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社会心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效果。方法: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n=40)与常规干预组(n=40)。综合干预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常规干预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理干预社会心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干预社会心理论文 篇1:

年轻妇科癌症患者术后社会心理压力评估及相应护理干预策略探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年轻妇科癌症患者术后社会心理压力评估及相应护理干预策略。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与化疗治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妇科癌症年轻女性患者术后与癌症相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其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生存质量评分等相关情况。 结果 高中文化以下、化疗<6个疗程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为(47.48±8.73)分、(41.29±9.62)分、(45.17±9.69)分、(41.68±9.71)分,均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上、化疗≥6个疗程患者的(59.15±9.39)分、(53.89±7.17)分、(57.94±10.54)分、(53.84±8.18)分(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理评分为(6.62±0.73)分、心理评分为(5.84±0.52)分、独立性评分为(5.63±1.04)分、社会关系评分为(5.97±0.51)分、环境评分为(5.78±1.21)分以及精神评分为(5.64±0.54)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评分的(5.15±0.65)分、(4.92±0.37)分、(4.87±1.21)分、(5.04±0.39)分、(4.98±1.07)分、(4.73±0.43)分(P<0.05)。 结论 大部分妇科癌症的年轻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根据影响其心理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妇科癌症;年轻患者;社会心理压力;护理干预

[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cancer; Young patients; Psychosocial stress; Nursing intervention

癌症属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且癌症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与其他可以治愈性疾病比较,明显要高,为23%~47%。癌症是导致20~39岁年轻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部分被诊断为癌症的年轻女性将面临身体、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多重挑战,再加上有些疾病发生在女性的特有生殖器官上,从而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特殊的心理障碍。目前,对于患有妇科癌症(包括卵巢、子宫、宫颈、外阴及阴道癌等)的年轻女性将面临额外的压力,主要来自对生育和性功能方面的焦虑情绪[2]。既往有相关研究表明,年轻女性因妇科癌症的影响,使其生理、心理受到较大的压力,并存在焦虑情绪;再加上妇科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又缺乏缓解心理痛苦的方法[3]。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后的半年内属于康复阶段和化疗阶段,若是患者长时间处于负性状态中,可能会抑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抗癌能力,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直接加快患者的死亡速度。因此,为年轻的妇科癌症患者制订心理干预措施,并提供社会支持等特殊护理是迫切需要的,应给予该群体高度心理与社会支持。本文主要将2019年1—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40例癌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其术后社会心理压力,并探讨相应护理干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40例癌症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与化疗治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妇科癌症年轻女性患者术后与癌症相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其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9岁,平均(31.05±2.91)岁。未婚者5例,已婚者35例;单位工作人员18例,农民和务工人员2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23例,高中以下文化17例;14例化疗≥6个疗程,26例化疗<6个疗程。

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订同意书;(2)非精神疾病者;(3)无凝血功能障碍者;(4)无认知障碍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伴有肝肾功能衰竭者;(3)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在治疗结束后与癌症相关的心理压力和所需的社会支持。内容包括以下问题:(1)与癌症相关的痛苦(“在治疗结束后,你是否经历过与你的癌症相关的心理痛苦?”“如果是”,请描述“开放性回答”;(2)需要帮助[“你是否经历过需要帮助的情况?”(是/没有)];(3)寻求支持[“你是否寻求对癌症相关的痛苦的支持?”(是/否)];(4)支持的形式[“你从谁那里寻求支持?”(顾问/心理学家或心理治疗师/其他,请定义)];(5)不寻求支持的理由(“如果你不寻求对癌症相关痛苦的支持”,请描述原因,“开放性回答”;(6)获得的支持[“你得到了你需要的支持吗?”(是/否),“如果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支持”,请描述一下原因,“开放性回答”;(7)既往的不良事件[“你以前经历过困难吗?”生活事件(在你的癌症之前)?(是/否)];(8)既往的心理困扰[“你以前有过心理压力的经历(在你患癌症之前)吗?”,(是/否);“如果是的”,请描述,“开放性答案”];(9)以前的心理支持[“你以前对于心理上的痛苦(在你的癌症之前)有寻求支持吗?”(是/否)]。

采集临床资料:①采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社会人口情况、癌症相关痛苦与心理支持情况参数。②描述癌症相关的心理痛苦变量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压力、对复发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性行为、性功能、生育问题、身体形象问题、孤独、愤怒、内疚、悲伤、压力/压力不耐受、疲劳等。③评估研究对象获得的支持是否合适,则通过对患者上述情绪反应的评估获得;即当患者某方面支持被获得,但患者仍反应出该方面的不良情绪或压力时,认为该支持是不恰当的[4-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生存质量评分等相关情况。

①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化疗疗程,采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6],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与高中以下文化患者心理状况;化疗≥6个疗程与化疗<6个疗程患者心理状况,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②生存质量评估:采用WHOQOL-100量表[7],从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精神6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各1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水平与化疗疗程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高中以下文化、化疗<6个疗程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上文化、化疗≥6个疗程的患者(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评分(P<0.05),见表2。

3 讨论

癌症属于威胁人类生命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且癌症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明显比其他可治愈性疾病要高,占比为23%~47%[8]。而威胁女性群体健康最为严重的则是妇科癌症;目前,虽然临床上已经对妇科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诊治的过程中也同样不可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9]。年轻的妇科癌症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康复速度缓慢、治疗时间较长等诸多因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大部分妇科癌症年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均以焦虑最为突出,其次为抑郁[10]。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问题也很突出,且不同文化程度焦虑与抑郁评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术后不良反应了解的知识更多,导致其思想压力增大,欠缺调适心理的能力;化疗疗程越长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也明显较高,患者可能对治疗失去信心,害怕对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等原因造成的。

由于不同患者之間存在个体化差异,如文化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水平不同等,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年轻妇科癌症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使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能有助于增强患者信心,使其更有勇气面对自身疾病,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康复中,进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最终达到疾病更好康复的目的。同时,在给予护理措施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具有全面性、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术后妇科癌症的年轻患者,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①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求知欲望,并向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介绍一些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②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护理人员需对化疗疗程长、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使其充满信心、希望;③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而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增强患者的信心[11]。(2)给予家属与社会的支持、帮助。①护理人员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知识的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社会支持,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告知家属,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失落、痛苦等情绪,以免影响到患者情绪,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感受到温暖,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2]。(3)指导患者正确性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性功能损伤与恢复程度,而大部分患者性功能下降是因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及其配偶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宣传教育,解除其思想顾虑;并向其强调配偶在双方心理适应及性适应的重要地位,缓解患者情绪,有助于增强患者疾病恢复的信心,提升其生活质量[13]。(4)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向患者与家属详细讲解康复注意要点和事项,并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同时,告知患者适当的进行一些合理的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尽早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如散步、活动、慢跑等,注意劳逸结合,切勿过度劳累[14-17]。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其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李景平等[15]将66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表明,对妇科癌症的年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心情愉悦,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有助于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大部分妇科癌症的年轻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根据影响其心理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霞,易松,孙云霞,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期抑郁、焦虑及细胞免疫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8,39(5):786-790.

[2] 贾玉蕾,延丽霞,张则,等.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2):169-172.

[3] 江笑笑,杨娅娟,李树雯,等. 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8,39(8):60-63.

[4] 孙恒文,杨艳珍,刘婷,等. 癌症复发恐惧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循证医学,2018,18(5):48-53.

[5] 张璐.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60-161.

[6] 张丽燕,陆宇晗. 365例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18,345(14):49-53.

[7] 莫晓芳.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56-2858.

[8] 张文婷. 预警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对DVT发生率的控制作用[J]. 当代医学,2018,491(12):186-187.

[9] 张春雨,刘薇,马静茹. 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24-126.

[10] 李文高,杨源,孙恒文,等. 新确诊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失眠现状分析[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9, 5(4):221-228.

[11] 米叶红,张秀彩,李淑芳.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影响[J]. 母婴世界,2018, (8):145.

[12] 乔昕晔. 系统护理干预对妇科癌症患者疼痛及心理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187-188.

[13] 林维伟.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价值评估[J]. 心理医生,2017,23(27):223-224.

[14] 吴彩娟,李扬,陈英.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缓解疼痛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148-150.

[15] 李景平,黄剑仪,朱自利.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4):43-45.

[16] 籍敏.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8):103-104.

[17] 雷罗娇,周丽萍,王友娣.妇科癌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6):135-136.

(收稿日期:2020-07-02)

作者:古海燕

护理干预社会心理论文 篇2:

探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癫痫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效果。方法: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n=40)与常规干预组(n=40)。综合干预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常规干预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总满意率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依从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癫痫;效果

癫痫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且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使人们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本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研究病例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诊治的癫痫患者80例,均行常规EEG或Video-EEG检查证实为癫痫。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之间;(2)患者病程3个月及以上;(3)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n=40)与常规干预组(n=40)。综合干预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18岁至64岁之间者、平均为(41.32±3.49)岁,患者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为(5.34±1.46)年。常规干预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1~65岁之间者、平均为(42.03±3.65)岁,患者病程5个月至11年、平均为(5.78±1.61)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常规干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由于癫痫患者癫痫反复发作、治疗周期长、社会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因耐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消除其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入院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史,找出疾病发病原因,制定应对策略,同时告知患者不良行为与负面情绪的关聯性,让患者学习新理念,通过用新观念指导行为,且发放《癫痫患者自我管理手册》,调整患者错误思维模式;(3)依从性干预: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相关治疗方案给予详细讲解,且医护人员向其介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讲解严格医师嘱咐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按时、按量的重要性,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自行停药、减药以及加药的不良后果,从而患者服药依从性;(4)康复干预:由于癫痫患者无彻底根除方法,患者大部分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是康复干预中重要一环。且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注意饮食卫生,禁止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5)定期随访,加强遵医行为:医护人员应于患者就诊后1周、2周、1个月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动态,针对患者潜在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采集积极有效的处理,反复强调坚持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遵医率;(6)建立社会团体、提高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成立癫痫患者俱乐部,每月或者不定期进行组织活动,降低患者孤独感,丰富患者生活情趣,促进人与人间的正常交往,从而体现患者自身价值。

1.3干预满意度

干预满意度调查量表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量表评分为100分。其中以评分80分至100分为干预满意,以评分60~79分为干预一般满意,以评分低于60分为干预不满意。

1.4指标分析

(1)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不依从。

1.5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数据统一录入Excel软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两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两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结果可见:综合干预组满意例数34例、一般满意例数5例、不满意例数1例,常规干预组满意例数25例、一般满意例数6例、不满意9例。两组总满意率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癫痫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方式的限制、心理的影响、生理的影响、人们的歧视及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不仅需控制其发作,且还需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癫痫患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特点,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干预和治疗依从性效果[1]。而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综合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癫痫患者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在用药或者接受其他治疗、生活方式或者饮食等与医嘱一致程度。患者依从性好坏会使患者治疗效果和干预受到直接影响。患者不依从性行为通常会致使癫痫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从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依从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癫痫患者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提高自身修改和素质,以端正态度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才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和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表明,综合干预组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干预组,由此可见癫痫患者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肖莹.对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34(26):632-634.

[2]李文兰.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7(5):687-688.

作者:鄢孝双

护理干预社会心理论文 篇3:

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针对35例干预组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健康宣教及电话随访,采用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对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腹壁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前显著提高,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膀胱癌;尿流改道;护理

膀胱癌(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CUB)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美国癌症学会公布了美国癌症的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7%,居第4位,而死亡率占全身肿瘤的3%,居第9位[1]。在国内,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首位。根治性膀胱全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尿流改道术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2],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但该手术方案主要的弊端在于腹壁造口的患者需要终生佩戴集尿袋,严重影响自身形象,给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极大不便,患者难免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绝望等心理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3]。由于住院时间有限,患者往往很难很好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和技巧,因此,我们对35例CUB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出院后进行系统的延伸护理干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确诊为CUB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的患者共70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3~74岁,平均(57.3±11.4)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5例,初中20例,小学及小学以下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37~72岁,平均(59.4±10.8)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6例,初中18例,小学及小学以下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即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膀胱癌;②术后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③无心、肺、肝脏及肾脏等重要脏器衰竭者;④现居住于湖州市区及邻近乡镇,方便上门提供服务和调查;⑤患者本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除膀胱癌以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病史;②严重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无法配合该研究者;③因其他突发因素无法继续接受调查者。

1.3 方法

1.3.1 术后护理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 (1)术后护理指导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①造口护理:防止造口感染,严密观察腹壁造瘘口血运情况及做好造口清洁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并涂上适量氧化锌软膏以保持皮肤干燥。如皮肤不平者可在底盘内涂上防漏膏,尿液外漏时应及时清洗周围皮肤并擦干。②集尿袋的更换:更换间隔时间一般是5~7 d更换一次,当出现造口袋黏贴不牢或有损坏等情况及时更换,造口底盘裁剪大小要合适,一般剪孔与皮肤乳头之间以2~3 mm为佳。③自护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好更换造口袋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先由护士示范与讲解,并手把手教患者家属黏贴造口袋,直至患者掌握。在患者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可对其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指导,直至患者能够完全掌握。(2)出院健康宣教 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家属出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的临床意义,仔细讲解造口袋更换的技巧、要点和注意事项,做到定时清洗和更换;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000 mL左右,以防止尿路感染;饮食方面要富有营养且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难消化、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知识、膀胱恶性肿瘤康复知识的宣教。

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宣教和指导外,我们组织专科医生、造口护理师及护士等编写一套《腹壁造口健康宣教手册》,并将造口相关护理技巧指导录制成DVD免费发放给患者方便回家后继续学习。并制作一些爱心联系卡内容包括专科医生介绍及坐诊时间、病区联系电话等以方便患者联系。出院前由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出院后延伸护理计划。

1.3.2 干预组出院后延伸护理干预 (1)建立造口专科护理小组及培训 我们挑选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以及主管护师4名共10人组成造口专科护理小组,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管理以及由医务科及护理部进行监管。我们邀请国内有经验的专家对我们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让大家了解国内外造口护理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并熟悉掌握造口治疗和护理新技术和新方法。(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以及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评等疾病相关信息,并将出院后患者后续治疗和延伸护理疗效评估、患者反映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案,以便我们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和教训,同时对治疗和护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每位患者的档案指定专人记录与保管,并做好保密工作。(3)电话回访及家庭访视 电话回访一般安排在患者出院后前半年每半个月进行1次,以后每个月1次,持续6个月;回访人员主要由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要求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回访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服药情况、造口自我护理以及饮食起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辅导;针对患者咨询的问题和疑惑及时予以解答,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商讨后及时回复患者。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内每月一次开展家庭访视护理服务,跟患者和家属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强化自我护理意识,同时做好造口相关知识问卷和生活质量评估工作并记录在案。半年后以电话回访为主,当遇到患者通过电话咨询解决的问题,我们及时安排专业延伸护理小组成员上门解决和指导。同时,我们联合患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造口护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服务方便快捷的优势。(4)组织开展造口联谊会 患者出院后在医院组织造口联谊会,次数为前半年内每季度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由我们造口护理小组成员现场传授护理知识和技巧;邀请造口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最新造口产品发展趋势和新技术;邀请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对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开导和咨询,加强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邀请造口时间较长、有一定自我护理经验的造口患者介绍心得和体会,并组织和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同时,我们不定时组织专家到患者所在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站开展巡回专题讲座,以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5)心理干预 膀胱癌膀胱全切尿道改道的患者的排尿方式和排尿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常表现出自卑、抑郁、焦虑、沉默寡言、愤怒等负性情绪[4],并且由于尿液排泄方式的改变及需要终生佩戴集尿袋,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详细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我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每位患者和家属介绍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的重要性,使患者懂得只要掌握好造口护理知识和技巧,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对佩戴集尿袋的恐惧感,增加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和工作的信心。我们利用医院和社区的造口联谊会,邀请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对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开导和咨询,鼓励患者之间多多交流,邀请其他有经验患者介绍成功经验进行积极引导,增加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和生活的信心。同时,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家属也存在信心危机,不能忽略家属特别是配偶的心理护理,应对患者家属进行积极心理疏导以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以及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5]。

1.3.3 对照组出院后护理 对照组的患者出院后第一个月由主管护师每周电话回访一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及时了解患者服药、自我护理情况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并告知患者可按照出院时发放的爱心联系卡上面的联系方式与专科医护人员进行电话咨询和门诊随访。

1.4 调查工具

1.4.1 造口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文献[6,7]并结合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护理特点和康复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从造口自我监测情况、造口袋更换技术、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日常生活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分成5项,每项20题,每题1分,共100分,以单选题形式进行作答。总分>80分为掌握,总分为60~80分为基本掌握,总分<60分为没有掌握。

1.4.2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 用李鲁等[8]研制的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简明SF-36中文版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活力(VT)、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共8个维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段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t检验,显示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所掌握的知识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比较

干预组患者经过半年延伸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特别是出院后延伸护理指导已成为患者造口治疗和护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9]。延伸护理是基于人文关怀理论之上,为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性护理需求,将临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专业护理人员出院后继续提供护理服务,重点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10],它使优质护理服务不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中[11]。

由于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专业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有限,保持良好的造口自我护理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关键在于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因此,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我们对35例患者实施系统的延伸护理干预,包括术后造口护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出院时发放爱心卡及精心制作的《腹壁造口健康宣教手册》和DVD光盘,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的多种方式进行护理指导和解疑答惑,从而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同时,我们结合医院和社区开展造口联谊会和专题讲座,给患者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患者自信心。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12],不仅为造口者提供持续护理支持,还帮助造口患者之间以及社区、医院之间建立良好联系。我们通过对出院后不同时间段(出院后、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的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延伸护理干预能够逐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护理干预半年后通过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数进行评分表明,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经过系统延伸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优于仅仅接受出院时健康宣教及电话回访的对照组。总之,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同时预防和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Jemal A,Siegel R,Xu J,et 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0,60(5):277-300.

[2] 马潞林,毕海.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应用进展[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12,6(1):1-3.

[3] 李艳,聂远,潘晓辉,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4-276.

[4] 许勤,程芳,戴晓冬.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883-885.

[5] 王卫红,费素定,杨金儿,等. 36例膀胱肿瘤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干预[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44-646.

[6] 薛盈川. 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3-755.

[7] 费素定,王卫红,郑亚华,等. 23例膀胱肿瘤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出院后随访管理[J]. 护理学报,2012,19(4A):76-78.

[8] 李鲁,王红妹,沈毅. 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9] 戴爱红,陈静,王晓倩. 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延伸性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65-66.

[10] 冯迎儿. 延伸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期待性呕吐发生率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1,10(10):842-843.

[11]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6.

[12] 陈苏红,杜伟丽,黄玉桃,等. 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08,7(1):9-11.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沈苗红 张金菊

上一篇:物理教学尝试研究论文下一篇:教育社会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