等要素,具体为12种能力,即:职业动机、军人举止、团队精神、影响他人、关心他人、职业道德、组织能力、委派能力、监督能力、培养下级、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将这12种能力渗透到西点军校的所有教学上和日常行为准则中。

二、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培养的经验

(一)确立明确的学员领导力培养目标

在“军队要为国家培养领导者”的方针指导下,西点军校将学员领导力开发作为教职员工的一项共同责任,其核心理念是将学员培养成为“有个性的军事领导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领袖和精英。目前,学员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美军军事教育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军队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建立规范的学员领导力培养制度

西点军校根据《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将对学员领导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解为12个具体方面,从与领导力有关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为学员领导力培养规定了具体的方向,并且为学员领导力水平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西点军校还详细规定了学员领导力逐级培养方式,明确了校长、军官、学员和教职员工等在学员领导力培养方面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此外,为保证学员领导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西点军校还建立了专门的领导力评估制度,依照12条领导力培养标准对学员的领导力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层层监督反馈和能力强制排序的方式来督促学员领导力培养。

(三)建立系统的学员领导力培养体系

西点军校的学员领导力培养之所以较成功,与它的领导力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1.设置专门的领导力培养机构

西点军校设立“领导艺术与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对学员领导力培养的理论和教学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也为学员领导力发展制定专门的计划和咨询辅导。

2.采取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在西点军校领导力的培养中,需要学员通过“四个关口”:第一关,展示军校如何增强巩固组织的凝聚力。强调协同工作。第二关,帮助学员个人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强调直接的或者面对面的领导。第三关,教导学员自立以及当领导者的技巧。第四关,实施领导过程,告诉学员如何考量和实现组织的长期利益。

3.重视培养过程的评佑反馈

在西点的学习生活中,学员要接受来自同级学员、下级学员和上级的评估。评估的过程强调客观,致力于对学员实际表现的考察,并且及时通过报表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评估是长期的,贯穿于学员的经常性活动,学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训练表现都会通过周围人的观察得到评价,这些评价信息以报表形式收集起来,最终形成对学员领导力表现的客观印象。

4.采取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西点军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都给予了学员进行自主决策、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学员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和种类。西点军校的学员第一学年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划分专业;从第二学年开始,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并根据自己的能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三学年结束后,学员选择毕业后想去的兵种,并利用假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想去空降部队的学跳伞,想去装甲部队的学习驾驶坦克,想去陆航部队的学习驾驶直升机等。

第二个方面,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员学习为主体,教员的讲授来启发学员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西点军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西点的课堂都在非常轻松的聊天气氛中进行的。如在军事史课上,教员首先提出“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中的得这一问题组织讨论,教员不是站在讲台上旁听,而是走下讲台和学员一起讨论,针对学员的观点不断地以引导和启示,开阔学员的思路,最后提出“如果让你指挥,怎样避免历史上出现的错误”。这样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发言非常积极。

第三个方面,把军事领导学作为必修课程。西点军校每学期都安排一到两门军事领导学的相关课程,并将其作为学员的必修课,以使学员了解军事领导学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各级军官所要履行的职责和具有的权力,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领导科学知识,为以后到部队任职奠定基础。

三、对我军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一)搞好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学员领导力培养的重大意义

1.健全完善组织机构

按照“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实用精干、权威高效”的原则,建立由总部牵头,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机关和学员旅有关人员,组成学员领导力建设权威领导机构,强化全局统筹意识。在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机关设学员领导力专职办事机构,在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旅设学员领导力工作办公室,形成由机关、教研室、学员旅三级组成的“上下衔接、左右相连”的学员领导力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人员编制和职责分工,为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领导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搞好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任职教育后勤院校自身特点和学员未来岗位需求,修订完善学员领导力建设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目标任务、评估规范等,指导和规范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领导力建设,将学员领导力建设与学员日常行为要求有机结合,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领导理念向领导力的转化提升。

3.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员领导力教学体系

采取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拓展知识空间和搭建专业技术平台,打牢提升学员领导素质所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加大与学员领导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设置及实践活动的比重,为学员创造更多的领导力教学实践机会,提高学员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强调政治教育,发挥学员领导力培养的核心作用

目前,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组织管理及领导能力培养与部队任职需要存在部分脱节的问题。从部队任职能力需要及干部军旅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要求来看,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可以借鉴西点军校在学员领导力培养中对品德教育的高度重视及价值观塑造、荣誉课程的开设经验,在政治教育与政治课程中,应通过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宏观思考,系统设计以培养学员领导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块体系,这也是赋予了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政治教育新功能。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管理教研室和政治教研室应将军事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机关工作艺术等领导管理类课程及军队政治工作、军队基层文化、军人思想品德等政工类课程作为理论基础,突出强调高尚的个人品格及政治素养在领导力养成中的核心作用。管理教研室和政治教研室应通过与政治机关的青年、干部工作及学员队的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合、协调,及时了解、分析、评估学员管理和学员领导力,贯穿于学员的荣誉奖惩中,使学员牢固树立高尚的个人品格及政治素养是领导力形成根本的理念。

(三)注重培养方法,科学制定学员领导力培养制度

由于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学员在院校的学习期限各不相同,因此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在学员领导力的培养上,应制定《学员领导力评估制度和规定》,评估依据是学员完成文化知识学习、军事体能训练、任务分配担当的情况,以量化标准制定相应的领导力培养准则,实现对学员领导力不同阶段的有效评估。在评估标准上,将相对性评估和绝对性评估有机结合,注重绝对性评估中的阶段性数据对照及特点凸显,确保不同阶段学员领导力培养量化标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评估的结果不仅作为学员任务分配的决定性基础,也是毕业鉴定和学员所在单位来任职教育后勤院校调研考核的基础,因而这个评估对学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对学员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定。

军队任职教育后勤院校可将学员按照“基层干部、基层主官、机关干部”的培养目标逐步逐段进行培养。以半年的学习期限为例,第一个月,每班学员每日轮流担任班长、副班长,重点培养学员的直接领导、团队协作精神。主要是将学员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干部。第二个月,学员每日轮流担任所在学员队区队长或副区队长,表现突出的学员可每日轮流担任所在学员队副队长或副政委,结合学员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军兵种专业,按照基层连队军政主官的岗位要求对其进行领导力的培养。第三、四个月,表现特别突出的学员每日轮流担任所在学员旅机关干部,重点以锻炼学员在各级领导机关工作所必须的计划、总结等概念技能以及协调、沟通、控制等人际技能为目标进行培养,使学员具备在各级领导机关工作所必需的严密的宏观思维、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诚信的品德与实事求是的优良工作作风。以上的每个阶段都分别由学员之间、学员队领导,主责教研室,根据《学员领导力评估制度和规定》对每位学员的领导力作出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报任职教育后勤院校政治机关干部部门汇总归档。

(四)培育良好环境,营造浓厚学员领导力培养氛围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于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影响重大,可在现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添培养学员领导观念和管理意识的内容。将一名领导者应具备的价值观,如忠诚、服从、责任感、集体荣誉、奉献等内化为学员自身的特质。

2.努力改善教学氛围

教员在领导力课程的教学中,要结合学员相关工作背景创建宽松的学习情景,利用前沿、时尚的教学手段,积极采取互动方式,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顷,开展个人体会交流等活动,让学员在充满趣味性、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氛围中,“触景生情”,由感而发,充分提高领导力课程的学习效率。

3.加强领导力学习实践

依托部队或基地,增加部队代职实习的机会让学员能够独立参与部队的生活、训练和管理,切实体验部队幕层管理工作。落实野外训练制度,让学员在陌生艰难的环境下感受超负荷生理心理的压力,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学员团结互助,勇于冒险进取的精神和对团队的责任感,提高学员在紧急环境和复杂条件下冷静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宗全,王忠春,黄成军.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培养概述[J].继续教育,2012,(12).

[2]毛旻铮.国内有关西点军校学员领导能力培养[J].中国军事教育,2012,(12).

[3]陈勇,范玉芳,赵惠君.国内有关西点军校的研究综述[J].中国军事教育,2010,(3).

[4]王新华,白玉兵.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的培养及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l2).

[5]王琳,周芸.西点军校对学员领导力培养的几点举措[J].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07,(l2).

【责任编辑:郭延彬】

作者:李江玲 亢锦 蒋嵘

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 篇3: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综述

摘    要: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的必然要求。本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组织力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归纳,分析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应对策略和实施路径。笔者对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提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组织力    研究综述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只要把民众组织起来,就找到了赢得战争胜利的“伟力”[1](37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2](37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3]。目前我们党拥有9000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何确保各个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建设,发挥政治导向力、人心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我们党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需要深入研究并有效解答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研究

(一)基于构成要素视角的研究

钟云飞(2019)指出,组织力在基层党组织中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组织力、民族凝聚力和领导力[4](27-30)。江家城(2019)从三个方面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时代内涵进行了阐述:自身具有的革新力和创造力;对党的方针政策具备的宣传力和执行力;对人民群众展现出的发展力和动员力[5](17-24)。

(二)基于职能任务的视角研究

肖霜(2019)认为,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任务,通过整合协调各种资源,实现对党员、群众和其他基层组织的引导、团结、号召的能力,包括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统筹整合力、有效覆盖力、自我革新力、发展推动力[6](100-105)。浙江省委直属机关工委(2019)将机关党组织组织力内涵定义为为完成基层党组织共有的一般职能及因自身特殊性而承担的特有职能,对党员群众进行宣传、引导、动员的综合能力[7](43-46)。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功能、作用和意义研究

(一)基于功能价值视角

斯钦(2018)提出,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擎,是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边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党中央的政策方针落细落实的重要抓手,是凭借组织体系和资源优势充分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的能力[8](104-105)。

(二)基于作用意义视角

臧宏涛(2019)指出提升组织力是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党的纲领和实现国家意志的必然遵循;是党的历史成功经验;是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根本途径[9](40-42)。郭娜(2019)认为,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强磁场”,是奏响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奋进强音,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可以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党的方针,筑牢新时代党的领导根基[10](98-99)。

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面临的问题

(一)基于高校的视角

陆先亮等(2018)通过问卷调查,指出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存在个别党支部政治功能虚化、弱化;部分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荣誉感不强;组织生活缺乏考核机制,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发挥[11](25-27)。

常静(2019)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支部书记配备不强、党务与业务结合度不够、党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灵活性、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12](50-53)。

(二)基于农村的视角

马建新(2018)从促进农村扶贫攻坚出发,指出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部分领导核心作用弱化、主体素质不高、工作覆盖不到位、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机制滞后及全面从严治党不到位等[13](26-30)。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调研组(2018)指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农村“空心化”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干部难选、党员难发展、活动难发展等“三难”问题突出;社会“流动化”加剧,进入城市与回归乡村的人流发生双向交叉,大量返乡与外出人口增加了党建工作难度;村党组织班子队伍结构老化、思维僵化、工作固化,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效能有待提高;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影响群众,“盖”过党组织的影响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组织带富能力不高,“弱马拉重车”问题[14](49-52)。

(三)基于城市的视角

祝灵君(2018)认为我们党迈上新征程面临的问题来自以下方面:信息化与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人员流动与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新社会阶层、新兴群体带来的挑战;群众工作本领恐慌带来的挑战[15](24-26)。黄俊尧(2019)主张对城市基层党建格局进行重塑,实践过程中凸显驱动、整合与覆盖功效,以此推动行业组织、两新组织、区域组织的党建工作,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开放性、联动性[16](25-31)。

(四)基于企业的视角

韦林滨(2018)指出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有:思想上“错位”,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政治功能不足;工作上“让位”,党组织作用发挥受限,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有待提高[17](20)。

(五)基于机关的视角

郭风旗(2013)指出机关党建的主要问题在于队伍建设、职能设定、体制机制三个领域,表现为党务工作边缘化、监督职能模糊化,體制机制矛盾突出,影响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18](32)。

(六)基于科研院所的视角

张国良等(2019)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支部设置不合理、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等方面[19](86-89)。

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应对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

(一)基于实施路径的角度

张民(2018)提出,要实现思想融入、行动融合、方式融通、资源融汇等“四融”,带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20](58)。窦生铭(2018)认为城市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五个聚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聚焦强化政治功能,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聚焦夯实执政基础,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聚焦发挥先锋作用,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聚焦团结动员群众,打造务实高效为民服务平台;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21](44-45)。河南省委省直机关(2019)提出:要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竞赛、大调研系列活动,四措并举有力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22](47-48)。孙明明等(2019)将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归纳为:夯实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功能;优化支部班子,发挥“头羊”作用;严明组织纪律,加强党员管理;践行群众路线,凝聚服务群众[23](54-55)。甘守义等(2019)从乡村振兴视角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从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密切与农民群众沟通交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24](47-48)。王姣(2018)运用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探究了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效能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效能的举措:着力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待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绩效考核与监督;针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重视和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晋升渠道与制度,加大面向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交流力度,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25](31-34)。

(二)基于构建模式的角度

郑泽晖(2019)认为,广州市通过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从树立先进标兵、规范工作流程、建立考核体系等方面着手,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实现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的工作目标[26](50-58)。赵锦平(2019)认为,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形成“一核、两化、三强”工作模式,通过以突出政治功能为核心;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区域党建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强队伍、强活动、强体系,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27](40-42)。任小艳(2019)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了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关键要素,并构建了一个周期: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周期,五个过程:初始阶段、感知社会变化阶段、根据目标定位阶段、调整体制机制阶段、提高运行能力阶段构成的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模型[28](1-8)。冯国珍(2019)提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体现于植根群众的凝聚力、统筹全局的领导力、深入人心的精神力,并结合组织力要素学说构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三力”模型[29](57-60)。

(三)基于技术手段的角度

刘汉峰(2018)提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将思想认识与工作方式、形式与内容、创新工作与凝聚力量相统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把握好服务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功能,以信息化助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30](102-104)。赵晓霞等(2019)以农村基层党组和为研究对象,依据组织理论和政党理论从解决外部问题的实效性和增强内部的凝聚力两方面建立了组织里评价指标体系,为组织力提升工作开展成效提供评价依据[31](1-8)。

五、总结与述评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已受到学界和党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功能与内涵,加强组织力建设对策与建议等领域。但是,面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依然有待进一步深入。根据目前已有研究成果看,成果形式以论文偏多,专著较少,应用研究多,理论研究少。研究内容多以政策、机制、模式落实情况描述为主,缺乏实证材料支撑,缺少反映组织力提升成效情况的绩效评价研究。研究主体多是从组织管理者、政策执行者角度出发,较少从基层党组织利益相关微观个体即普通党员和群众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居多,缺少定量研究成果。因此,今后研究还要从研究主体多样化、定性定量一体化、绩效评估体系化、研究成果理论化等方面着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的全面性、专业性、指导性,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阶级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钟云飞.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概念界定及提出价值[J].西部学刊,2019(2).

[5]江家城.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析、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党政研究,2019(4).

[6]肖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六个聚焦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3).

[7]浙江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提升新时代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J].机关党建研究,2019(2).

[8]斯钦.让提升组织力成為基层党建的“新引擎”[J].人民论坛,2018(31).

[9]臧宏涛.把提升基层组织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J].机关党建研究,2019(2).

[10]郭娜.基层党组织为何要提升组织力[J].人民论坛,2019(1).

[11]陆先亮,毛诚著.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12]常静.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9(4).

[13]马建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促进农村扶贫攻坚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8).

[14]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调研组.从提升组织力看农村基层党建守正出新——四川省广市推进农村党支部合建共建调研[J].党建研究,2018(2).

[15]祝灵君.适应新时代挑战增强党的群众骨组织力[J].党建研究,2018(6).

[16]黄俊尧.整合、驱动与覆盖:城市基层党建的格局重塑及实践逻辑[J].党政研究,2019(4).

[17]韦林滨.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品牌研究,2018(5).

[18]郭风旗.机关党的建设研究——基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2013.

[19]张国良,宋晓龙,胡梅.农业科研院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9(1).

[20]张民.“四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J].党建研究,2018(3).

[21]窦生铭.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J].党建研究,2018(11).

[22]河南省委省直机关.“四措并举”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J].机关党建研究,2019(2).

[23]孙明明,董亚炜.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选择[J].机关党建研究,2019(6).

[24]甘守义,李桂秋.乡村振兴必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J].党建,2019(2).

[25]王姣.组织平衡视角下的農村基层党组织组织效能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8(4).

[26]郑泽晖.“一十百千万”行动引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J].国家治理,2019(7).

[27]赵锦平.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一核、两化、三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J].党建,2019(2).

[28]任小艳,傅佩缮.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J].党政研究,2019(5).

[29]冯国珍.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实现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

[30]刘汉峰.用信息化提升组织力——基层党建的有力抓手[J].人民论坛,2018(25).

[31]赵晓霞,白玉,邝良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5).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五化”建设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C28);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JG025)。

通讯作者:唐燕萍

作者:林欣 唐燕萍

上一篇:学生群体心理与课堂管理论文下一篇: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