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破坏保护对策探讨论文

2022-04-25

摘要:运用平坝县第二次湿地调查资料,对平坝县的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森林破坏保护对策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森林破坏保护对策探讨论文 篇1:

湖南道县湿地资源调查及分析

摘要 在道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县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完善法制、健全体系,科学规划、严格执法等湿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 湿地资源;调查与分析;道县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服务,而且具有环境调节功能和具大的生态效益,是最大的生命支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状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道县湿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2010 年,全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境内湿地资源开展了第二次专项调查。笔者对道县湿地资源基本情况和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和对策。

1 调查概略

1.1 调查目的查清全县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的现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1.2 调查范围覆盖符合湿地定义的全县范围内的所有湿地资源,包括面积大于5 hm2 ( 含 5 hm2) 以上的湖泊湿地、 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 10 m 以上、长度 5 km 以上河流湿地。

1.3 调查内容该调查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一般调查指对所有调查范围内的湿地斑块名称、序号、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坐标)、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状况、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以及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进行调查。重点调查除一般调查所列内容外,还应调查湿地自然环境、湿地水环境、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植被和湿地保护与管理、利用状况、社会经济情况和受威胁状况。

1.4 调查方法该调查主要采用遥感解译后获得的湿地型、面积、分布( 行政区、中心点坐标) 、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 所属三级流域等各项调查因子数据。利用调查区域湿地斑块遥感解译区划图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将各项调查因子与实地对照,核实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湿地类型、植被类型、优势植物种、 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相关数据资料,最后统计各湿地类、湿地型及其面积和其他相关数据[2-3]。

2 调查结果

2.1 湿地类型全县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4大湿地类(表1);主要湿地型有7种,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森林沼泽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和永久性淡水湖(表2)。

2.2 湿地面积全县共有湿地斑块167块,面积5 458.58 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4%。其中,河流湿地4 073.77 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74.63%;沼泽湿地471.54 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8.64%;人工湿地845.87 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5.5%;湖泊湿地67.4 hm2[4] ,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23%(表1)。此外,全县还有此次不予调查的人工湿地水稻田2 267.08 hm2[5]。

2.3 湿地权属全县湿地资源权属主要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其中国有湿地面积5 050.88 hm2 ,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92.53%;集体湿地面积407.7 hm2 ,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7.47%。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等主要以国有权属为主,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则以集体权属为主(表3)。

3 道县湿地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湿地资源特点

3.1.1 湿地比例小。目前,全县共有湿地总面积5 458.58 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仅为2.4%。其中,以天然的河流湿地为主,居各湿地类型之首,面积达4 073.77 hm2 ,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74.63%。

3.1.2 生态区位重要。道县潇水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纵贯全县南北,流经12个乡镇街道,具有重要的防洪、蓄水功能,同时是全县人民最重要的饮用、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的水源,是全县人民的生活命脉。

3.1.3 野生动植物丰富。道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温暖湿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地资源丰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县共有湿地植物共计488种,隶属95科278属,其中苔藓植物3科3属3种,蕨类植物10科12属17种,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81科260属464种。湿地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种类组成以胡桃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植被类型有森林、灌丛、灌草丛和水生植被4种,全县湿地植被面积1 385.74 hm2,植物群系有44个;湿地脊椎动物有263种,隶属于5纲28目81科属,其中鸟纲11目29科88种,鱼纲5目11科47属61种,两栖纲2目8科12属32种,爬行纲2目12科40种,哺乳纲8目21科42种。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保护意识差。广大人民群众对湿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不够,湿地保护意识普遍不高[4,6]。道县湿地保护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工作还没有深入开展,县人民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虽然采取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保护措施,但对湿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高,对保护项目建设只停留在一纸空文上,没采取实质性的保护措施。对湿地保护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湿地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3.2.2 投入资金缺乏。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湿地保护项目建设与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等方面,需要足够的、大量的资金注入。目前,道县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已批准建立的湿地保护建设项目不能顺利实施。

3.2.3 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没有一部专门的综合性法律法规[7],已有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不成系统,法律条文有相互交叉、重复的现象,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8],相应的政策体系也不完善。县林业部门虽为湿地工作保护管理的主管部门,但只拥有对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管理权,却不具有湿地资源的实际管理权,形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主管部门的虚设[9]。湿地保护管理混乱,职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县人民政府对湿地保护没有设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的湿地保护管理人员,管理粗放,专业化管理不够,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3.2.4 保护力度不够。执法检查保护力度不够,破坏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10]。近年来,道县大力发展小水电开发,在河流上游筑坝引水发电,导致下游河流干枯、非法猎采野生动植物、泥沙淤积、非法采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现象,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湿地面积、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衰减[11]。另外,全县湿地保护总量不足,湿地保护率不高,一些重要湿地没采取保护措施加强保护,没有充分发挥湿地应有的功能。

4 道县湿地保护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保护湿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保护[4]。政府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在全县人员流量大、集中的休闲广场、繁华商业地等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湿地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等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增强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4.2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保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将湿地保护和建设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国家应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划定的湿地保护区域进行有价补偿。另外,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拉动、项目倾斜等途径,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湿地资源开发与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建立科学完善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

4.3 完善法制,健全体系湿地作为一类专门的生态用地,国家应加快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立法步伐,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湿地保护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2]。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湿地保护进行科学管理。

4.4 科学规划,严格执法县人民政府要制定好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13]。在现有制度下,林业部门切实履行综合组织协调职责,与其他湿地保护职能部门加强协调,依法共同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对非法采砂、非法猎采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参考文献

[1]白洁,马静,徐基良,等.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4):58-62.

[2] 冯粉定,罗春梅,张晓利. 江都市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及评价[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19-23.

[3] 高玉龙,李卫国,陈传海,等.仪征市湿地资源调查与分析[EB/OL]. wenku.baidu.com/view/e26b70174431b90d6c85c77d.html.

[4] 周树怀. 湖南湿地[M].长沙市:李小山,2011:200,180,178.

[5] 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道县志[M].北京: 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1:67.

[6] 吴 豪,虞孝感,姜加虎.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J]. 生态经济,2001(11):21-24.

[7] 王蓉,ONGLEY E D, 蔡守秋,等.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总体评估及立法建议[C]//印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108.

[8] 王蓉,ONGLEY E D, 蔡守秋,等.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分析和建议[C]//印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5-78..

[9] 姜宏瑶,温亚利.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J].林业资源管理,2010(3):1-6..

[10] 张万钦,王团荣,刘占朝.河南省湿地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初探[C]//印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3-219.

[11] 吴铃华.浅谈宁德市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B/OL]. www.doc88.com/P-542678268158.html.

[12] 孙玉成.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C]//印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34-339.

[13] 曹明.浅议我国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EB/OL].(2014-11-16) www.doc88.com/9-8468050247101.html.

作者:郭学远 胡军文

森林破坏保护对策探讨论文 篇2:

平坝县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 要:运用平坝县第二次湿地调查资料,对平坝县的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

关键词:湿地;现状;保护;对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Pingba County Wetland

Liao Zhengwu1 et al.

(1 Forestry Bureau of Pingba County,Pingba 561100,China)

Key words:Wetland;Situation;Conservation;Countermeasure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中将“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l]。《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将湿地、农业、林业并列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唯一有国际公约保护的生态系统。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具有独特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提供人类必需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其在自然水循环中的独特作用,而被称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及公众十分关注的热点课题[2]。为了解平坝县湿地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系统调查,以期为平坝县的湿地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研究地区概况与方法

1.1 自然概况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东部,东经105°59′24″~106°34′06″,北纬26°15′18″~26°37′45″。总面积99 880hm2。全县平均海拔1 250m,最高海拔1 645.6m,最低海拔963m。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6.8℃,1月均温4℃,7月均温22.4℃。极端最高气温为34.1℃,极端最低气温为-10.7℃,无霜期273d,年降雨量达1 298mm,相对湿度为83%左右。

1.2 研究方法 按照《贵州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贵州省林业厅2012年4月),对平坝县行政范围内符合湿地定义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8hm2及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对所有符合最小调查面积要求的湿地斑块以及符合最低长度与宽度要求的河流湿地,调查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类型、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保护管理状况、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等18项一般湿地调查因子。依据已区划好的卫星图片图斑,与实地对照判读、验证,并核实、补充和完善所有的一般调查因子。调查流程:对照打印图纸熟悉调查图斑→实地判读验证→核实、修改图斑→核实、修改和完善调查表格→取景照相→整理外业调查资料→数据输入电脑→数据汇总分析→编制调查报告,提交调查成果。

2 湿地现状

2.1 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 平坝县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库塘和输水河3个类型,共有湿地斑块39个,湿地总面积873.42hm2。通过调查,全县共有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永久性河流23条,面积529.48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60.6%;全县共有面积8hm2以上库塘15个,面积338.09hm2,占全县湿地面积的38.7%;全县共有季节性河流湿地1个,面积5.85hm2,占全县湿地面积的0.7%。39个湿地斑块中,最大湿地斑块为羊昌河,面积229.2hm2;最小湿地斑块为二官河沟,面积1.62hm2。

受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影响,全县湿地分布与地形地貌特征基本相吻合。以中部平坝河为干流,辐射向两侧分布,河流基本为南北走向,向北汇入乌江。库塘为筑坝拦蓄河流而成,最大库塘为松柏山水库,面积70.64hm2。 (下转110页)

(上接102页)平坝零星湿地区共有湿地植被面积50.64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873.42hm2的5.8%。

2.2 湿地植物和植被 调查植被群系共有18个,其中以空心莲子草群系分布最广,其次为双穗雀稗群系,第三为小飞蓬群系。人工湿地(库塘、输水河)植物群系和种类较少。主要湿地植物种类为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小飞蓬、水蓼、青蒿、苎麻、一年蓬、野菊花、水芹、水竹、千里光、蒲公英、牛膝、马鞭草、圆果雀稗、荆三棱、野菊、车前草、喜旱莲子草。天然湿地植被分布较零散,种类较多,处于自我繁衍状态,未有保护利用记载;人工湿地因人为因素影响,植物群系和种类较少,未有保护利用记载。

3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3.1.1 盲目开垦和改造行为依然存在 盲目的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镇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和功能下降。如乐平镇水淹塘部分湿地被填来建房;平坝县最长的羊昌河,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水体污染严重,导致河道的面积和容积缩小,行洪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化,野生水生生物种类锐减。

3.1.2 湿地水污染问题仍很突出 工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虽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流和库塘水体,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羊昌河上游的东门河,河水已成黑水、臭水。污染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湿地质量下降、功能衰退。

3.1.3 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 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已使平坝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部分地区的湿地水文受到严重威胁,导致湿地水质降低,库塘萎缩。

3.2 保护和管理湿地基础工作薄弱

3.2.1 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 目前,仅有经国家林业局审议通过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且刚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宣传实施仍不到位。我国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湿地的一些法律零散分布在《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都不是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出发制定的,没有建立湿地利用许可制度、补偿制度、调查监测制度、评估制度等,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满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造成湿地管理很被动,对一些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找不到处理的法律依据。因此,湿地保护执法监督工作基本没有开展。

3.2.2 县级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县级林业部门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湿地资源的监测工作根本不可能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投入基本为零,湿地科研宣教工作基本没有进行。

4 对策建议

4.1 立法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经国家林业局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国家应强化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法制建设,尽快制定一部《湿地保护法》。各省市配套制订相应《湿地保护条例》,使湿地保护和利用工作逐步走向依法管理和利用的法制化轨道。

4.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平坝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成立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保证人员编制,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4.3 组织编制县级湿地保护规划,落实湿地保护方案 利用此次湿地调查资料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组织编制县级湿地保护规划,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4.4 加大对湿地保护管理的投入力度 当前湿地保护和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瓶颈。为此,政府投资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快将湿地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同时,应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从湿地经济作物或经济活动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应积极争取关心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内外社团和个人的捐赠,以把湿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减少到最小。

4.5 提高市民湿地保护的意识 湿地保护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需要有很高的公众参与度。因此,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对保护平坝湿地至关重要。通过“世界湿地日”、“中国湿地日”、“爱鸟周”等多种形式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宣传湿地保护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加强湿地功能、价值和效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平坝市民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湿地保护管理规定[Z].北京.2013:1-2.

[2]靳永峰,周彦平.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探讨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88-89.

[3]谭光明,许辉,李彦华,等.山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7(5):3-6.

[4]张凡,李淑玲,胡祥娟.固原市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09-310.

作者:廖正武 廖婧琳

森林破坏保护对策探讨论文 篇3:

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保护对策

摘要:森林资源是中国发展林业的根本保障,而在中国近代化的大环境下,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为其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基础的资源保障。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特点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对策进行了归纳,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结构特点;保护对策

引言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所包括的各类天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益的生态服务,即为其服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和服务功能进行科学评估,对于保障人和森林系统可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理论意义,也给政府决策人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极大程度上防止了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自然生态系统损失功能的目光短浅情况。因此,要更有效地进一步发展林木产业,并完成产业转变,就必须对林产资源利用的配置及其结构作出科学分析[1]。

1森林资源分布与结构特点

1.1资源分布特点

辽宁林区总面积721.12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48.31%,有5562.32万hm2的林地,森林覆盖率达41.2%,主要集中在辽宁省东部,辽宁南部,辽宁省西部。辽宁省东部林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全省森林总量的60%,辽宁省南部、辽宁省西部的比重都比较低,尤其是辽宁省南部,仅为71.69万公顷,所占比重不足全省10%。

1.2资源结构特点

辽宁造林面积316.32万公顷,蓄积量16781.29万公尺。这主要是因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辽宁近年来大力推进了防护林建设,因此,我国防护林的覆盖面非常广。根据辽宁省的生态特点,目前已有20种以上的树种。从林分的密度、积累量来看,以油松、落叶松、银白杨和刺槐为主,共约465.11万hm2,达我省林分的90%,约24853.12万平方米,占辽宁省总蓄积量的89%。

2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造林质量差

植树造林,可不是简单的挖坑、种树那么简单,很多人都是走个过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植树意识,对选择、检查、验收、抚育等环节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对人体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造成“植林不出林、栽树不见树,树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低”的现象。

2.2乱砍滥伐

近几年,人类为了个人、单位、当前的经营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滥伐、破坏动植物,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屡禁不绝。尤其在偏远山区,由于缺乏法制观念,一些村官常常带头破坏国家森林资源,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置之不理。慢慢地,国家的林产资源就越来越少,却逐渐珍惜了过来[4]。

2.3火灾和病虫害危害严重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最致命的威胁,但这场大火却是防不胜防的,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如果出现了山林火灾,由于火势猛烈,且波及面积之大,扑救起来十分麻烦。此外,由于林木病虫害的防控管理工作还不能做到位,林木病虫害生长快、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再加上相关主管部门在监控、预警和防控上的技术落后,危害性非常巨大。

2.4森林经营水平低

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发育速率才得以增加,管林速度要明显大于植树造林,相反,林产资源也会增加得缓慢。中国林木的一般经营水平较低,只是造林时不易成林,且林木也只处在自生自灭的状况,尽管中国植树造林的数量较多,且植树造林覆盖面大,但林木覆盖率增幅却很小。

3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和策略

3.1强化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辽宁省林业生产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利用当地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经营方式,以及当地的板栗、杏子、苹果、核桃等特色林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了众多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国林业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3.2加强天然林保护

要强化林业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严格管理,积极发展,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人工林的绿化,并利用人工林技术,提高人工林的质量和保存率。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天然森林的养护力度,以丰富自然森林的生态建设功能,促进生态格局的多元化,进而维持自然环境和生态多样性。因为天然森林的涵养功能是人工林的1.5倍,其生态效益是人工林的1.6倍,因此,一旦受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从中国的林产品资源分布看,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天然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要严格控制采伐和封山育林,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3.3提高森林质量

从辽宁省现有的林地资源情况看,中幼林覆盖面积很大,发展潜力很大,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对中、幼树的抚育,积极转变低效林业,选择合适的树种。采用针阔混合、乔灌混合等方法,以进一步有效优化林地生态建设内部结构,形成了稳固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林地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林地品质,为林地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3.4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

继续落实"严管林、质为先"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形成全面科学地保护与发展林业产业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林地培育与经营管理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有关技术规程与规范。同时根据目前全国林地资源总质量变化较小的特征,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護力度,严格限制再利用林业数量,进一步规范对林地资源征占的审查批准程序,加强森林管理综合执法队伍,防止森林资源非理性损失。通过大力实施中、幼林的造林,旨在提升我国的林木质量,增强其防灾能力,实现我国的林业生态系统功能完善、体系健全、稳定,切实保障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

辽宁省的人工乔木种类以落叶松、山杏、刺槐、小叶杨等为主,灌丛种类则以山桃、砂棘为主,植被品种较小,种类简单,由它们与其他一些树木所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因此植被种群的稳定性也较低。通过森林生态建设,可以扩大乡土的树木造林种类,同时,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选育,增加植被群体数量,并利用增加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来提高植物种群的稳定性。

结论

广泛开展林地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认识水平,形成保护生态的社会共识。进一步加大了林地生态化工程力量。在维护好已有森林资源的基石上,强力营建水土保持林、生态经济林,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健全林木灾害抗管系统。经过国家自然森林环境保护工程、退耕还草等国家林木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展,民和县的林木资源总量已明显提高,但同时也需要加强护林防火、防控林木病虫害有害生物和打击滥采伐、乱狩猎、滥开采等“三乱”现象。坚持依法治林,抓好林政企业管理。依法规范林地林权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林业使用管理,建立和健全林业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科学地利用林业和严格林业使用管理政策措施,实现林业资源只有增长没有下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程雪玲.十八里堡林场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保护对策[J].甘肃科技,2016,32(19):3.

[2]杜志,甘世书,胡觉.西南高山林区森林资源特点及保护利用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4(B06):5.

[3]徐聪荣,宗道生,邵树立.基于生态系统管理视角的庐山森林资源保护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7.

[4]蔡湘文,黄乘明,罗亚平.灵长类栖息地森林资源特点和保护对策的探讨[C]//灵长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国扶绥国际灵长类研讨会.0.

[5]徐高福,王光贵.千岛湖区森林资源变化特点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

作者:潘艳茹

上一篇:护理工作病情观察研究论文下一篇:民事诉讼法院调解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