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23-01-1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落实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来, 是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

立德即所谓树立德业, 树人即所谓培养人才, 中国古代关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形成了一套严密而成熟的机制、标准, 其中最为严格的就是对人才德性、品德和操守方面的讲求, 如:荀子提出“无德不贵, 无能不官” (《荀子·王制》) 、“论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 (《荀子·君道》) 的思想。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科学的思想体系。“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问题。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把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会议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求必须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它确立于人们观念之中, 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像,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准则,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某种观点、学说、理想等内心的真挚信仰或坚定不移的观念, 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 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 使他们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 (16号文件) , 确立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 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 民族才有希望, 国家才有力量2。因此,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 立德树人首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理想信念意识淡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 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有增无减, 但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 其理想信念的意识并不强。《“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调查》中, 针对“您认为个人理想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理想”这一问题, 77.00%的学生选择“生活理想”, 13.00%的学生选择“职业理想”, 6.00%的学生选择“其他”, 仅有4.00%的学生选择“政治理想”3。学生谈及自己的理想更多考虑到个人近期或远期的发展, 未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理想信念意识偏向于个性、务实, 政治理想信念意识淡化。

(二) 理想信念的功利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成熟解放了人的思想, 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觉醒和焕发, 新的价值观念不断涌现, 个体的创造力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释放, 价值取向也更趋于多元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常态化使得部分学生拘泥于个人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 忽视精神世界的塑造, 个人理想也愈来愈趋于功利化、物质化、实用化4。理想信念的功利化和精神世界的空白使得不少学生难以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观。

(三) 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从教材设置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理想信念教育的章节内容设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教学实践来看, 教师也比较注重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认知程度, 但从教学效果来看, 多数人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缺少吸引力, 效果一般。调查显示, 当被问到“您对所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看法”时, 47.00%的学生选择“效果一般”, 30.00%的学生选择“缺少吸引力, 效果不好”, 18.00%的学生选择“形式多样, 效果很好”, 5.00%的学生选择“没关注”5。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教学效果仍急需提升。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首先,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要加强国情教育,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我们的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对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等, 做了充分的阐释, 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应教育广大青年学生, 以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 重新认识我们的国情, 明白我们的“家底”。要强化党史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 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这些宝贵的思想、优良的作风、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大量以纪念地、纪念物等形式存在的历史遗迹是我们开展党史教育、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的丰富资源。我们要通过对红色优秀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 发挥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过程中的教育意义, 使学生通过红色教育深化对革命历史的认识, 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其次, 要注重发挥好关键学生群体的带动、示范、引领和凝聚作用。学生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化, 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对亲人负责, 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 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 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发挥关键学生群体的作用首先要做好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三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而言, 他们在参与协助教师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出高于一般学生的政治素养, 要通过理论小组、系统理论培训、聆听理论性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这个关键群体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真正把个人奋斗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6。与教师相比, 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带动、引领一般学生的过程中会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和同理心, 能够更直接、敏锐的发现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树立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不解, 通过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快速、有效的调整教育策略, 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英国学者菲尔丁曾说:“典范比教育更快, 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里。”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从学生群体中选出的优秀分子, 是学生身边的榜样, 每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能时时刻刻、方方面面的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榜样作用, 为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示范。

再次, 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团学组织、班主任等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希望教育工作者做传道者, 首先要明道、信道,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

高校教师要以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加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思想上扫"尘"、精神上补"钙"、作风上充"电", 以高度的理论清醒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通过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激情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加深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需要, 也是党团组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题中之意。各级党团组织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普通团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党员各培养阶段的重要地位;要善于运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平台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作用;要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团课、团日活动、党课、党日活动等日常党团活动中去,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自觉地在思想上对齐、在作风上对照、在行动上对标, 为个人成长补锌加钙。

最后, 要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渠道。重视新媒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当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新思维, 创新针对性强、有效性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动向检测平台, 及时获取学生最新的思想状态、理想信念教育成效;通过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创新、数据决策来破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等物质、精神资源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是党的历史上一门特殊的优秀文化资源, 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资源。

充分开发与运用有助于挖掘它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 对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动肩负起为国家、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意识形态教育价值, 探索讲好红色故事、学习红色精神、重走红色道路等多种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有益形式, 多方面、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理想信念教育中还要坚持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支撑作用, 又注重党团课堂等第二课堂的突出作用;既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课堂讲授, 又注重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言传身教;既强调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又重视在志愿活动、社会调研、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中锻炼学生才干。要通过多管齐下、多方入手、多措并举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自我教育者、实践者和传承者。

摘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功利化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 提出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注释

11邹霞, 杨长河, 徐盼龙.“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1:109。

2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2016年版)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04。

33 邹霞, 杨长河, 徐盼龙.“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1:109。

44 何秀梅.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06。

55 邹霞, 杨长河, 徐盼龙.“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1:109。

66 朱凌云, 杨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J].青年探索, 2016.01:23。

77 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N].光明日报, 2016-12-12。

上一篇:浅谈如何使护士长与护士的关系更融洽下一篇:安塞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