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项目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的大幅增加,为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和贯彻落实国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總体要求,加强和完善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使其管理高效化合理化,有利于单位职能有效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项目预算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篇1:

关于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在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屡有问题发生,诸如预算标准结构和项目费用设置不规范、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实际保持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度、以及给地质勘查项目预算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对当前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地质勘查项目 预算管理 规范化 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的发展,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地质勘查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大多数地质勘查项目一直采用预算管理方式进行,针对地质勘查项目的預算管理,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地质勘查项目的资金投入,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方法,并规范了项目资金的利用情况,推动了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由于管理的疏忽,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项目建设与资金投入不同步,暴露了当前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所以,要建立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体系,着力做好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

一、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标准结构和费用设置不够规范

在中央基金项目预算的标准中,对设备的费用和项目运输费用设置不够规范,但是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不同性质的费用投资和工作任务目标存在分歧现象,为了使预算标准结构和费用设置规范化,需要加强对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重视预算标准结构和设备费用设置。在实际的地质勘查项目中,设备费用和运输项目费用占有的比重较大,通常对研究室内的项目来说,这类项目不涉及重型设备和大型运输车辆的使用,但是对于地质勘查中的钻探、测井等手段,在野外施工作业中必须要使用大型设备和运输车辆,但在实际的地质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这部分产生的费用归为交通费,这是不规范的。其中在项目预算中咨询费的设置也并不规范,因为在实际施工的实施费中已经包含了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很多费用界限不明显,不容区分,甚至有些费用还存在重复设置。对于一些财政拨款的地质勘探单位,均采用固定的比例数进行预算,虽然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属于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但是拨款方式和额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别,仅凭借一个比例数进行预算,这对很多地勘单位是有失公允的。

大部分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项目都是在野外施工,通常地质勘查项目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七种:分别是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化探、遥感、钻探、山地工程、岩矿测试等。但是对于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技术工种就被划分为其它地质工作,而这部分费用预算的比例又很少,只包含一般技术工作,忽视了综合内容的研究。地质勘查项目的最终成果并不只属于野外施工,地质勘查项目是大型的、综合性的项目,可以说只有通过综合研究才能完成。所以,一定要使预算标准结构和费用设置规范化,进而提升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效果[1]。

(二)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实际保持不一致

在当前的地质勘查项目工作中,一般工作期限都比过去要短,所以,为了与年度的财政预算工作计划保持步调一致,当年的立项的项目一定要在当年完成,但是对于大多数地质勘查项目来说,很多都是在下半年才开始施工,导致项目施工实际日期与预算支出不一致。一方面,项目的实施的具体时间和资金拨款到账的时间由较大出入,导致部分项目已经完成施工,但是预算资金却没有到位,还有的是项目预算资金已经到位,但是项目却迟迟没有开工。另一方面,项目预算资金对地质勘查工作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项目施工前后得不到良好的衔接,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互不相连,这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地质勘查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由野外施工主导项目预算工作的执行,同时项目预算工作的执行又影响野外施工。

二、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机构职能、提升工作效率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进行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和省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都属于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管理和监督地质勘查项目的具体实施和项目资金预算。所以,只有通过科学的预算政策和标准,才能真正的使地质勘查项目的投资在规范的体制下运行,才能真正做好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有效利用地质勘查项目的资金,避免项目资金的浪费,进而有效保护国家经济利益[2]。

(二)有利于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的秩序、有效调动勘查单位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的发展,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并且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增大。但是在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中,规范化一直以来都是保持地质勘查项目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在我国实施找矿的突破战略的行动背景下,强化项目预算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勘查机制,有利于地质勘查市场秩序的维护,同时对社会资金投资人的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进而真正的实现地质勘查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效调动地质勘查单位的积极性,提升各类资金在矿产勘查中的利用率,进而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

(三)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在进行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时,规范化的状态非常重要。如果在一个无序的预算管理状态下,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的控制是无法开展的,对项目投资的目标和预算的目标是很难完成的。在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环节,对项目资金使用范围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浪费问题,所以要必须从预算编制就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必须保持项目成本在可控制范围内,保证项目资金的利用率,进而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三、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方法

(一)项目管理政策的规范化

在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勘查项目种类繁多,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工作方式因项目而异,但是都拥有相同的工作内涵,在工作规律性方面也有着相似的地方,具体的工作规律性表现方法有:物理化学的法、工程揭露法、测试分析法以及综合研究法等,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些方法能的使用能够促进地质勘查的发展,以及地质勘查发展的变化特征,并能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根据总结形成全面的地质勘查项目报告。由此可见,只有在同一的政策下进行管理,才能使不同种类的地质勘查项目正常进行,而且通过对地质勘查法规和规范化的政策的制定,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是提升地质勘查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要认识政策规范化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发挥的预算管理的作用,重视政策的制定,通过切实有效、统一规范、高效管理、权责分明的政策强化管理入手,提升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的效率。在当前使用的项目资金管理政策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而且地质勘查单位在实践的执行过程中,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建议按照中央地质勘查机构的管理办法,效仿基金管理手段,对不同种类的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资金进行整合,制定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政策,实行管理的规范化。

(二)项目预算标准的规范化

在地质勘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预算标准规范化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对正在实施的项目预算标准进行整合,比如对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预算标准等相关项目的预算的整合,实施统一的管理。效仿中央地质勘查项目,以基金项目管理方式为标准,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地方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的预算标准,并逐渐推广新标准的使用范围,乃至全国。根据制定的新标准,要加强对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的管理范围、将新标准的使用融入到具体的施工的每个环节,并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标准的修复和修改,增加地质勘查综合研究内容、费用设置等事项。根据实际项目方案要求,结合项目预算新标准,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衔接,进而形成全面的项目标准,突破项目实施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此外,要经常关注地质勘查项目市场发展态度,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进而全面实现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的规范化。

(三)项目预算执行的规范化

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执行具体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决算。在对地质勘查項目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财务会计政策的研究,进而为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执行提供研究依据,适应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此外,参照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制定适合项目预算执行的管理规范,并制定适合本单位对勘查项目的管理、成本核算制度、规范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进而符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岗位需求和核算技术的要求。项目决算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决算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决算审查环节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由于缺少程序问题,使得预算执行失去监督的作用,导致对地质勘查项目缺少评估这一环节,致使整个地质勘查项目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所以,相关的主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的监督力度,狠抓地质勘查项目决算这项工作。

项目竣工决算已经在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应用在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且提升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的管理效率。项目竣工决算报告要与项目成果报同步编制、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是对项目实施整个过程的详细阐述,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佐证材料[3]。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使得当前地质勘查项目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中,项目预算管理中出现了诸如预算标准结构和项目费用设置不规范、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实际保持不一致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项目预算管理问题,进而提升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苑立清.关于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2016,01.

[2]姜伟.国家出资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7,12.

[3]杨根荣.论地勘单位钻探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6,05.

作者:骆凌利

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篇2:

探讨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

摘要:项目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的大幅增加,为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和贯彻落实国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總体要求,加强和完善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使其管理高效化合理化,有利于单位职能有效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文章分析了目前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缺乏预算管理的理念,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跟不上,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完善意见:单位项目预算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单位职能和事业发展相适应;事业单位要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流程,切实推进零基预算,完善适用的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完整:坚持预算的约束力与刚性,严控项目支出进度,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充分重视并利用预算执行分析,实现预算执行规范有效;加强预算监督,实现公开透明: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责任理念和意识,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事业单位虽已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多年,但长期以来,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较为宽松,相关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中受旧的惯性和习惯做法影响,尤其是在单位预算中占比较大的项目预算,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谨,缺乏监督和绩效考评机制等,以至于影响基层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入,从中央到地方人民政府提高了对预算管理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2015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总体方向与工作内容。围绕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有助于单位事业发展,促进财力的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概述

项目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具有资金量大、时效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分为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两部分,而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是重点。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按其支出性质分为经常性项目和新增一次性项目。经常性项目指每个预算年度都会发生的支出项目,包括机构日常运转类、专项业务类、事业发展专项类。新增一次性项目包括资产购置类等预算年度新增的一次性安排发生的项目。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落实国家预算管理改革和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基层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按照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管好各项经费,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核定,提供一种监督全年财务活动的工具,可以促使单位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以保障预算资金和国有资产不受损害。以预算为基础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从而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把握单位发展方向

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财政资金的投放具有方向性和经济发展指挥棒的作用。财政资金分配按照“保重点、保稳定”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区分轻重缓急,切实保障重点项目支出,保证关系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民生支出,保障部门正常运转支出,强化项目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所以单位立项首先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将本单位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统一,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才能把握好单位发展方向,才能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而使单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确保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

项目支出预算最终要批复到预算单位的具体项目,预算单位要按预算将资金细分到各支出细项,这要求在确保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将各类细项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序,突出了预算年度预算编制部门的工作重点。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能及时掌握资金收支状况,以自身实际角度出发,关注重点支出环节,防止不必要的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展预算项目执行,必将加快事业单位的发展,确保了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

有的单位从主要领导到项目部门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乏预算管理基本理念。事业单位虽已实行预算管理多年,但对预算单位人员相关培训、文件传达、工作要求多只针对财务人员,而对提高单位负责人及项目部门人员相关认识缺乏力度,普遍认为预算就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其他员工参与热情低。单位主要领导对此不重视,造成相关制度缺失,部门间缺少协调沟通。项目部门人员缺乏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认为自己是真正为单位干事的人,不应受太多约束,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不理解或误解,又缺乏沟通,造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的不顺畅。单位编制预算目的就是为获取财政拨款,而忽视该项目在单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管理,造成资金浪费,甚至对国有资产及单位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与基础。基层事业单位一般规模较小,机构不健全,无专门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编制通常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由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又与业务部门欠缺沟通,使预算编制时难于对整个预算年度进行科学预测与详细规划,往往立项上缺乏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编制预算时缺少调研和论证,导致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正常工作运行。编制预算时“零基预算法”贯彻不彻底,编制预算的定额标准体系不完善,预算的粗糙将给预算的审核、执行、监督和考评带来一系列困难。

(三)预算执行不力。刚性不足,缺乏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项目缺乏分项细化方案,没有具体执行计划,在执行中常有计划外工作发生或上新项目,而不考虑年初预算,从而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必要的刚性,支出随意性大。预算支出控制不力,使预算执行不均衡,常有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一般在负责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内部审计,相关合同等项目资料不能及时传阅至财务部,往往项目完工结算了财务才看到资料,审查力度低,对业务部门约束力十分有限,使项目审计流于形式,而外部审计往往覆盖不到。虽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需集体审批,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缺少讨论研究,可能导致腐败现象,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合法性。

(四)轻视预算执行分析与应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重预算,轻执行,缺评估”现象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中单位不重视执行情况分析。不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出问题和提出应对措施。缺少对执行结果的分析认识,只注重把钱要过来,花出去,对钱该不该花,按什么标准花,怎么花,是否实现即期目标缺乏管理,即忽视预算执行的绩效考评,缺乏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客观评价,责任不明,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改进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预算单位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相关政策宣传,使员工对预算管理有所了解。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的风气,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中的参与度,使其充分认识项目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懂业务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制度建设,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都有规范流程,做好预算管理的基本保障工作。发挥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养成做事之前看预算,执行过程算成本的好习惯。

(二)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1.树立正确的项目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预算编制要根据单位职能需要,为单位发展目标服务,并结合单位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要采用零基预算法,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为核心,以提高执行率为保障,根据部门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项目真实资金需求和合理开支标准编制预算,不以以前年度项目和支出数为依据。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预算编制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2.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项目预算

在经常性项目预算编制中,急需建立适合本行业预算编制的定额标准。要在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谨的预算编制不仅增加预算的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利于项目支出合理性控制。

对新增项目,首先要充分论证立项的必要性和效果,确保项目是必要的,实施是可行的,预算规模是适当的。制定标准的项目申请流程,对数额较大的项目,要有项目申报书,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事前绩效评估报告,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3.项目预算厉行节约,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

对本单位事业发展要有全局考虑和前瞻性,尤其对跨年项目要有长远打算,将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同项目预算编制相结合,避免跨年份项目不断大规模改变计划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再者项目完工后将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总体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所需项目预算资金规模,而这些因素要与单位整体规划相适应,既要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加强项目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力度

预算批复后,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规定的用途、范围和支出标准执行,确需调整的项目,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避免造成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对项目预算支出,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审核控制,按规定办理支付手續,保证资金支出合理合法。为加强预算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使项目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重大经济事项采用联签制度,集体决策。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使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同步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避免突击花钱现象,实现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按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程及时办理资金支付,并采用集中支付制度,以实现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而不只是事后督导。让预算管理人员能参与到项目管理中,以便准确了解项目完成进度与细节,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全员参与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四)应用好项目预算执行分析,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机制

预算执行分析,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执行数与预算目标数的对比、当期预算执行数与上年数对比,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有助于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有效执行。预算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充分认识其在项目执行中的作用,并组织好人力物力,把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落到实处。

为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树立“用钱毖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责任理念和意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使考评常态化。加强考评结果的应用,使之成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依据。

四、结语

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政府财政支出及人们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尤为重要,这是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稳步、持久发展的保障,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保障,是更好发挥单位公共事业职能的保障。

作者:程万凤

项目预算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加强电网企业项目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 要:项目预算管理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提升投入产出水平,是推动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解析项目预算管理内涵及其重要性入手,结合电网企业管理现状,就如何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期通过建立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项目预算管控体系,促进项目预算调控力、执行力和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电网企业;项目;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是项目计划和预算的简称,是企业将规划—计划—预算有效结合的系统控制方法,它涵盖公司主要经济业务活动,是开展综合计划业务活动最基础的财务控制规则。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直接影响折旧、财务费用等经营效益指标,也同步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支出曲线、融资规模等一系列财务状况指标。建立健全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促进业务与财务的“事权”与“财权”各司其职,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统筹管理与价值引领职能,提升项目与资金一体化管控能力,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项目预算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项目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涵盖公司主要经济业务活动,是开展业务活动的规则和指南。电网企业项目预算包含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生产大修、营销投入、研究开发、信息化投入、固定资产零购、管理咨询、非生产技改、非生产大修等11个专业项目类别,涉及发展、建设、运检、营销、科信、后勤、物资等众多部门,贯穿省、市、县三级运营管理层面,衔接项目储备、预算、执行、考核四大环节,涉及资金量大、类别多、层级多、环节多,体现公司关键核心资源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加强业务预算管理,是电网企业提升财务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司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于公司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建设和业务投入规模持续保持增长,电网企业运营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项目预算管控的深度细度和管理效率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定位明确、分工有序、管控有力的项目预算全链条式管控体系,引导各单位持续、协同提升投资管控能力和价值管理水平是推进财务管理变革,保持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现实需要

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电网,网架设施的新建、技改和维护的载体是项目,项目建设和实施的好坏不仅影响资金投入产出比,更直接影响区域电网是否坚强,能够支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有利打造区域坚强智能电网,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升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公司和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投资规模不断加大,2011—2015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专项投入年均超过100亿元,项目数量达4 000个以上,公司资本性支出全部项目化,可控费用支出中项目化比例接近一半,各类项目支出成为公司经营发展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公司效益水平、资金状况和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科学统筹投入需求与财务能力,合理确定投入规模和时序,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是提升公司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能

深化项目预算管理,有利于发挥各级财务优势,深入经营一线,对接业务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财务监管。同时,财务内部预算、核算、资产、资金、工程财务管理等工作都与项目相关,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业财协同难题,深化项目预算管理,有利于推动预算安排、工程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管理、资产价值实物联动、资金平衡与融资管理、决算审核审批等环节工作的贯穿协同,打好“组合拳”,形成工作合力。

(五)防控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

从公司内外部检查来看,当前项目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单位项目存在超支串项、项目分类不规范、列支渠道不准确、资本性与成本性支出混淆的现象,存在监督检查风险。财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有责任通过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严把入口、严控过程,促进项目安排和实施规范有序。

二、当前电网企业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业务预算管理从无到有,从辅助到核心的改进和提升,业务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传统机制、惯性思维等影响,公司业务预算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

(一)项目预算管理理念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部分人对项目预算的理解存在局限性,简单认为项目预算就是综合计划控制,将工程形象进度视同财务进度,业务人员在编报项目预算时不考虑物资到货期、税差等因素影响,简单根据经验预估项目资金,准确性不高,随意性较大。另外,部分财务人员认为编报项目预算是业务部门的事,对编报的预算不加审核,简单执行,这种观念在基层单位表现的较为突出。

(二)项目预算管理基础薄弱

项目预算管理职责界面不明确,由于项目涵盖类别多,并且各类项目特点不尽相同,相关制度和办法要求不够细化,各层级岗位人员在管理中缺乏详细的规范指引,不利于项目预算的顺利实施。另外,项目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财务人员在进行项目预算审查时缺乏依据,难以发挥财务的话语权。

(三)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

一是由于公司缺乏统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和标准,项目管理各专业依托自建信息系统对项目实施分散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项目数据更新和传递不及时。二是项目审核流程不透明,项目管理涉及部门多,流程不一,项目审核过程无法透明可见,导致流转周期长、过程难以管控。三是预算控制和调整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力度不够,分析模型不健全,展现手段单一,调整流程实用性不强,影响预算经营决策支持能力的有效发挥。

(四)考评激励效果不佳

业务预算涉及公司多个部门、单位,“重计划、轻执行”,年底集中结算的惯例由来已久,由于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项目预算准确性、项目安排经济性与合规性等指标未进行有效的考核,导致项目预算管理在项目审查、预算编制、过程管控等环节管理弱化,不能衡量绩效水平,不利于激发各单位、各部门完成项目预算积极性。另外,项目投资回报挂钩机制有待深化应用,投资绩效后评价、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更新预算管理理念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企业横向纵向方方面面,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监控。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外聘专家授课、宣传展示、内部广泛研讨等多种方式,明确项目预算“定目标、分盘子、调资源、控过程、考结果”的核心职能,致力于广大干部员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员行动,各司其职,分兵把口,人人肩负责任,自觉自愿参与到项目预算管理中来,只有通过这种理念的熏陶和渲染,才能保证公司工作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保障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机制,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以《预算管理办法》为主,以业务预算、成本管理、专业管理等办法为辅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相应管理流程,并认真贯彻实行。二是充分运用SAP系统功能,将预算管理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实际业务流转能够按制度设定权限进行流程运作,避免多头管理现象的发生。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应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严格按制度、流程办事,提高预算的刚性和执行力。三是通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指标分析,判断项目投资是否经济可行。一方面,通过单体经济效益分析,对能够准确测算单体资产效益的项目,择取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效益类指标,运用投入产出估算数据进行模拟测算,以判断项目是否值得立项。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方案经济性比对,对于不适用单体资产效益预测的项目,通过投资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开展经济性评价,与类似已实施的项目投资成本、不同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比,选取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投资方案。

(三)丰富功能,健全信息手段支撑

针对项目执行监控手段缺失,缺乏统一工具评价项目执行的情况,研究开发项目预算全过程跟踪功能,将项目预算分为预算下达、需求提报、物资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物资领用、财务入账、项目结算、发票校验等可量化的执行阶段,通过自动抽取数据,自动跟踪和直观展示单体或类别项目在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提高项目预算分析的及时性、有效性。通过推进项目需求提报、招投标、收发货等关键环节与入账进度的有效衔接,提升预算执行比率,推动项目关键环节高效完成,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查找和消除本人或本专业负责项目的管理瓶颈,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

(四)强化考核,提升预算管理实效

建立公司项目预算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将项目预算完成目标值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考核项目成本入账完成率和前端业务环节执行率,推进工程结决算、资金清理、项目关闭等闭环管理,同时将项目预算支出入账率纳入各单位对标指标中,考核压力得到有效传递。二是按月通报项目预算执行率执行进度,对排名靠前的单位进行表扬,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工作督导。三是将项目执行情况与下年度投资计划挂钩。对于当年业务预算执行完成率低于目标要求的单位,按照预算执行进度与目标值差额,同比压降下一年项目资金计划。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项目预算闭环管理的报告[R].2013.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王永 郑超

上一篇:证券法制发展论文下一篇:区域投资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