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扩张药物药理作用论文

2022-04-25

血管扩张药物药理作用论文 篇1:

高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摘 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是药理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药理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药理学内容抽象、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提高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依赖性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析高职药理学的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为提高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药理学信息化教学完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药理学

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药理学原理和基础性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个工作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内容,高职药理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用症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理学内容繁杂而且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大量内容。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机械的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等方法,学生难以对学习内容方式兴趣,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很多高职学生反映药理学难学、难懂、难记忆。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课程教学,因此其教学效果较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这种背景下,高职药理学教学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教手段和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枷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学内容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终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高职药理学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是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有效的指导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分析

药理学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各种药物的适用症状、不良反应、药物间的互相作用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这是学生开展后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药理学教学内容也是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抗心绞痛药硝酸酯类药物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科学应用信息化工具。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

1.课前导学。

课前,教师通过互联网通讯工具如QQ群在班级内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登录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本次教学主要设计了三个任务,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心脏与冠状动脉的结构;其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测试题。这一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个初步了解,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2.课中实施。

(1)情境导入。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播放器等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并提高视频引出诺贝尔发明硝酸甘油炸药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硝酸甘油作为抗心绞痛药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将新生代入具体的历史环境,让学生对需要学习内容产生一个直观印象,从而有效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是课程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所在,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使用了各种手段但是其收效不大,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老师可以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播放器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课程转化为新鲜具体的事物和画面,这有助于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2)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观看3D动画,将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疾病发病机制,这个过程将病理基础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①图片展示血管微观结构,运用动画揭示一氧化氮的扩血管作用,老师进一步解释总结硝酸甘油在相关药理作用中的机制原理。②设计硝酸甘油的扩血管作用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家兔给药前和给药后的变化,促使学生对血管扩张变粗形成一个直观感受。这个过程也可以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有助于课程开展。③动画演示使用硝酸甘油前后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硝酸甘油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的药理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甘油通过扩张血管治疗心绞痛历来是是一个教学难点,老师要多运用相关的视频、图片帮助学生理解。④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理学学习重点之一。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促使学生对硝酸甘油引起的不良反应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其特点和变化。

3.课后提升。

课后,组织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资源库进一步完成课后学习,可以根据其兴趣选取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利用班课平台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进入校企合作基地实践,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连线行业专家视频,由专家讲解工作中如何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课后提升环节对于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课余如果没有老师的严格规定,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进行课余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课后提升。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前所未有高涨,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开展复习和温习,这个过程无疑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总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影響,在这种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传统教学的约束,是高职教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相关研究指出,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教学的应用发挥出强大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和图像,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有助于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顺利开展课程教学。信息化教学将课程内容以动画、微课、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将教学内容里抽象及难以获得的直接体验以最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黄瑜.硫酸镁中毒与解救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2):181-182.

[2]刘玲,王晓情.高职护理药理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4):129-130.

[3]吴伟,任亚丽,顾健.校企合作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2):87-89.

作者:孙芬

血管扩张药物药理作用论文 篇2:

基于电子医疗病历的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西药物使用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14-07-08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30)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6);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杨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Tel:13693376265,E-mail:ywonline@163.com

[作者简介]张红红,硕士研究生,Tel:18801291648,E-mail:zhanghong8913@126.com

[摘要]为了解综合医院中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药与西药使用种类及联合使用特征,以全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2003年12月—2011年7月期间住院的4 602例1型糖尿病成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其使用频率较高的西药和中药以及其联合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时,西药以胰岛素为最多,共1 539例,占8.47%;中药以三七口服剂常见,共183例,占6.25%;中西药物常联合使用的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支持度为45.93%,其次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降糖药组合,支持度为45.50%;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营养剂组合支持度为36.29% 。

[关键词]1型糖尿病;真实世界;成年患者;医院信息系统;联合用药方案

1型糖尿病(T1DM)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1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2],其病因较为复杂,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饮食失节等均可引起消渴病。在治疗上,中医据其临床表现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常用方剂有消渴方、玉泉丸、六味地黄汤、补阳还五汤等,常用中成药有消渴丸、芪蛭降糖颗粒等。西医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又包括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为了解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分布及常用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本研究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数据仓库,选取全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共4 602例成年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信息,重点对其治疗药物信息进行了分析,以了解综合医院中1型糖尿病成年住院患者中西药物使用情况,为1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制定及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选取全国13家三级甲医院HIS数据库中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信息。

1.2数据纳入标准

出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者。患者年龄为25~100岁。

1.3数据排除标准

住院费用<1 000元;住院天数>365 d。

1.4数据的规范化[3]

诊断信息的标准化:参照《实用内科学》(13版)对信息中的诊断名称进行标准化。药物名称和种类标准化:西药, 将药物统一标准化为化学名称,将注射剂及口服剂分开,根据药品说明书,根据1型糖尿病疾病特点,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药理学作用将西药进行分类。中成药, 根据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参照药物处方组成,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中成药进行分类。

1.5数据分析路线

数据分析路线见图1。

1.6统计软件

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对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

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关联规则对患者合并用药进行分析,统计软件为SAS 9.3,SPSS Clementine 12.0,并采用Excel 2007辅助作图。

2结果

2.1患者一般信息

患者一般信息见表1。

2.21型糖尿病中西药物使用分析

2.2.1常用的10种中西药物按照药物名称排列,1 413人用药记录中共有692种西药和252种中药中,最常用的10种西药和中药见表2。

2.2.2常用的8类中西药物按照药物类别排列,西药56类,中药56类,最常用的8类西药和中药见表3。

2.31型糖尿病中西药联合使用特征分析

分别从药物名称及药物类别2个方面,按1种中药和2种西药,1种中药和2种西药,1种中药和3种西药,1种西药和2种中药,1种西药和3种中药关联,得到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见表4~6。

取支持度>20%,置信度>80%时,得到1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中西医用药联合方案,就药物名称而言,没有符合设定条件的方案,其支持度均<10%,按照药物类别得出的符合条件的关联包括1种中药+1种西药联合中的“活血化瘀通脉舒络+降脂药”和“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2种方案;1种中药和2种西药联合中的“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降糖药”,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营养剂”,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抗凝剂+营养剂”,“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抗凝剂”,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降压药+血管扩张剂”,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降压药+抗凝剂”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活血化瘀通脉舒络+降脂药+降糖药” 8种常用联合方案。

3讨论

3.11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中药为三七剂及葛根素制剂

本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中成药为三七制剂及葛根素制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本草新编》云“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葛根素为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及葛根素可以有效地改善高糖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度减慢等血液流变血异常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血管壁上导致的血管腔狭窄,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促进作用[4-5]

3.21型糖尿病的西医治疗以降糖为基础,兼以防治并发症

从西药角度分析,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降糖药和胰岛素。1型糖尿病特指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应使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长期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降压药、血管扩张剂、降脂药、营养剂、抗凝剂在1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被广泛使用。这与糖尿病本身的特点有关,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引起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又可以成为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血脂异常为基础,兼以对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31型糖尿病临床常用的联合用药可能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降糖药

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在本研究含有降糖药的联合用药中,“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血管扩张剂+降糖药”的支持度最高,为45.50%,置信度为82.73%;可能为临床中常用的联合用药。 现代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循环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改善血液黏滞性,调节凝血机制,降低血黏度及血脂, 促进损伤组织修复,部分活血化瘀药还有降糖作用[6]。2013年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中指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无论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还是大血管病变均具有重要意义[7]。指南中提出血管扩张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具体应用。糖尿病视网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还应注意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建议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等扩血管药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推荐使用的血管扩张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前列素E1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药物配合血管扩张剂在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与目前指南的推荐方案一致,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4研究的局限性

HIS由海量数据信息构成,源于临床真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真实诊疗情况[8]。本研究反映了真实世界1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情况,但基于现有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法仅能得出药物联合用药一般情况,对于具体的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还需进一步分析。HIS系统本身具有一些局限性,存在一些噪音数据以及混杂因素,故该研究结果仅能接近临床实际[9]。就真实世界研究而言,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但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联合用药的趋势,如果增加样本量可能使趋势更为明显[10]。本研究仅代表全国13家三甲医院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不能代表全部1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该用药联合方案在一、二级医院是否适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1]。同时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不能避免回顾性偏倚的发生,仍要结合前瞻性的研究才可得出最终的科研结论。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杨薇,程豪,谢雁鸣,等. 基于HIS灯盏细辛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特点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8.

[4]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邱晓晓,王万铁,戴雍月,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HO-1/CO系统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 24(9): 1774.

[6]陈晨,刘倩,高华,等.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J].糖尿病临床,2013,7(2):55.

[8]姜俊杰,唐浩,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的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37.

[9]杨薇,李霖,谢雁鸣,等.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剂量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实效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77.

[10]常艳鹏,张辉.真实世界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联合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86.

[11]杨薇,尤丽,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50.

作者:张红红 谢雁鸣 杨薇 王永炎 易丹辉 庄严

血管扩张药物药理作用论文 篇3: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散,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疗效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内科常见的疑难危重病,终末期住院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临床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根据病史、体征、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ECG等确诊。其中男150例、女90例,年龄56~82岁,病程1~10年,平均3.5±5年,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均具有胸闷、憋气、气促或活动后有呼吸困难、尿少、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和体征。②心功能NYHA分级Ⅲ~N級,射血分数(LVEF)<40%。其中缺血性心脏病190例,扩张型心肌病26例,瓣膜性心脏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均应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均8周。

疗效判定标准[1]: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LVEF上升>20%,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150m;②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LVEF上升10%~19%,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75~149m;③无效:心功能无改善,LVEF上升<10%,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75m。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后LVDd值、LVEF值、6分钟步行试验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LVDd值、LVEF值、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X2=4.36(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Dd值、LVEF值、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的程度,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X2=4.33(P<0.05)。见表2。

讨 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CHF),临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终末阶段。目前CHF常规治疗方案为祛除心力衰竭的诱因,使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醛固酮受体拮剂、β受体阻滞剂等,心力衰竭患目前洋地黄药物仍是改善心力衰竭最有效药物,地高辛不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但长期服用者有5%~15%引起洋地黄中毒,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受到限制。

芪苈强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人参、红花、泽泻、五加皮、玉竹、陈皮、桂枝等中药组成复方,以益气温阳为主,兼具活血通络,同时又具防利水伤正、壅补滞气的功效。丹参活血祛瘀,葶苈子泻肺行水,人参补气通络,红花活血化瘀,五加皮强心、利尿,玉竹养心阴利水而不伤正,泽泻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桂枝、陈皮补气健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作用,尤其是在心功能不全时作用更为显著[2],人参提取物可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3];黄芪除了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心肌细胞,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外,还能改善心衰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异常激活[4]。葶苈子水提物具有显著强心和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且还有利尿作用。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能使血管扩张,具有调整血流循环作用。芪苈强心胶囊众药协同,具有强心、利尿、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心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确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02-735.

2 马宗超,唐智宏,张海.谈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90.

3 吴晓玲,杨裕忠,黄东亮.葶苈子水提物对狗左心室功能的作用[J].中药材,1998,21(5):243-245.

4 霍根红.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1):86-88.

作者:杨常青等

上一篇:超声实践教学循证医学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