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论文

2022-05-01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使林业事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作为林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营林生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现阶段,基于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民众的关注热点,如何促进营林生产有效性,确保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关注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论文 篇1: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要素探讨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中华民族长远的未来之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讨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要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要素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林业又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产业,它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林业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森林系统,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区域的森林植被逐渐灭绝,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气温升高、大气和土壤污染等导致了病虫害增加、水质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对林业用水资源的保护,不断改善和促进相关林业资源的建设,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林业经济,逐渐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党的十九大继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其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一个民族长远的未来之计,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作为基础产业的前提下,林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就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度,让林业能够在支持第一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其优势和重要作用。因此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应被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1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16.6%,这与美国的33%、日本的68%、芬兰的69%等相差较大,林业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恢复问题迫在眉睫,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林业发展需关照生态环境,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1]。目前,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森林的木材加工制造业及其他林业开采,导致了林业环境的破坏和相关生态污染等问题,如严重的土地荒漠和水土流失,在人口基数大、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等背景下,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生态林业,成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首先,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森林资源十分短缺、自然森林的整體质量不高、处于城镇区域的森林资源常常迫于各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在空间分布上,森林资源,尤其是森林水资源的分布,存在跨度大、不均衡等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这就使得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域依赖性。森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蓄水,森林资源不足就会导致土壤蓄水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涵养土壤成分、土壤风化严重等环境问题,从而导致地方农林产业面临诸多困难,而且产量低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并存,进一步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其次,环保部门与林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相互间协调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林业的良性发展。林业发展要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各相关部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协作。而我国林业管理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不同的林业建设工作与环保工作大多为独立的某一部门负责,资源和信息共享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方面相当缺乏[2];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上效率不高、执行力不足,过于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均需改变和提高,将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其低下的现实尽快扭转,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建设的长远效益。

最后,缺少专业性的技术支持,林业生态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明确。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规模大、耗时长的工程,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但较长时段内对从事林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态保护和相关生态建设工程缺乏专业导向性,林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滞后,生态环境保护更是无从谈起,反而一步步恶化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同时,在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有时林业发展规划反倒不被纳入市镇主要建设项目,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生态环境处于劣势的地区,想要规模化发展林业,却又面临很多困境,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导致整体的林业生态发展缺少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林业及其生态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短期经济效益从表面上看得到了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无法保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3]。

2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素

作为一种自然生态,林业的发展应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人类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向自然过度索取,让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性能力。

首先,应调和经济发展和林业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自然养护林的建设与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让自然养护林能够不断生长、发展和壮大,在此基础上,将之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并关注其继续发展的可持续性。譬如大范围内种植经济林,并将这样的经济林长时间、稳定地维持下去,让营林活动得到保护和强化。这也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的规划,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合适的政策,让营林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发挥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

其次,林业发展需具有一系列的保护方案,这就对建立健全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资源具有可再生性,这种再生性的基础是相关从业部门的支持与制度及政策的保护,同时也需要相关林业资源开发的一系列补偿工作。譬如封山育林,有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域,或已开发完全的区域,通过封山育林,可有计划地让林业回归自然,这也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4]。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林业产业,调整、规划并制定不同的林业建设与发展方案。相关林业部门也应根据不同地域的林业生态条件,结合当地的特色,创造性地发展特色林业,促进林业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如打造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旅游项目,在保护林业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促进不合理林业产业进行相关转型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策略作为长远的林业发展方针,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林业产业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有效延续下去。

最后,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合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要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势必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林业产业进程中,改变传统的林作方式、培育优良的林业树种、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高效环保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都需要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也需要符合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林业部门应充分重视林业生产技术,从业人员也需掌握并正确使用现代化的林业生产技术,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不能以人类为中心。林业要发展,就需要了解相关的林业生态状况,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这个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当他们充分将自身的一技之长融入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林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其可持续性[5]。

3   结语

众所周知,作为林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资源可以循环使用,大面积覆盖的森林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从事林业工作的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步完善林业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原有的管理基础,逐渐引入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技术,大规模运用机械化操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性物资。在科学、合理开发林业资源的同时,提高了林业生态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强调要尊重和爱护生态环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从而带动整个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整个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系统的生态建设,既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又实现国家层面上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林红.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6(17):180-181.

[ 2 ] 張玉清.浅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74.

[ 3 ] 张润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8,9(24):98-99.

[ 4 ] 韦春花,吴小雷.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102.

[ 5 ] 李爱华,谢黎,李华锋.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2018(23):84.

作者:谭平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论文 篇2:

浅谈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社会的发展促使林业事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作为林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营林生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现阶段,基于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民众的关注热点,如何促进营林生产有效性,确保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关注点。基于此,需要明确林业生态发展与营林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建设,实现林业资源的发展,本文针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基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林业生态发展与营林生产效果提升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林业发展过程中,提高营林生产效果,并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林业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基于此,促进林业生态发展以及营林生产具有长远发展意义。

一、林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林业作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林业主要通过对森林资源实现开发,获取经济效益。以往我国林业主要是粗放型的生产形势,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导致树木生存与其他动物的生存受到较大的影响,没有更好的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这就限制了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林业有资金周转长、投入大的特点,短时期很难获取经济效益,林业维护工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的运行,这也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990年以后,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对林业的开发与保护,努力权衡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林业的繁荣与环境的优良,也取得了较大的工作进展,打击了不法的森林资源开发的行为。经过近几年的林业整改,我国依法整治林业,推动林业生产模式的改革,逐步由原本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生产,形成了林业发展的繁盛局面,完善了林业管理条约与制度,积极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大力引进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使林业发展更加现代化,推动林業相关建设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工作质量的提高,有效保证了林业生态发展的可持续。

二、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林业的经营必须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林木需求量巨大,经营好林业能够极大的推动城市建设,改善民众生活,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林业生态又是独一无二,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因此,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二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密不可分,必须促进二者的协调共进。

(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我国林木需求大,森林面积众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林业开发能带给经济巨大的推动力量,满足国家民众对树木的需求,减少进口,利用林业建立就业链,带动人民富起来,同时营林生产还能为林业生态提供资金,投入大量的林业维护人员,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对林业的长久发展也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果仅仅为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而完全忽视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林业的重要地位也会受到冲击,林业也仅仅承担着环境改善、气候调节的作用,所以要因地制宜,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挥出林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说,如果一味追求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对林业的保护,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破坏了自然平衡,人类也会自食恶果,受到自然的惩罚。在林业的开发上,确保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二)密不可分,协调发展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营林生产质量不仅取决于机器、人工,还与林业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稀有动植物,提高营林生产的附加产品值,提供更优质的森林资源,这是营林生产的根本,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营林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必须处理好二者关系,推动我国营林生产水平的提高,不断强化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三、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为了平衡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营林生产的水平,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改进营林生产模式,强化营林生产管理

首先,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加大对新品种的培育,清晰掌握市场需求,分析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改进营林生产模式,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在种苗的选择上要精心挑选,严格审查,淘汰假苗劣苗,提高种苗的存活率,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林区的防虫害管理,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保证树木质量;再次,减少林区药物喷洒,运用“绿色”防病虫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对林区的药物污染,保护林区内其他生物的生存;最后,完善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道路畅通,运输方便。

(二)健全林区管理制度,促进林业工作的规范化

健全林区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为营林生产做保障。加强对营林生产状况的分析,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促进营林生产各个工作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制度成为平衡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发展可持续关系的调节器,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营林生产的各项工作都处在正规之上,有利于林业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第一,加大新品种的培育,调整树木种植的结构,丰富林区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林区发展的附加值;第二,积极进行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指导实践,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第三,积极地引进高质量的人才,推动最新技术应用到林业管理之中,保障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加剧的今天,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则是促进林业生态发展,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现阶段林业事业发展中,林业工作者不仅要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还要强化营林生产效果。因此,林业工作者可以结合强化科学技术应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机制等方式实现林业事业发展双重效益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建设。

参考文献:

[1]白文军,金成道,周传江.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林业,2014(1):27-28.

[2]李宝生,张锋,李文龙.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3):115-115.

[3]陈晓红.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6(17):272-27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华山林场)

作者:张洪山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论文 篇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摘 要】本文叙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林木遗传改良与无性系林业、森林集约栽培及管理、森林资源监控、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林业高新技术、林业产业升级、健全林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技术创新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技术创新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正成为全球广泛认同的林业发展方向,它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的重新定向和定位,同时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对后代人需求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对林业各方面的需求。林业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历了由产量型到效益型的转变,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崭新阶段。我们从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条件入手,探讨林业科技创新在林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论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对策。以期促进林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林业的主体是森林,森林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大的生产者,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功能,因此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人类利用森林的方式和内容上看,林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自然林业、农耕林业、工业资源林业和综合利用林业4个阶段。森林利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森林经营思想的演进,从自然林业时森林对人类的单向呵护,到农耕林业时因粮食问题产生的毁林行为,再到工业资源林业初期对森林的掠夺式开发和后期的森林永续利用,以及20世纪中期以来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反映出人类对森林的经营越来越趋向于成熟。从森林永续利用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最大的进步在于从强调森林单一价值的生产发展到了强调森林的全部价值,经营单位从林分或林分集合体发展到景观和景观基础上的森林健康和生产力,从注重森林的蓄积量和定期产量发展到在注重林龄、结构、林木活力、动植物种类等森林状态的前提下关心蓄积量和定期产量。

2、技术创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2.1 森林资源监测与信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和管理手段日益走向现代化。并使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向高层次的区域与全球的方向发展。近代森林经理学融进了系统论、控制论、模拟仿真理论及信息科学等现代决策理论与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有可能从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对复杂的森林系统作出多资源多目标和土地综合利用的优化方案,加快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的转移。

2.2 林木遗传改良与无性系林业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林木育种开始从常规手段向遗传工程过渡,基因转移技术逐渐渗入树木改良领域,并应用于林业生产,分子标记技术对主要树种的遗传图谱构建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可创造出优质的工业用材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后无性系林业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突破。使得桉树、辐射松等树种的无性系造林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当代林木遗传改良及无性系林业的技术创新,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对森林资源进行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定向培育和工业利用。

2.3 森林集约栽培及管理技术 人工林集约栽培技术的进展主要体现为: 林木培育定向化,即按工业生产要求。营造专一用途的森林;管理措施模型化。即在不同栽培措施、营林生产与社会经挤条件等因素对人工林产量、产品结构和经营效果等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起不同栽培区、不同立地类型、不同造林营林措施、不同作业用工与投入价格、不同木材规格及价格等方面对营林效应的影响关系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用于选择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和培育方案,评估人工林的生产力与发展潜力,从而实现人工林的优化经营; 栽培作业机械化,即苗木培育向工厂化发展。

2.4 木材科学理论及加工利用技术 今年来,国际国内在木材物理学领域已揭示出木材加工处理机制,改进了木材加工处理工艺,能够利用小径材和采伐剩余物制造出大规格、高质量的板材或直接压模成型的木材构件,并从全树利用向全林利用的方向迈进。在木材力学领域已扩大到以木材为基质材料的人造板、层积材和复合木质材料研究与应用等方面,使木材和人造板等木质材料的测试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木材加工,加工机械达到高度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清洁化。在产品结构上,耐用、耐腐、耐压、固化和阻燃新技术不断更新,定向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重组木等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在制浆造纸工业方面,酶工艺已走出实验室应用于造纸生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对策分析

3.1 发展林业高新技术 在林业生物技术创新方面,要着力解决林木生长率低,森林质量差和抗逆性不强等技术难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着重提高3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发展数字林业,完善森林生态和灾害监测网络,建立森林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一大批优质的林木优良品种,在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等方面,要在增加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产业上取得突破,从培育、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到加工利用进行一体化机制,提高科技质量,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使林业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首先要调整林业结构,建立林业科研新机制。主要解决学科结构、科研结构布局和组织结构,在学科结构上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及植被恢复技术,人工林资源培育、保护与高效利用,高新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的创新能力等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综合素质。转换机制,成立现代科研院所,形成社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科研新模式,开放、竞争、协作的新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和敬业爱岗的院所新文化,发挥科技资源的优势。

3.3 抓好林业产业升级 增强林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林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水平。强化高新技术研究,积极培育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兴办科技先导型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减少研究和开发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浪费,在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强制性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3.4 健全和完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 成立林业技术服务和示范中心,集咨询、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甚至风险投资等职能于一身的这个组织可由林业部门、产业界与科研院校联合组建。主要进行林业产业中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化研究、传统生产工艺的改造、国外先进适用绿色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及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成立林业技术、培育示范基地和扩散中心。对于林业部门不仅要加强法规、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而且要起到中介、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利用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林业机构网络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扩散能力。

4、結语

技术创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林业体制改革、林业高新技术、林业产权、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林业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俞新妥.混麦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王九龄.我国混麦林营造的研究现状[J].林业科技通讯,2006

[3]祝列克.林业经济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作者:文建林

上一篇:高校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下一篇:企业薪酬制度与所得税演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