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机节水管理论文

2022-04-17

中国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资源和最脆弱的水生态环境,支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使我们面临着历史上极为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及未来50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中国的水危机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水危机节水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危机节水管理论文 篇1:

节水市场再现千亿商机等

水终于涨价了,2004年7月,北京水价全面上涨,居民 综合水价从2.9元/吨上涨到3.7元/吨,上涨0.8元。洗浴 业用水调整为100元/吨,洗车业由20元/吨上涨到60元/ 吨。真是滴水贵如油。

和北京一样,杭州、上海、广州等地也出台相应措施,上 涨水价,促使居民节约用水。一直被水危机困扰的中国最终 以这样一种方式迫使人们走上节水之路。

据了解,这项措施将会长期执行下去。另外,全国各地 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安装节水器具。比如广州市节水 办就在5月向全市3177个用水大户单位和100多个自来 水管道安装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对现有房屋建筑中安装使 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用水器具,在2005年年底前全部更换 为节水型器具。

因此,为了节约用水,也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几乎是一夜之间,还不成熟的节水产业就面临蜂拥而至的需求。

节水市场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看看我国节水潜力有多大。

由于我国用水效率低,因此节水潜力非常大。根据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计算,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我国农业可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可减少30%的需水。要达到这一水准,除加强用水管理外,还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

这就是潜在的市场空间。

先说农业,这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因此,1996年,中国政府就提出建设节水农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九五”期间全国共投入430多亿元用于发展节水灌溉。

据了解,目前我国使用的喷灌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微喷灌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很紧缺,而且微灌、滴灌设备的价格偏高,农民很难买得起。适合山区的微灌、喷灌设备,大量价格低廉的塑料管、阀门、过滤器等配套产品,市场空间也很大。

其次是工业。目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55%,而发达国家则为75%-85%。随着水危机加剧、水价上扬及政策调控,耗水企业将注重建设水循环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这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据统计,光是全国2000多家大型酒厂的污水处理工程,就有几十亿元的商务空间。

其三是城市生活节水市场,这是目前市场的热点。以北京为例,整个北京大约有60万个水龙头和20万个抽水马桶漏水,从目前建材市场的节水洁具来看,最贵的4000多元,最便宜的200-300元,因此,仅仅是更换这些水龙头和马桶就有上亿元空间。如果加上全国其他城市,这个空间就更为庞大。

节水用具到底能赚多少钱

目前市场上人们最熟悉的节水用品有三种,节水龙头、节水马桶和节水洗衣机,俗称节水三大件。

针对每一种类别,我们分别对其投资收益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首先是节水龙头。仅以节水开关为例,记者在一份河北某电子公司发布的一份项目计划书中见到,该公司准备投资的智能节水开关设计产量为25万套,预计能占整个市场需求的2%。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主要为普通家庭,其次是宾馆、饭店和高层恒温供水。他们预计投入400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为2.73年,当生产规模达到25万套后,年产值可达亿元,利润近4000万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每套售价为400元左右,而成本为200多元。如果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不同,成本和售价也会变化,因此,即使保守估计,利润也能上千万元。如果考虑到一些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他们可以做某一部分,或者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产品,收益也很可观。

其次是马桶,这是目前市场上大家比较关心的产品。因为水龙头可以通过旋钮来控制,马桶则一次就会冲掉很多水。

目前全国马桶生产量为3000万个左右,如果将其中一部分转为节水马桶,或者除菌马桶,将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比如上海的3/6马桶就受到了市场欢迎(小便3升,大便6升)。

从一些调查机构的调查来看,节水马桶正处于市场的培育期,还没有达到饱和,除了部分大城市有产品销售外,中小城市市场还没有启动,一旦全国性的节水政策实施,预计需求会猛增。

另外,有人建议由国家投资补贴居民购买节水马桶,以达到全员节水的目的。尽管这在短期内看起来不现实,但是为数众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是可以先行的。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

其三是节水洗衣机,与节水龙头和马桶相比,节水洗衣机的投资门槛要高一些。中小投资者少有机会。

另外一些家庭简易净水设备颇有市场,利润也可观。据了解,北京一滴水节水机公司的废水再生机,经销商的毛利润空间为30%左右(约有100元)。

其它领域的投资前景

除了生活节水器具以外,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也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

农业方面,在全国2.8亿亩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除大型喷灌机进口设备占总量半数以上外,其余各类没备、材料、施工及服务大多数由我国企业生产和提供。

在2003年“农业节水论坛”上,专家们认为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常规技术的升级,包括雨水利用技术、高效节灌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种植技术、土壤水库增容技术等;二是高技术创新,包括抗旱节水品种的创制,节水信息监测、决策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农田节水标准化技术等。另外适合山区的微灌、喷灌设备,大量价格低廉的塑料管、阀门、过滤器等配套产品,市场空间也很大。

据了解,我国“十五”期间将再投资400多亿元用于新增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其中一半要用于节水设备、器材的购买。另据有关部门预测,如满足2010年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节约650亿立方米水,需要2200亿元的投入。

而我国从事生产与节水灌溉有关产品的企业有200多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两者的差距就是投资机会。

工业方面,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公布了两批节水设备目录,其中包括节水的换热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过滤和清洗设备、化学水处理设备、海水和苦咸水等利用设备、节水监测仪器和水处理药剂等类别。为了鼓励企业更换设备,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措施。

可以这样认为,工业生产中凡是与用水相关的设备都是目前改造的对象,比如自动洗车废水处理循环使用设备、凝结水回收成套设备等等。

一印染厂厂长告诉记者,他现在必须考虑更换设备,因为水价的上涨,特别是将要实行的阶梯式用水制度(用得越多,超出部分成倍加价),将对企业生产成本有极大影响。他开玩笑说,“这个比罚款来得有效。”(由于该企业是污染型企业,常被环保部门警告。)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除了家庭 节水器具是市场的热点外,人们对农业、工 业节水设备的关住度很低,而这恰恰可能 是悄悄赚钱的领域。

现状和风险

2003年,曾经有人说我国节水市场还 需要大力培育,但面对这波几乎是突如其 来的全国性的节水热潮,节水业显然有些 准备不足。

以农业节水生产企业为例,据专家介 绍,目前我国农业节水产业方面主要以发 展单项技术为主,缺乏新工艺、新技术的综 合开发和工程化经验及能力,缺乏群体性 技术和衔接产业链条的纵深技术。同时,喷 灌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微喷灌的自动控 制系统紧缺,微灌、滴灌设备价格偏高,农 民很难买得起。

在生产主体方面,现有的200多家企 业中,小企业占多数,经营规模小,难以抵 御市场风险。而且企业良莠不齐,有的企业 产品质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已通过IS09000系列认证,而有的企 业产品则连基本的质量标准也达不到。

工业节水生产企业也有相似的情况。 整个产业还不成熟,技术、产品质量也不那 么让人乐观。这从客观上带来投资风险,整 体的良莠不齐会影响新投资者的形象。

不过,从投资机会来看,目前是比较好 的投资时期,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和市场网 络都做了相当的准备。公众对节水概念以 及购买的成本与节水效益都有了一定了 解,这对市场推广有一定作用。

但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潜在风险就是政 策风险。因为目前全国各地的水价政策还 处于调整期,而水价对居民的购买欲望几 乎有着决定性影响。这将是有志于节水市 场的投资者不得不长期考虑的问题。

水危机节水管理论文 篇2:

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中国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资源和最脆弱的水生态环境,支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使我们面临着历史上极为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及未来50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中国的水危机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兰德公司提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八大瓶颈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它们对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达到1.5%-1.9%,高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外商投资下降的影响。

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生态资源赤字”。水危机的性质不同于能源危机,能源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得以缓解,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关于水危机的性质分析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水危机是资源供给短缺导致的资源危机。我们认为水危机表面上是资源危机,实质上是治理危机,是我们治水体制的长期失效(包括政府缺位、市场缺失和计划失效),导致治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应对变化条件下的各种挑战。

危机则是改革的契机。在人类应对挑战、对付危机的各种行为中,制度的确立与改进最具有根本性,它的作用就在于节约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制度是人类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又是成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先决条件。响应水危机的行为调整,既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制度建设。过去我们应对水危机是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但是资源供给总是赶不上人类的需求,水危机反而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开源的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治标,节水的制度建设才是应对水危机的治本之策。中国的治水模式必须从过度依赖工程建设扩大供给为主转向制度建设激励节水,从单一的硬件建设(如水利设备、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建设(如制度、法制、民主)和硬件协调发展,政府水利主管部门主要职能应从工程投资优先转向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001年年初,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确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2002年8月修订的新水法规定,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中国应对水危机需要综合战略,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报告,如果黄淮海地区水管理能够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在减少废物排放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加大投资,节水潜力达到500亿~800亿立方米,不仅完全能够弥补北方需水量的不足,而且将大大改善中国的水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北方缺水,而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北方的用水效率和控制污染,将有25%~40%的调水量被浪费。南水北调工程要发挥预期效益,避免“大调水、大污染、大浪费”,关键在于北方能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节水导向的战略适用于整个中国,不仅适用于缺水北方,也同样适用于丰水的南方。

节水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供给压力,而且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降低供水投资。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预测,我国2010年供水设施单位投资约8元/m3,污水处理约为10元/m3,而节水仅需3元/m3。相对于调水和治污,节水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有很高的生态环境正外部性。

节水等于减污,在主要受水质型缺水困扰的南方,也有很强的节水需求。特别是南方很多省份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大大高于北方,城市水源不足和水质问题十分突出,面临不亚于北方的节水压力。

因此,不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论枯水年,还是丰水年,不论农业还是工业,都有必要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可以认为,全面建立节水机制、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缺水和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作者:胡鞍钢

水危机节水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多元配置视角节水模式的系统研究

内容提要 基于政府、市场、用水者协会三者视角,把完整节水路径分割成节水制度、节水潜力投资、节水管理措施和节水收益去向,并探讨多元配置在其各阶段作用的条件、机理和效率。在对节水模式一般原理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保障农业节水向工业转移条件,既不危及到农业本身,也不替代工业自身节水。得出的结论,在节水制度和节水投资中以政府配置为主,在节水收益去向建立三级水权市场,在节水管理上以用水户协会为主。政府节水投资基金成立,市场水权交易建立,用水者协会和中介组织管理和运作是可持续节水的充分条件。工业参与农业节水专门基金成立、节水管理制度创新、水价模式创新和工业节水量换取农业节水量确立是农业有效节水并向工业转移的必要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节水基金 多元配置 水价 水权市场 交叉补贴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雨量、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最为严重的是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协调,水资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受缺水困绕,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水量越来越多,缺水地区迅速由点到面,几乎成为全国性问题,并且此问题越来越突出,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有限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前提下,节水成为了我国水资源不利自然特点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在供给潜力有限,水利工程开发成本不断提高、开发条件不断恶化情况,研究如何从提高利用效率和减少需求上,进行可持续的节水来解决当前水危机。从一个独特视角研究,基于政府、市场、用水者协会多元配置,把完整节水路径大体分割成节水制度、节水潜力投资、节水管理措施和节水收益去向,并探讨多元配置在其各阶段作用的条件、机理和效率。在对节水模式一般原理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保障农业节水向工业转移条件和工农业节水之间博弈的相关制度安排,使得既不危及到农业本身,也不替代工业自身节水。得出的结论,在节水制度和节水投资中以政府配置为主,在节水收益去向建立三级水权市场,在节水管理上以用水户协会为主。政府节水投资基金成立,市场水权交易建立,用水者协会和中介组织管理和运作是可持续节水的充分条件。工业参与农业节水专门基金成立、节水管理制度创新、水价模式创新和工业节水量换取农业节水量确立是农业有效节水并向工业转移的必要的制度创新。

一、多元配置视角节水模式

1.1基于政府视角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节水模式中主要做好节水制度建设、初始水权分配确定和建立监督机制,稳定市场参与者和用水者协会预期,减少相关者的博弈策略成本。在节水潜力促进上,由于水资源自身特性,很难像其他私人产品那样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发调节并能获得社会正常收益,节水产品外部性和公益性抑制了其供给水平。节水项目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表现为供给不足和利用率不高,这就需要政府弥补节水市场供给不足和创新其节水管理方式,但又不替代市场自发投资。节水项目是否具有自发性决定了政府行为。由于投资节水的受益方和政府判断问题视角不一样。节水受益方只关心私人收益,所以投资综合收益大于投资成本不会带来民间节水项目发展。节水项目自发性充分条件即为节水项目私人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如无私人收益,只有无法量化的公共收益不会带来民间投资增长。当然私人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只是节水项目自发性充分条件,其节水项目的融资便利性、项目利润率同社会平均利润率情况、政府政策尺度等都是节水项目自发性的必要条件。而政府关心的视角是节水项目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严格地说,只要节水项目综合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就是值得投资。政府可以根据节水项目特点,直接和间接参与其中,成立政府节水投资基金会,其运做如图(1)所示。还要把握政府节水投资基金要与节水项目收益方投资相结合,这样在节水项目实际运行中,节水项目收益方会真正的关心节水项目。对一些大型节水项目,政府节水投资基金是发起方,招募相关潜在投资方,这时政府节水投资基金会事前要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对其他投资方挤出效应。对于一些中小型项目,政府在投资理念上要进行转变,由过去重视投资建设转变为节水项目的建设与日常维护同时规划;由过去重视末端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过去重视节水项目供水方转变为依节水项目的特点,是从源头上补贴供水户还是从末端上补贴用水户。从政府操作便利上,一般地说,节水设施建设、维护,补供方鼓励投资;节水收益上,与水权市场相结合,节水工程收益归节水项目的需方鼓励真实节水。政府节水投资基金不光提供资金支持,对节水技术、人员等方面提供帮助。大部分中小型节水项目的运行交给用水户协会,拍卖或承包等方式交给市场,政府只提供制度保障和监督指导。

1.2基于市场视角

前面分析了政府在节水制度和节水投资安排中作用,解决了节水潜力挖掘和制度保障问题。节约的水资源出路,即交易问题很难通过政府行政安排,达到效率最大。基于市场视角主要体现在节水水权可交易性上,即建立起水权市场。各级水权市场主体寻求效益最大化,由于转换水价大于原始水价,(P>P),从长期的博弈考虑,各级市场主体也会有进行节水工程的内在偏好,来寻求利润最大化。之所以采取何种交易方式,只由交易成本收益比决定。由于水资源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其产权呈现出科层结构,同时水资源的利用面临着多重决策,不同的决策主体由于面临不同的信息结构和社会偏好,因而要将某种特定的决策赋予成本收益比最佳的某些层面的实体。水权结构越向上,决策主体的数目越少,利用行政方式分配水权的成本越小,在水权结构的中端决策实体数目相对较多,采用行政方式成本较高,因而引入市场机制动力就大,在水权结构的低端决策实体数目众多,采用行政方式和市场交易成本都比较高,因而成立用水者协会动力很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将水权市场分成三级市场(如图2所示)。

鼓励可持续节水主要体现水资源可交易性上,即节约的水能够有所回报。一级水权市场建立体现在区域间用水问题,即区域内节约的水同区域外需水方可交易。由于交易主体较少,通过行政方式交易成本比较低。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保交易公平性,二是如何让区域内调出水方全体受益。这两个问题也是保证区域间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交易公平性即是对调出水方是否存在寻租行为,可由独立机构即水权市场管理监管机构对交易公平性进行审查监督,当存在多个区域外需水方时,可以由水权市场管理监管机构要求调出方的政府采取拍卖的方式。如何让区域内调出水方全体受益,关系到区域内节水量多少,这就要在区域内建立可交易性水权,即二级水权市场。各级用水团体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初始分配量与最终使用量差额,即为该团体性节水量,

当然二级水权市场也解决本区域内部分团体缺水问题,可以通过区

域内部水资源买卖来平衡。由于其决策主体众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区域内通过市场机制再分配完,再盈余的水即为区域内整体可用于一级水权市场交易的水量。这里同样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保团体内交易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如何让团体调出水全体用水户受益。这两个问题也是保证区域内节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团体内交易公平性和有效性,即团体性节水量划分,这就需要建立三级水权市场,即个体之间初始分配量和最终使用量差额。当然三级水权市场也解决团体内部分用水户缺水问题,可以通过团体内水资源协商买卖来平衡。由于团体内成员共性,之间协调成本较低,可以通过用水户协会来解决。团体内通过用水户协会再分配完,再盈余的水即为团体整体可用于二级水权市场交易的水量。从上分析不难看出,这三级水权市场是层层推进,每一级水权市场是上一级水权市场存在的基础。

1.3基于用水者协会视角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在节水模式中,政府主要解决了节水制度和节水投资问题,水权市场主要解决了节水收益去向问题。从节水投资到节水收益产生过程中,这中间涉及到如何进行更加有效地节水管理。保证节水效果达到最好,是节水管理问题关键所在。水资源管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路径依赖,政府在其中管理一直没有退出,始终是管理的主体,压抑了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但由于政府水资源管理结构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最终导致各级代理成本增加,各级委托者与代理者目标不一致,各级委托者之间以及最终代理人与用水户信息不对称。因此,各级委托代理之间效率缺失,参与直接节水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激励和自我促进动力,使得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管理成本较高、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节水效果不明显。水资源所有者代表缺位情况下,国家无法行使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客观上纵容了不同利益主体对水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的失控。据测算,每增加l%的非集体产权因素,灌溉设施运行效率提高0.2%。为了解决政府失灵,迫切需要在节水管理中引入新机制,即由用水户组织成立的用水户协会。政府应确立用水户协会的主体地位,激励其参与节水管理实践。用水户协会作为用水户自发组织,政府对其激励和引导,通过政府节水投资基金会对其激励,制定其外在制度,监督其内在制度;用水户协会采取民主选举,用水户自治原则,用水户协会主体责权利要统一。用水户协会由于具有很强地域性和同质性,用水户成员之间信息、协调成本和成员之间监督相对于政府对用水户都具有优势,而且容易达成共识。用水户协会成员之间内部约束机制和整体性,减少了之前相对独立客体时博弈策略成本。在同政府和第三方谈判时,用水户利益表达更加充分。

一个完整的节水模式,需要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用水者协会、水权市场各种机制作用,解决节什么水,即节水潜力问题;怎样节水,即如何更好节水;节水去向;即节水如何产生收益。以及相关的节水制度和配套措施,建立基于政府、供水户和用水户三者关系的节水多元主体,大力宣传节水教育,从各级以各种形态培养全体公民的节水意识,全社会极力营造良好节水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节水模式如图(3)所示。

根据前面分析成果,下面基于多元配置视角节水模式,系统分析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两者之间转移所需实现条件,以及工农业节水博弈带来的相关制度安排。

二、工农业转移节水的实证分析

2.1工农业节水产业转移条件

在农业节水向工业转移条件时,首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工业是否缺水和农业是否有水可节;农业用水向工业转移是否产生节水效果;如何保障工农业转移节水,达到各方帕累托最优。自2000年以来,每年城市工业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分析,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每年经济损失2300亿元以上。自2001年来,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66%以上。全国农业用水利用率只有40%左右,部分地区灌溉单位用水量偏高,水田达到每亩1500m3,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而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利用率可达80%以上,相比先进国家水平节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较低,有巨大的节水潜力。正由于工业自身缺水,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需要工农业节水和农业转移水。

那么农业用水向工业转移是否产生效果,假设:p是单位GDP的总量,qti和qti是第i类产业起始年份和第t年份的用水定额(单位GDP的用水量),ati和ati是第i类产业在起始年份和第t年份所占比重。则第t年份的实际用水量为:

Wt=p∑(atiqti) (2.1)

如果各产业的用水定额和经济结构自起始年份保持不变,则第t年份的用水量为:

wti=p∑(atibti) (2.2)

如果把用水量的减少定义为节水量,显然,由于各产业内部用水定额的降低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节水总量为:△w=p∑(atiqti)-p∑(atiqti) (2.3)

(2.3)式可以转化为如下形式:

△w=p{∑[aoi(qoi-qti)]+∑[(aoi-ati)qti]+∑[(ati-ati)(qti-qti)]} (2.4)

(2.4)式子的第一项代表了产业结构不变但产业内部用水定额下降所引起的用水变化,第二项代表了由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用水量变化,而第三项则是二者的混合作用项。以上分析证明了。在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中由过去的按需管理转为按供管理,实行定额管理。并进行产业间转移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基于政府定额管理视角和水权市场建立论证了农业节水向工业节水的充分条件。政府在部分地区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并建立好水资源行业转移制度平台。这里我们回答前两个问题,即农业具有很大节水潜力,工业缺水严重,并进行产业间转移水会产生节水效果。第三个问题只需从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之间的博弈分析,从而确保各方通过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最优。

2.2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博弈

根据工农业节水特点,我们做了两个基本假设:假设1节水水权市场建立,工农业水量可以有限转移;假设2农业节水投资成本低于工业节水。

工农业关于节水存在博弈,如表(1)所示,首先工农业都不节水,农业和工业之间节水收益为O;其次,农业和工业都节水,农业节水转移到工业出现部分剩余或者讨价还价优势被削弱,农业收益相对下降,工业节水比其单纯工业节水(农业不节水)要好,毕竟部分农业节水流入,水资源产业间重新配置产生效益。最后博弈结果就是农业节水工业不节水,因

为农业节水成本低于工业,水资源配置到效率高的地方,工农业双方收益最大。工农业节水博弈结果表明农业节水对工业节水有其替代作用,所以在进行农业节水和水权市场建立同时,应防止对工业节水压缩,从而达到真实节水目的。根据前面分析节水模式一般原理,体现政府、市场和用水户协会在节水投资、水权交易和节水管理作用。问题的关键有三个:1,工业如何更好地帮助农业节水;2,如何防止农业水转移到工业过程中,对工业节水压缩和替代;3,如何抑制过度农转非,实现农业用水对农业发展安全。工业如何帮助农业节水,以及防止节水农转非过程中,对工业节水替代。则需建立工业节水量获取农业水权量相关机制,即成立工农业节水基金。工农业节水基金会由政府带头,需水企业自发组织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需水企业相比农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有其优势,引导和帮助农业节水。节约的水拿到基金会出售给需水企业,再根据每个需水企业自身节水量购买相应比例的农业用水。工农业节水基金规定购买农业用水价格低于正常工业用水价格,这样需水企业才会有积极性进行工业节水,来获取定额农业用水。而其中的差价由政府节水投资基金和工农业节水基金直接补助农业转让用水。如何抑制过度农转非,实现农业用水对农业发展安全。应对农业转移到工业等方面水量进行限制,并从机制上对农业用水户进行自我激励约束。农业卖水量由用水者协会跟工农业节水基金会共同确定,实行定额管理。用水户来购买节水指标量,用水户协会必须规定用水户最高卖水定额。其次实行农业节水转让的三级差价(在定额20%到80%之间实行累进价鼓励节水,超过定额80%实行累退价抑制过度农转非和不足定额20%实现平价)。最后再对农业水权转让建立补偿机制,建立专项的农业水利积累发展基金。只有完成上述制度和机制建立才能更好地协同工农业节水,并有效转移农业用水,在工业帮助农业节水中,不伤害农业用水,通过节水把农业利用率提高的部分有限地转让给工业,双方都达到了帕累托改进。

三、其他节水配套措施的建立

3.1水价模式创新

根据最近15年数据表明:节约单位水量投资随万元产值取水量的降低而增大。在节水的初期,由于节水技术相对容易,在节水投资相对来说较少的情况下,可获得较显著的经济效果。随着节水达到一定水平后,其投入就不再与节水量成正比。因此,就要根据节水曲线进行核算,当节水的投入高于水价时,这时应考虑调整水价。水价需求价格弹性研究很多,1991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中对发展中国家水需求弹性估算结果,需求价格弹性为-0.25。沈大军等学者基于1996年全国的价格和工资水平创建的居民生活需水函数显示,我国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33。毛春梅等学者基于1975年至2001年数据,通过对黄河灌区研究结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p为-0.571~-0.741。以上研究表明水价提高对节水有一定作用,水价提高是促进节水有效途径。现在问题关键是如何提高水价,既不对用水户造成压力,也能很好促进自我节水。

经济学研究表明,在一个垄断行业中,存在垄断部门对非垄断部门的补贴,从而维持整个行业均衡发展。大量实践数据和理论研究表明,水价太低对节水无作用,水价在一合理范围,有利于促进节水,水价太高,节水效果也不明显。目前现实是农业水价太低,无法调动用水户节水积极性。但水价过高使得部分用水户承受压力较大。政府等各项政策制度完善好,可以实行中高水价,并逐渐提高水价,同时对用水户进行交叉补贴,站在跟参与者相关的系统角度中解决节水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粮价和低保户的低保来补贴水价成本,由于外在收益内在化,粮价提高抵消了水价上涨,并且多节约的水获得收益归用水户自己所有。政策制定者注意粮价提高对社会通胀水平压力,从而做好对弱势群体进行相关补贴。通过水价提高、促进节水、粮价低保提高、通胀压力、社会再分配对弱势群体合理转移,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现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设置水价,才较为合理,起到真正节水作用。一个完整的水价应包括水资源税、工程水价、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更应该增加节水水价奖惩项。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制定富有激励化梯度水价,把影响节水因素统一于累进制的水价中。用水定额的80%内,每立方米水费为100%,用水在定额80%至定额内,水费为150%,超过定额,水费为300%。并逐步建立用水户用水量跟踪制度,通过政府节水投资基金和工农业节水实行激励。

3.2节水中介组织建立

节水资源所有者与需水资源的购买者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以致于节水资源所有者节约的水不能很好出清,一是卖不出去,二即使卖出去,但不是最需要水资源购买者所买,因而价格不合理。同时,需水资源购买者因缺水生产不足。这样就会打击节水者的信心,使得节水市场萎缩,进而对整个社会因缺水导致生产减少问题没有系统解决。这就说明光建立了各阶段节水制度,在各阶段连结上没有很好中介组织,节水模式也不能系统地运行。这就需要中介组织来解决农业节水交易中心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中介组织存在节约了交易成本(搜索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定价风险成本等),减少了交易时间(明确了交易双方的预期)。同时中介组织存在使得节约的水运用到最有价值地方,竞标博弈结果只有最需要的人出最高价格,水资源再次配置得到了合理解决。中介组织存在也激励了节水者的积极性,使得节水者只要关心节水本身问题,节水以外的问题留给专业的中介组织做,从而节水模式能够良性有效循环。如图(4)所示。

这里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保障中介组织有效性?中介组织虽解决节水者和需水者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即中介组织作为代理机构对委托者道德风险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中介组织来源于市场竞争,培育中介市场,市场竞争可以保护委托者无知。当然也可以让代理机构与委托者风险收益共担,中介组织来自于农业用水者协会和需水者联合会(工业用水联合会),他们本身具有信息优势,代表各方利益,不存在做大以后对委托人道德风险问题。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完整的节水模式系统分割,从外在制度保障,内在的节水潜力投资,节水管理效率,节水收益等。并针对各个阶段特点,提出了适合其发挥效率配置机制。在节水制度和节水投资中以政府配置为主,在节水收益去向建立三级水权市场,在节水管理上以用水户协会为主。并重点分析基于节水模式系统性基础上,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两者之间转移所需实现条件,以及工农业节水博弈带来的相关制度安排。并在多元配置的节水模式之外,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措施。最后提出了节水模式的充要条件,政府节水投资基金成立,市场水权交易建立,用水者协会和中介组织管理和运作是可持续节水的充分条件,工业参与农业节水专门基金成立、节水管理制度创新、水价模式创新和工业节水量换取农业节水量确立是农业有效节水并向工业转移的必要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炳杰:《基于综合管理思路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水利经济》2009年第4期。

2 刑秀风:《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弹性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2期。

3 刘伟:《中国水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4 沈振荣,汪林等:《节水新概论——真实节水的研究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第124页。

5 朱启荣:《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实证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9期。

6 尉天骄:《当代中国水利事业中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水文化精神研究之二》,《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7 陈大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7期,第173页。

作者:郑志来 章仁俊 倪自银

上一篇:供用电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类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