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

2022-04-25

摘要: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效率是课题研究的主旋律。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 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语言的要求分析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简明、高效、风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语言呢?

一、规范性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规范性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严密性,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应体现在语言的叙述要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在教学实习中,有的教师不注意教学语言,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行的认识”这一课中,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时,学生说:“相同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比较异同点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不清楚,学生也不清楚。教师只有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准确而简明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讲述、发问都不允许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知识性的错误。例如,教师写出“0.8”后問,这是什么数?一名学生答:“零点八。”师皱皱眉头,另一个学生答:“这是个小于1的数。”师叹气。全班同学迷惑,再无人敢举手。一名尖子生被点名后,迟疑地回答:“是不是十分之八?”师简直恼火了,“真不动脑子,这不是小数嘛!”教师发问不准,学生思维受阻,无从对答。如果教师写出0.8、1.2等几个小数等几个小数,问:“象这样的数,叫做什么数?”显然不会有上面的局面。千万别轻视“这是个”和“这样的”在语言上的微小差别,这显示着教师对语言的雕琢功夫。另外,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中的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形象而具启发性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力求使教学语言有情趣、形象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学生猜对后,我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数学教学语言在形象生动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启发性。在课堂中,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探讨发现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四、诙谐而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就像“味精”,能增强学生的食欲。例如:理解乘法中0的作用,为了强化记忆和正确运用,可用顺口溜:“0在乘中像炸弹,谁遇上它都完蛋。”又如“年、月、日”教学中“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师抓住“一般”指通常、大多数,那么有没有“二般”呢?激发学生去寻找特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五、禁忌“连珠炮”

教师禁忌语言“连珠炮”似的,满堂灌的效果未必理想。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般要求教师表情温和、语调适中、目光亲切。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体态、手势方面不是很成熟,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把手叉腰上或搔耳挠腮的,转移学生视线。特别在手势方面,教师不应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要保持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责任编辑邱丽

作者:关洁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 篇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摘 要: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效率是课题研究的主旋律。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这是每一位教师所为之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的神奇世界里尽情遨游,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保证学生动起来

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效果也才能好起来。

(一)借助生活,抽象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学习百分数,课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有学生成绩优秀率的百分数;有衣服标签上棉或化纤含量的百分数;食品上标有某种物质含量的百分数……有的百分数大于100%,有的则小于1%),好奇心促使学生设法弄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在课堂上,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个个变得善说、善问。在互相的交流中,逐步明白并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正是数学学习的生活感,让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借助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质疑,在操作中思考、释疑。如表面积变化活动课,学生在动手包装书本的过程中,尝试、讨论、比较得出要让包装纸越少,也就让书本堆积的表面积最小,围绕着如何堆积书本展开探究,最后得出堆积的长、宽、高越接近时,表面积越小。正是这些大量的实践活动,引发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应用能力,数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借助生活,延伸课堂,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如用千克和克的知识帮妈妈买菜称重量;用分类的知识整理书包和小房间;用统计的知识分析班上学生的生日情况;用乘法知识解决租车、门票、用餐等实际旅游费用问题;用位置与方向知识完成学校平面图和未来规划图等。同时学会用数学日记记载自己的所思所得,把数学现象编成一道道生活数学题。学生把课堂放到了生活中,体会生活问题的生动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策略意识明显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自然提高。

二、鼓励学生提问

邱老师主张一上课开门见山地说三句话:第一句,今天这堂课学什么?第二句,这个课题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第三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就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教学。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

一堂课可以多次让学生提问。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全课结束前也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可开展提问题的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看谁提问题的质量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提问开始,正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

三、充分利用课本

学生自学课本是学习动起来的表现,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从“要我看”变为“我要看”。最好的办法是先让学生做尝试题,学生遇到困难后才能产生从课本中寻找解题方法的需求,这就是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就能明确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打开书完成书中的自学表格。表格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学生的自学效率比我们拿着教具讲课的效率高得多。

四、重视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保证学生动起来的表现。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所以一堂课学生要在练中学,教师要在练中讲。

练习有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两种。现在的课堂口头练习太多,笔头练习太少,一问一答花去很多时间。一般笔头练习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练习面,而且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听的效率最低,动手的效率较高。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因此,数学课要重视笔头练习,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用笔做题,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课堂练习还要做到四个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做到堂堂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五、引导合作交流

保护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课堂活起来的特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课上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讨论的次数不宜过多,要选准讨论的问题,大家都会的不要讨论,大家都不会的也不要讨论,有的会有的不会或大家都疑惑不解才有讨论的价值。这样做会在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课堂才能够真正活起来,真所谓:“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中,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

[3]肖川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作者:乔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 篇3: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的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1)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2)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2)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3)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學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以上五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五项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长伟

上一篇:科研动机系统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