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经济案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刑事诉讼中的“赃”,特指犯罪分子通过犯罪活动非法获取的钱款和财物,包括赃款和赃物。近年来,呈现高发态势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局面,此类案件的追赃退赃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对案件被害人财产权益的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先进举措加以借鉴,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制度。本文先从基础理论出发,分别对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追赃退赃机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不特定被害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产性利益,对被害人的财产权益造成直接损害的直接损害的经济犯罪。这类案件由于涉及领域广泛,被害人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且追赃率低等特点,导致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善后工作量大,很容易触发社会稳定问题。追赃退赃工作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追赃和退赃是追赃退赃活动的两个阶段,是前后关联的两项不可分割的司法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对于追赃退赃活动的性质,有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侦查措施,目的是为了泄露犯罪,查明案情,证明犯罪事实;也有观点认为它是一种民事强制履行措施,以保障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在遭受侵害之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济,这种观点直接将追赃退赃活动划入了民事范畴。笔者认为,需要明确的是,追赃退赃活动是属于刑事范畴的,虽一定程度上具有民事纠纷的性质,但它实质上解决的事刑事犯罪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纠纷,在不同的案件审理阶段,它呈现了不同的性质。而且,追赃退赃活动具有强制性,它是司法机关行使公权力的司法行为,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经济案件相对于一般刑事案件而言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因此一个经济犯罪案件的办理是否成功的标准,除了对被告人进行合法判决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案件的追赃和退赃工作是否到位。追赃退赃对于整个诉讼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完善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机制具有现实上的必要性,有助于挽回犯罪活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保护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有利于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但我国现行的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工作现状仍令人堪忧,本文主要将我国的现状概括为法律体系的缺失和司法实践的混乱,这两个方面导致追赃退赃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被害人的财产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具体来看,立法上,我国目前现有的的刑事法律对追赃退赃只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及一些相关司法解释中有一些概括性的规定,但对于追赃退赃的具体处理方式、追赃主题、追赃程序等并没有细化的规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由于追赃退赃活动本身实践操作起来程序性比较强,需要有具体的程序制度来规范操作,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追赃退赃活动,那么保护被害人合法的财产权实现社会公平及追赃退赃的其他价值只能成为空想。司法实践中,由于侦查环节的一些固有困难、财产财物冻结工作复杂、“先行后民”的限制性、司法机关追赃退赃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跨部门协作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追赃退赃工作总是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本文随后对域外的相关制度进行了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中对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处理和被害人财产权益的保障,已有了较为完善的立法和成熟的司法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制度,如在侦查阶段的一些财务控制措施、被害人信托基金制度和资产追回机制等。在结合对相关基础理论与司法实践研究和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后,笔者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制度。首先,确立了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平等保护原则、及时保护原则、防范与保全相结合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和民事相对优先原则。其次,对制度的构建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程序规则建设的设想。对于被追诉人,需构建防范与保全相结合的资产追回机制;对于被害人,需要构建充分保障被害人财产权益的财产救济机制。最后,确立了制度的内在工作机制。明确了追赃退赃的职责主体和工作的对象范围。对于实行主体,需建立一种各机构协调联动的追赃退赃活动模式;除此之外,建立完整的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宽宥制度也是极其必要的。构建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中的追赃退赃机制,可以在填补理论空白的基础上,再让理论指导实践,对涉众型经济犯罪中涉案财产追赃退赃活动进行规范,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财产权益,缓解社会矛盾。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刑事追赃;刑事退赃;追赃退赃制度

学科专业:诉讼法学(全日制)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概述

第一节 涉众型经济犯罪概述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基本概念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界定

第二节 刑事犯罪追赃退赃概述

一、追赃退赃的概念

二、追赃退赃的方式

三、追赃退赃的来源

第三节 构建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构建制度的必要性

二、构建制度的可行性

第二章 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的现状

第一节 法律体系缺失

一、法律规定不完善

二、“先刑后民”原则的的局限

第二节 司法实践混乱

一、客观困难

二、主观不足

第三章 域外刑事追赃退赃相关制度

第一节 域外侦查阶段的财物控制措施

一、防止证据丧失型财物控制措施

二、防范与保全结合型财物控制措施

第二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资产追回机制

一、资产追回机制概述

二、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比较

第三节 《罗马规约》中的被害人信托基金制度

一、被害人信托基金制度的背景

二、被害人信托基金制度的特征

第四节 美国的被害人补偿制度

一、美国被害人补偿制度概述

二、美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具体程序

第五节 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一、域外财物控制措施的借鉴与启示

二、资产追回机制的借鉴与启示

三、被害人信托基金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四、美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 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追赃退赃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

二、及时保护原则

三、防范与保全相结合原则

四、效益最大化原则

五、民事相对优先原则

第二节 程序规则建设

一、对被追诉人的资产追回机制

二、对被害人的财产救济机制

第三节 内在工作机制

一、职责主体与对象范围

二、建立各机构协调联动机制

三、建立相关宽宥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行政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物资管理项目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