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动”的大学生励志教育平台建设研究——以“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为例

2022-09-10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转型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多元价值观的侵入, 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抗挫折能力欠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而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庞大群体, 更是存在诸如自卑心理严重, 感恩意识缺乏等问题。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励志感恩教育, 激发学生内核动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 充分激励学生“立志、明志、锐志”,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面。

2 榜样激励与梦想激励在励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励志教育主要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是激发学生潜能并激励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教育。励志教育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塑造高尚的人格。榜样激励在励志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榜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当前学生学习生活被新媒体包围, 如以成功人士事迹为核心, 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电台、报社等媒体,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将抽象的说理教育转换为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 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我人生, 并激发学习动力。

2012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想对于国家、民族, 甚至我们每一个人, 尤其是青年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梦想将激励我们“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万学子不懈追求,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2012年9月已正式启动结合榜样激励与梦想激励的“梦想激励人生”项目, 这是对中国梦的前瞻和响应, 也是对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精神的认真贯彻。

3 以“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为依托开展榜样励志教育活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梦想激励人生”项目通过邀请社会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进行系列大型公益讲座, 对我校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励志感恩教育。通过近距离聆听成功人士, 尤其是成功校友的奋斗追梦事迹这种主题鲜明的校园盛典活动, 让“梦想”二字深深扎根学生内心, 成为自身发展动力源。自启动以来, 先后邀请了12位社会成功人士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为梦想而奋斗不息的人生经历, 他们面对挫折的坚忍不拔, 遇到困难的无畏精神, 催人奋进。其中包括2012年9月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传奇人生分享会“所有梦想都开花”;2012年11月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少斌董事长奋斗人生分享会“不待扬鞭自奋蹄”;2012年11月怀集县文星儿童福利中心大爱妈妈苏寅莲梦想分享会“让梦想照进现实”;2013年5月广东狮子会2013-2014年度候任会长、霍尼韦尔腾高电子系统 (广州) 有限公司董事蔡力就业创业分享会“让青春之梦起航”;2013年12月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翔追梦人生分享会“用梦想点亮人生”;2014年6月广东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苏达智励志人生分享会“将梦想付诸行动”;2014年10月中山大学女博士生王玉“从大专生到博士生”风雨兼程求学路分享会“追梦路上不停步”;2015年6月广州市诚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伟成“从5块钱开始”故事分享会“引爆梦想核动力”;2015年10月“中国2014年度十大知名赛车手”陈锦荣追梦历程分享会暨赛车飘移表演“坚守梦想不动摇”;2016年5月国家级跳水教练胡恩勇及其世界跳水冠军弟子余卓成、孙淑伟夺冠历程分享会“因梦想成就冠军”;2016年12月,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分享会“热血铸就公益梦”;2017年6月, 广州市公安局狙击专家陈华“执着让梦想飞翔”。

活动过程在嘉宾事迹分享之外, 穿插学生各种热烈提问及讨论, 再辅以心理环节和特别环节, 引发全场大学生冲破心理障碍, 点燃潜藏内心的青春梦想, 并通过邮寄梦想等心理仪式把梦想扎根于心灵深处, 成为激励大学生们发奋前行的持久精神动力。连续12期, 每期都是一次大型的盛典, 都是一场梦想的盛宴。每一期讲坛后, 在全院开展观后感大赛以及在每个班级开展“梦想激励人生”系列主题班会, 通过观看“梦想激励人生”系列大型公益讲座精选视频、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立志修身报国的主题讨论, 班主任 (专业教师) 指导学生把梦想与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把美好的梦想变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 让全体同学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 进而汇聚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以“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为依托, 让榜样励志教育更有高度, 也更有深度。

4“四方联动”的励志教育平台建设

如果仅有嘉宾演讲和后期互动, 影响力是有限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励志教育的效果, “梦想激励人生”项目着力打造学院、传媒、社会公益机构与学生的“四方联动”, 充分发挥传媒和社会公益机构的影响力, 让励志教育更具生命力。“四方联动”的励志教育平台, 实现以励志为出发点, 以立足“造血”, 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切入点, 实现“学校、公益机构、官方媒体”三方协同, 通过“嘉宾亲述、心理专家访谈”的专业引导, 广开门路, 积极吸纳公益机构, 构建“科学切入、三方协同、专业辅导、公益经济”励志感恩教育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正能量传播模式, 可持续地向大学生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以及感恩、创新、敢于拼搏追梦的精神。“四方联动”的励志教育平台, 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4.1 平台建设、顶层设计

“梦想激励人生”项目着力搭建一个企业嘉宾唱戏、公益机构和媒体推动、学生受益的平台, 而对项目的顶层设计, 从制度到操作模式, 使项目得到前瞻性预判, 有较为清晰的终极目标, 对项目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怎样方法途径能进行系统化思考, 最终使人对项目形成一副令人向往的蓝图和愿景。

4.2 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梦想激励人生”项目充分整合多方资源, 三方协同、四方联动, 在品牌效应下, 各方资源进进行整合。大部分嘉宾讲座结束后, 均跟学校签订校企合作相关协议, 欢迎学生到其单位实习就业、勤工助学等, 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在媒体方面, 各大电视台、报纸媒体的报道不仅增加了学校及企业嘉宾的名气, 对新闻媒体专业学生更是提供了不少专业实践学习的锻炼机会。源源不断资源的整合下, 形成巨大合力, “梦想激励人生”影响力、辐射面不断加强、扩散, 成为校园育人品牌项目。

4.3 公益品牌、效益良好

“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主打公益品牌, 具有投入少产出大的典型特征。每次活动都是一场盛典, 但除了场地布置、海报制作等基本费用外, 其他嘉宾出场费、媒体宣传费就不必支付。嘉宾特别愿意无偿参加这种励志讲堂活动, 甚至不少嘉宾还会对项目以及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赞助或志愿服务岗位, 让更多大学生能在此助人自助、回馈社会。

4.4 环状孵化、多方共赢

“梦想激励人生”项目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打造学生励志感恩平台, 但经过几年的实践, 发现除了促进学生励志感恩意识外, 学生在嘉宾梦想分享的过程中, 生涯规划意识、对人生的追求、甚至创新创业理念方面的裨益也特别大, 这种环状孵化的效应更为夯实此励志教育平台。生命的滋养是互动的, 据对嘉宾的后续采访发现, 嘉宾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 反被学生激励的特别多。这种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让“梦想激励人生”项目更受激励和鼓舞。

5 结语

综上所述,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为例, 这种“科学切入、三方协同、专业辅导、公益经济”励志文化教育模式拓宽了育人空间, 多方共赢的励志文化教育模式成效初显。未来, 学院、媒体、社会公益机构、学生将继续加强四方联动, 让“梦想激励人生”平台为励志文化建设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更大力量, 成为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模式。

摘要:榜样激励在励志教育中能充分激励学生“立志、明志、锐志”,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梦想激励人生”项目为例, 探讨以邀请社会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进行系列大型励志公益讲座为基础, 建立学院、官方传媒、社会公益机构与学生“四方联动”的励志教育平台, 并形成多方共赢的励志教育模式。

关键词:励志教育,榜样激励,四方联动,梦想激励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 王夏露.基于榜样激励的“90后”励志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7) .

[2] 佘万斌.高校励志文化建设探索——以乐山师院为例[J].教育探索, 2013 (09) .

[3] 周翔, 林英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 2014 (01) .

上一篇:大学生素质培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关系分析下一篇:那挥之不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