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引导对策

2022-09-23

贫困大学生生存态势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 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贫困女大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特殊性, 使她们相对与贫困男大学生来说所面临的各种思想问题就更加突出, 比如心理健康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应变能力、就业取向、学习规划、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性生理和性心理等诸多问题, 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给她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1 贫困女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1.1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1) 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个人在与他人比较中, 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人而产生的一种痛苦或不满自责的情绪体验。一些贫困女学生往往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非常失落, 鲜明的对比容易使她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以及对他人憎恨, 导致极端的嫉妒心理。贫困女大学生往往来源于边远的山区或城镇贫困家庭, 从经济、父母的地位、穿着等方面都不如别人, 因而容易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 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 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 最后把这种变态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可引起她们嫉妒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别人的优越的家庭条件, 漂亮的容貌、服饰、打扮, 别人突出的学习成绩、出色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与社交能力等, 都可能引起她们的嫉妒。嫉妒心理往往对她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她们的健康成长。

(2) 有较明显的自卑心理。引起贫困女大学自卑的因素很多, 如自信不足学习成绩差, 生理缺陷貌不如人, 恋爱挫折等等, 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由于家庭贫困和经济上的紧张, 在校园集体生活中, 贫困女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朝夕相处, 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 总担心别人看不起, 同学问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某种行为, 都可能深深地刺伤她们的心灵, 强烈的自尊心与脆弱的情感相交织, 会无形中加重贫困女大学生的自卑感。导致部分贫困女生心境消沉, 拒绝交往, 情绪低落。虽然为了逃避心理压力也比较努力地学习, 但往往事倍功半, 总感到自己笨, 处处低人一等, 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 总觉得自己办事能力很差等等。

(3) 有较突出的性别心理问题。当今的大学生, 渴望情感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由于经济上的贫穷和心灵上的孤寂, 部分贫困女生对爱情的渴望更加强烈。于是, 她们会通过各种活动、场合、途径来主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而此时的她们, 并没有被爱情所青睐。于是, 她们就更加迫不及待地寻找, 梦想能找一个依靠。而这样迫不及待的心理, 往往总是让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 使她们在爱情的道路上也尝到苦果。

(4) 有较多的愧疚感和无奈感。女贫困大学生多有相似的家庭背景, 有的父母积劳成疾, 体弱多病, 有的兄妹辍学或外出打工, 有的是全家节衣缩食等等。她们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为自己不能自立而苦恼, 不能为家庭、父母、学校减少些压力而焦虑, 生活在一种自责、愧疚的心理状态中。面对现实生活中巨大的困难, 不少女贫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对于经济和学业上的双重压力, 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 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优柔寡断, 心智不能集中, 面对现实, 有些力不从心。如有的因经济困难, 导致心情压抑影响学业, 严重的导致恶性循环, 失去信心, 难以摆脱;有的时常感到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认为社会污浊, 导致精神空虚等等。

1.2 缺乏正确面对挑战的态度和经受挫折的勇气

贫困女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愿望非常强烈, 她们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战胜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同时认为发展自己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 自身的力量是发展的内因。但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挑战和挫折时他们心里承受能力太低, 不能正视挑战和挫折。如在测试“若高考时分数已过专科线, 你选择复读还是专升本及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时, 很多的学生选择专升本, 原因是承受不了压力。说明学生逆商太低, 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另外, 女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处于非正常的发展轨道之中, 她们还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还有如学习焦虑、渴望理解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等,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不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伴以外界因素 (如就业压力大, 失恋等) , 将会诱发其他思想问题。由于经济上、家庭背景等不如别人, 她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明显, 她们需要有承受更大挫折的勇气。但是, 往往这样的社会环境, 会让她们只是觉得社会的不公平, 埋怨父母的无能为力, 叹息自己的无可奈何。

1.3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

由于诸多原因, 女贫困大学生交往范围太小, 与人交往的知识太小, 社会经验缺乏, 使得她们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以致产生很多烦恼。有的女贫困学生对自己的性格不了解, 也不了解对方性格需求, 因而产生了矛盾;有的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忽视了“友爱宽容”的原则, 以自我为中心, 伤害了他人的感情;有的女贫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没有正确的择偶观, 有的忽视了爱情的核心是责任, 态度要严肃真诚;有的女贫困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失恋, 矢志失德, 甚至引发一些不理智行为。

1.4 对未来人生道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贫困女大学生体会了金钱的作用, 所以十分注重实用, 她们的一部分赞同“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 贫困女大学生思想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理想。而人生目标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 所谓“大志定终生”说的就是目标在人的一生中的决定作用。但是她们不懂也没有为自己未来做规划, 感到自己在虚度年华, 辜负父母和社会的期望, 但又非常苦闷, 不知该从何做起, 甚至感到前途渺茫。

2 现阶段对女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引导对策

2.1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通过思想政治课、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途径, 对女贫困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她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让她们知道,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 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 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虽然目前物质上贫乏, 但她们拥有的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等同样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 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还可以通过给她们介绍成功企业家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她们树立远大理想, 不仅个人需要成才, 还要为社会、他人做贡献, 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2.2 抓好心理辅导工作

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比较突出, 她们更渴望被倾听、被理解、被帮助。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提高贫困女生的心理素质, 抗干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帮助贫困女生走出精神贫困。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工作原则。要做到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等待求询与主动约请相结合, 引导发展与消除症状相结合, 特别要加强与有心理疾病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认真搞好她们的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工作, 使贫困女生走出心理误区, 正确认识自己长处和优势, 正视自己的不足, 面对现实, 自强不息, 在学习和生活中完善自我。

2.3 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大学里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 让她们有了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的舞台, 同时, 可以结交很多能力强的同学, 可以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在社团活动中, 她们还可以得到认可得到尊重, 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4 生活帮扶与励志教育相结合

通过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勤工助学、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措施, 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问题, 对贫困女生经济困难进行必要的帮助, 解决她们在物质上的后顾之忧, 消除因经济困难带来的精神困惑, 这是解决贫困女生思想问题的基础工作, 高校应充分利用政府对大学生采取的“奖、贷、勤、减、助”等政策, 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建立完成学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经济保障, 切实解决贫困女生生活上的困难, 从而使贫困女大学生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焦虑。但是单一的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 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 把物质帮扶和励志教育结合起来, 抓住贫困生急需改变现状的心理和个体可塑性、独立性强的特点, 加强对贫困女生的励志教育, 教育引导贫困女生发挥主观积极性、能动性, 放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形成自我努力的解困观念。要鼓励她们战胜困难, 在逆境中锻炼自己。通过参与一些助学实践活动既可缓解经济压力, 又增加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 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和岗位适应能力。

国家、学校和社会关心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贫困女大学生也要志存高远, 努力成为生活的主人, 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和锻炼, 正视困难, 自强不息, 从而拥有更加健康、阳光的大学生活。

摘要:高校贫困学生问题是目前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部分贫困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更不容忽视。因此, 关注贫困女大学生思想问题, 解决她们的思想困惑, 帮助她们树立自强不息克服贫困的勇气和信心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华平.试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 (6) .

[2] 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 .

[3] 邱勤.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及脱贫策略[J].文教资料, 2008 (3) .

[4] 刘菂斐.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7) .

上一篇:艺术作品鉴赏下一篇:高速公路收费费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