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对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政府如何营造五个(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环境进行研究,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第四方物流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方物流研究论文 篇1:

基于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对青岛港口物流现状的分析,将第四方物流有效的利用到青岛港口的发展模式当中,探讨如何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之上,对整个物流供应链进行整合,提升青岛港口物流能力,使青岛港口成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腹地,并对各种发展模式进行评价,用相关的图表加以说明。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港口物流;青岛港;运作模式

引言

港口物流活动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整个国民经济是建立在重化工业基础上的,世界工业资源分布及生产的在全球的不均衡,决定了港口的主要功能在于集散大宗的散货(金属矿石、煤炭)与液体货物(原油及相关产品)。货物运输的特点是小批量、大运量,对于其他相关服务的要求较低,因而整个物流活动的集成尚未形成。然而在以商品全球化为主要标志之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能生产多少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产品,更取决于现代物流能力。而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为港口物流,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和半岛都市群的中坚力量,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青岛港口物流是重中之重。

在当今物流产业链中,一般认为买卖货物双方为第一、第二方,物流公司被称为第三方,而向前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咨询等系统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则是“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为青岛港口充分地提供了四方物流市场的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支付结算、信用评价、整体物流等六大解决方案,并且首次建立了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开创“政、企、银”互动模式,打造第四方物流信用联动机制。

1 第四方物流在国内外港口的发展现状

自1996年埃森哲咨询公司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以来,企业由20世纪70年代以自行营运各项物流功能,到80~90年代,又将物流功能外包给3PL提供者。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物流的发展为企业专注其核心事业,而把其在全球供应链上有关物流、资金流、商流、资讯流的管理与技术服务统筹外包给一个可以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的提供者。这种多元整合的服务不是单独一个3PL能力所及,必须结合一个或多个3PL与管理顾问及科技咨询甚至金融服务等公司,而整合这个服务联盟的主导者就是所谓的4PL。所以4PL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国外的各大港口,如鹿特丹、东京、伦敦、东京等世界著名港口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方面都朝着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方面发展。

目前国内的第四方物流发展有三种模式:一是合资,是以客户为核心将供应链外包。二是行业整合,是以行业为核心,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在最具有行业特点的如化工行业,将率先出现。三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延伸出第四方物流,是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寻找同盟产生的。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最先进入,如国内几个大型的企业,中邮、中远、中海等。这些企业拥有很好的资源以及运营经验,同时还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因此利用其自身的规模效应,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更为容易。在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宁波一舟山港作为首个在国内的第四方物流交易平台,这也标志着第四方物流的平台的建设正式在我国建设和运行。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第四方物流仅仅局限于几家公司之间的合作,整合的资源十分有限,有些甚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

2 青岛港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港口吞吐量年均递增13.5%,完成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4945万标准箱,均比“十五”翻了一番还多。港口生产“秒”的时代不断提速,集装箱8破世界纪录,铁矿石13破世界纪录。青岛港用全国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1.5亿吨的能力干出了3.5亿吨的吞吐量,用350万标准箱的能力,干出了12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用1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于出了其它港口50-100平方公里的工作量。

青岛港提出的“十二五”基本战略目标是:“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2015年港口实现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建成集装卸、物流、产业三位一体、综合实力强大、功能配套、优势明显、具有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实现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的转变。”青岛港口吞吐量加倍的基础在于其四大港区的建设,其中无论投资规模还是建设规模,董家口港区都居于首要地位,计划投资超过200亿。

青岛港口作为环渤海湾的中心港口,是山东半岛的经济腹地,区港联动,为货物通关提供便捷,就目前青岛一前湾港的发展程度来说,青岛一前湾港拥有保税区以及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实现区港互动。保税区与自由港相似,其不同在于贸易优惠措施范围上的不同而已。利用港口及其通关便利的优势资源为青岛保税物流园区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而物流园区的货物运输也可以为港口物流提供了充实的货源。

3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口中的应用研究

3.1 第四方物流——虚拟供应链模式。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实施供应链再造,结合青岛港口的现状,通过供应链再造来构建一个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集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弥补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在供应链集成管理和整体盈利最大化方面的不足,是大力发展青岛港口的有效途径。如图1所示。

3.2 港口物流中心模式。从青岛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青岛港口本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建设港口物流中心已成当务之急。从实际出发,先建设港口散货等三个专项物流中心,具有投资省、上马快、社会和企业效益好、内外部条件比较成熟,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少等优势。港口物流中心模式包括:散货中心模式、集装箱物流中心、油脂原料及产品物流中心。

3.2.1 散货中心模式。青岛港的散货中心主要集中在大港,主要从事钢材、粮食、氧化铝、集装箱、化肥、成品油、硫磺、铝矾土、铝锭、纸浆、冻货、纯碱、焦碳、水泥、沥青、大件设备等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目前大港保证5艘6万吨级以上船舶,11艘万吨级以上船舶,11艘万吨级以下船舶同时靠泊作业。拥有18条铁路装卸专用线,昼夜装车能力达500节以上。通过济青、烟青、胶州湾高速与全国公路运输网相连。每天公路集疏运量可达5.6万吨以上,如图2所示。

3.2.2 集装箱物流中心。港口可与保税区、开发区以及代理合作,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提供从报关、检验、代理、集疏运、储存、拆装箱、维修、信息、加工配送等业务在内的一条龙全程服务,既改善了青岛口岸的环境,也稳定了箱源。集装箱区域物流中心内还应设内贸集装箱配送分中心,同时开展内贸箱的物流服务,如图3所示。

3.3 保税物流中心模式。青岛保税港区位于胶州湾西岸,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拥有21个集装箱泊位,具有现代物流、对外贸易、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商品展示、检测维修、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功能,是中国大陆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运作最灵活、通关最便捷的特殊开放区域。

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强大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出口加工区和港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使中心本身具有日岸功能,可开展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及其他经海关批准的国际物流业务。同时国内货物进入中心视同出口,国税部门给予出口退税。

4 结论

研究基于第四方物流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旨在充分整合供应链资源,在第三方物流无法负荷国际物流发展的情况之下,使第四方物流得以在港口物流中实现其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及青岛港口的发展现状以后,对青岛港口的主要运作模式进行阐述,为青岛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利辉.“区港联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物流业的影响[J].物流技术,2006(7):25—28.

[2]叶套秋.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战略分析及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3-4.

[3]徐金发,徐建新.利用第四方物流创新供应链管理[J].国际贸易问题,2003(7):56-59.

[4]杨育鑫,张鸿雁.青岛发展现代物流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3):51-52.

[5]邢光军.第四方物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物流科技,2007(6):34—37.

作者:王立滨 滑冰

第四方物流研究论文 篇2: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摘要]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对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政府如何营造五个(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环境进行研究,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环境 政府 作用

目前,长三角物流业对整合社会资源,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力不从心,尤其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物流瓶颈无法应对,呈现功能单一、业务不稳定、成本高的特点,不仅已经无法满足生产企业对现代化、综合性、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能适应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制约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而第四方物流正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一条全套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发展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尤其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引导和推进工作,营造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发展必须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

一、构建适合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治环境

1.制定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第四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活动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必要的清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研究和制定适应长三角经济共同繁荣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有关政策,保障物流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与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措施,打造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策平台。

2.建立和完善第四方物流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立法机制

进一步创造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场发展环境,完善有关物流业的法律法规。

一要建立物流市场准入条件和物流行业技术标准;二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构建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运行机制;三要加快物流业立法进程,促进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要加强信息立法,建立与信息化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五建立促进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共建共享的信用制度。建立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工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信用共同组成的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的采集、公布、应用制度,形成具有规范市场、约束行为、联合惩戒功能的信用机制。

3.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

当前长三角各地基础设施规划往往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部门色彩,缺乏全局发展观念。构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加快物流发展,长三角区域应通过各地政府的充分协商,在政府联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的各类物流资源,统一规划物流设施和制定物流发展的标准,在利益共享、共荣共赢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深化改革,调整机构,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

该机构要以改革开放、创新带动的理念,谋划推动长三角物流发展,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规范运作,物流环境逐步改善,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一体化运作。

二、促进形成第四方物流发展的社会环境

1.政府要引导媒体对现代物流理念和方法的宣传,特别是对第四方物流

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战略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的力度,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发展第四方物流的作用,并鼓励企业向第四方物流发展。

宣传形式包括及时组织召开物流研讨会,邀请专家、企业家参加,为规划发展地区物流业献计献策,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造势,举办有关新闻发布会、颁布施政大纲、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开展教育培训,促进有关企业的观念更新。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外交、发展援助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多领域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关注与第四方物流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

现代物流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决定了行业协调十分困难,应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参与和组织行业协会,积极支持这一社团组织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服务工作,为促进第四方物流的健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经营、市场监管、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使其成为政府发挥协调服务职能的一大得力助手。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建设科学合理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政府资源利用体系

为加强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有必要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各地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在认识自己不足基础上,加强与长三角其他省地间的对话交流与探讨,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积极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指导方针。进而组成由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部门联席会议或部门间的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式交流,为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

作为联席会议或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成员的各政府部门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加强协调,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强监督,务求实效。

三、创造第四方物流发育的良好经济环境

1.政府统筹编制产业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财政保障力度

(1)政府统筹编制产业规划。首先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编制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其次做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内容与规划纲要的紧密衔接,服从规划纲要的部署安排,分解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三做好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保持规划纲要实施的连续性。四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提出中期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五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由专门督查考核部门层层分解落实,跟踪督查。

(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财政保障力度。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在国家银根紧缩政策,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应采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的措施:一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资体系;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三是适当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四是更新改造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做到新旧兼容。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重点物流信息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信息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企业制度建立为突破口,打造区域物流体系的微观主体。开展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优化物流管理的试点工作。

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打破市场分割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政策性杠杆,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企业联合,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从生产企业中分离出来,创建、做大物流市场,培育、做强第三方物流市场主体。

鼓励区域内较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城市开设分公司,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同时为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信息体系服务。

3.培育第四方物流服务市场,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整合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支持,没有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发展第四方物流是解决整个社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

第四方物流要充分发挥其在供应链上的整合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有效的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方案,积极培育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市场。政府部门在培育市场中应发挥推动作用,尽快形成一个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市场。

四、营造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技术环境

1.做好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物流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行为规范标准。

(1)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技术指标的统一和质量标准的统一,如: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质量考核的标准化等。

(2)物流信息标准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数据元与交换标准、物流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等(《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3)物流行为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主要包括程序规范化和服务规范化,如:作业流程规范化、功能衔接规范化、方案设计规范化、业务操作规范化、意外处理规范化等。

物流信息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政府在开展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过程中,要依靠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技术组织,从地区物流业和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出发,解决标准管理分散、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完善,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第四方物流的技术标准化体系。

2.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共享平台

发展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不仅应在硬件上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完善,还应该加强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构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共享平台。比如: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大交通”为目标的交通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公路机动车监管系统、高速公路收费联网系统、机动车驾驶员资质查询系统、集装箱监管系统、铁路车辆信息系统、水上运输信息系统、航空信息系统、重要商品监管与服务系统、城市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物流枢纽”的公共信息平台、保障电子商务物流安全进行的企业诚信体系和网上交易结算的安全认证体系等。

长三角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与区域物流、城市物流、物流园区建设以及企业物流建设等紧密结合,选择若干中心城市作为信息节点,通过便捷、快速、大容量的数字化通道将长三角地区各物流中心与广大腹地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形成覆盖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信息中心。

3.发挥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推动第四方物流信息的研究和实践

政府应积极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支持和资助科研机构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来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水平,一方面鼓励各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研究机构,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参考国际做法,赋予物流行业协会一些职责和权力,在制定和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教育、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的认证以及推动第四方物流信息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培养第四方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环境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加快物流信息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各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政府首先要建立一系列的新机制来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机构培训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能够胜任物流行业不同层次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第三,在政策上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从国外直接引进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第四方物流管理经验的精英型人才,将国物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进来。

2.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信息专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广泛进行产学研资多项合作

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信息专业,条件成熟的高校应招收研究生、博士生。

高校教育要做到:首先,物流教育要与时俱进;其次物流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地区实际;第三,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与案例;第四,鼓励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广泛进行产学研资多项合作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

3.构架良好的物流人才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候鸟,环境是气候,哪的气候适宜,它就迁徙到哪里。因此,政府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涌现、成长和发挥作用的“ 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人才营造一个各展其能、各得其所的成长、创业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具体从改善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环境三个方面满足物流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激发引导各类物流人才融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五个环境的营造,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都大有可为,但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牵涉面广,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同时地方政府发挥作用也要分轻重缓急,在不同的时机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逐步成为物流基础设施的供给者,物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者,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物流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物流业良性运行的协调者。

此外,在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考虑介入的同时,更应考虑将来退出的问题,探索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效结合的最佳模式,推动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快速发展,进而使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成为解决整个长三角地区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使长三角地区经济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5

[2]周昌林: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11~15

[3]田雨:浙江省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运营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 :101~112

[4]曹宗平: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J].中国储运,2007,(10):106~108

[5]蔡元萍: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比的优势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07,(01):106~107

[6]郑祥勇:信息平台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及战略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6:22~25

[7]王军锋:对现代物流业在宁波崛起的理性思考[N].国际商报,2006~3~12

作者:麻黎黎

第四方物流研究论文 篇3:

第四方物流的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第四方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参与的企业多、物流任务多而复杂 、各企业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增加了物流任务完成的不确定性。为了使物流环节在时间和地理 上精确配合,实现准时无缝连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第四方物流需要对物 流过程进行全面协调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协调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第四方物 流的协调机制,最后建立了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层次协调模型。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协调机制;协调模型

一、引言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 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一提出 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对第四方物流的设 计、运作、风险以及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评估等进行了研究[1-6],但研究第 四方物流协调机制的文献较少。

第四方物流是连接物流服务需求客户群和第三方物流的中枢和纽带。第四方物流承接大量复 杂的物流任务,但自身不能单独完成这些任务,而是将物流任务分包给业内优秀的第三方物 流、技术提供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它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由于参与第四方物流运作过程的企业多,需要采取有效的协调机制协调各企业的活动使得第 四方物流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效地相互协作,使系统处于和谐的发展状态,确保第四方物流 系统效能最大化。目前已有少量的学者进行物流协调机制的研究。胡文斌、王少梅采用分布 式Agent技术来实现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决策影响因素和决策目标之间的协调,他们构建了 物流中心选址的多Agent模型[7]。Janne Huiskonnen et al.提出在物流外包中采 用横向协 调机制来协调各方工作,他们认为三种基本的横向协调机制分别为非正式协调、正式团队( formal inter-organization teams)、综合任务(integrating

roles),并得出物流服务 商的横向组织能力是一种竞争优势的结论[8]。汪贻生等阐述了虚拟物流组织协调 与协调机 制的概念,指出了需要协调的领域并给出了虚拟物流组织的协调模型[9]。本文以 下首先分 析第四方物流协调的必要性,然后阐明第四方物流实现有效协调的机制,最后建立一个基于 MAS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本文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与多Agent模型不同 ,多Agent模型是基 于物流中心选址单一物流环节建立的模型,而本文建立的是第四方物流全面协调的多A gent模型。

二、第四方物流协调的必要性

(一)参与企业多

第四方物流通常自己只能完成承接的部分物流任务,但是第四方物流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可以调动社会各方的物流资源来共同完成物流任务。参与第四方物流运作过程的企业不仅包 括物流服务需求客户群、第三方物流,而且还包括管理咨询企业和其它增值服务提供商。一 个典型的第四方物流运作过程为:物流服务需求客户群外包物流任务给第四方物流,第四方 物流再分包给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一方面需要与客户企业共同管理资源、计划和控制生 产,设计全程物流方案,还需要与各客户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第四方物流需要组织第三方物流完成实际物流活动。 在组织第三方物流活动时,由于第三方物流的类型多:如以仓储或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第三方 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方案设计和规划的第三方物流等。第四方物流不仅需要协调好自己与第 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协调好各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二)物流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

一方面第四方物流在整合物流资源时,由于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 送、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单个第三方物流通常只完成部分环节功能,可能完成其中的运输 任务,也可能完成运输、仓储等多种任务。第四方物流需要对各物流任务或环节进行恰当地 分解和组合,并根据各第三方物流的竞争优势进行物流任务分配,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互补性 的物流资源。首先第四方物流在任务的分解、组合、分配时要从全局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的 运输路径进行优化,使地域上分散的第三方物流实现地理上的精确配合,实现总体运输路径 最优。另外,在配送环节,第四方物流需要协调好第三方物流间的配载活动,以减少车辆空 载率,最大化利用物流资源。然后,第四方物流需要协调各物流环节的起始和终止时间,以 实现第三方物流在时间上精确配合,节约物流活动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准时高效的服务。另 一方面,由于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多样化,而且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将是物流的发展方向。为 了充分体现物流服务柔性的特点,第四方物流需要及时向第三方物流传递物流服务需求目标 的信息。第四方物流协调物流活动,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流畅,对于实现物流服务准时性目标 有显著作用。

(三)企业文化差异

第四方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参与企业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在完成物流任务的过程中可能由 于地理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各企业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各参与企业由于地 域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对任务理解不同,不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各参与企业由于企业文 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可能采取短视行为,不利于各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这需 要第四方物流不断培育各参与企业的集体意识并合理分配利润来加以改善。

总之,物流作业的特点在于整合,有效的整合保证了物流环节在时间和地理上精确配合,实 现准时无缝连接,对于减少空载率,降低库存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物流服务强调系统最优, 上下游物流企业的协作,对于促进物流成本降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具有显著作用。这需要 第四方物流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协调管理。第四方物流适时地采取恰当的协调措施进 行协调,可以实现整合物流资源的目标,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物流 服务需求,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第四方物流实现有效协调的协调机制

为了实现有效协调,第四方物流可以选择的协调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拍卖

第四方物流进行物流作业拍卖是指第四方物流将承接的物流任务以拍卖的方式分包给第三方 物流去完成。第四方物流可以将物流任务分解以后进行单物流作业拍卖,也可以将多个物流 作业进行组合拍卖,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因为价格机制能够在分布的市场环 境下协调经济主体的活动,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有效性与灵活性的特征。

(二)合同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通过合同约定利益分享形式及比例来实现各方利益协调 。第四方物流运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设计分包合同和激励机制将是一种很好 的选择。另外,通过合同可以明确第三方物流需要完成的具体物流环节和作业时间,更好的 实现总体路径和作业时间的协调。再者合同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降低了合同双方当 事人的风险,有利于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因此合同能起到有效协调组织间关系的作用。

(三)目标共享

第四方物流把社会闲散的物流资源整合起来完成多项物流任务。由于各分包商文化背景及价 值观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和物品属性的多样化,导 致不同物流作业所需要达到的服务标准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为第四方物流 和各分包商提供稳定客源,从而实现

“共赢”的目标,第四方物流需要与各分包商进行目 标共享。也就是在分包时不仅明确的告知各分包商需要完成的物流作业及达到的标准;还需 要告知整个物流任务需要达到的目标及违约责任。这样,可以促进各分包商之间相互配合, 通过目标自动调节相互关系。

(四)信息共享

第四方物流与分包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注重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进行沟通 ,降低误解率。第四方物流通过网络掌握各分包商业务进度、质量、成本、投资计划等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协调。分包商可以通过网络向第四方物流传递信息:比如物流 作业能力的变更、需要与其他物流企业配货等。这提高了分包商的资源利用率,分包商就会 主动参与到第四方物流的协调过程。

(五)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用来处理跨组织界限的知识分散和动机的一致性问题。集体学习强调为了加强理解 和促进能力提高而相互学习,它通过紧密对话、信息和知识使得各方产生集体感,实现第四 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观点的目标。实践中,第四方物流可以经常组织 如足球、乒乓球等比赛,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举行一些交流会进行沟通,触发伙伴 间为了完成物流任务而自主交流与协调。

另外,第四方物流还可以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协调。基于代理 的专家网络系统也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有效协调方式。

四、基于MAS(Multi-Agent System)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

第四方物流自治、分布的特点符合多代理技术的特征,运用多代理技术来解决第四方物流的 协调这样一类复杂分布式决策问题是一种有效途径。第四方物流可以看作是一个多代理系统 ,其中的每个成员企业为多代理系统中的一个Agent。

(一)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的建立

根据第四方物流运作的特点,建立图1所示的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第四方物流的 多代理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管理层、功能层、通讯层以及成员层。

1.管理层。综合管理Agent处于管理层,为第四方物流的最高代理, 在MAS中拥有对第四方物流中的所有事务及成员企业的管理权。

图1 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层次协调模型

2.功能层。功能层负责实现第四方物流中的各种职能,包括订单管 理Agent、资源管理Agen t、任务组织Agent、沟通协调Agent以及财务管理Agent。功能层和管理层构成第四方物流MA S的核心层。

(1)订单管理Agent。其主要职能是代表第四方物流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将该代理的功能 具体化,设立客户服务Agent、合同谈判Agent、可行性分析Agent。客户服务Agent负责接收 客户订单、验证客户身份、确认并管理订单信息以及客户服务等工作;合同谈判Agent负责 与客户协商调整订单内容及合同谈判;可行性分析Agent负责对物流任务的技术可行性、时 间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其中,客户服务Agent和合同谈判Agent需要与客户进行 信息交互,可行性分析Agent则可通过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来履行其职能。

(2)资源管理Agent。其主要职能是对运输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运输能力、库存服务供应商的库 存能力以及各自的周转能力等物流资源的管理。根据具体资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运输服务Ag ent和库存服务Agent。

(3)任务组织Agent。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物流任务的设计、分解、组合、控制及监督等工作。 设立不同的代理人从事具体事务的处理,分别有方案设计Agent、方案执行Agent、任务监督 Agent。方案设计Agent负责分解物流任务、提供子任务的解决方案、扩展设计物流方案;方 案执行Agent负责将执行方案中的子任务分配给指定的运输服务供应商、库存服务供应商以 及其他物流联盟;任务监督Agent负责监督物流任务的执行情况。其中,方案设计Agent中的 执行方案是从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来的。

(4)沟通协调Agent。其主要职能是协调第四方物流中的物流作业或者成员企业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根据矛盾和冲突的来源,可以分为时间协调Agent、资源协调Agent、利益协调Agent 、冲突协调Agent。时间协调Agent负责计算物流作业需消耗的时间及合理地安排各个物流环 节的起止时间;资源协调Agent负责根据物流作业挑选最适合的运输服务和库存服务等供应 商,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利益协调Agent负责根据各成员企业在物流作业中所承担的任 务以及物流服务的质量进行利润的分配工作,尽可能地做到公平,避免成员企业因利润分配 不公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冲突协调Agent负责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避免因矛盾和冲突恶化 而影响第四方物流的运作。

(5)财务管理Agent。其主要职能是预算与管理第四方物流中物流作业的物流成本以及分配企 业利润。

3.通讯层。通讯层位于核心层与成员层之间,承担了核心层与成员 层的信息交互任务,同 时为整个第四方物流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包括通信服务Agent与信息服务Agent。通信服务 Agent连接第四方物流和参与第四方物流运作过程的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并实现他们之间 的“对话”;信息服务Agent为整个第四方物流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包括物流服务供应商 的电子档案及工作状态信息、实现电子商务、为各个功能代理提供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信 息支持。

4.成员层。成员企业Agent负责连接第四方物流中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包括运输服务供应商 、库存服务供应商以及其他第四方物流。是第四方物流中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代表,也表示 第四方物流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及拥有的物流资源。

(二)基于MAS的第四方物流协调模型运行过程分析

1.任务接收阶段。本阶段是第四方物流确定物流任务的阶段。系统 的运作从客户企业订货 开始,客户服务Agent接收客户订单,交由可行性分析Agent分析,通过信息服务Agent获得 运输服务Agent的运输能力和库存服务Agent的库存能力的信息,再由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可 行性分析方法确定是否承接该订单业务。如果可以承接该物流业务,则通过合同谈判Agent 进行合同中具体事宜的协商谈判。然后,通过订单管理Agent将客户订单送到任务组织Agent 处。

2.任务分解及设计阶段。任务组织Agent进行任务分解,物流子任务 交由方案设计Agent进 行分析设计。通过信息服务Agent将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时间协调Agent、资源协调Agent、 冲突协调Agent进行沟通协调,将执行方案送到方案执行Agent,成本费用方案送到财务管理 Agent。

3.任务执行及监督阶段。方案执行Agent接收到执行方案后开始进行 物流子任务的分配,将 分配方案送到通信服务Agent,连接相应的成员企业Agent实施物流任务,并通过任务监督Ag ent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

4.利润分配阶段。物流任务结束后,利益协调Agent根据执行方案中 的任务分配和成本费用 情况,进行利益分配工作,通过信息服务Agent将利益分配结果送到财务管理Agent,由财务 管理Agent通过通信服务Agent将利益分配到成员企业Agent。

以上基于MAS的多代理模型是第四方物流的有效协调机制之一,第四方物流可以参考以上模 型设立代理,以更好地对物流环节及各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协调。

五、结语

第四方物流的物流任务多而复杂,需要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相互协作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 物流服务。物流环节的多样性与参与企业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增加了物流运作过程的不确定性 ,因此第四方物流不仅需要协调各物流环节,使其实现路径上、时间上的无缝连接,而且还 需要协调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合同、拍卖 、信息共享、目标共享、集体学习、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协调等是第四方物流实现有效协调的 可选机制。第四方物流可以灵活选择上述协调机制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Hoong Chuin LAU,Yam Guan GOH. An Intelligent Brokering System to Support Mul ti-Agent Web-Based 4th-Party Logistics [C].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 ols with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2:154-164.

[2]Xiu Li, Wenhuang Liu etal.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Four Party Logis tics[C].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 003(1):838-842.

[3]Jiangqing Chen,Song Wang et al. Directed Graph Optimization Mod el and itsSolving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in Fourth Party Logistics[C].The IEE 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003(2):1961-1966.

[4]He Zhang, Xiu Li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3PLVendor Selection o f a 4PL System [C].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 rnetics, 2004(2):1255-1260.

[5]Vaidyanathan Ganesh.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ird-party logistics [C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5,48(1):89-94.

[6]杨勇.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风险及其防范[J].综合运输,2005(1):54-55.

[7]胡文斌,王少梅.基于多Agent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协调通讯机制研究[J].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CIMS,2003(9):118-122.

[8]Janne Huiskonen,Timo Pirttila. Lateral coordination in a logistics outsourc ing relationship[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2,78 (2):177-185.

[9]汪贻生,王丰.虚拟物流组织中的协调机制与协调模型研究[J].商品储运与维护,20 05(1):1-4.

(责任编辑郑英龙)

作者:罗富碧 王 勇

上一篇:辅导员班级文化论文下一篇:脑出血观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