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学改革逻辑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逻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逻辑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上好逻辑专业课,开设逻辑公选课,举行短期的逻辑学讲座或报告,举办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法律教学改革逻辑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法律教学改革逻辑学论文 篇1:

近30年中国大陆地区逻辑学研究与教学概观

[摘 要]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逻辑学研究和逻辑学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著、教材、论文,而且也培养了大批逻辑学学人。目前在中国大陆逻辑学界活跃的中青年逻辑学学者,大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逻辑学专业教育与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基本功,希望能在不久的未来实现以下突破:中国逻辑学研究走向世界、取得更多创新成果,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优化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充分发挥逻辑学素质功能,加强学科整合、学科交叉研究,实现逻辑学研究的认知转向等等。

[关键词] 中国大陆;逻辑学;研究;教学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早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逻辑学划为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逻辑学同时也是具有极强应用性的工具性学科,尤其是近百年以来,不仅哲学社会科学从理论创新和方法选择上深受逻辑学的影响,而且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也广泛应用逻辑学进行科学创新与技术发明,从而深刻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十分注重逻辑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绝大多数科技、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逻辑学列为通识教育的基本课程。

中国大陆现代意义上的逻辑学教学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49年建国以后一段时间在大学也有逻辑学课程的教学,不幸的是文革开始前后就停止了大学“逻辑学”课程,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学研究也停止了。1978年之后,各高校逐渐再次把“逻辑学”引进大学课堂。从整体上看中国大陆逻辑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逻辑学研究

1.1 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30多年来,我国大陆的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其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学会蓬勃发展、队伍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逻辑学研究与教学队伍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人数翻了数倍,而且科班出身(毕业于逻辑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等)的人员也占了绝大多数。在文化革命结束以前,由于对逻辑学“形而上学”的误解,中国大陆很少关注逻辑学。即使那些从20世纪30、40年代就开始从事逻辑学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也因为规避政治而大多停止了研究。文化革命结束后,中国大陆的科学研究开始新的行动,国家领导人提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一批逻辑学老前辈马上开始着手开展逻辑学研究。在这一年的5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在北京主办了首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并讨论成立逻辑学学会。1979年,全国逻辑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大陆的逻辑学研究与教学走向正轨。随后,中国逻辑学会先后设置了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一些省市也成立省级逻辑学学会[1]。从1978年至今,中国逻辑学会主持召开了7次全国逻辑学大会,各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了上百次的逻辑专题研讨会。会员也逐年增加,从最初百余人发展到目前的一千余人。目前,中国大陆最活跃的逻辑学学人大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有效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够追踪国际逻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课题。

2)学术交流不断加强。近30年来,中国大陆逻辑学界加大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加大了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如举办了世界符号学与逻辑学大会(清华大学);先后已经举办了7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各高校举办的国际性逻辑学研讨会每年都有2~5次,其中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每年都举办等[2]。近些年,中国大陆逻辑学研究与教学人员,开始十分注重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一些国际著名的逻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逻辑学家也纷纷来华访问、教学,甚至从事合作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逻辑学的发展。

3)逻辑学的学术研究长足进步。从1978年成立中国逻辑学会以来,中国大陆的逻辑学学术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了从单一的形式逻辑研究到现代逻辑研究的转型。从20世纪40、50年代后,世界逻辑学学术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形式逻辑(主要包括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为主题的演绎逻辑等)转向了以数理逻辑为主体的现代逻辑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逻辑学界明确提出了“逻辑研究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在这一口号引领下,我国逻辑学研究与教学逐渐实现了以现代逻辑研究问题与方法为出发点的学术研究[3]。(2)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从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看,从1978年到2013年,发表的以逻辑为主题的论文已经达到了30余万篇、以逻辑学为主题的论文已经达到万余篇、含有“逻辑”篇名的论文4万余篇(41699篇,截止到2014-1-4)。在4万篇含“逻辑”篇名的论文中,关键词最多的是:逻辑、模糊逻辑、逻辑起点、逻辑思维、描述逻辑、内在逻辑、逻辑结构、逻辑关系、形式逻辑、逻辑分析、资本逻辑、辩证逻辑、仿真、逻辑函数、可编程逻辑器件、模糊控制、推理、历史逻辑、多值逻辑、数字逻辑、法律逻辑、实践逻辑、逻辑学、模态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设计、卡诺图、数理逻辑、行动逻辑等,刊登这些论文的期刊主要有《思维与智慧》、《哲学动态》、《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哲学研究》、《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学报》、《毕节学院学报》、《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模糊系统与数学》等。由此看来,我国的逻辑学学术研究已经基本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和丰富化。(3)出版了大量的逻辑学著作。从中国图书馆馆藏书籍看,1978年以来出版的含有“逻辑”题名的书籍有4735种,1978~2011年分别为19、25、45、29、45、48、63、69、91、83、74、90、98、81、79、78、165、59、70、74、75、125、106、114、180、193、264、370、454、501、504、569、434、37等。当然这些著作中,大部分属于逻辑学研究的各专题研究,但也有一部分不属于逻辑学研究,可能属于逻辑思维应用于其它学科领域或实践的研究。这说明近30多年来,我国逻辑学著作出版的丰富化、应用化和广泛化。(4)完成了大量的逻辑学科学研究项目。在发表的以逻辑为主题的论文中,得到各级研究项目资助的论文占20%,其中资助最多的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9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99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306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113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8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62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8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515)、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3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4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306)等。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计库查询,从1991年~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的逻辑学研究项目就有191项。这充分说明,我国逻辑学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4)逻辑学教学及其研究得到普及。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逻辑与逻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这不仅是对逻辑学界而言,而且是对社会实践、社会大众而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思维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重大和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逻辑学教学得到广泛普及。一些高校普遍在一些文科类专业,如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开设逻辑学课程,或者在一些工科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程设计等学科开始应用逻辑课程,或者面向全校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程或选修课程。这不仅促进了逻辑学的普及化,也推动了逻辑学的应用研究与教学研究。

5)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平台不断壮大。目前,我国设置有逻辑学博士点12个、硕士点32个,逻辑学本科专业3个(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建设有教育部逻辑学研究基地和编辑出版我国逻辑学研究的唯一学术期刊《逻辑学研究》。在全国30多所高校设置有逻辑学研究所(室、中心),全国开设逻辑学课程的高校达到2000多所、从事逻辑教学的人员2200多人。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飞跃,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逻辑学的学科地位有待加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与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而在我国由于受到哲学尤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影响,逻辑学被列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只有在教育部的有关科研规划中才设置为一级学科目录,但没有得到全社会、整个学术界的认同。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学专业设置按一级学科设置与组织教学,逻辑学的学科特性将被淹没在哲学这个一级学科中,其地位和特点将被严重削弱。目前,一些高校的逻辑学硕士点,在一级学科设置招生和教学改革中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哲学,没有逻辑学了。

2)逻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没有打通联系。我国大陆的逻辑学学会和逻辑学研究,基本上被圈定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与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现代逻辑研究重要相关领域,如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等,基本没有联系。一些在数学界、计算机学科界很有盛名的逻辑学专家,不属于逻辑学界、不参加逻辑学学会的活动、甚至不知道中国逻辑学会,中国数学学会的数理逻辑研究会与中国逻辑学会也缺乏联系。这严重影响了中国逻辑学研究的水平。

3)逻辑学研究与教学的平台有待加强。目前,我国逻辑学博士点布局十分不合理,一些有逻辑学博士招生资格的高校却没有高水平教师、而有高水平教师的学校却又没有博士招生资格,因校设置博士招生的体制严重制约了我国逻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我国逻辑学研究专业刊物只有中山大学主办的《逻辑学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学术信息传递慢、学术交流不畅,严重影响逻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的发挥。

4)国际交流尚有困难。近30多年,中国逻辑学会及其各二级研究会、各逻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设置单位,大力推进与国外逻辑学界的交流联系,开展学术活动,有效推进了中国逻辑学研究人员与国外学界的交流。但由于体制、学术等诸多原因,我国逻辑学界的国际性交流,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待加强。

2 逻辑学教学

近30多年来,中国大陆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者围绕大学逻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取得的主要成绩

1)从教材建设来看。中国大陆逻辑学教材建设20多年来,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时期。时间大约从1977年到1980年。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时,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很难看到“逻辑学”书籍或教材,教师匆忙中找出一些20世纪30、40年代出版的逻辑学教材或书籍,直接翻印出来或作一些文字修订再翻印,就作为大学逻辑学课程的教材。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教材是金岳霖教授主编的《形式逻辑》,此书初稿完成于1963年,1979年出版,到2000年已经发行印刷22次、达50万册,不仅对中国大陆逻辑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直接推动了中国大陆逻辑学科学研究的再次繁荣。

第二阶段,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1982年到1999年。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全面恢复,学校、专业和学生人数都大量增加,为满足教学需要,处于第一线的逻辑学教学工作者编辑出版了大量的逻辑学教材,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教材达320余种,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从事过逻辑教学的人大多编辑或参与编辑过逻辑学教材。这一时期的教材影响较大的也有十几种,如吴家国教授主编的《普通逻辑》、十院校组编的《逻辑学》、苏天辅教授著的《形式逻辑》、崔清田教授主编的《形式逻辑》等。

第三阶段,创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教材有:何向东教授主编的《逻辑学教程》、梁庆寅教授主编的《传统与现代逻辑概论》、宋文坚教授主编的《逻辑学》和黄华新教授等主编的《新逻辑学》等。最近,由何向东、任晓明教授等作为首席专家领衔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工作书系《逻辑学教程》也将出版发行。这些教材的基本特色就是加强了现代逻辑的份量,尤其对一阶命题逻辑演算都作了系统的演绎,力求把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最基础、也是最本质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目前在中国大陆大学逻辑通识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可能就是由何向东教授主编的《逻辑学教程》。该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教育部推荐使用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全书共11章,包括绪论、逻辑的基本规律、命题逻辑、词项逻辑、现代谓词逻辑、科学逻辑方法、逻辑语用学、论证、非形式谬误等内容。该教材特点是:一是注重吸收以往逻辑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考虑逻辑学的学科属性和科学定位,又要考虑教学需要和实践实际应用;三是有机统一的编写体例,即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的四者统一,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方法三者统一,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二者统一[5]。

2)从教学改革来看。我国逻辑学教学改革呈现以下特点:(1)逻辑学教育教学研讨会逐渐增多。全国逻辑学学会和各专门(专业)、各地分会都十分注重逻辑学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不仅在逻辑学会议中设置逻辑学教育教学的专题或主题,而且全国和部分省市还多次组织召开了逻辑学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会;(2)联系各专业的逻辑学发展逐渐深入。如联系经济学专业的经济逻辑教学改革、联系法学专业的法律逻辑学教学改革、联系哲学专业的逻辑学哲学教学改革、联系教学论的教育逻辑学改革等,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力[6]。

3)从专业教学来看。专业的逻辑学教学有了艰难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先后开设逻辑学本科专业,近20年培养出150多名逻辑学专门人才;从国家开始恢复硕士教育开始,逻辑学硕士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全国已设有逻辑专业硕士点或招收逻辑学研究生的学校、单位近50个,每年能培养逻辑学硕士近百人;中国大陆具备设置逻辑学博士点资格的单位有十多个,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大学等。但有些单位由于师资缺乏,没有设置逻辑学专业,也没有招收逻辑学博士研究生,如东北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大致每年可培养近20名逻辑学博士。近20多以来,中国大陆大致有40%的逻辑学硕士、70%的逻辑学博士毕业后从事高校逻辑学研究与教学。目前在中国大陆逻辑学界活跃的中青年逻辑学学者大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逻辑学专业教育与培养。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国外逻辑科学研究与教学水平相比,中国逻辑学教学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受中国大陆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等学科外部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大陆逻辑科学界在逻辑学教育教学方面重视不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逻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7]。从内容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高等院校的逻辑学教材大多讲的还是基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传统逻辑,尽管传统逻辑有接近日常语言、接近日常思维、通俗易懂、比较直观等优点,但从根本上局限了以数理逻辑为代表的现代逻辑科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应用与发展,限制了中国大陆逻辑学教学科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提高;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看,逻辑学是高度抽象的思维科学,其讲解与传授有相当的难度,现代逻辑的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逻辑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方式方法的使用与创新,而中国大陆高校逻辑学教育教学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五个一、填鸭式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大陆逻辑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逻辑科学的传播与应用,造成逻辑科学的地位、天地萎缩[8]。鉴于此,实施和进行面向21世纪的、一系列的逻辑学教材与教学范式(主要包括教学理论、方式、方法等)研究与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9]。

参考文献

[1]崔清田.逻辑学学科“十五”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EB/OL].(2004-11-19)[2013-12-05].http://www.qddxlib.cn/viewinfo.asp?id=6020.

[2]刘培育.知识经济呼唤逻辑学的发展[J].哲学动态,1999,(2):8-9.

[3]何向东.逻辑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4]王丽娟.关于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1997,(4):58-59.

[5]武宏志.掀起大学逻辑学教学改革的第二次浪潮[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0.

[6]刘邦凡,何太淑.教学论首先应该是逻辑的[J].教学研究,2007,(6):475-478.

[7]王加良.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进路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1):38-39+89.

[8]高丹.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进路研究[J].才智,2009,(8):48.

[9]任晓明,刘邦凡.两岸逻辑学教学与研究交流述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16.

作者:刘邦凡

法律教学改革逻辑学论文 篇2:

关于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逻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逻辑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上好逻辑专业课,开设逻辑公选课,举行短期的逻辑学讲座或报告,举办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关键词:地方院校;逻辑教学;建议

逻辑学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对训练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逻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却处于“鸡肋”的尴尬境地,现状不容乐观,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的意义

逻辑学是以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工具性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的领域有多宽,逻辑学这一工具性学科就会延伸有多宽。逻辑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有着鲜明的特征和自身的科学魅力,逻辑课教学的意义就直接体现在它的学科性质上。

1.基础性

逻辑学是一切知识和学科的基础,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4—1921)在所译《穆勒名学》中指出:逻辑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领域都要应用逻辑,离不开逻辑,世界各国历来有把逻辑列为学校的文化基础课而加以研修的传统,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科分类目录,把逻辑学列入相当于技术科学的基础科学,排名数学之后,位列第二,肯定了逻辑方法的普遍意义和逻辑学知识的基础性地位。

2.工具性

作为一门提供思维工具的科学,逻辑学本身并不能给人们提供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但是人们可以运用逻辑学所提供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知识,以此为工具,获得具体科学知识。这一点和人们所熟知的语法科学很相似,因此,逻辑学又被称为“思维的文法”。此外逻辑学的工具性还体现在论证真理、反驳谬误、揭露诡辩上,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这更清楚地表明逻辑学所研究和所提供的知识乃是工具性的知识,它是一切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科研活动中所必须运用的一种手段,离开了这一工具就不能进行正常、正确的思维。

3.服务于全人类

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或种族性的,它是一门全人类都要应用的学科。世界上无论什么人,只要他在思维着,只要他在进行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都必须运用思维形式和它的基本规律。虽然思维的内容可以有阶级性或民族性,表达思维的语言可以有民族性,但共同支配这种思维存在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绝对没有民族性或阶级性的。在这里,既没有民族、国家、阶级、和阶层的区别,也没有地域、性别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逻辑学属于全人类,为全人类服务。

二、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现状

逻辑学是一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科学,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地方院校,通过逻辑学比较系统地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逻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增强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随人所愿。

1.逻辑专业课困难颇多

当前我国还处于逻辑发展的新阶段,地方院校逻辑专业课面临的问题突出。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材的选择困难重重。在内容的取舍上,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在还没有统一教学内容标准的今天,如何在体系、结构、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各具特色的逻辑教材中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其次,师资力量薄弱。逻辑课1的教学需要有专业的逻辑学教师,然而在我国地方院校,逻辑学的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不成系统,没有高层次逻辑学研究的基础。再次,逻辑学本身是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一些符号难懂、难记,使学生看到了这些符号式的命题就如同看到数学演算一样,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对逻辑有一种自发的抗拒力。最后,认识上的误区。把逻辑学仅仅认定为一门科学,其实逻辑学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科学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便利实用的逻辑工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的减少,大部分逻辑教师只是通过满堂灌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不能把逻辑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逻辑公共选修课匮乏

逻辑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是启迪人类智慧的工具,是一把打开人们心灵窗口的钥匙。然而在地方院校不仅没有开设逻辑专业,作为必修课只在政治、中文、法律、行管等个别专业开设,而且逻辑学没有划入通识选修课范围,再加上师资的缺乏无法提供开设逻辑公选课程的先决保障,造成了实践上的阻碍,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远未能达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接受逻辑训练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数理逻辑训练缺失

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它是一门涉及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几门学科的横向交叉学科。数理逻辑克服了传统逻辑使用自然语言容易产生歧义的局限性,以其特有的人工符号来书写逻辑法则,突出体现了方便精确的优势。可以说数理逻辑是目前形式逻辑的极致,在严密思考方面的能力,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任何人都不容忽视的。然而遗憾的是,在地方院校,尤其是文科学生数理逻辑训练却越来越缺乏,文科教育不开高等数学,也没有开数理逻辑课,导致文科学生的逻辑训练缺失情况严重,文科生因注重形象思维而忽略了抽象思维的锻炼,思维的定势容易形成创新思维的障碍。数理逻辑是集数学、逻辑学和语言学为一体的学科,在高等数学早就淡出文科学生的专业范围的今天,数理逻辑更显得尤为重要,它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的。

三、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的建议

地方院校逻辑课教学面临的问题颇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上好逻辑专业课

首先,加强逻辑教材的建设与使用。针对地方院校学生的实际,教材的选择应立足于传统逻辑,同时把数理逻辑的优秀成果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重点内容的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真正体现逻辑学的工具性。其次,对地方院校的逻辑师资进行培养和壮大。鼓励本院校的逻辑学教师继续深造,攻读逻辑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推荐本院的逻辑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逻辑研讨会,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取长补短;邀请国内知名的逻辑学的专家、学者来本院讲学,对本院的逻辑课教学给予指导。再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逻辑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严密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基本内容时注意引用经典、趣味的例子。

2.开设逻辑公选课

大学阶段是巩固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人的逻辑思维有天赋的区别,但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训练获得的。要真正提高和强化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其他各门学科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职责外(即各门课程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系统地学习逻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加设逻辑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势在必行。在通识选修课中尤其要注意,对各种逻辑规则不是当作抽象的逻辑知识或理论进行讲述或推导,而是作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工具或材料,对各逻辑规则要放在日常思维实践中进行分析和阐述,使学生感觉逻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打破逻辑的神秘感,消除学生对逻辑的畏惧。

3.举行短期的逻辑学讲座或报告,促使学生自学逻辑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在知识选择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要促使学生自学逻辑知识,一定要发挥兴趣引导的作用,组织一些短期的逻辑学讲座或报告,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带进一个逻辑的世界,教师在讲述中尽量避免加入枯燥的逻辑学符号,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取代经院哲学式的说教,寓教于乐,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们知之,好之,进而乐之。这种遵循人的本性从而诱发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热情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好学不倦,乐学不辍,最终进入“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高级境界”。

4.举办演讲辩论赛等活动,给逻辑训练以实战演习

要掌握一种技能,是长时间的,并且训练是枯燥的、艰苦的,作为抽象思维的逻辑训练更是如此。因此,除了对一些公式、定理进行抽象演算外,还要引入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如组织课堂演讲、辩论就是很好的形式。特别是在辩论中,学生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透彻地分析问题才能切中对方的要害,让对手无以为辩。同时在表达上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逻辑紧凑,并且要善于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脱颖而出。在辩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讲评。好的讲评不是要评论辩论的具体内容,而应该是着重评论辩论的思维过程,对思维形式或方法进行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思维过程或创造过程,才能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正如笛卡尔在思维法则中提到的:“为了获得睿智,思维应当练习,可以通过别人是如何发现答案的思考过程进行练习。甚至还应当系统地细察人们最不足道的发明创造,虽然这些发明创造的程序本应当得到说明或有所暗示。”这种讲评或评价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训练过程。

参考文献:

[1]周艳玲,冯婕.逻辑学与思维训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伍玉婵.“乐教”与逻辑课课堂教学改革[J].广西高教研究,2001,(8).

[3]尹鑫.教人思维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J].昭通师专学报,1993,(1).

[4]张路安.高校逻辑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5]吴仲华.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作者:代杰

法律教学改革逻辑学论文 篇3:

公安院校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摘 要】公安教育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为此目标,公安院校就必须在教学方面狠抓落实实践性教学。《逻辑学》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适用公安实战的需要,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在逻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出一套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公安教育 实践性教学 逻辑 公安实战

在我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公安教育要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创新。因而,公安部在进行公安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转制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这就强调了公安教育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要达到此目标,公安院校就必须在教学方面狠抓落实实践性教学。《逻辑学》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警察职业素养,适用公安实战的需要。为此,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在逻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实践性教学必要性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逻辑课教学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的。首先,逻辑学这门学科經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师熟练地、系统地讲授逻辑学知识,因而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讲授逻辑学的理论知识展开,以达到讲授逻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条理性,但相对弱化了逻辑学课程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其次,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计划任务,注重内容的讲解,有时甚至不得不“满堂灌”,而学生忙着听和记笔记,思考的时间不多,搞课堂讨论教师也只能控制着有限的时间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难以有效地展开。虽然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但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培养出适应公安实战部门需要的人才。

(二)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必要性

1. 逻辑学课程自身的要求。逻辑学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它注重逻辑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性,即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实践能力。

2. 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公安机关培养的,具有综合警察职业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应全面提升广大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能力,为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通过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侦查破案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 公安实战部门的要求。公安实战部门针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就明确的提出了要开设逻辑学课程;公安机关政法干警的招录考试题中就有大量的逻辑题目。因为通过逻辑学教学不仅能训练警察明确概念、准确判断、精确推理、假设论证等能力,还从警察执行任务、处理问题、组织指挥、文字表达、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上予以训练和提高,特别是在侦查工作中,有助于侦查员打破思维的瓶颈,迅速地侦破案情、有效地打击犯罪。

二、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笔者认为,在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主要有:

(一)强化课堂训练和课程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运用启发式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注重把逻辑课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在选用教材和教辅资料时,应注意采用适当加入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如设计与公安业务联系紧密的实践性较强的、答案不具唯一性的练习题、思考题等,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进行案例教学。针对逻辑学的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避免教学中出现的呆板、枯燥、抽象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密切联系公安工作的实际,大量搜集、整理逻辑思维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举一反三,领悟和掌握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将知识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增强了逻辑学的教学效果。

(三)举办一些校内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观看侦查破案的视频;请公安实战部门经验丰富的干警、特别是刑侦专家来讲座,了解他们怎么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确有成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置模拟案件现场,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从中分析、推断关于某一环节的结论,通过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的掌握、应变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需要提高的地方。

(四)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和实训。当学生在所学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和实训。如观摩刑侦队的案情分析讨论会,亲眼看到公安第一线的刑警们运用公安业务知识和敏锐的逻辑思维,是怎样准确判断、精确推理和假设论证,来研究和推测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及其作案情况,确定案件性质、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或带领学生到治安形势复杂、违法犯罪多发地带的刑警队、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地方,观摩老干警办案、处理治安案件或纠纷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参与其中;也可借阅实战部门的一些法律文书等,以便于学习。并要求学生从逻辑学的视角,并结合业务知识,写出观摩实训总结,也可模拟制作相关的公安刑事法律文书和治安管理文书,以此作为作业,记入平时成绩。总之,通过校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逻辑理论运用于思维、学习和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把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思维技能和实战能力的目标。

三、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性教学在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被越来越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面临较多的问题。从逻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来看,就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既会逻辑教学又懂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能付诸实践的教师队伍。从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来看,与要求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教师是政法类院校和地方院校科班出身,并且一到公安院校就登台授课,经过多年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但他们普遍缺乏实战经验,除少数教师到基层调研、实习、挂职锻炼过,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大多数教师长期呆在学校,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实际了解来自书本或媒体,逻辑学教师更是如此。教师们要胜任逻辑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化与公安实战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到公安实践部门去调研、挂职锻炼等。

(二)实践性教学的经费问题。尽管公安院校对实踐性教学在经费上作了规划,但缺口比较大。一方面,教师到公安实战部门挂职锻炼、调研,请公安实战部门的优秀民警来院校任教或举办讲座等,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学生校内举办的实践性活动,以及到公安实战部门观摩、实训,以及观摩、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需要经费支撑。因此,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是公安院校当前面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只有经费得到了保障,多途径的实践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三)建立观摩和实训基地问题。建立观摩和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涉及多个部门和多种设施,可以把它视为多部门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上级公安机关发文,形成指导性意见,其次需要公安实战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公安院校统筹规划和积极配合,形成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

除上述问题需要解决外,还应适当增加逻辑学课时,并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建立实践性教学的评估、激励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练、战”有机结合,达到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公安机关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公安部. 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 2008.

[2]孟建柱. 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完善公安继续教育. 推进公安教育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 千千网,2010-11-26.

[4]许细燕,吴明高. 新时期公安教育教学改革论丛. 2011.

作者:文颖丰 曹永革

上一篇:中学生挫折教育策略论文下一篇: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