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环境保护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强初中生科学精神培养,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社会和自然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探究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化学环境保护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环境保护知识管理论文 篇1:

香港培正中学“明日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香港培正中学创校于1889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及澳门建校。百多年来,培育杰出人材无数,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教授、费尔兹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均源出培正。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培正中学被甄选为香港特区“信息科技先导学校计划”成员,随后,获特区政府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推行“P.C.Spirit培正中学强化信息科技特别计划”,总投资超过港币1600万元,培正中学成为香港信息科技教育典范学校。2006年,香港特区教育改革进入新纪元,全港中学课程由七年制过渡至六年制,与国际主流教育接轨。为迎接新学制来临,香港培正中学再次筹集资金超过港币1000万元建设“明日校园”,目标是将培正建设成为面向明天、跨越明天、优美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型校园。本文将对培正“明日校园”计划的理念、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详尽阐述和探讨。

未来学校教育方向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年代及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学校必须重新修订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愿景。郑燕祥(2006)指出:教育改革的第三浪潮,是追求未来效能。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教育界不得不反思如何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技术,以应付新时代的需要。香港培正中学建设“明日校园”的策略包括“教育为主,技术为辅”、“六艺兼备,全人发展”及“三重化课程范式”三条,并以此作为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1.教育为主,技术为辅

信息科技教育是以技术作为起步点,时至今日,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支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2004年7月发表第二份信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善用信息新科技,开拓教学新世纪”,明确指出教育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基本精神。文件重新制订新的信息科技教育理想:“学生、教师、学校及其他持份者将有效地使用信息科技作为提升学与教成效的工具,目的是装备学生迎接信息年代,把学校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建立学校、家长与小区之间的协作。”要提高教育质素,必须要善用信息科技推动教学,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范式,确立“教育为主,技术为辅”的基本理念。

2.六艺兼备,全人发展

近年,世界各地教育当局不约而同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素。回顾中国传统教育却是以六艺为育人之本。早在中国春秋时代《周礼·地官·司徒》:“保代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哈佛大学教授迦纳提出教育及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学校和老师的重大任务,让学生在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智能、语言智能及逻辑数学智能作多元发展(Gardner,1983)。古今中外教育取向,由“六艺”教育至“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共同地倡导全人发展。近年,不少有关大脑的医学研究指出,左脑专司逻辑思维、文字处理;右脑专司创意、艺术,左右脑配合使用,学习效果更可大幅提高。这些研究与历代中国教育要求六艺兼备,以至西方学者提出发展多元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三重化课程范式

面对全球化趋势,重新建构教育环境及设计学校课程,让学习者扩展国际视野,增强人际网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培育学生从传统场所为限的范式转向个性化、本土化及全球化的三重化课程范式;在信息科技、网络、地方和全球资源,以及实地经验的支持下,课程结构是混合的、互动的,并结合全球化、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社会公民(Cheng,2006)。三重化课程将成为信息年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培正“明日校园”建设与规划

策划筹建未来学校,是现今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积极追求的新领域。在互联网Google搜寻器输入“未来学校”(School of the Future)这4个字,2007年7月中出现5亿3千多万个符合的查询,至2007年8月中增至5亿5千多万个,一个月增长达2千万个项目。微软公司最近宣布,与世界12个国家及地区政府合作发展“未来学校”,其中,2006年9月与美国费城地区教育局创立的“未来学校”,提出成功的要素是:投入及联系的学习社群、高效及优越的课程主导设置、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融合研究与开发的跨学科课程及进行专业领导(Microsoft,2005)。美国费城的经验,成为其他国家及地区发展“未来学校”的重要参考。

香港培正中学于2006年筹建“明日校园”,计划重点有三:第一是以先进的信息科技及现代化技术作为建设基础;第二是培育学生六艺兼备,发展多元智能;第三是策划配合教育三重化课程范式发展。其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各从其志、各展所长、扩阔视野及广结网络,活出个人成就。要成功推动“未来学校”的发展,校园设计、课程设计、智能小区设计及电子化领导是四个重点环节。

1.“明日校园”校园设计

校园建设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数字化绿色校园、数字化科技校园、数字化体艺校园及数字化知识管理校园。

(1)数字化绿色校园

绿化校园环境,广植花草树木,建设绿色学习园地包括自然教育径、自然生态园及绿色学习园圃等。在校园绿化范围内设有无线网络、计算机终端机及露天花园茶座,让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终端机进行绿野游踪活动,在一个舒适及现代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为学生提供栽植园地,园内设置长距离摄录机,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控制摄录机拍摄及录像工作,培育学生学习观测自然生态的文化,让学生学习培育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育环境及爱护校园精神,成为有理想、有远见的新一代。

(2)数字化科技校园

建设现代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发展科学研究与科学探索项目,培育实践与求真精神,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学校建设有校园游踪系统,校园计算机终端机可按学科需要设置成为英语游踪、科学游踪、数学游踪及校史游踪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全校课室将改建为环球教室,内设计算机及投影机、LCD-TV、异地同步显示计算机白板、无线音响系统及视像会议系统等,学生可以随时与外地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开设多频道校园电视台,同步播送国际、国内及本地新闻及信息,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祖国、关心社会;设置多媒体地理教室,可利用无线网络及电子手帐进行互动学习及进行GIS课程;开设移动教室,利用手提电话在户内户外进行实时学习,将手提电话网络与WiFi网络直接连接学校内联网系统,存取教学资源及实时响应教师提问,教师亦可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结果及予以回馈;设置环境教室进行户外环境观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及专题探讨。

(3)数字化体艺校园

建设各种数字化体艺训练场馆以推动多元化体育及艺术活动发展。实施一人一体艺计划,将体艺课程规划为正规课程,发掘学生体艺潜能,强健体魄,提升个人修养,启发创意思维,培育精英。体育场馆设有室内体育馆、有盖操场、全天候运动场、跳远池及三掷练习场;新建的健身活动中心设有计算机及电子测量仪器记录学生运动水平;艺术场馆设有音乐活动中心供音乐欣赏,录音、混音、音乐创作及制作音乐作品;艺术活动中心可进行多媒体短片制作、宽银幕动画制作、音效制作、影片剪接、传统视觉艺术创作及静态拍摄;演艺活动中心设有环回立体声音响及灯光系统供音乐、舞蹈、戏剧排练演出及录制节目;传意活动中心设有多个录像房及视像摄录系统供学生进行传意训练活动;会议展览中心设有无线网络、演讲厅及活动隔音间设施供会议、展览及教学活动之用。

(4)数字化知识管理校园

应用数字化知识管理策略于教学工作,凝聚教师及学生的智慧资产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心得、作业要求、考试题目、仿真答案、学生作业及专题习作等,储存于网上资源库,让教师及学生可以按权限存取。积极推动网上小区建设,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专家及网友参与网上小区的学习活动,积极推动知识传播及知识分享活动,提升学习者的智慧及创新能力,进行知识创新学习活动。

2.“明日校园”课程设计

香港特区教育局于2004年信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提出基于现有的优势及可见的障碍,定下未来重点策略:借助信息科技产生杠杆作用,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的措施;培养学校领导层能力的发展,从而发展有效使用信息科技的全面及策略性学校计划,实践学校的理想与目标;进一步把信息科技融入课程以及学与教的过程;界定“信息素养”的级别,为学生制订目标,发展他们的信息科技能力,并将之使用在学习与沟通上(教育局,2004)。培正“明日校园”课程设计,是基于教育局提出的重点策略,并配合环球化、本土化、个性化及全人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实践方案。

(1)环球化学习

环球化学习是今天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目标是要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并借助网络,将各地优秀的教学技术、教学资源、教育创新项目引入学校,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个人智慧。计划将全部课室改建为环球教室,为学生进行环球化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环境。

课程主要是以专题研习形式推行,内容重点是结合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由两地区至多地区学生协作进行,对专题作深入的探讨。现时已开展的环球化学习活动计有与新加坡及北京学生的网上对谈及辩论活动、与苏州学生进行专题研习活动,与英国及澳洲学生的协作学习活动亦正筹划当中。积极推动与外地学生进行各类交流活动,可促进环球化学习发展,可进一步提升学生“两文三语”水平。

(2)本土化学习

善用本土的资源及环境,建设成为学生的学习基地;充分与地区群体合作,让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小区及社会活动,体验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加强学生对本土的认识及归属感;引入小区资源,支持学校教学发展,以提升教学效能。

培正“明日校园”建设中,绿化校园、生命园圃及环境教室的建设,是学校推动本土化学习的重要环节,将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小区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课题。鼓励教师将本土内容融入各个学科课程,加强学生对本土的认识、了解及参与。最近,学校将戏剧教育融入语文科教学,将本土生活题材作为戏剧的主题,让学生在编写剧本、讨论剧情题材及演出过程中加强对本土的认识,领会和体验本土文化。此外,计划与专业团体合作,在校内设置环境观测设施,测量学校附近的环境状况,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个性化学习

传统学校统一课程的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专长及兴趣,单一教育模式,埋没了不少学习者的天分及学习兴趣。推动个性化学习,课程多元化及学习专门化是两个重要取向。课程多元化是指学校设有多元化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按兴趣及专长选择;学习专门化是指学校设有专科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度学习及跨级学习,以展所长。

培正“明日校园”特别为学生设计了多元化学习环境,体艺设施齐备,让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中一级开始实施体艺专科课程,全级安排同时上课,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及专长进行分组专业培训,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内联网资源库已全面进行更新,将各级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上传,让学生可以进行自学。资优学生可以按能力提前完成要求而进行跨级学习。现时初中计算机认知课程已开始实施跨级学习计划,部分中一的学优生已经可以提早完成中一课程,直接进入资源库提取中二学习材料进行学习。信息科技为个人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这是传统教学难以达致的。

(4)全人教育

成功的学校,既要照顾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也要照顾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两者配合方可达致更大的教育效果。推行多元智能教育,让学生“六艺”兼备,是全人教育的基本精神。

培正“明日校园”将现代化校园建设、多元智能概念与全人教育课程规划结合,充分考虑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发展多元智能的校园环境结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挥。从下表可见,将教育理念、课程结构、现代化校园建设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了以往学校重点集中发展智育的取向,让全人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落实和发展。

今天,学校需要投放更多资源于智育以外的项目,建设数字化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体艺校园及知识管理校园,目标就是要发展全人教育。通过大型的演艺活动,安排乐队进行编曲及乐曲排练、戏剧组进行剧本创作及排练、动画组进行多媒体创作、美术组进行舞台布景设计、音效组进行计算机音乐创作、技术组在安排剧场音响、灯光及投影效果配合等组成一项大型的协作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的共通能力的好例子。

3.“明日校园”智能小区设计

Nonaka & Takeuchi (1995)指出知识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两类互补的知识。两者彼此互动是可透过个人或集体的创意活动,从其中一类转化为另一类(Nonaka,st.al.,1998)。王如哲(2000)指出新的组织知识是由拥有不同类型知识(隐性或显性)的个人间互动产生的。培正“智慧小区”(i-Community/Intelligent Community)是“明日校园”一项崭新的建设,目的是要推动个人和集体间的互动行为,在小区内进行电子协作学习活动,以培育学生的多项共通能力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及批判性思考能力。

“智能小区”是一个网上、校本、不记名、但有追踪功能的讨论区,也是一个非结构性的智能库。“网上”是指学生可在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进入的讨论区;“校本”是指由学校自行设计、主导及管理的讨论区;“不记名”是指所有用户均可用匿名身份登入的讨论区;“有追踪功能”是指讨论区设有追踪登入者身份的功能,以确保讨论区健康运作;“非结构性”是指讨论区的讨论内容是随机性,没有严谨的结构体系;“智慧库”是指将讨论过程库存成为智慧资产,学生可以翻查过往议题,由意见纷纭的观点开始直至达到共适的全过程,这正是提升学习者智慧的重点,这是智慧小区最重要的特质。

组织不同身份者包括专家、教师、家长、网友及同侪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形成一个电子协作学习(e-Collaborative Learning)群体,提升智慧小区的讨论质素,以促进知识转换循环及知识创新的进行,是智慧小区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知识经济年代重点要提升学生智慧,“智能小区”电子协作学习群体的组成,是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学生学习带来一个新境界。

4.“明日校园”电子化领导

引入信息科技及现代化技术建设的“明日校园”,领导者需要进行电子化领导(e-Leadership),积极更新组织文化,建立强有力的电子领袖群(e-Leaders),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电子化领导是引领学校进行组织文化更新,以进入一个电子化的新纪元。组织文化更新工作包括建立电子文化(e-Culture)、电子管理(e-Management)、电子评估(e-Assessment)及电子课程(e-Curriculum) (Yip, Cheung & Sze, 2004)。电子文化是推动学校的学生、家长、教师及职员“学用IT”、“应用IT”、“善用IT”及“活用IT”,全面提升信息素养;电子管理除了将一般事务、财务、学生记录、教学资源及教学成果以电子化处理外,须善用知识管理策略,对校内大量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将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表现及学生学习成效表现的依据,为学校提供质素保证;电子评估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评估以分析学习成效,及利用连续评审系统记录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分享作业、互相观摩学习成果;电子课程是将教材、作业及学习要求置于网上资源中心让学生按需学习。电子领袖群是伴随着学校推行IT教育而产生的各层级领袖,新角色计有IT统筹、IT先导教师、IT技术支持等,电子领袖群已经成为一个多元专业领导群体。

作者:叶赐添 李克东

化学环境保护知识管理论文 篇2:

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摘   要: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强初中生科学精神培养,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社会和自然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探究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文章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复习为例,提出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教学设计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精神;初中化学;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孙晓芳,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山东  青岛  26611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为例,探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科学研究与探索全过程的价值理念、意志行为和思维品质的综合。《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精神”即认识到提出新问题、想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发现新规律等创新活动是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推动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满足于现有的理论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独立思考探索新规律、新方法,形成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策略

1.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创设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学意识,促其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在厨房中发现问题:

问题一:铁制菜刀除锈、铁制水壶除水垢

问题二:区分放混的纯碱与食盐

学生独立思考后初步形成解决方案,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解决厨房中发现的问题,厘清问题解决思路。

设置生活化情境,要求学生依据所学化学知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多种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可设置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组一:①能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庭厨房中选用物品帮妈妈去除菜刀上的铁锈和铁制水壶中的水垢?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哪些药品?②准确写出在实验室中解决问题涉及的反应方程式。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主要运用了物质的哪些性质?④你是怎样想到除锈的方法的?除去某一种物质的思路是怎样的?问题组二:①能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妈妈区分纯碱与食盐?在家庭厨房中你有哪些区分方法?在实验室中可选用哪些药品进行区分?②解决问题时,你都用到了酸碱盐的哪些化学性质?你知道酸碱盐还有哪些化学性质?③你是怎样想到区分纯碱与食盐的方法的?区分物质的思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厘清除锈、除水垢的方法,鉴别食盐与纯碱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反思、分析归纳形成解决常见化学问题的通用思路。

3. 梳理思路,构建思维范式。化学学科是应用型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世界组成与变化的基本认识,掌握独特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念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通过归纳总结,构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网络促进知识结构化(见图1)

从上述解决厨房中相关问题的化学方程式入手,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所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回想酸碱盐的其他化学性质,逐步构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网络,学生掌握了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一般方法,体验到有条理的思维带来的知识管理的有序和便捷。

4. 创设情境,促进原理内化。化学知识蕴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科学自然观和科学社会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社会观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客观看待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逐步形成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自然观。

[教学设计]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1)组织开展“走进硫酸厂”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分析硫酸厂废气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气体成分、处理方法以及废气直排外环境可能引发的环境危害。

(2)组织开展“走进农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检验土壤是否酸化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常见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让学生直观感受污染物排放后再处理需要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从而认同污染物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优于直排外环境。

(3)利用生活现象“走进生活”,要求学生解释氢氧化镁治疗胃酸分泌过多引发胃痛的原理。

(4)通过“走进实验室”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模拟氢氧化镁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过程,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解决以下问题:①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可否直接排放?②若废液呈酸性,如何处理至达标后排放?③除了处理后排放,还有哪些环保而可行的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决生活中、实验室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物处理后再排放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处理实验废液,引导学生关心环境保护康,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科学世界观。

5. 总结反思,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及时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学会利用他人经验帮助自己改正错误,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回顾本课学习过程,反思本课收获或困惑,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物质,先认识物质,再应用物质、改造物质甚至创造物质,培养其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反思是一种意识和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反思、坚持反思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 提升难度,引导创新应用。学生不但要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借鉴别人的经验,还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检验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新闻事件“蓝色多‘恼’河”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先要分析污水中可能存在的有害離子,并提出处理思路和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污水问题,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让科学精神落地生根。

本文提出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探究活动等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使科学精神培养落到实处,不仅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学素质,还要提升学生、家长对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视,积极创设科学精神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丽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数理化学习,2014,(9).

[2] 刘梅红.学生自主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2).

责任编辑 袁静琴

作者:孙晓芳

化学环境保护知识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

【摘要】绿色施工不仅要从施工产生的污染源头开始,减少和消除施工污染,实现绿色施工,而且也要采取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一切可以环保节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社会可持续化。所以,建筑行业肩负着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在建筑过程中要坚持环保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策略,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施工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绿色施工管理;创新

前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越来越为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投入量越来越大,而建筑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又十分巨大,因此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加剧了我国能源的减少及生态结构的破坏。为缓解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建筑业实行绿色施工是一条必由之路,而要切实贯彻绿色施工,就需要做好绿色施工管理。本文就此分析了目前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管理策略。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不同领域对绿色施工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综合其共有同点和宗旨,本文在此定义为: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争做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保护环境。简单说来,绿色施工既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尽可能的降低所消耗的资源,与能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绿色施工概念,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可以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还包括了其它很多的内容。就如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等。

二、绿色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我国,绿色施工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中难免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说在管理过程中,很多相关人员都只注重降低噪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比较表层问题,没有完整的、深入的理解到绿色施工的含义。笔者认为在绿色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绿色施工意识不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只知道绿色施工这个“名词”,或者只是对其有一定的印象,但其具体囊括了哪些范围,相关人员应该做什么职责完全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相关企业并没有对绿色施工进行大力宣传,再加上在建筑行业里,很多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和素质道德相对偏低,理解能力也相对欠缺,导致对绿色施工概念的模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相关人员比较缺乏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绿色”意识。

2、技术落后

施工企业里多半都是“靠力气吃饭”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没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整体的道德素质也不高,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因而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仍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不懂得引进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再加上中小企业偏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技术道德研发及推广。因此在管理中,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没有比较系统且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及绿色施工措施,导致施工技术难以上新的台阶。

3、监管力度不够

要全面落实贯彻绿色施工,监管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要有较强的监管力度,就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作为基础,还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然而目前,两个条件都还不满足,导致监管有名无实,或者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虽然有些企业在招标的时候要求企业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但是却没有将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纳入要求。而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也是重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的问题,对于建造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等都是“置之不理”。这些多种因素导致了监管力度薄弱。

三、加强施工管理的措施和施工管理创新

1、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培训范围,强化绿色施工意识

要提高相关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宣传和培训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企业切莫因为麻烦而省去这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大力的宣传,可以强化大众对绿色施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加深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的理解和认识,深入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和内涵,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让施工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无人监管状态下实施绿色施工,自觉环保,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策略奉献力量。

2、加强施工扬尘的控制

由于施工的特殊需要,施工现场产生扬尘在所难免。一般来说,粉尘的主要来源是有: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施工工艺所产生的扬尘,比如说挖掘、钻孔、翻土、机械破碎等;某些物质运输和存放所产生的扬尘;对大锅炉灶的使用所产生的扬尘。这些扬尘严重污染到空气质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在现场采用设置围挡来覆盖容易产生扬尘的物体;利用洒水的方式来沉降空气中的扬尘;对于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将工地上泥土等带出现场;在生活上要使用清洁燃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烟尘;对于已经堆放的渣土需要在有防尘措施的基础上及时清运,以尽可能的减少扬尘给大众带来的不利影响。

3、加强水污染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污水主要是指天降雨水及生活和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水两大类。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则会污染河流,污染海洋,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造成巨大的隐患,同时也直接或是间接的危害到水中生物,进而危害到整个生态系统,最终可能导致地球的毁灭。因此,对于施工现场的污水,需要进行过滤,或者通过物理方式使大颗粒沉降,吸附一些重金属,或者通过化学试剂改变一些有害物质的性质,是具有酸性或碱性的污水中和,避免排放出去的污水成为不可收拾的污染源。

因而,施工企业的管理重心必须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塑造出一种新的有利于企业知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体制,以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和各种能源的矛盾愈显突出,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发展迅速的巨大建筑业来说又岂可独善其身?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新管理活动是建筑也不可推迟的责任。所以建筑业必须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全面贯彻落实绿色施工。

参考文献:

[1]赵芝梅.浅谈绿色施工的管理措施[J].才智,2009,(3).

[2]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2010,(2).

[3]黄鲁宁.施工管理与绿色环保建筑.建筑安全,2008(8):46-47.

[4]何瑞丰,赵泽俊.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与实施途径[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

作者:王丽 冯玉军

上一篇:新形势下城市公共文化论文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