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9-10

焦虑症是因受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 预感到不详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焦虑并不一定由实际存在的威胁或危险引起, 其紧张不安和恐慌程度与现实情况也不相一致, 其主题是危险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 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 血液循环加快, 代谢升高, 警觉增强, 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 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1]。长期失眠会加重其焦虑抑郁情绪[2]。所以, 及时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 临床意义十分重要。采用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进行治疗, 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为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门诊治疗的60例焦虑症失眠的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症诊断标准, 排除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焦虑与失眠。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 每组各30例, 心理干预组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26.19±5.23) 岁, 病程3~6.5个月, 文化程度:大学18例, 中学以上12例;药物治疗组男1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24.13±6.12) 岁, 病程3.5~5.5个月, 文化程度:大学17例, 中学以上13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药物治疗组每晚服用阿普唑仑0.4~1.2mg或劳拉西泮1~3mg或氯硝西泮2~4mg。单药连用不超过2周, 避免产生药物依赖, 疗程8周。心理治疗组采用分析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及系统家庭心理治疗[3], 每周2~3次, 每次50min左右。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评分减分率≥75%为痊愈, ≥50%为显著进步, ≥25%为进步, <25%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HAMA、HAMD评分比较

由以上表1、2可知, 治疗前2组HAMA、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治疗8周末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心理干预组前后HAMA、HAMD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药物治疗组前后HAMA、HAMD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临床疗效

治疗8周末, 心理干预组痊愈14例 (44.66%) , 显著进步7例 (23.33%) , 进步7例 (23.33%) , 无效2例 (6, 67%) , 总有效率93.33%;药物治疗组痊愈8例 (26.66%) , 显著进步6例 (20%) , 进步5例 (16.66%) , 无效10例 (33.33%) , 总有效率66.66%。2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由于焦虑导致对心身症状的错误理解、过度警觉、应对失败等, 加强了危险认知评价和焦虑水平,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通的睡眠障碍。焦虑症是一种痛苦情绪的体验, 常伴有入睡困难, 对失眠的焦虑、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症状持续存在。因而, 积极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 是中断该循环进一步治疗焦虑症状的关键[5]。研究结果显示, 2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干预组经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好于干预前 (P<0.01) 及药物治疗组 (P<0.05) , 表明心理干预对伴发失眠的焦虑症有显著疗效。在实施心理干预治疗过程中, 以热情、真诚和关心的态度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同时让他们学会对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 学会对紧张的抵抗, 提高挫折的耐受性和把握焦虑的能力。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 纠正对焦虑失眠的错误认知, 消除恐惧和药物依赖的心理, 改变过去不良的睡眠方式[6]。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交往, 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 有利于焦虑症患者的康复[7]。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心理干预在焦虑症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门诊治疗的焦虑症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 每组各30例, 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定疗效,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8周末, 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1) , 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组比较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P<0.01) 。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 药物治疗组为66.66%, 2组疗效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症失眠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能有效改善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

关键词:心理干预,焦虑症失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9~190.

[2] 孙阳, 曹贵芳.失眠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 (2) :22.

[3] Westenberg HG, Liebowitz MR.Overviw of panic an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s[J].J Clin Psychiatry, 2004, 65 (Suppl14) :22~26.

[4] Eunsook H, Lewis K.Antecedents of State Anxiety[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27) :349~250.

[5] Griez EJL, Faravelli C, Nutt D, et al.Anxiety disorders:an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M].New York:Wiley, 2001:84~96.

[6]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78~683.

[7] 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认知领悟心理疗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上一篇:关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管理方法的探究下一篇:关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