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文章以2005—2010年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要加大董事会建设力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 篇1:

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应用分析

【摘要】根据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协会2018年5月发布的《董事会工具包:管理信任损益》,分析该管理会计工具的目标、五项总体信任原则(CIVIC信任原则)及其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信任透镜、信任仪表盘、信任损益管理等内容,以期我国企业能有效防范信任风险,加强信任管理,维护企业声誉,同时也对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任原则;商业模式;信任透镜;信任仪表盘;信任损益

“信任”始终是一个运作良好的企业甚至是一个繁荣社会的重要财产。当前形势下,快速的现代通信和强有力的社交媒体将企业的信任和声誉置于“聚光灯”下。信任是企业成功和牛存的基础,公司及其董事会需要采取有效、客观和系统的方法,监管、衡量和分析公司的信任“储备”和“动向”,帮助公司确定必要的行动。止是在这种形势下,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协会于2018年5月发布了《董事会工具包——管理信任损益》[1](以下简称“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CGJ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能够使董事会轻松地识别和清晰地授权所需采取的行动,运用“信任原则”“信任透镜”等管理会计工具来管理与信任相关的重要事项,权衡信任损益,把控“信仟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的主要内容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日益复杂多变的新形势,CGJMA管理信仟损益工具提出了旨在最大限度创造价值的企业信仟管理的系统工具及方法。该管理会计工具包丰要包括引言、商业活动中的信任、董事会的角色——信任和声誉的守护者、管理信任损益四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系统地提高企业信任度、增加企业声誉、管理信任损益、创造信任价值的应用指南。

1.引言——该工具包旨在达到的目标。“管理信任损益”是一个工具包,旨在帮助组织对“信任”进行长期管理及控制。其丰要内容包括:①解释了为什么信任如此重要,并引入了重要的信任原则;②展示了怎样能够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信任透镜”来审视业务,以便他们能够通过“制定信任损益”(衡量组织中的信任度是增长还是下降、盈余或赤字的一种手段),将信任与组织的价值驱动因素进行整合;③提供了关于“信任”的一系列问题,并总结出了适当的“信任”关键绩效指标(KPI),以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建立信任和管理危机,进而支持组织的长期顺利发展。

CGJ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旨在:①帮助董事会履行其作为信任和商业声誉守护者的角色;②高级管理人员将“信任因素”嵌入业务运营中,并确保通过将信任与长期价值联系起来以及获取有效信息来支持董事会讨论。

2.商业活动中的信任。每个组织都需要确保其行动能持续建立信任,而不是减少信任。董事会需要确保业务按照其设定的价值运营。基于更广泛的价值观,长期持续经营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对各种规模和所有行业的公司而言,将信任作为优先事项来帮助企业构建未來的弹性经营是有意义的。同时,公司能够有效地向利益相关者报告这一点也很重要。

(1)五项总体信任原则(CIVIC信任原则)是建立信任的指导原则。信任是指依赖个人或机构的行为或陈述的能力,通常被认为是关于个人、公司或其行为方面的诚实、公半或可靠性等信念。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利益相关者需要相信组织,要真实可靠地了解他们有能力提供什么。这反映在CIVIC信任原则中。

CIVIC信任原则的内容为:①能力和技能(C):做能做得好的事;②正直(I):诚实、坦率、可靠;③社会价值(V):认识到并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④他人的利益(I):考虑并尊重客户、员工、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⑤清晰的沟通(C):透明、开放、反应迅速、负责任。

(2)信任和企业文化。信任是健康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两家公司都可以信任,但可能有不同的文化。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会特别注意其文化在设计和创新上的重点,而另一家公司其文化的丰要特征则是注重严格的成本控制。

公司的文化取决于其目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些需要与其战略和相关的绩效激励相一致,也就是说对公司文化应当进行监督和评价。这就强调了组织评估、衡量和报告其建立信任程度的必要性。但是若要具有意义,就必须在组织的价值驱动因素范围内完成。虽然信任原则适用于所有组织,但单个组织应用它们的方式以及每个原则的相对重要性将取决于组织如何构建和保留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公司的商业模式,需要知道在具体业务环境中最需要信任的内容到底有哪些。

3.董事会的角色——信任和声誉的守护者。董事会在经营业务的整体声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它需要能够评估商业信任在多大程度上加强或削弱即信仟损益,信仟原则(如CIVIC信任原则)应构成信任损益的基础,以便董事会能够:①保证信任原则得到应用;②理解信任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被应用,哪些特定的弱点可以找到,哪些是实际的和/或潜在的影响;③确保正在采取有效行动以弥补缺点及存在的不足;④了解“信任事件”的潜在风险,并确保有适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以有效解决问题。例如,董事会需要确保信任原则已被嵌入公司的关键决策中。

所有组织经常会面临挑战。在危机爆发时,基本上受到信任、拥有强大的信任储备的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危机。例如:2017年12月,当阴谋理论充斥着慢速运行的老款iPhone机型时,苹果公司就迅速意识到了需要快速向消费者道歉和解释。

因此从合理性来说,公司董事会必须确保“信任损益”始终处于盈余状态,以建立其在危机时期可以依赖的信任储备。

(1)将信任原则应用于商业模式。“CGJMA商业模式框架”通过一个特定的“镜头”,为审视一个组织提供了系统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CIVIC信任原则所描绘的“信任透镜”,就可以了解信任对价值产牛的影响,这有助于董事会确认“信任管理”最需要的内容。

将信任原则作为审视商业模式的透镜有助于确保:①“信任”已嵌入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价值中,并明确、优先考虑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②董事会可以识别合适的KPI,以确保信任已嵌入业务运营中;③董事会止在采用的“综合思维”方法符合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所定义的综合报告框架原则。

通过将信任透镜(如CIVIC信任原则所述)应用于经营业务(如CGJMA商业模式框架所述),进而获取“信任损益”;根据信任损益能够形成“信任仪表盘”,信任仪表盘提供了信任损益的总体情况描述,能够使董事会清晰地了解信仟在业务中建立或减少的程度,以便为其制定决策提供信息。

(2)董事会和风险。董事会在风险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负责定义风险偏好,监督和报告可能威胁组织商业模式的丰要风险,包括可能损害信任和声誉的风险,还负责确保组织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

(3)史大的视角——商业信任。虽然从单个的角度看是可以信任的,但从整体的角度看经营情况可能是不可信任的。因此,董事会在更广阔的信任视野考虑组织在社会背景下的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①为建立有效、公平和受尊重的监管框架做出建设性贡献,使公众能够信任整体的“游戏规则”;②积极参与制定和采用支持企业信任的国家和全球倡议,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③是充满活力、受人尊敬的商业部门社会效益的强有力的倡导者和榜样;④在教育和技能发展方面承担责任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为那些因自动化而消失的角色开发新技能。

展望未来,对董事会的评价不仅取决于其今天的治理情况,还取决于其对管理未来新挑战的应对情况。环境问题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将成为重要议程项目,因此社会需要企业参与和提出相应的商业解决方案。

4.管理信任损益。该管理会计工具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帮助企业建立信任损益并支持有关信任问题的对话,包括处理危机和更广泛的“商业信任议程”。

(1)情景判定:作为商业声誉的守护者,我们做的工作有效吗?以下情景问题有助于董事会评估其是否擁有建立信仟的流程和信息,并快速了解公司当前的“信任状况”。①董事会如何与业务联系?执行团队是否拥有并嵌入董事会制定的目标、战略和文化?②董事会是否有适当的信息流?③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吗?④商业模式是否与以下方面保持一致:其一是治理和运营模式;其二是目的、价值观和文化。⑤组织的目标、战略和文化是否能在整个组织内以及投资者、供应商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效沟通?⑥个人绩效目标是否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并与关键绩效指标和激励措施相关联?⑦风险偏好是否被有效授权并在整个企业中传达?⑧信任原则是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明确要素吗?⑨作为可信赖组织,我们当前对企业状态的评估是什么(从危机中复苏、正常状态或即将撞上冰山)?找们是值得信赖的企业吗?⑩我们目前对本行业如何被信任的估计是什么?我们在行业中的排名如何?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建立信任方面做了什么?在建立信任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外部问题和因素?⑩我们是否花费了足够的专注时间来关注信仟和声誉?我们是否收到了明确解决信任问题的专用信息?

下述问题有助于董事会在更广泛的“商业信任议程”中判断其角色的适当性:我们对更广泛的信任议程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趋势、发展和问题(如公共卫牛问题)?我们如何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嵌入我们的组织?

下述问题有助于董事会处理当前的危机:我们当前是否正面临着信任危机,我们是否能有效地处理它?我们的商业模式的特殊特征如何引发这场危机?我们是否有适当的流程来有效应对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审查?我们可以从信任失败(包括其他组织的失败)中学到什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修复信任?哪些利益相关者优先?信任受到了直接攻击吗?是否有组织通过网络攻击、“假新闻”或其他类似的破坏行为来积极破坏利益相关者对我们业务的信任?

(2)应用“信任透镜”的关键步骤。

第1步:定义商业模式的价值。理解、优化和满足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合法需求是董事会建立信任的重要责任,决定了董事会如何定义商业模式价值,因此,应通过组织目标、战略和价值来阐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需求。

信任在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董事会的角色是考虑所有需求。这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确定:第一,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被认为是最高优先级——以及现在和将来可以和应该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第二,互相竞争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引起的任何已识别冲突的影响。

第2步:应用信任原则。根据CIVIC信任原则测试下列五个问题的答案,以确保完全理解“信任考虑因素”,并将其嵌入组织的战略之中:①能力和技能(Competence and skills):做你做得好的事;②正直(Integrity):做止确的事;③社会价值(Value to soci-ety):有更为广泛的目标;④他人的利益(Interests ofothers):专注于客户;⑤清晰的沟通(Clear commu-nication):沟通清晰。

第3步:确定关键信任因素。这一步需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确认对组织长期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具有最重要影响的、经营中存在“信任损益”的那些关键方面。我们称“这些经营中的最重要的信任损益关键点”为“关键信任因素”。

第1步~第3步需要澄清的问题有助于明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供了“信任损益管理”的基础,丰要包括:①我们现在或未来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是谁?②这些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对这些需要进行优化?③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之间存在哪些冲突?这些冲突对信任会产牛什么影响?如何解决这些影响?④风险偏好能够满足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吗?⑤我们能详细应用CIVIC信任原则去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吗?⑥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结果,能够确保我们确定出关键信任因素吗?

第4步:将关键信任因素应用于商业模式并开发KPI。利益相关方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层如何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创造和交付价值,以及如何捕获和分享价值。

其一,创造和交付价值。董事会确定并优先考虑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而不是确定哪些KPI对于建立信任最重要。关键绩效指标还需要与CIVIC信任原则中的一项或多项相关,并尽可能地使用外部数据,例如客户认知或影响行业规模和位置的经营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CJ)有助于制定支持和信仟原则相关的适当关键绩效指标。有能力展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和贡献的组织,能够使自己处于建立信任损益的强大地位。

可以在2018年的CGMA报告[1]中找到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详细信息,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会计师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请参阅下面的资料,以获取合适的KPI列表。

关键绩效指标样本示例。以下是衡量和监控信任的14个方面的合适指标:监督举报;投诉(客户、员工、供应商);调查(客户、员工、供应商);社交媒体趋势;媒体报道;培训和技能数据;员工纪律案件;神秘购物者反馈;外部客户评论和评级,例如哪个客户、客户的投诉及服务的可靠性等;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者反馈;外部公司评级、奖项、认可,例如最值得信赖的公司;伙伴关系和外部评级的优势;主要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外部数据在监控利益相关者信任方面是非常宝贵的。

其二,捕获和分享价值。董事会讨论应围绕商定的目标、战略和价值观,特别是商定的利益相关者优先次序,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战略和价值观。

第4步需要澄清的问题有助于确保信仟嵌入商业模式,识别相关KPI,并开发出“信任仪表盘”,丰要包括:①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才能有效监督关键信任因素?②哪些最合适的KPI能帮助我们评估是否以建立信任的方式创造、交付和共享价值?

第5步:开发信任损益。可以使用KPI形成每个指标变动(止面或负面)的信任仪表盘,从而对信任进行评估,进而获得整体信任损益的“底线”。这可以通过利益相关方分组的关键信任因素和KPI来呈现,在信任仪表盘中显示。

“信任儀表盘”是一种信任管理的诊断设备,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基本结构显示并使用特定业务元素填充、创建自己的信任仪表盘。信任仪表盘是关于信任损益的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描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信任仪表盘不是一次性工具,而是可以经常使用的,以帮助董事会跟踪观察特定利益相关方群体之间“信任存货”的增加和减少。信任仪表盘为董事会对话创建了基础。

第6步:董事会对话和沟通。信任仪表盘为董事会对话提供了信任信息,并提供了信任损益的概述。这有助于董事会了解信任在经营中建立或减少的程度,以便为决策制定和支持沟通提供信息。

第5步~第6步需要澄清的问题有:①与信任损益相关的总体现状是什么?这两步的总趋势是止向还是负向的?②信任仪表盘是否可以显示任何当前关注的领域?正在采取什么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③我们的丰要合作伙伴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建立信任?与关键信任因素相关的整体风险状况如何?我们的信任风险是什么?我们是否确信有适当的系统来识别信任风险并有效管理它们?④与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是否侧重于我们如何为全体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⑤我们可以对信任仪表盘做出哪些改进?⑥每个丰要利益相关方群体的报告是否合适?⑦我们应该如何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报告?

二、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评价

1.首次提出了建立信任的CIVIC信任原则。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提出了能力和技能、正直、社会价值、他人的利益、清晰的沟通等五项信任原则。这五项信任原则贯穿了信任损益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管理人员或董事会管理信任的基本准绳,提高了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各部分内容的贯通性,有利于信任损益的整体管理。CIVIC信任原则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组织(比如行政事业单位),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信任度,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秩序的稳固。

2.有机地把“信任管理”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创造性把“信任管理”和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信任管理的常规思维。实践中,“企业信仟管理”一般被认为是要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及企业社会道德水平,而不是把信任渗透到企业的商业模式中。而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创造性地将信任原则嵌入企业的商业模式中,并开发出了“信任透镜”子工具,借助其可以审视CIVIC信仟原则是否真正融入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中,确保信任已嵌入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价值,已融入企业的经营业务,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建立了高效、严谨的六步骤信任管理流程。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在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信任损益管理流程:定义商业模式的价值→应用信任原则→确定关键信任因素→将关键信任因素应用于商业模式并开发KPI→开发信任损益→董事会对话和沟通。这一流程是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的红线,为管理人员提供了重要指导。为降低企业风险,防范信任危机,提高企业声誉,管理会计师必须认真执行上述六步信仟管理流程,把信任管理流程与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结合起来,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协助董事会处理好企业所有信任问题,通过科学的信任管理流程为企业创造价值。

4.开发了信任损益报告及动态管理的综合工具——信任仪表盘。CIMA在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设计了信任管理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使用KPI从主要利益相关者、关键信任因素、KPI及变动趋势、存在的问题、采取的行动等方面创立了信任仪表盘。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基本结构显示并使用特定业务元素填充、创建自己的信任仪表盘。信任仪表盘是关于信任损益的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描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信任仪表盘是可以经常使用的,能帮助管理会计师跟踪观察特定利益相关方群体之间“信任储备”的增加和减少,从而对企业信任进行评估和监控,进而获得整体信任损益的“底线”,对信任损益进行综合报告及动态管理,并为董事会对话创建了基础。

5.深化了信任和企业文化的关系。CIMA在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明确指出:信任是健康企业文化的基础,但可信任的公司可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深化并澄清了信任和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公司的文化取决于信任问题和信任行为,这就加强了组织确定信任损益的必要性。虽然信任原则适用于所有企业,但单个企业应用它们的方式以及每个原则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异,取决于组织如何构建和保留其企业文化。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公司的商业模式,知道在具体业务和企业文化环境中最需要信任的内容到底有哪些,所以信任度良好的公司,其企业文化不一定相同。这样的阐述可以使管理会计师深刻理解信任管理,并在信任损益管理中正确处理信任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6.确立了董事会在企业信任管理中的责任与地位。CIMA在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指出:董事会是公司信仟和声誉的守护者。董事会在信任管理的作用与其他企业管理职能有差别。董事会必须确定并优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监督和报告可能威胁组织商业模式以及损害信任和声誉的风险,需要评估商业信任在多大程度上加强或削弱即信任損益,其在经营业务的整体声誉方面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从合理性来说,公司董事会必须确保信任损益始终处于盈余状态,以建立其在危机时期可以依赖的信任储备。在CIMA发布的管理会计工具中,CG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是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针对“董事会”而发布的管理会计集成工具,它明确了董事会是公司信任损益的第一管理人及首要责任者,从而有利于企业有效应对威胁其存亡的重大信任危机,维持并增加企业的信任储备,赢得好的行业及社会声誉。

三、结论

CGJ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从对信任的重要性到建立信任的CIVIC信任原则,再到信任原则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给出了工具性(信任透镜、信任仪表盘)的具体应用指南,并且还探讨了信任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信任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会计工具。CGJ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中提出的新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管理信任系统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有利于防范公司信任风险,解决公司信任危机,提高公司信任储备,维持公司良好声誉,持续提高公司信任价值,对全球范围内的信任管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立和提高企业信任,建议有关部门借鉴CGJMA管理信任损益工具,尽快制定我国相应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使得企业真止建立起符合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信任”,防范信任危机和风险,提高信任管理水平,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更好地可持续发展[2]。

主要参考文献:

[1] CGMA. Managing the Trust P&L:A ToolHt forBoards [EB/OL]. https://www.cgma.org/resources/reports/managing -trust -pl.html,2018-05-21.

[2]彭宏超.CIMA“管理会计师基本工具”应用探析[J].财会月刊,2017(19):98—101.

作者:彭宏超

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 篇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文章以2005—2010年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要加大董事会建设力度。

【关键词】 高管薪酬; 经营绩效; 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市场经济中,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最敏感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构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经营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总体薪酬收入低于外资及合资企业,同时,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竞争压力,尤其是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者。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到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极大地制约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起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已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必要举措。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高管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但是,薪酬管理制度并没有一个完美的模式可以拷贝,因为每个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各不相同,那么,高级管理者的薪酬决定因素问题就备受关注,这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得到一些建议和结论。

二、文献回顾

Jensen,Murphy(1990)估计了1974—1988年间250家公司10 400名高级经理人员的薪酬与绩效敏感度,结果表明股东财富每变化1 000美元,CEO的财富仅有2.59美元的同向变动,CEO的报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统计意义非常小,两者之间高度不相关。Riahi-Belkaoui、Pavlik(1993)指出,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的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小,即公司规模与激励机制之间呈现出一种反向相关的关系。Giorgio brunette,Claragraziano,Bruno parigi(2001)分析了意大利1993—199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意大利上市公司中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业绩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在我国理论界,魏刚(2000)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刘善敏(2003)的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水平偏低但有明显的提高,各类经营者之间报酬水平悬殊,报酬的确定与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关系不大。张鸣、陈震(2006)研究认为,公司业绩指标在薪酬合约中起着直接激励作用,它是高管努力程度的直接体现,而公司特征变量,包括公司的成长性、公司规模、所属行业、所处地区等,也决定着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

综上所述,关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和国外的前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不相关。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高管薪酬激励作用,薪酬激励也逐步完善,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影响因素被引入到相关的研究中。

三、样本数据的选择与初步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择

本文以2005—2010年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根据分析的需要,对本文的数据做了如下处理:

1.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了非正常上市公司(ST,*ST,SST,S*ST上市公司)的数据;

2.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本文剔除了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3.由于国内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A股上市公司,所以剔除了A股以外的上市公司。

经过上述处理,本文最终获得的样本数为2 374个。其中2005至2010年各年的样本个数分别为398、392、397、400、387和400。

(二)初步分析

1.公司绩效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即在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的所有者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的相关情况,从而导致公司的经营者产生自利动机,进而违背了公司管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尽量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委托代理理论的契约模型要求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与公司可观察的绩效水平相挂钩,以体现高级管理者对上市公司所做的贡献并达到对高级管理者激励的目的。因此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越高,高级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也应该越高。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另外,本文认为,上市公司滞后年度的财务绩效也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模型2中探讨了滞后各期财务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2.公司规模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除了受上面提到的公司业绩的影响外,还应该与公司的规模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和代理理论指出高层管理者的工资与公司规模正相关(Agarwal,1981;Deckop,1988)。研究证明大公司的高职位要求更高的人力资本(因为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复杂,更难于管理,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

假设2: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国有股比例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存在国家持股的现象,其中不少公司属于国家绝对控股,然而国有资本主体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这无疑会抑制高管的薪酬水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国有股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都设有董事会和独立董事职位,而且每年都会召开董事会,主要目的就是监督公司的运营和提高公司管理层的效率,以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因此,如果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那么会有效降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自利的动机。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公司董事会规模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5: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公司董事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

5.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现象。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如果上市公司业绩较好,那么一般情况下,该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也会有不俗的表现,这样,如果该公司高管持股的话,高管利益也就增加。因此,公司高管会为了自己所持股票的增值而努力提高公司的业绩。根据以上分析提出:

假设6: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其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

6.样本所选择的时间区间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除了受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应该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为每年的物价水平、经济环境和员工的待遇会不一样,比如,2007年的金融危机、2008年新劳动法的出台等等。另外公司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经营水平、业绩也会有所增长。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7: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受所选样本时间区间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一)变量的提出

1.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简称AP)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的替代指标有很多,本文选择了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平均薪酬(AP),该指标无法直接获得,本文从RESSET中获得高管年度报酬总额和领取报酬的管理层人数计算而得。由于该数值较大,本文进行了取对数的操作。

2.解释变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简称EPS)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替代指标也很多,本文选取了较常使用的每股收益(EPS)作为替代指标。

3.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简称SIZE)

对于企业规模的替代变量,本文选取了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记为SIZE)来表示。

(2)国有股股权比例(简称GOV)

国有股股权比例(GOV),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中获得国有股数量和公司股本总额计算而得。

(3)董事会规模(简称DIRE)

董事会规模(DIRE)即董事会人员总数,本文直接从RESSET数据库中获得该数据。

(4)独立董事比例(简称INDIRE)

独立董事比例(INDIRE),即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人数占公司董事会总人数的比值。本文直接从RESSET数据库中获得该数据。

(5)高管持股比例(简称MRS)

高管持股比例无法直接获得,本文从WIND数据库获得全部高管持股数量和公司总股本数据,然后在Excel中计算获得。

(6)样本所选择的时间区间(Ti)

考虑到不同时间区间的影响,本文对样本所选择的时间区间设置了虚拟变量,当时间区间是第i年时,Ti=1 (i=1,2,3,4,5),否则为0。基本类为2010年。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择最小二乘法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估计,并将使用EViews分析软件,对模型的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进行综合回归。根据上文的理论假设和定义的指标变量,本文构建的模型具体如下:

模型1:高管薪酬与当期相关变量。

AP=a1+b1(EPS)+c1(SIZE)+d1(GOV)+e1(DIRE)+f1(INDIRE)+g1(MRS)+■HiTi+u

模型2:高管薪酬与滞后期的财务绩效。

AP=a2+b2(EPSi)+c2(SIZE)+d2(GOV)+e2(DIRE)+f2(INDIRE)+g3(MRS)+■IiTi

其中,AP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年度薪酬的对数;EPS代表公司经营绩效;EPSi为滞后i期的经营绩效;SIZE代表公司规模;GOV代表国有股股权比例;DIRE代表董事会规模;INDIRE代表独立董事比例;MRS代表高管持股比例;Ti为虚拟变量,表示样本选择的时间区间,当时间区间是第i年时,Ti=1(i=1,2,3,4,5),否则为0,基本类为2010年(2005年为T1,2006年为T2…);各变量前面的系数为模型回归系数,表示对应变量对高管薪酬的敏感性;u为不可观测的随机误差项。

五、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下面首先从整体上对2005—2010年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样本数、样本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具体数值如表1。

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表1)分析:

首先看上市公司高管的年度平均薪酬AP指标,平均值为11.7862,中位数为11.8105,可以看出中位数略大于平均值。最大值为15.4109,即492.58万元;最小值为7.50,即1 808.04元,可以看出不同上市公司间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

然后看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EPS指标,平均值为0.2352,最大值为4.35,而最小值为-7.07,可见不同上市公司或相同公司不同年份的每股收益的变动是非常大的。

最后,看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MRS指标,最大值为36.8%,而最小值为0,即上市公司高管存在“零持股”现象。如果上市公司高管零持股,那么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股票市场的表现对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是无影响的。这样就弱化了高管为了保持公司股价的稳定上升而为公司努力奋斗的动机,不利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二)相关性分析

为考察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

由表2可以简单地看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相关性分析还可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小于0.5,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可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三)多元回归分析

1.模型1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1:高管薪酬与当期相关变量。

AP=a1+b1(EPS)+c1(SIZE)+d1(GOV)+e1(DIRE)+f1(INDIRE)+g1(MRS)+■HiTi+u

EViews回归结果如表3。

(1)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由模型回归结果(表3)可见,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公司财务绩效(ROA)回归系数为0.269695,P值为0.0000,即上市高管薪酬与公司财务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本文的假设1得到证实,即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这与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确定高管薪酬时确实参考了公司财务绩效这一指标。

(2)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规模的回归分析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AP)与公司的规模(SIZE)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292446,P值为0.0000。因此本文的假设2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公司的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得证,也说明上市公司的规模的确是影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国有股比例的回归分析

从表3可见,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AP)与国有股比例(GOV)的回归系数为-0.276637,P值为0.0000,说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国有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这与本文的假设3相一致,而且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国有公司高管薪酬一般低于私营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

(4)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的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AP)与公司董事会规模(DIRE)回归系数为-0.003575,P值为28.09%,p值大于10%,说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之间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大。同样由表3也可以看出,独立董事亦非影响高管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两个结论与上文的假设4、5不相符。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设立的董事会、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在今后的公司治理中应注意这两个方面。

(5)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其持股比例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AP)与其持股比例(MRS)之间不显著,P值为38.72%,大于10%。这与前面的假设6不相符。说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对其所得薪酬影响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是很成熟,二级市场上股价不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公司业绩,从而削弱了公司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紧密性。

(6)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样本时间区间的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T1—T5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时间是影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与本文的假设7相符。不考虑其他因素,2010年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是最高的。另外T1,T2,T3,T5回归系数依次下降,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也提高了,然而T4回归系数为-3.1,小于其他时间区间,说明2008年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是最低的,这应该是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2.模型2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2:高管薪酬与滞后期的财务绩效

AP=a2+b2(EPSi)+c2(SIZE)+d2(GOV)+e2(DIRE)+f2(INDIRE)+g2(MRS)+■IiTi

EViews回归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滞后一期财务绩效(EPS1)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AP)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过去一年的财务绩效越高,公司高管的薪酬也越高。说明上市公司在确定公司高管薪酬时会参考过去一年的财务绩效。

同样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滞后二期(EPS2)、滞后三期(EPS3)财务绩效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AP)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滞后四期财务绩效(EPS4)与公司高管薪酬水平(A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滞后五期财务绩效(EPS5)与公司高管薪酬水平(AP)不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对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将持续4年,且从表4可以看出,EPS1—EPS4的回归系数依次减小,说明距当期越远年份的财务绩效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越小。

六、结论

本文以2005—2010年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及对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越高,高级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也应该越高,以便达到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目的。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一致,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高管可控制的资源也就越高,涉及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就越复杂,因而对高管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付给高管的报酬自然也就越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国有股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国有公司高管薪酬一般低于私营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之间关系不显著,这一结果是说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设立的董事会、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对其所得薪酬影响不大,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是很成熟,二级市场上股价不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公司业绩,从而削弱了公司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紧密性。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样本时间区间正相关,这说明时间是影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2008年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是最低的,这是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 Aboody, D. and Kasznik, R.CEO stock option awards and voluntary corporate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9,2000, pp. 73-100.

[2] Akinobu Shuto.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Jap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Vol. 16, 2007,pp.1-26.

[3] Baker, T., Collins, D. and Reitenga, A. Stock option compensa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Vol. 18,2003, pp. 557-83.

[4] Bartov, E. and Mohanram, P. Private information, earnings manipulations, and executive stock option exercises, working paper, New York University,2004.

[5] Ball, R. and Brown, P.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6,1968,pp. 159-78.

[6] Cheng, Q. and Warfield, T. Accounting Review, Vol. 80, 2005,pp. 441-76.

[7] Kothari, S.P.,Leone, A.J. and Wasley, C.E.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39,2005, pp. 163-97.

[8]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9]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8).

[10] 张鸣,陈震.基于代理人利益的再融资之谜解释[A]//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及实务运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

作者:陈永明 盖振煜 夏宁

董事会绩效与管理会计论文 篇3:

浅谈有效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

摘 要:管理会计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所以对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的探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本文首先从内部管理、激励机制以及董事会的指责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然后重点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管理会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成为了世界潮流,受到许多企业的重视,从而成了企业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本文从管理会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入手,立足于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的实际需要,通过借鉴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一、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

第一,有效防止内部人员使用问题。在目前的很多中小企业中,会计都是受经理控制的,没有独立的经济行为能力,什么事都得听经理的,成了摆设。因此,要想实现会计管理的创新,必须首先改变这一现状,只有首先实现有效公司治理,才能制订健全的会计制度。而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能够减少死账、差帐等财务问题的出现,从而增加管理所具有的透明度,实现控制代理成本与防止内部人控制之目的。

第二,要完善企业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独立董事是否应当从公司取得报酬是一个较大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独立董事不应领取报酬,否则行使职责就不可能保持独立性;也有人认为独立董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就应当收取报酬。在这里,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待这一问题,一定不要划分一个报酬多少的指标,而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

第三,增强公司董事会的作用,以切实落实股东责任、保障股东利益。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真正实现对股东负责的目标,保障公司目标的全面落实,董事会成员只有团结起来,万众一心,董事会成员一起成为企业的主人,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会计管理制度是董事会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

二、管理会计对于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能够有效增强董事会的作用。有了管理会计制度作为保障,董事会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增加,股东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履行。因为,管理会计是连接董事会工作的纽带,是董事会工作的制度依托。在公司治理的实际事务中,董事会成员一起成为企业的积极主人,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而有效地管理会计制度是推动广大股东的积极参与公司建设的积极力量。

第二,帮助公司严格实行绩效考核。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要去逐渐增加,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冲突的现象不断增多,那么,如何平衡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公司能够平稳运行呢,这就要求公司采用量化的绩效考核方式作为客观依据,而管理会计则是帮助公司严格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手段。

第三,有助于评价公司业绩,扩大企业经营信息的公开。对公司业绩的评价主要依赖于管理会计所出的各种数据报表,只有管理会计的认真工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为广大股东了解公司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三、实现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第一,增强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是相辅相成。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公司严重缺乏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会计是一个规范性非常强的领域,而很多企业在管理会计上形式主义严重,以至于我国管理会计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企业领导是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实际上,我国的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人治,即领导人的权威之上,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制约和引导企业领导人的观念,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要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适当添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

第三,管理会计要和公司治理相结合。为此,公司一定要确定公司治理的总目标到底是什么。股东至上治理模式是以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的,它只考虑了为股东利益服务,而共同利益治理模式则是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的,也就是坚持为所有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来服务。在这两种不相同的治理模式下,由于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不同,所以责任预算的总体目标也就不可能相同,因而评价的具体指标也会存在一些差异。

总的来说,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相互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大力加强与外部治理的不断合理化会增加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而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会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不断地对管理会计进行完善和创新,而管理会计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又十分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往复循环及互相制约的开放创新系统。所以,开展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要着重考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其他信息。只有将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会促进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宗江.论新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2]吴雪梅.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作者:李沛杰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论文下一篇:专业课程设置本科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