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核心文化

2023-03-08

第一篇:特殊教育学校核心文化

人本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

夏港中学

朱怀勇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在扩展,人们都在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追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些活生生的生活现实都映入了学生的活动和生活视野,从现代学生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生活问题所占比例则明显升高,无论就德育的价值特性或存在特性而言,把德育政治化的做法已丧失了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

学生生活领域的拓宽,要求和期盼着德育教育要一反常态,以新的姿态和面目,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德育教育活动的另一个舞台。

一、 德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增大,“小皇帝”、“小公主”在我国社会步入老年化的今天,溺爱已成为德育教育低效的极大障碍,在脆弱疲软的教育环境之中,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导致了青少年的盲目自尊、自私、抗挫折能力、心理和生活自调能力太弱。从近几年全国出现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小龄化的问题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把今天的苦学与明天的乐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拼搏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和发展作为引导和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

人才是多层次的,成才的目标不是千人一格,充分尊重学生各自的差异,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鲜活的个性得到培养和张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对所有的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尽心尽力,不断有新的收获,不断争取新的进步。

二、 德育教育应重视指导学生的生活交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楼大厦、手机、电脑把人们之间直接交往的频率降低,“楼上不知何方人,楼下碰面陌路客”的情况比比皆有。计算机网络知识传递快速度的加快,学生的个体独立活动时间和机会增多,人际直接接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和沟通困难的新情况,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指导和训练学生交往的任务。教给学生人际之间交往的有关知识,指导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伙伴们之间的合作做好能力储备。

三、 德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

作为社会人的当代青少年,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以后,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生活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这不仅仅是多花或少用几个钱的问题,学生生活消费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风、校风、班风建设的水平。有的学生乱花零钱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到小店赊账,出现了偷窃、勒索同学的行为,习性慢慢扩散,性情变得粗野,给自己的学业和发展留下了裂痕,甚至遗憾终身。德育教育内容的取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理应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勤俭节约、自尊自爱,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主动体现现实生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规范。同时,要组织他们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补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典型,在生活实践中增强社会和家庭责任感。

四、 德育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六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对人的能力的培养,千人一面,亿人一书,抹杀人的个性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留下无数的文化瑰宝,可诺贝尔奖却一直远离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一道深深的裂痕,那就是教育缺少个性,缺少教育主体鲜活的个性。

从宏观看,21世纪的世界、社会需要日益多样化,国际社会在趋向多极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体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个性化。

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教育对象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强个性的特点,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每个受教育者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这就是说,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对人才的个性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德育教育能否适应这一时代的新要求,将决定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

五、 德育教育应强化爱的意识

教育就是爱,德育教育更应该高度体现这种原汁原味。当代的青少年独生子女构成了这个群体的主流,就其这个群体的现状看,客观上创造的环境,对于爱的意识的培养,仍有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爱他人,与现实中的盲目自尊、自私心理形成的反差较大。从主观条件上分析,他们生活的环境与自制力的培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他们要增强自制力,做好服务社会、奉献爱的准备。一位中国驻新西兰使馆的高级官员,在公共场所的男卫生间听到旁边厕所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顿时觉得奇怪,刚出厕所门,一位外国女性用十分恳切的态度求他帮个忙,她六岁的男孩进厕所好长时间未出来,不知何故,请中国同志帮忙协助,让孩子快点出来。令中国同志吃惊的是当他走进传出声音来的那间厕所时,看到一个矮小的男孩正在维修马桶,这孩子在使用厕所时看到马桶坏了,一股强烈的公德意识把他留下了。

一本《美国中学生的报告》是一位中国留学生的社会调查,书中渗透的内容之一是美国人的馈赠意识。从三岁孩子开始,手里的零花钱要主动拿出一半赠予敬老院,社会馈赠意识充分反映出了某个方面的文明程度。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处处闪烁着文明之光,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没有理由隔断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传播文明,培养爱的意识,我们义不容辞。

让爱充满课堂,充满生活,爱自己,爱他人,爱师长,爱社会,让爱渗透于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德育教育以独特的风韵感应人情、感化社会。

六、德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重视生命成长

21世纪是世界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快速传递的媒体和载体,加速了各式各样的全球化竞争的进程。从一场竞争的表层看是经济实力的互相碰击抗衡,而实质上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民族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国民整体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竞争大循环的时代,应从国家强盛的高度及时地作出战略决策的宏观调整,强调素质教育,推行“科教兴国”,加快教育创新的时代步伐。严酷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应从适应发展需要出发,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为入口。面对我国基础教育显露出的种种弊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不拘一格降人才,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建立自强,不断地品尝人生的成功体验,让张扬的个性能迅速地成长为敢于不断碰撞成功的触点。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因为一次考试,一对争执,一次不通畅的交谈,甚至一回批评而轻生,在中国教育史上闪现的这一幕幕残酷凄凉的现实,迫使我们的教育要作深刻冷静的思考。时代变了,社会形式变了,东西文化交流的加剧,人的生活、成长活动变得更加透明,互相借鉴的过程更加直接,地球变小了,循环加快了。教育必须随之而更加灵活,要凸显人的社会价值观,尤其要进行热爱生命、重视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强化生活实践活动,细细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能苦中寻乐,做生活的强者,做生命成长的乐观派,始终把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观和拼搏进取乐于奉献的社会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人生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有所作为的新人。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把握道德生成的活动机制,遵循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特征,依此而进行德育内容的科学设计与安排,这样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才能持久、扎实、高效。

第二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

马宝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落实《纲要》精神,同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学校发展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上,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体到学校实际,我认为,应该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健康环境。以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构建相互衔接、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逐步探索实践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坚持心理疏导为主、多种方法并重的教育策略,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加强德育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大力促进家庭社区德育协同化。

二、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学生是有思想、有差异的个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关注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谐性与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

1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因材施教,要制定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方案、评价要素,要侧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形成、差异教学情况等。面对学生掌握知识速度的不同,教师要制定多种教学方案,倡导教师留有梯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要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发展,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科课程、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在活动中,培养一批小小书法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球星、科技制作小能手等,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努力争取为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创造适宜条件。

三、重视教师的内涵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和决定因素。我们要积极落实《纲要》精神,引导教师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使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对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发展。教师应当是一只蜡烛,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教师仅仅成为一只蜡烛是不够的,教师要成为不断学习的人。面对人类知识的迅速积累,面对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不断多样,面对信息传递速度的日益加快,学校教育不应当也不可能将学生束缚在几个学科和几本教科书之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学术的权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的内涵发展了,才能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课标教材教法研修活动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解决“怎么教(学)、怎么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的问题。要在强化教学常规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杜浪口、永威等地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实践思考,形成适我们自身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质量提升的高效统一。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吃透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求,合理、有效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与优势互补,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要围绕教育教学的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为教师创设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

3 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校要积极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学术观点碰撞的机会。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永不衰竭。

落实《纲要》精神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次行动。我们将借此契机,把加快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理清楚,想明白,结合学校实际,谋好局,布好篇,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吴忠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 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德育主任

沈 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存在着偏差,从学生平时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表现来看,很多孩子的价值观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积极引导。从学生平时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表现看就暴露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对此,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应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时刻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具体事例到理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把我们的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四篇:运用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开展核心观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运用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开展核心观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1 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照道德讲堂统一设定的模式,通过“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谈感受、送吉祥”等环节,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人品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强化学生素养。

二是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学校组织各道德讲堂,加强室内公益广告设置,张贴不同主题的宣传画,安装“讲文明、树新风”宣传牌、“遵德守礼”提示牌,既美化了环境,也对学生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氛围。

三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在组织各道德讲堂在抓好规定环节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好自选动作。第一,抓好“学”。通过小主持人领学、教师授课、观看教育讲座等方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第二,抓好“思”。组织学生提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抓好“做”。结合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一次为长辈尽孝心活动。

第五篇:加强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八零后的教育工作者,我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要努力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三是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

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时代精神,我们的党的前辈不管是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和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想到这些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上一篇:贪污贿赂犯罪立案标准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