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比较阅读

2022-07-08

第一篇:李白诗歌比较阅读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

1 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比较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和杜甫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2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终身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兵车行》为历代所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言七绝,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第二篇: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明·徐增)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文学史专家:袁行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

——摘自网络,吴泓工作室整理

序 言

他是我国自屈原以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说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少有大志,理想高于天。他自比《庄子·逍遥游》中那只一飞冲天的大鹏,又自比古人中的伟丈夫如孔子、姜尚、诸葛亮、张良、鲁仲连、谢安等,志在成为帝王辅弼,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自视极其不凡!因此他不屑于从头做起,不参加朝廷的科考,更不屑于当那种趋走阶下的小官小吏。

年轻时他好剑术,慕神仙,但又斗鸡走狗,与人斗殴,花钱如流水,与一般浮浪子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曾经路见不平,“杀人红尘中”。后来他到了长安,当时官居高位、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读到他的诗,惊呼他是“谪仙人”。

中年的他,曾贵为皇帝的座上宾,出入宫禁,颇受宠爱,与当朝王侯贵族也广有交游,“五侯七贵同杯酒”。皇帝讨好自己最爱的妃子,赏花需要新歌词,特意打发人将大醉不醒的他从长安大街酒楼上请回来,并亲手调汤为他醒酒。他以为这是他实现理想的大好时机,但又不改诗人“不遵法纪”的习性,恃才傲物,遭到谗佞之徒的言语陷害,连皇帝也无法挽回,只好“赐金还山”,放他浪迹天涯。安史之乱中,他误入帝王兄弟争斗的陷阱,为大名所误,被新即位的皇帝送进了牢狱,然后又判他长流夜郎。如果不是幸逢大赦,说不定他也会把命丢在流放途中。他的大理想被社会现实碰得粉碎,大失望也成就了大诗人。“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知交杜甫对他一生的评价。诗才无敌,然而社会无情,政治冰冷,天才诗人终于被不公正的现实埋葬。

他出身不明,亲族不明,籍贯不明,甚至他的民族、出生地也有疑问。他成长在蜀(今四川),但又移家东鲁(今山东兖州),娶妻于安陆(今属湖北)、宋城(今河南商丘)。时至今天,四川、湖北、山东都争称是李白的故乡,各有道理,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以其横溢的天才、敏捷的诗才,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虽然他的许多诗作当时即散佚无法寻觅,中唐诗人韩愈慨叹他的诗歌“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毫不夸张。他的集子,保留下来的诗歌尚不足千首,这与“斗酒诗百篇”的他相去何止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虽然如此,保留至今的这些诗作,绝大部分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受屈原的影响,也有曹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以及江鲍(江淹、鲍照)的影子。但是,屈原、曹、陶、二谢以及江鲍等都不能限制他。后世有许多诗人仿照他、学习他,都不能及他十分之一二。唯有宋代的苏轼有六七分像他,陆游有五六分像他。他是天才,天才是不能企及的!

这个具不平凡一生、具盖世才华的他,不是别人。他的名字就叫李白。

让我们尝试着走近李白。

——摘自《阅读李白》,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泛读概述

说明:以下“附文”这一阶段可以不读。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同学们可作参考。

这一阶段,对老师来说,一要给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即讲清楚专题学习的大致过程和学习特点(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等;二要讲清楚网络学习的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三要用一定课时讲怎么样做好读书笔记,怎样利用网络查阅“未知”,获得“新知”等。

这一阶段拟用六个课时。作业:上交读书笔记及背诵部分诗歌。

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 附文:年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1xf.html 李白(生平、思想、人格、作品、艺术个性及影响) 罗宗强 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k.html

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译文 附文:新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1xg.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4)网络购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1v.html

学习技能1:中学生阅读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精读原作

一读(鉴赏)

说明:入选诗歌作品有:七言绝句:《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苏台览古》,共四首;五言律诗:《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宫中行乐词》(其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共四首;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题东溪公幽居》《寄崔待御》,共三首。总计十一首。鉴赏要领:一句一句地——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李白专题之准备(1)七言绝句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0e.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2)五言律诗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0z.html

李白专题之准备(3)七言律诗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18.html

技能学习2:古诗词鉴赏评价——真正读懂和正确作答

二读(鉴赏及部分延伸阅读)

总计十二首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o.html

李白《行路难》(两首)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p.html

李白《梁甫吟》赏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7j.html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 沈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5.html

李白《战城南》赏析 孙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1.html

李白《丁都护歌》赏析 周啸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2.html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赏析 袁行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3.html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av.html

李白《春思》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aw.html

李白《长干行》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bf.html

李白《古风》(两首)赏析及延伸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bt.html

学习技能3:中学生要学会解读文本

研究性学习(挑战性阅读)

三读(单篇研究)

总计四首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6r.html

李白《蜀道难》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3w.html 李白《将进酒》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4e.html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7u.html

学习技能4:高中学生要学会质疑提问(之一)

四读(单一或综合性研究)

《静夜思》中的“床”不是“马扎” 胥洪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o.html

从李白的名、字、号看其思想的复杂性 黄满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cs.html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 张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8.html

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 葛承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a.html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陶新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b.html 出世与入世的动态失衡——论李白人生悲剧的思想根源 高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ew.html

以我为主,唯我独尊——李白个性思想探析 赵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ex.html

李白文化心理初探 廖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f0.html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李白诗歌的诗学思维 杨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ib.html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杨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ic.html

漫谈李白笔下的“飞” 徐昌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kn.html

李白长啥样? 丁启阵 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l7.html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胡晓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lf.html

学习技能5: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五读(感悟+研究——阅读)

漫游四海的李白最怕去哪个地方? 洪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d.html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ko.html

孤独的月光 郭保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z.html

两个李白 王充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p0.html

李白:辉煌盛唐的歌者 傅道彬

http:///s/blog_4e6af0be0102e2oy.html

六读(参考性阅读)

李白性格和思想研究 杜晓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l.html

从李白的诗词描写看唐朝开放的男女关系 王从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d9.html

李白谜团的新考实 苗体君 窦春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w.html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 朱宗尧 张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x.html

视频讲座:李白想落天外的想象力源流 康震

http://kejiao.cntv.cn/C20520/classpage/video/20091211/101321.s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毛晓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fg.html

李白研究(李白身上的四股真气,共六篇) 丁启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ne.html

李白、杜甫的交往与情谊(共四篇) 丁启阵 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o0.html

李白的第四次婚姻(网上辑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u5.ht

ml

李白绝笔诗《临路歌》赏析 田南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q6.html

布鲁克说:“能与现代人同行是好的,若能与过去有智慧的伟人同行也是有益的,这能使我们不受短暂生命的影响,只看生命中失意、绝望的地方。使我们走在人生路径上,有前例可循,也使我们不断地学习谦卑,不断得到启发。”

第三篇:杜甫诗歌比较阅读

诗歌比较阅读:

请将《阁夜》与课本P36《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

《旅夜抒怀》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

《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旅夜抒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其中的_______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________,尾联________,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__________,后两联_________,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 1 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第四篇: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论登高和望岳的异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他的创作多多少少都放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整体。望岳和登高均出自杜甫之手,然而这两首诗歌给人感觉却不太一样,甚至有些方面迥然不同。

第一首诗歌望岳是杜甫于盛唐时期写的一首诗,正如诗歌的题目登高所说,此诗歌正是杜甫登高望远时所做。这首诗气势雄浑,写的景物宏大壮观,无时无刻不体现青年人对于未来的憧憬。诗歌的开篇发问"岱宗夫如何?",马上把诗歌的开篇气势提高了一个高度,随后的齐鲁青未了,照映了前一句的问题:连走到齐鲁的边境都可以看到高高山峰的绿顶。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毫不吝啬的对泰山赞叹了一番,把泰山说成汇聚天下豪杰的地方,甚至在日暮的时候山南和山北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把泰山的高大和灵修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则笔锋一转,把描述的主体转移到作者身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杜甫自己在山中游荡的情景。环绕在身边的白云,蹭破了眼角才可以看到的遥远的归鸟,不单单写出了泰山的雄奇的特点,还体现出泰山的梦幻色彩。尾联则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接点明作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写作手法上,纵观望岳,诗歌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是整首诗却和好的表达了望的主题。时间上,本诗描写了从朝至暮的泰山景象,而在空间上则由远及近地表现泰山的雄浑。正如国作家普吕多姆所说: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一首诗的确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杜甫在望岳中很好的验证了这个观点,诗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青未了"把泰山的高耸入云表达了出来,"割昏晓"把泰山的雄浑体现了出来,而"决眦"则借用暗喻,从望归鸟要撑爆眼角来体现泰山的宏大。这些夸张手法侧面则写明了杜甫年少的壮志。

不同于第一首诗,第二首诗登高是杜甫于晚唐时期的代表作,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意境构造上都达到新的高度。首先"风急天高"和"渚清沙白"相呼应,把读者带到一个秋衣浓浓的原野。"猿啸哀"和"鸟飞回"则以动衬静,突显出荒凉之感。次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把原本的秋景表现得十分壮美,无边的落木伴着秋风萧萧落下,无尽的江水滚滚而来。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笔锋一转,描写了主人公杜甫坎坷的生平,一方面倾诉常年在外漂泊,另一方面感叹年老体弱。诗歌的最后一句进一步递进,"艰难苦恨"使得双鬓斑白,多病而停止饮酒。

本诗在意境上尤为出彩,在意境营造上,登高运用了很多的意向来烘托意境,比如"哀鸣的猿","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这些意象一方面点明写作的时间,并且烘托了一个悲凉凄清的深秋意境。并且还不时地借用夸张来营造氛围,比如诗中对于落木,和长江的描写一个是"无边",一个是"不尽",夸张的表现出秋天落叶的漫无边际和长江的滚滚之势,很好很到位的让全诗产生了一种悲凉之感。

这两首诗中,从写作背景来看,两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早期和晚期)。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十分坎坷,早年多次科举不中便希望通过成名来当官,然而虽然他的诗歌成就十分高,但是官场却不顺,多是当些小官。望岳和登高则是杜甫早期和晚期的代表作,从望岳一诗来看,杜甫早期虽然科举不中,却还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而杜甫晚期写的登高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看法。这和晚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和杜甫好友的离去有这很大的联系。

从写作手法来看,两首诗还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首先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景物的宏大,其次两首诗都借用了景物的宏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两首诗也存在不同,登高多用意象来衬托意境,比如"落木""哀猿",而望岳则基本没有意象,而是通过动作和景物描写还有精美的词藻来表现。

而从主题和情感来看,两首诗则大不同。正如上文提到的,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完全不一样,望岳是写于盛唐时期到处欣欣向荣,诗人于盛唐时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伤感的诗歌。因而望岳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登高则是晚唐时期诗人流离途中所做,因此登高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身世颠沛的咏叹。

这两首诗不单单是杜甫诗歌前期和后期的很好代表,还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唐王朝因为安史之乱而国力日衰的大背景。著名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过,诗歌能躲过坟墓,使伟大的业绩永垂青史,使英名代代相传。我还认为诗歌还是历史的留声机,能够反映小到作者的酸甜苦辣大到时代的荣辱兴衰。登高和望岳,反映的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的生平,还更体现出唐朝这大时代的背景。

第五篇: 李白、杜甫律诗风格比较论

就一个作家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作者,杜甫也曾赞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朝,就有人已经开始将李杜并称,后人多强调两人之间的区别,认为李白是天才型诗人,不可模仿,杜甫对于诗则是苦心经营,示人以学习的途径。杜甫诗歌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成就,首先在于感情的强烈,就此点而言,李白、杜甫是一致的。在此,简单比较李白、杜甫律诗风格的异同。

首先,杜诗在声律、节奏方面明显有别于李诗。“杜甫常以五平五仄组成一联,在五平五仄中各自寻求变化与谐调,然后在两句中造成对比。”①像“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铁堂峡》),不仅是五平五仄,而且分别以叠韵之词押尾,“堂隍”发音洪亮,“积铁”收敛急促,两句之间的先扬后抑之感十分强烈。而且在定型的律诗中,一方面在规定的格式中,杜甫对声调的辨别、使用十分精细(其律诗在首句押韵时,

三、

五、七句的末尾仄声字基本上均分用上、去、入),另一方面他在需要之时,又经常打破格律定式,形成“拗句”乃至“拗体”。因此,杜甫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对节奏感的追求更为明显。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全诗看,它的情绪欢悦、节奏很快。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相同结构的词组,地名,彼此呼应,相互纠结,全诗便去势迅疾,一气流注而下。相反,像《江汉》中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种单纯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平列组合的诗句,节奏便显得凝静。

李白的律诗在声律要求并不严谨,换韵也比较自由,常见的四句或八句成一韵,且平仄韵交错的换韵规律,在李白的律诗中不复存在。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在节奏方面,更不同于杜诗,李白一般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梁甫吟、《行路难》。另外,李白善于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其次,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等。相对于李白创作玲珑兴象以抒情,杜甫则常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大量使用叙事手法,以

五、七言古体写时事,杜甫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提供生动的生活画面,如“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此外,杜诗叙事是融入强烈的抒情,杜诗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之情怀。

第三,在意象构造上面,李白与杜甫各有千秋。杜诗的意象特征是向两端——壮阔浑厚与纤巧细微——伸展的。”②前者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江间波浪接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之一);后者如“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雨不绝》)。而李白本身偏重主观抒情,多选取宏观的意象,以体现其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多选择宏观、壮大的自然意象,像天象类如天、日、月、云、雪五种,地理类如江、河、海、山、峰五种。

第五,在感情的抒发上,不可置疑的是,李白与杜甫的律诗都蕴含着强烈的感情,但两者感情的抒发方式却不一样。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在诗歌中成功地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同时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李白一般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相对来说,杜甫的诗歌格律严谨,诗中的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杜甫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病桔等,在这些被损害与被遗弃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另外,杜甫本身在安史之乱时期和晚年的生活苦难,又加上自身的穷困潦倒,使他有博大的圣人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执着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揭露,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寓情于叙事,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杜甫诗歌在结构上随着感情的波动而跳跃。这种情况在李白诗中本也存在,但杜诗有其自己的独特形态。在抒写悲痛的作品中,其感情曲折多变,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沉感;在抒写欢乐的作品中,则由于感情的迅疾进展而使情绪更为饱满。”③前者如《新婚别》,“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其间有多少转折,在叮嘱“勿为新婚念”后,又一人不如鸟的悲怅作结,其内心的冲突可谓激烈。后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之后,突接以“白日放歌须纵酒”,似乎不相连接,但却把自己因受妻子感染,由悲转喜而精神昂扬的状态充分表现出来了。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激情洋溢,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主要是讴歌,对生命的讴歌,表现对生活的热情。李白的诗,虽然也有倾诉个人生活的愁苦,如《醉后赠从甥高镇》的“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之类,但即使在这样的诗里,也仍然存在着“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这样的豪气,决不被生活得愁苦压倒。“更多的诗则赞美了生活得种种乐趣。甚至在常人看来并不能引发快乐的处境,在他笔下也变得生趣盎然,最突出的是《月下独酌》。”④而杜诗的逼近社会与人生的苦难的写实态度,更为深细细曲折的艺术表现,同时影响了后世的作品更加加强了诗歌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9页 【2】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8页 【3】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6页 【4】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上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468页

上一篇:林场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六比六争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