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式计算机专业论文

2022-04-26

摘要:“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工作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文章以信息系统工程为载体,就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方法设计与应用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并认为在“信息系统工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项目驱动式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驱动式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1: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中的 应用探究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其目的是要培养适合现代化发展的计算机人才,但是现阶段的培养效果不好。通过不断的探索,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专业 项目驱动式教学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每年都在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是有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当代高职高专学校普遍设立的专业之一就是计算机专业。探寻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得非常重要。

1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

项目驱动式教学产生于18~20世纪的欧洲,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和完善于欧洲工读教育和美国合作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既是教学方法,又是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计算机教师只在旁边进行辅助性的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2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学在这些院校教学中非常受重视,但是计算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差不多一样,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基本上采用大班教学,教师首先是课堂集中教授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学生针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按照教师课堂要求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或者一个章节结束以后以实验的形式再上机。这样的授课方式,从表面上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的表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地复制到机器上,没有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联系性也被打破,既不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连贯性,又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使得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基本上是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总结出来的,这节课与下一节课的案例往往没有联系,且每个案例往往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有全局意识,当遇到实际的软、硬件项目生产中的问题就不能很好地予以解决。通过这教学方式,学生也不能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有的软、硬件项目经验,这样会在找工作中遇到麻烦。因此,为了能够让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努力探索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来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优势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项目驱动式教学相比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优势非常明显。此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优势。教师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起引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项目进行教学活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是在充分了解专业课程关联性后,设计一个大项目涵盖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计算机专业中的每门专业课运用到项目只是之前设计出的大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之间联系紧密,并且能够组合成一个大项目。通过这些子项目实施的项目式教学法针对性很强。当学生完成全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时,学生也就完成了一个大项目。通过这个大项目中的各个子项目的不间断练习,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思維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出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没有进去公司企业前就有了项目经验,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就更具有优势,相比于没有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更加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4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应用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大项目的设计是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只有学生对课程中的子项目感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好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性,这样也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一个班中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会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授计算机专业知识时选择的子项目的难度不宜过高,能够保证所有学生能够跟上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大项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大项目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生在学习过后,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公司需求。

在安排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候,学校一般会安排机房,且每次上课机房基本不变,采用一体化教学,方便边教边练。因此,在教师实施项目式驱动教学时,得益于学校的教学安排,上课机房基本固定。这样就有必要制定类似于企业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培训、考勤、数据管理、项目流程等。将上课学生按照项目开发需要分成几个或者十几个团队,便于教师管理,也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项目特长,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动性。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师或多或少地有科研项目或者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师在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可以选择班级团队中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项目中,进行进一步培养。可以根据学生参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师的项目做出的贡献,给予学生一定奖励。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优势,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积累企业项目开发经验。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师只要转变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龙森.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6(5):173-174.

[2] 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辉金.以“任务驱动”的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模式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9,13(11):68-69.

[4] 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5-130.

作者:袁立 邓成俊

项目驱动式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2:

基于项目驱动式的“信息系统工程”教学研究

摘要:“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工作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文章以信息系统工程为载体,就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方法设计与应用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并认为在“信息系统工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高等教育;信息系统工程;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周化(1978-),男,湖南耒阳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3)。(广东 广州 510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24)的研究成果。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1]换句话说,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创建的特定场景下,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加工与综合运用,并且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该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2]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包括模拟项目)、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目前已有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生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3]但关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并且课堂教学所用案例或项目也随着教师能力素质的不同而不同,未能形成一个标准的度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4]因此,对项目驱动式教学进行研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去发现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由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以项目和案例为核心的,而项目和案例都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因此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在项目实训中,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模拟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讨论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项目角色,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项目的进度学习和思考。

本文的后续章节将以信息系统工程的课程教学为载体,详细阐述如何在教學过程中构建项目体系,并随着项目开展逐步完善整体项目的跟踪、讨论和评价体系。

一、教学模式设计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教师所设计的具体项目为基础,将讲授的知识点蕴含于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对所分配的阶段性任务进行分析,积极通过网络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团队小组为单位对所收集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再通过课堂反馈环节将所提炼的解答进行讨论,最后在师生的开放式点评下顺利掌握该任务所蕴含的知识点。

1.“信息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问题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设计方面又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偏向理论阐述,势必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在课堂反馈上多数学生反映理论课程比较枯燥,内容太抽象,不易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本课程的实践性也相当强,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借鉴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灵活适应不同企业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而并非照搬照套。学生对项目的不同理解也能够沉淀为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为主线,很多应用广泛的新技术,例如组件工厂、业务流程识别、信息系统集成等都无法传达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学非所用。

(2)教学形式单调。一方面,仍然是老师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做听课笔记,笔试时考查书本中主要的理论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流于表面,往往对实际应用性较强的问题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日趋年轻化,项目经验不足,“信息系统工程”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项目和工程的管理经验,讲授时才能把原理方法和实际开发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感觉到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信息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策略

一个合适的“项目”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关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项目中去,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引导学生针对项目展开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目的。

(1)构建情景,提出项目目标。构建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这种“现实情境”中探索实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探索方法,团队合作完成。对于已经提出的项目,教师不要急于分析或讲解,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智慧,按照4~6人团队小组的规模共同对所提出的项目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就需要完成的项目目标提出问题。

在提出的问题中有部分是以前已经学过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必须通过知识回顾和综合由自己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学过的内容,即在项目中隐含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新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采取由学生组成的项目实施团队协同讨论的方法共同完成,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这种团队式的学习模式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模拟今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勇于探索精神。

(3)及时反馈,客观开放点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反馈程序中要从团队反馈和个人反馈两个方面全面掌控学生对所研项目的各个知识点的完成情况,在项目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所有学生团队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点评,点评的标准大多是开放性的,无需拘泥于固定的结论。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的“亮点”,将“亮点”设计成新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另外,对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实施与教学监控

1.教学实施环节的过程设计

首先,教学过程中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大课80~150人,以案例式理论教学为主,大课授课老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来担任,并由大课老师负责设计课程所需的全程项目及根据教学进度完成项目分解。

ERP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ERP系统的剖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过程和企业业务流程。因此,建议大课老师所构建的项目体系与企业ERP系统相类似。具体项目设计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1)提出项目。如“XX企业ERP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实施前应着手准备的事项。例如:项目立项所需的现场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行文规范,普适性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特殊流程的获取。

(2)分析项目。将整体项目依照软件工程的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通过项目的需求分析完成企业业务流程若干术语与需求的对应,数据流图的阅读和组织,数据流图的分层等知识点的传授;通过对项目的逻辑结构分析,完成以数据流为核心的数据字典、IPO图表、结构图等知识的表达;在项目的测试阶段,完成黑白盒测试法以及信息系统缺陷池的设计。

(3)项目验收。此环节为课程教学的归总环节,将项目管理的若干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介绍项目的成本管理、人员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管理内容。

小课人数安排在40人之内,5~6人组合成项目团队,分别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工作流程分为售前、开发、测试、项目经理等角色,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课的主要任务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阶段性的项目检查。以团队为单位选出团队代表讲述大课布置的任务和项目的解决思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给予项目执行的建议。与传统的授课形式相比,小课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学生和老师能够通过项目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2.教学监控体系的设计

教学过程执行的好坏,教学效果的理想程度与是否具有一个好的监控、考核体系密不可分。在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分四个阶段进行全程的控制,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放任自流。教师尤其要约束不自觉学生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第一阶段,了解学生对项目驱动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认识,通过检查笔记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该课程总体思想的理解程度。

第二阶段,根据项目进度表,检查学生完成各阶段项目文档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认识程度,并要求以该项目文档为依据进行项目的后续设计。

第三阶段,项目汇报过程,指导教师对学生项目团队的阶段性任务进行指导,通过点评团队代表的项目实施汇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团队之间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受到启发,引起思考,提出新问题。指导老师对汇报后的讨论环节加以引导,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情况。

第四个阶段,检验学生在一个学期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以及平时的出勤、答问、笔记等学习情况。

三、教学反馈

基于项目驱动的“信息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线索组织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纯理论的讲授模式,与社会行业需求接轨,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最初的项目启动,了解了项目调研的意义和目的;通过项目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增强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协作与项目报告,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通过对后期项目测试和项目管理的训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整体项目完整性的认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自我审查能力。

綜上所叙,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项目全局掌控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学生在项目中探索和求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同类课程也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和实际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CDIO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2):57-60.

[2]钟增胜,许江.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0):159-160.

[3]周卫,赵静.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软件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7):71-72.

[4]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164-165.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周化

项目驱动式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3:

高职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项目驱动式课程所应用的教学资源库,其设计方向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相关行业资源、职业指导资源、优秀案例资源等,并且提出了高职院校中教学资源库的实际应用:为师生建立的课程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搭建的自主学习搜索引擎,连接学习资源数据库,为高职院校学生的项目驱动式学习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源库;项目驱动式课程

项目驱动式课程指的是,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借助项目实现,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获取学术技能的教学途径,适用于此类课程教学方式的高职专业有:计算机、土木工程、电力学、船舶设计等;此类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高超技术型考核标准,理论教学已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项目驱动式教学,即将成为实践类学科的主体教学模式。

1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应用

1.1高职专业课程相关资源

1.1.1教学资源库设计理念

项目驱动式课程,是一种教学思想,需要具体的教学辅助工具,配合其完成实践性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库,是一种以数据库为运行载体的学习系统,承载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允许教师与学生多终端登录,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其服务器运行能力应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学资源库设计,成为高职院校践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关键途径。

1.1.2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资源

教学资源库设计应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主体,打造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助于为高职院校师生筛选相关课程资源,增强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查询C语言学科时,得知其在就业市场作为一种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有多种体系:Java、Python等均屬于编程语言;了解此学科的就业前景良好,但是此学科并且就业需求的唯一内容,应掌握同类技能的多种方式,以此明确自身学习方向。在设计教学资源库时,在项目课程中增强了链接功能,学生通过C语言,即可跳转到相关专业(Java)的学习;链接引擎有助于减少学生搜索专业的烦琐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1.2高职专业对应行业资源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包括五大模块:行业、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训练、案例资源;五大模块点击进入后,有多个分支内容,用以完善学生学习所需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思想。行业模块,包括的分支信息为:行业新型技术、行业中发展较好的企业、行业发展历程等内容。在新型技术的板块中,应为学生提供三部分内容:其一,新型技术的发展过程,知识理论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力;其二,新型技术的具体应用,实现的预期效果,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等,便于学生对技术学习进行知识规划,增强学生对技术功能的认识;其三,新型技术的项目驱动式学习演练,以此来测试学生对新型技术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发生自身对新型技术的薄弱点,以便于其调整学习方法。

行业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属于职业化训练板块,具有较强的项目驱动式效应,高职院校应充分这一点,结合实际掌握资源,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项目模拟题,提升其专业技能,为其塑造较为专业的职业技能,促进其日后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高职院校提升就业率,发挥教学资源库的辅助性教学功能。教学资源库设计期间,应关注链接的有效性;比如链接为某行业发展较好的企业官方网站,企业官方网站通常情况下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发生并购、重组后,网页会标注新的网址;教学资源库应建立搜索引擎检测系统,利用后台数据检测链接的有效性,发现网页更改的及时修正,实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1.3高职院校课程资源

项目驱动式课程数据库在设计期间,应以高职院校专业对应的行业属性为基础,为学生引入职业概念,以真实项目为学习元素,为学生呈现具有工作流程的学习过程。课程资源板块应包括:职业技能标准、微资源课件、理论知识教材电子课件、实际对应的项目案例。此模块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学习资料与技能标准,学生以此为参考,训练自身职业能力,力图具有职业属性的专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项目案例分支模块中,包括:案例讲解,技能的应用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等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实操指导作用,是项目驱动式的核心体现,有助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专业技能;在学习完成后,设置小程序追加技术,以辅助检验学生对项目案例分析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述在案例分析中学到的内容,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案例内容,实现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过程。

1.4职业教学资源

职业教学资源模块,包括操作性模拟题库,考证专业化培训课程、职业技能比赛平台。此模块作为驱动式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其专业化视角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其中操作性模拟题库,作为驱动式教学的直接表现方式,以实际操作考题检测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考证阶段,是职业技能水平的集中体现,作为职业资格的敲门砖,具有较高含量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参加考证培训学习期间,线上课程具有直播与非直播两种形式,直播形式的,学生可以在平台提出问题,与授课教师线上互动;非直播的课件资源,可供学生反复多次研学其中的知识。

职业技能比赛,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线上平台,采取的是线上报名,资格认证(所需的资格证书上传正面、背面),比赛时间公布,比赛规则通知,比赛项目具有随机性,在学生项目驱动式训练资源中截取部分案例,并加以调整,提升其技术难度,一方面相似的案例给予学生比赛信心,另一方面增加题目难度,对比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教学资源库为媒介,主导的技能比赛,后期可依据比赛进度,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增加项目驱动式学习过程,强化其专业技能。

1.5优秀案例资源

优秀案例模板,为学生呈现较有难度的案例分析,以国内外优秀讲座、重大项目为指导,拓展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知,提升其学习自信,增强其实操训练韧性,开拓其专业技能的创新思维。此模块分为两部分,为学生展现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参考;案例分析结束后,设计小程序,让学生自主实践其中一小部分的项目模拟,提升其专业技能。五个板块的教学资源库设计,全方位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平台,以项目先驱为主导思想,展开的案例分析内容较多,以此来削弱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专业知识之间串联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在设计教学资源库期间,应配置系统维护人员,适时更新板块内容;维护人员应具有一定高职院校专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数据库维护技能。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思想

课程资源库板块设计期间,应加强企业开发人员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保障教学资源库设计符合教师期望,有助于学生专业科目学习;项目设计采取的是方式为:循环式、分段式;循环式设计理念,有利于体现项目课程的知识点分布,为项目标注难易程度,一颗星到五颗星,分别表示的难度为:驾轻就熟、小试牛刀、一般难度、高手挑战、专家问世,每个项目拥有完整的操作流程,在项目中设定不同的任务目标,操作流程具有一致性,通过循环式项目先驱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段式,相对于循环式,不具有完整的操作流程,适用于工程浩大的专业项目,教师可选择完整项目,采取分段形式逐个击破,为学生展开项目先驱式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库设计形式应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通过项目提炼教学重点,依据专业技能标准,设置学生对专业技能应掌握的程度,主流程设计为:行业真实案例转化成课程资源,实现项目先驱式课程教学;转化期间,依据技能知识点,转化多组项目案例,项目1、项目2、项目3等;学生周期性学习完成后,学习培训资源,参考资格考试。

分支流程(项目1)设计为:项目目标简述(项目实操需达到的预期效果、对实操技能的要求、解决方案的评价等级);相关知识储备(微课资源、理论知识课件、动画模拟实操过程);实践性指导资源(实操线上演练,依据操作过程给学生评分,教师在后台数据可观看学生的操作过程;动画演示正确的操作流程,弱化理论知识的抽象难度,提升技能的操作性);学生自主性考核(笔答题、简述应用題、实操题,全方位考查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此外,站在学生视角,设计教学资源库,提升项目先驱式教学的应用适应性。在教学资源库设立搜索引擎,便于学生以关键词搜索相关学习内容,为学生自主研究专业课程提供便利;搜索引擎呈现列表包含: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课件、与其相关的案例分析、与其相适应的训练习题与项目实操等内容;并且按照此思路搭建教学资源库。

3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库设计的核心思想,旨在为项目先驱式教学提供助力,以大数据兼容形式、稳定的服务器运行基础,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多元化教学辅助资源,从理论知识到实操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课程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设计,应关注教师的教学倾向,以学生应用为基础,建设具有应用系统性、知识服务性教学辅助平台。

作者:彭石燕 冯文健

上一篇: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电教媒体音乐教学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