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与途径探究

2022-09-12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1)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精神价值。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让大学生能够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为根本出发点, 坚决支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都是九十年代后期的学生, 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于之前年代有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快速发展, 全球的政治, 经济, 文化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带来, 让大学生收到了来自各方观念的冲击,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教育, 让他们坚定的支持中国的特色道路, 并以此为信仰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2) 让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不会被外界影响而产生怀疑。中国这几十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各个方面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收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 很多思想也进入了我国, 特别是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还不够确定, 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高校要通过不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教育, 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思想观念是多么不可动摇, 让他们坚信社会主义的精神, 不会随时摇摆或否定。同时只有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风尚和要求, 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 积极的人生态度, 真正变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时存在的诸多的不足

(1) 一些高校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够。我国教育在这些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特别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一些高校的工作重心完全在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够, 没有充分了理解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就算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 也只是走个过场, 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2) 现代社会带给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冲击。我国在这些年的迅速发展, 社会不断的改变, 内部结构也不停地升级, 并且吸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思想观念, 特别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 很多大学生由于意志不坚定, 对社会主义精神就会产生质疑, 进而维护支持其他思想, 所以高校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不断落实社会主义教育, 让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 才能够在未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并且带领整个社会和谐向上的氛围。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与途径

(一) 突出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思政课为载体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 把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是多样性的, 如果只用口头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真正的理解的, 所以要把它融入到教学中, 融入到校园里,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教学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充分认识, 知道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影响, 让大学生愿意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不断的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向更多的人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性, 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和践行。

(2) 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发展最重要的是依赖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我们发展的根基, 里面包含着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充分了解我国的思想内涵, 认识到我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特别是从“仁、义、礼、智、信”, 以及“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等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古代思想价值的活动, 让学生从古代的思想中受到启发, 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并且不断的学习我国优秀的文化, 不断的传承和传播, 建立自己的文化信仰。

(3) 注重西方价值观念和形政策势的评介与讨论。加强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思潮的评介, 教学中讲清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西方价值观念所存在的偏爱和不足, 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正确性, 坚定的维护自己的思想价值, 并且要根据社会的不同阶段或者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对于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 强化理性认同,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熏陶教育作用

(1) 做好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各高校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行业背景, 深挖学校精神内涵, 从顶层设计开始考虑, 做好校园文化的设计。将提炼出来的大学精神、校训、校徽等CIS形象图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形成自我归属感。

(2) 用好校园信息网络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 利用校园网、校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电台等信息媒体传播速度快的功能, 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和科学内涵。

(3) 开展好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更多积极性参与进来。

(三)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带领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1) 结合实际需求, 积极宣传时代楷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都涌现出了大批英模和时代楷模, 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典型, 改革开放时期的孔繁森、张海迪、李素丽以及历年感动中国人物等时代楷模, 促进大学生崇尚英模、学习楷模、争当先进的风气。

(2) 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 让更多的学生不断的加入进来。在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时候, 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文字上, 学生感受不到思想价值的生命, 认为那些价值观念是一种理想状态, 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所以学校要发挥榜样的积极带头作用, 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真正的践行者, 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各项评比, 选出多个优秀的代表, 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就会拉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距离, 不断的完善自己, 不断的学习社会主义思想。

(3)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学生党员和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教育方面带好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党员的队伍建设, 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投入进来, 不断完善自己的缺点, 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 找到精神的满足。

(四) 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中去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思想观念

(1) 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学校要把学生的长假期利用起来, 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很多社会活动让学生们参加, 让大学生离开校园, 真正的步入社会中, 并且去到那些不怎么发达的地区, 了解这个社会真实的发展情况, 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2) 经常开展学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要经常开展学雷锋的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乐于助人, 奉献自己所能带来的巨大的心理感受, 组织学生捐献一些平时不用的东西, 然后整理起来送给社区中比较困难的人, 组织学生去到孤儿院, 敬老院, 残疾人学校, 通过关爱他们, 给他们带去温暖, 并且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 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得到帮助。

(3) 在学校内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校园是对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地方,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 所以学校要注重校园氛围的营造, 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有的是为困难人群捐献爱心, 有的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写作大赛, 并且举办一些演讲和讲座活动, 让比较知名的人士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 就会感受到自己的理想信念, 不断的完善自己, 并且校园氛围的潜移默化,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7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摘要: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于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所以一定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观念的认同和推动, 高校要积极寻求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让大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高校,载体,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永静, 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5) .

[2] 刘峥, 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8) .

上一篇:小麦种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径下一篇: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土木工程类专业群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