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2024-04-13

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通用8篇)

篇1: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观测环境状况分析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评估为主.定量评估的.项目采用百分制计分,根据各影响因子对观测环境影响的程度,制定不同权重的分值.定性评定标准是根据定量综合评定的得分情况,给出台站的观测环境好、一般、差3种评定结果.根据全省气象观测环境的总体得分情况和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提出保护探测环境相应的对策.

作 者:夏松成 侯维锋 XIA Songcheng HOU Weifeng 作者单位:夏松成,XIA Songcheng(青冈县气象局,黑龙江,青冈,151600)

侯维锋,HOU Weifeng(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刊 名:黑龙江气象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METEOROLOGY年,卷(期):26(2)分类号:P4关键词:

篇2: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本文利用安徽省1971~共30 a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整编资料,选取气象观测环境完全符合相关规定(A类)和不完全符合相关规定(B类)两类代表站,分别建立了气温序列和两者的气温差值序列,并对气温序列的`气候平均值和气温差值序列的气候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将影响气温序列.与A类台站相比,B类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表现出一致偏高的特征,最低气温偏高最多;B类台站与A类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均有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气温差值的增大最为显著.

作 者:刘勇 王东勇 田红 朱红芳 汪小康 Liu Yong Wang Dongyong Tian Hong Zhu Hongfang Wang Xiaokang  作者单位:刘勇,王东勇,田红,朱红芳,Liu Yong,Wang Dongyong,Tian Hong,Zhu Hongfang(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61)

汪小康,Wang Xiaokang(南京大学,南京,210018)

刊 名:气象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6(4) 分类号:P458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   环境变化   气温序列   均值分析   趋势分析  

篇3: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环境,现状,保护措施,江西上饶

近年来, 上饶地区城市化造成建筑面积和城市建设用地猛增, 导致地面气象探测环境遭受破坏, 严重影响地面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及比较性。现对上饶市地面气象观测环境现状进行探讨, 以提高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

1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现状

上饶地区只有玉山县是基准气候站, 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的环境要求如下:一是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外;二是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 (围墙) 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 m以外;公路路基必须为30 m以外;水库等大型水体必须为100 m以外;二是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 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 (围墙) 的距离必须为500 m以外。由此表明, 上饶地区地面气象探测环境不容乐观, 各个台站都存在不同的干扰探测环境的因子, 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来自台站周围的建筑和植物[1]。因此, 改善探测环境迫在眉睫。

2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遭破坏的原因

上饶市12个老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中, 探测环境受到外部建筑影响的达到8个, 占总数的67%;气象部门内部建筑影响的有10个台站 (只有德兴和弋阳除外) , 占总数的83%。地面观测环境总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工护坡、遮挡面积等, 使得上饶地面气象观测环境都不同程度地被损坏。上饶地区气象观测环境的破坏是来自内外双方面的, 内外部建筑的影响, 四周遮挡面积的破坏在很大程度成为主因;还有一些诸如观测场垫高、人工护坡等次要因素。

上饶是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干旱、高温、暴雨、洪涝、连阴雨、雷电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 地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经常遭受上述灾害的破坏, 难以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

3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措施

3.1 以人为本, 建立长效机制

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 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需要实实在在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更高的待遇。探测环境保护就应该从最底层行动起来, 因为他们才是每天从事业务工作的。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应建立合适的单位激励机制。激励体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员工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大多数的企业都在使用激励体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正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C弗朗克斯所说的:“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 你可以雇到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 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 但你买不到热情, 买不到创造性, 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 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因此, 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奖优罚劣, 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显得非常重要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业务强弱的一个相当重要因素[2,3]。

3.2 做好表率, 正人先正己

对探测环境有影响的周边建筑和植物不仅仅来自非气象部门, 气象局本部门更多地应该注意本部门建筑对地面探测环境的影响, 避免出现影响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事件。气象部门也要确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科学性、严谨性, 建立各种有效保护机制, 做到有法可依并可行政干预[3]。

3.3 加强立法发展与保护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制定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对气象探测和气象设施提供了有力的保护。气象局在2004年颁布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气象台站的建立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4]。在2012年颁布的条例中对气象台站的迁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只有在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能恢复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城镇总体规划调整这3种情况下才可迁移。近年来, 关于气象的法律规定越来越严格, 工作人员依法监管的力度也不断增大, 气象部门的管理工作要结合形势变化, 改变以往被动的管理模式, 把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 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 各气象部门要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探测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提高, 使得探测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力度得到增强。

3.4 搬迁台站, 要将探测环境放在首位

目前, 上饶地区的搬迁台站有铅山和婺源, 需要各级气象部门自己先将探测环境放在首位, 方可进行站址选择和搬迁工作。待搬迁台站可建议因地制宜探索地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结合的有效形式。将气象部门的业务服务工作切实融合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中去, 如此才能长远地保障台站探测环境的各项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时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335-336.

[2]区铭香, 叶志红.浅谈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要性[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3) :77-78.

篇4: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摘 要 基层台站实现了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时效性、数据上传频次和数据信息量,但受业务操作不熟练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问题影响测报质量。应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观测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观测质量监控管理和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故障问题;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中最基础的工作。当前,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全面布设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已经由最初的目测发展为自动化观测,降低了观测人员劳动量,提高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时效性、准确性和数据的共享。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重大变化对业务质量的精确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确保观测业务稳定、规范、科学,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气象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是基层台站观测业务人员肩负的重大任务和职责[1]。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處理对策

1.1 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处理

采集软件读取到的定时数据、分钟数据异常或读取不成功,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关闭通讯组网软件,以防止异常数据上传,然后进行人工卸载数据。若人工卸载数据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数据读取,此时应重启计算机;如果重启计算机后仍无效,这时就要考虑先关闭采集器后重启,接着再重启计算机。

采集器内数据受通讯模块故障影响无法正常发送至业务计算机,这时应该人工读取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或正点后10 min内任一分钟数据,然后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由人工进行录入。当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缺测或部分要素数据缺测,且不能采取人工录入方法获取时,应作相应数据替代或由人工补测数据处理。正点前后10 min数据正常,就可挑取10 min内接近正点的分钟数据作替代,打开“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然后双击固定列、维护时次行项,从弹出的“自动站备份文件”窗口里,找到距离正点最近的分钟数据行或单元格,双击,将其作为维护时次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最后作质控保存;若正点前后10 min数据缺测,就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人工补测,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界面录入补测数据,即右击界面左下方弹出的“人工器测值代自动气象站观测值”一项,在栏中输入对应观测值,最后进行质控保存。

1.2 通讯系统故障及处理

气象台站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报文上传是通过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光缆(专网)实现的,如果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或线路被破坏,就会网络不通,导致上传失败。因此,在日常观测工作中,观测员应经常留意数据文件夹中的文件是否已经按时自动正常上传,一旦发现文件夹中存在滞留文件或发生无法上传警报提示,就说明通讯出现故障导致数据文件未正常上传,此时要及时通过Ping命令查看网络是否正常连通,如果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就说明通讯存在故障问题[2]。针对网络故障,可采取以下几种应急处理方法。

一是立即启用无线上网卡连通网络,插入无线上网卡,然后在弹出窗口中点击自动连接即可恢复网络,这是处理网络故障最快速、便捷的方法,但可能存在信号不好出现掉线现象,而且要保证网卡余额充足,可以正常使用,以便在有线网络故障时立即启用。二是连接宽带ADSL上网,打开MODEL和路由器,更换可以连接宽带接口的网线,宽带连接好后,更改自动获取的新的IP地址,网络就可以连通。这种网络连接方式稳定可靠,不容易掉线。三是利用传统的电话拨号上网,这种连接方式耗时,拨通较慢,当前基本已经被淘汰。

1.3 计算机故障及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用计算机24 h持续运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上传数据,计算机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再加上元件日常损耗,软、硬件极易出现故障问题;同时,病毒也会导致计算机异常,计算机雷电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均将导致计算机故障问题。如果采集器等一切正常,计算机出现故障且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应及时启用业务备份机,而为了节省更换启用时间,以达到快速启用,保证观测数据完整,也快速设置好备份机参数和传输路径问题。

首先,关闭采集器,然后再作接口连接,连接完成后再重启采集器设置时间,一切就绪后,启动备份计算机,待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行后,检查备份计算机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各相关设置是否正确。这是采用长春厂采集器的一种处理办法。其次,除上述以外的采集器,可先在备份计算机上连接串口,连接完成后再启动备份计算机,拷贝数据文件至OSSMO2004软件系统文件中,最后也要检查备份计算机上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设置是否正确。

1.4 电源故障及处理

地面观测业务采用市电电源供应,电缆线敷管埋在地下管道中进入室内或观测场,电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施工、鼠咬、老化及恶劣天气等影响断电。面对突然发生的断电故障,台站通常启用发电机发电,而且台站配备的UPS蓄电池可保障短时间内供电使用。为保障发电机、UPS电源均能在断电后的第一时间恢复供电,日常就应做好发电机、UPS电源维护管理,UPS不用时要定时进行充放电和电池储电性能测试,保证其性能不变,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在平时要定期检查发电机燃油是否充足,做好发电机日常维护管理,将发电机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确保能随时启用。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对策

要保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正常运行,提高气象观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除做好上述故障问题分析判断及其应急处理外,要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2.1 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监控管理

值班期间,做好监控管理工作,在正点前10 min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发现存在异常时,要迅速对故障点做出判断,确定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然后尽快采取措施,对不能解决的较大故障问题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请求帮助,在故障未解决前,可采用人工观测和数据输入,以减少观测数据的缺测率。

2.2 做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基层台站要做好自动站雷电安全防护工作,采取完善的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并定期进行防雷检测,杜绝防雷安全隐患。业务用计算机不要安装与业务无关的应用软件,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保证业务软件的正常运行,定期升级病毒库,综合防护查杀病毒、木马和恶意插件的入侵,保证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建东,李惠.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处理[J].北京农业,2014(27).

[2]韩哲.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

篇5: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工作部署,做好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工作,依据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内容

(一)观测任务调整

1.基准站:我省所有国家基准气候站取消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地温等要素的人工定时观测和全部自记仪器观测任务,保留20时人工与自动对比观测。云和能见度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减为每日8次(23、02、05、08、11、14、17、20时)。守班时间由全天守班调整为白天守班,夜间不守班。天气现象由24小时连续观测调整为白天(08-20时)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4次正点(23、02、05、08时)定时观测。

基准站取消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地温等要素的人工定时观测和全部自记仪器观测任务后,不再保留压、温、湿、风、降水自记仪器,但仍要保留水银气压表、干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EL/EN型风向风速仪、各地温表(0cm、地面最高、地面最低、曲管、直管)等常规人工观测仪器,并按要求做好检定、保管、维护等工作,供人工和自动观测对比观测和自动站出现故障相关要素需人工补测时使用。深层

1.天气报(加密天气报)任务调整

(1)所有国家级气象站取消天气报(地面气象观测报告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报告)、加密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告)的编发和报文上传,用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以下简称“新长Z文件”)代替。

(2)所有台站在规定的基本定时观测时次(基准站、基本站指23、02、05、08、11、14、17、20时,一般站指08、14、20时),须在正点前半小时巡视仪器,45~00分(不包括第45分钟,包括第00分钟,以下同)观测并在正点后5分钟内通过 “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并完成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时人工干预,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形成新长Z文件,该时次的内容抄入气薄-1并打印保存。

(4)现在天气(ww)和过去天气(W1W2)现象的编码时段和编码规定与原规定保持不变。其中,基准站、基本站夜间定时观测(23、02、05、08时)时次,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

(3)在守班期间,值班员每小时均应查看小时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情况并进行“质控与数据保存”。当发现自动气象站数据错误或异常时(通过SAWSS报警或查看SAWSS日志有疑误信息记载),须对疑误数据进行判断处理,还须将这些时次的内容保存后打印。当发现过去时次自动气象站数据有错误时,也应及时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5)启动降雪加密观测时,要在OSSOM→工作管理→选项

定时30分钟前出现的霾、浮尘、沙尘暴、雾、雷暴重要天气现象,且持续到定时前30分钟之后,达到始发或续发重要天气报标准时,应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0中的gg编发31。

(5)我省现规定的重要天气报地方补充段(霜冻和暴雪组),当出现规定编报的重要天气现象且符合发报标准时,应单独编发。

(6)因05、08时在新长Z文件中有过去24小时降水量合计,故05-05时过去24小时降水量将不再单独编发重要报。

3.航空天气报和危险天气(解除)报

现承担航空天气报和危险天气(解除)报任务的台站,工作任务不变,暂不执行航空报告文件格式传输方式。

4.气象旬(月)报和气候月报

国家级气象站原承担的气象旬(月)报和气候月报发报任务保持不变。

(三)记录规定

1.基准站、基本站气簿-1中天气现象的记录参照一般站要求,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08时)”和“白天(08-20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在“白天”栏内正常记录;非定时观测时次云、能见度等栏空白不填,其它参照修改后的气簿-1格式进行调整。

2.在启用新格式的气簿-1前,台站仍按现有规定单独使用一本观测簿记录20时人工对比观测记录。不再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对20时人工对比观测记录进行处理,只需在自动站计算机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SNOW-TEMP.TXT)。

4.若因通信故障导致守班期间各整点和非守班期间基本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文件不能上传时,台站应在数据上传规定时效内,通过电话等方式将基本气象要素尽可能完整的传至省级气象信息部门。

(五)基准站归档数据文件和月报表处理

1.基准站取消人工观测方式月、年地面气象资料格式文件的制作和上报。

2.月、年地面气象资料格式文件(以下简称A文件、Y文件)的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格式改为:

10/08/23;02;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3.A文件中,总、低云量、能见度仍按24次定时记录的方式位记录,非8次定时的记录用缺测符号填充。

4.编制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时,总、低云量24次日平均用4次日平均代替,并只需在2012年4月的地面气象记录观测月报表中的备注栏中备注,其后不再备注。

5.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中的工作日志LOG文件每月进行备份。

二、业务规章制度业务质量考核的补充规定

1.台站应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中国气象局,2012年2月修订),严格按要求开展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

2.台站应根据工作任务重新制定本站的地面观测业务工作

输文件类别 “自动气象站测试文件” →IP地址 “172.19.112.7” →用户名“hrb” →口令“12345” →远程路径“/behb/diqu/newaws/” →存盘→重启SAWSS和CNIS),其他参数不需作任何修改。

3.由值班员进行新旧格式长Z文件对比测试和熟悉软件相关操作。

4.在对比测试阶段对新格式长Z文件手动上传(工具→文件传输→传输文件类别为“自动气象站测试文件” →浏览“D:OSSMO 2004AWSNET_test新长Z文件” →打开→发送),以便于省气象信息中心测试。

5.酸雨观测业务软件(OSMAR)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升级至V4.0.0时,应同时升级至2.0.10,并进行相关参数设臵。酸雨软件操作方法不变。

(二)业务正式切换阶段(4月1日至…)国家级气象站从2012年3月31日20时(北京时)定时观测后,应及时(21时前)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 2004》(V4.0.1升级包)升级,并完成软件基本参数设臵(基准站在“参数设臵”→“台站参数”中,将人工定时观测次数由24次改为8次,所有台站将基本定时观测时次的观测发报任务修改为“只观测不发报”),正式切换到调整后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和报文传输方式。

四、省气象信息中心相关业务调整

1.根据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业务化工作安排,制定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分发业务流程。2012年3月21日前,完成我(2)各站均要配备便携式风向风速仪,并按规定做好人工仪器的维护、保管和检定工作,供20时人工和自动站对比观测及自动站出现故障人工补测时使用。自动气象站故障时人工补测按照《关于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气测发„2003‟17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3)必须配备备份计算机,备份计算机中应当完整安装自动站系统和测报业务系统全套运行软件,实时将自动站数据备份到备份计算机,备份计算机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备份计算机要定期杀毒、对时和软件升级等,严禁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

(4)检查、维护本站UPS电源,要在业务调整正式切换前对UPS电源进行一次充放电,并及时更换年久失效的蓄电池。要在观测员休息室安装UPS电源停电报警扩音器。

(5)站内配备发电机,而且确保每个观测员都会使用、都能自行使用发电机,确保电源不间断。

(6)各站自行购买3G网卡,保障在光纤及VPN故障时网络的畅通,资料的及时上传。

六、组织领导

篇6: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气象地面观测是在地面上获取气象资料的唯一方法和途径。因此, 气象地面观测场地就是气象资料来源的唯一场所。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的环境都是为了避开了所有干扰, 能够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对相应气象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具体深入探测。由于所有的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都集中在我们的观测场所内, 所以地面气象观测场就是气象信息资料的最小来源环境。

每个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了解, 地面气象探测仪器设备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好与坏都直接的决定了地面获取气象信息的准确与否, 从而间接的决定了应用层次上的深入探索与广度研究。由于气象观测对周边环境的挑选极为苛刻, 所以建站初期的气象台通常都会建在比较偏僻, 比较空旷的地方, 但是随着大多城市的开发建设, 气象站受到的外部干扰越来越大, 接收信息的准确度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动影响。因此, 提高气象业务工作的水平, 要从外部环境与仪器设备两方面入手, 争取避免所有由于气象站导致的安全隐患。

1 地面气象观测初步认识与了解

1.1 小述基本认识及其发展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 地面气象观测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要。它主要是指在地面观测场内, 以各种观测仪器和眼力对天空现象及其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的一种检测和观察系统。其主要是对云层和近地面大气状况的系统, 连贯的勘察。需要观察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大气压力, 空气的温度湿度, 云层的数量形状, 日照辐射强度, 以及风, 降雨降雪等现象的观察。观测站都定时的对星空及气象进行观测, 通常是2时, 8时, 14时, 20时进行观测, 除此以外还需要随着气象的变化进行观测项目和观测次数的增加。其最基本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 风, 气压等。

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观测中出现最早, 发展最快的一种监测手段, 在当今社会的运用也越来越不可或缺。从没有任何仪器只凭感觉和目力来判定气象的传统, 到18世纪以欧洲为首建立的气象观测网, 再到19世纪末建成的气象台雏形, 直至当下, 经历了好几个世纪, 在以后技术更新下, 已经从常规的观测向自动化遥测过渡。

1.2 简谈地面气象观测分类

地面观测可以按其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几种观测, 以下简述。天气预测:主要为多地天气预报提供气象信息而进行的观测。它还可以再分为基本, 辅助, 补充天气预测三种。通过三种观测的结合来提供全面的天气预报。气候观测:它是为气候资料的累积研究而进行的一种观测, 其观测手段与天气预测基本相似, 外加对日照数与积雪等观测。专业观测:针对不同专业的差异性进行的观测, 比如, 农业, 林业, 航空方面的气象观测。他们的观测时数, 次数, 项目数都应专业要求而设定, 比如, 航空方面的气象观测要求是对能见度, 低层风向去, 雷暴天气的观测。专项观测:它是专指运用一些专用的观测设备对辐射, 云雾, 大气污染等的观测。比如定时测量太阳辐射或者日照时数等测量记录。

2 气象地面观测中几个问题对策分析

在气象地面观测中, 由于环境或者个人的原因总会使气象观测工作出现各种各样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深入学习来使我们更好的完善和解决观测中出现的问题。以几个观测问题为例来阐述分析:

2.1 以雾为问题对象

我们在工作中, 习惯把轻雾记录在每次雾的形成之前与消失之后, 主要是为了记录能看起来完整, 连贯。但是, 在实际中, 不是所有出现雾之前或者消失雾以后都会出现轻雾。其中, 对于辐射雾来说, 它的形成是由于本地辐射冷却后导致地层的水汽体凝结从而不断叠加形成浓雾, 这个过程是轻雾阶段的。如果是来去比较迅速的平流雾, 它会因高度降低突然形成雾, 高度突然抬升使得雾气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 雾的形成与雾的消失后是没有轻雾出现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雾的整个过程走势, 以免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2.2 以垂直能见度差时日照与云的记录为问题对象

若出现无云垂直能见度差时, 日照感光全天无迹线或者迹线断断续续, 我们应按正常情况下的迹线进行记录并在纸背述明情况。若遇感光剂失效或者日照感光孔堵塞, 则应将未感光时段来按照缺测着重处理。由于近年来大气污染频繁严重, 使天空经常万里无云并伴有浑浊出现, 其水平能见度达不到视程障碍现象标准, 此时如果观测不仔细, 忽视天空的连续演变则会误以为天被云覆盖而导致记录的失真。

2.3 以降水与露为问题对象

在研究降水问题时, 当出现小尺度的天气笼罩观测台时, 降水表现在突降突止、时间短暂上, 当云系离开观测站, 天空会立刻明朗。如果是夜间出现这种现象时, 应该如何记录呢?据研究一种情况为, 降雨的骤降骤止出现在前夜在后夜转晴, 如果其他方面天气的状况符合露水的形成, 则天气现象的夜间栏就可以记录为雨, 露,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将露转至白天栏内。还有另一种分析情况, 若前日晚八时以后天空晴朗, 空气湿润则导致露的形成, 后夜至天明阵雨突至, 这种情况下夜间栏就应记录为露, 雨, 假若当晚夜间天气不利于露形成, 则不需要记载。

3 以冬季地面观测为例的设备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冬季环境的变更比较突出, 因此, 要满足观测的需要, 必须对测定仪器进行不断的巡视并及时改进

在观测时, 工作人员通常会以当时的天气为根据对象, 对包裹湿球的纱布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记录, 看其是否出现结冰现象。在检查时, 由于对象的特殊性而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 只能用铅笔或者其他棒状的物体, 用其侧棱去测试。有时, 在对数据复读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不厌其烦的检查和核对, 从而避免出现由于颠零上, 零下等常规性错误导致整个测试数据的失真。

3.2 在冬季的地面观测测量中, 湿度计与温度计也需要重点检查的主要内容, 目的是检测迹线的基本状况及其具体运行情况

假如温度计与湿度计的感应位置出现固态的降水情形, 一定要把笔档拨开, 及时的清理掉这些影响检测结果的附着物。因此, 在冬季大百叶窗内进行观察时, 必须要注意结冰问题, 随时清扫其干扰结果的附着物。

总之, 气象站工作效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有力与否。通过上述对地面气象观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使得我们能够对气象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有力避免气象影响带来的强大危害。

参考文献

[1]杨勇, 黄杰等.气候资料对气候变化分析造成可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 2008.

篇7: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气象观测,环境变化,要素影响

1 引言

影响改变气象观测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资料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真实气象记录, 即观测资料的三性: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在仪器性能良好, 观测方法正确的前提下, 资料的好坏主要决定于观测环境。良好的条件, 资料准确可靠。环境遭受破坏, 资料的真实性程度也受到影响, 有时将失去其意义。县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资料表明, 较多气象要素值随观测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变化。下面对从风向、风速、雷暴、气温、日照年际变化及临时观测场内蒸发量的比较来谈谈观测环境的改变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分析。

2 观测环境的改变对风的影响

2.1 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变化

下图为县气象局历年来时间-风速年际变化曲线图, 图上各点横从标所对应的数据为时间年, 纵坐标对应的数据为该年的年平均风速。1960年~1998年49年中年平均风速为11m/s, 从图中可知, 1987年前, 年平均风速都大于历年平均值, 而1987年~1998年有6年年平均风速小于历年平均值, 1999年后 (含1999) 年竟无一年超过历年平均值。一年年平均风速超过历年平均值11m/s。1960年~1986年年平均风速为1.42m/s, 而1987年~1998年年平均风速为1.06m/s。而1999年~2008年仅为0.69m/s。

2.2 历年年最大平均风速的变化

1960年~1986年, 27年年最大平均风速为11.6m/s, 1987年~1998年为10.9m/s。1999年~2008年减少到7.31m/s。

2.3 年平均大风日数

1987年前为7.2日/年, 1987年为2.0日年。1999年以后未出现大风日照。

2.4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

1987年前,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为C:40NE:9。1987年~1998年,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变为C:45, NNE:7.8。而1999年后,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变为C:60, NE:8.0。影响这些数据变化固然有多种原因, 造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城市建筑物的影响。该站建于1959年, 当时位于县城的西北方向, 测站的东、西、南面是比较开阔的稻田和很少的3~4个低于测站的村庄且离测站较远, 站的北面是宽广的渔塘, 渔塘后面距测站约700m的地方有一小山, 在建站的当时无疑是符合观测条件的, 四周可谓空旷平坦, 且位于县城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县城不断开发, 超过观测场的建筑群不断向县气象站包围过来, 特别是1994年后, 站的东西南面基本上被高楼包围, 使本站观测场地形成以高大建筑为主体的“井”式场地。因而, 使风速严重减少年最多风向及频率也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建筑物的拔地而起影响了该站风的记录。

3观测环境的改变对雷暴记录的影响

1960年~1998年39年中年平均雷暴记录日数为52天。从图可知, 1987年前27年中小于平均数的仅7年, 占26%;1987年后, 22年中只有两年超过历年平均数, 而有20年小于历年平均数, 占91%。1987年前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6天, 而1987年后年平均为38天。这些数据表明, 雷暴日数在逐年减少, 这其中有较多原因, 如空气动力对流的减少, 但影响最大的原因还是城镇噪声的干扰。9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 尤其是1994年后, 该站的东面修成了建设路, 南面有莲花路, 还有县级综合性市场--中心市场, 而且逐步繁荣, 站围墙的西面虽只有简单的机耕道, 车辆也来往不断, 所以站的东西南面有嘈杂的车辆声;尤其是站的北面围墙外, 1994年后还先后办起了两个木材加工厂, 隆隆的机器声响过不停, 有时吵得连气象报也传不出去, 因简直无法听清对方的回音。据县环保部门统计, 县城噪声的等效声级超过70dB的路段占70% (引自县环保局局长在“六·五”环境日座谈会上的讲话) , 该站的噪声一定不会少于70dB。在如此恶劣的噪声条件下, 观测员的听力无疑受到影响, 雷声不大时分辨不清, 甚至无法听到, 近些年来, 该站雷暴记录日数的减少, 这就是主要原因。

4 观测环境的改变对蒸发量的影响

1997年, 该站南面围墙外的渔场提出建房, 距站内观测场水平距离约30m, 建筑物高度将超过观测场的规范技术要求, 这将会严重影响该站气象要素的记录, 如日照、地温、气温、风向风速等。为此, 站领导就观测场改造加高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情况, 并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1997年5月动工, 1998年底完工。这期间气象观测搬进临时观测场。临时观测场位于该站办公楼前, 面积大约50m2, 北面距离两层办公楼约4m, 东面距2m高的站围墙约10m, 南面距新加高的观测场约8m, 唯有西面距办公楼围栏稍远, 这形似“井”底的观测场对该站1998年的蒸发量影响很大。众所周知, 1998年8月份炎热高温期长, 月平均气温达30.6℃, 月日照时数长达300.4小时, 这两项指标均在该站历史上排行第三位, 理应蒸发量较大。1959年~1998年, 8月份月平均蒸发量为212.3mm, 1998年8月份也只有215.9mm, 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而1998年8月份蒸发量超过历年同期40%多, 但该站超过同期的50% (市气象局1998年8月份气候概况) , 唯该站与历年同期持平。1966年、1992年、1998年8月份月平均气温分别为30.9℃、29.3℃、30.6℃, 月日照时数分别为321、254、300小时, 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也基本相似, 但蒸发量分别为298.5、269.8、215.9mm, 1998年比1966年少38%, 比1992年少25%。

5 观测环境改变对气温的影响

1960年~1986年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值为17.9℃;1987年~1998年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值为17.8℃;1999年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值为18.3℃;从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1999年后随着周围建筑物的增多、增高, 年平均明显增高。

6 观测场环境改变对日照的影响

1960年~1986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77.2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35.7。1987年~1998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4.0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35.2。1999年~2008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2.9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32.8。由于县城的逐年繁荣, 各高大建筑每年逐年增加, 观测场四周的建筑物也增高增多, 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本站的日照, 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 日照逐年减少的非常明显。分析表明:观测环境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影响极大, 要有准确可靠的气象资料, 必须有一个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观测场, 并保持长期不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把气象观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一同研究, 一同部署, 严格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重要设施, 确保观测环境附合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篇8:黑龙江省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随着现代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发展, 尤其是自动气象站以及新型的天气雷达的运用, 如何有效的提高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以便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根据我国气象观测系统规划要求以及常德市气象局发展和建设实际情况, 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1 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总体要求

常德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市内行政区域的气象工作, 并参与当地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中, 为市级、县级领导机关以及各个部门提供气象服务。由于湖南常德气象灾害的突发性以及局地性特点, 加上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对常德市气象局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确保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更加准确、稳定、可靠。针对目前的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而言, 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其精度不高、要素不全以及垂直探测能力不足等, 导致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水平较低, 从而使得其气象局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一现象, 急需要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其总体要求是切实加强市级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统筹规划, 进一步明确市级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和建设的方向, 针对气象观测薄弱环节, 需要全面建设气象灾害自动观测体系, 从而实现由地面观测逐渐向地层立体观测的转变。同时, 需要推动观测系统自动化、业务现代化以及布局科学化、信息共享化的发展[1]。

2 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措施

2.1 建设并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站

自动气象观测网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对当地气象灾害进行预测, 常德市气象局需要根据省级气象局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规划和要求, 并结合常德市的天气气候特点等, 有针对性的建设并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站。针对气象灾害多发地以及易发地进行重点监测, 并且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交通、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设施、水利工程以及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区的气象观测设施进行重点建设, 有效的避免气象观测盲区的出现。需要加强天气现象、能见度、干旱、酸雨、高空气象等自动化观测系统的建设, 全面取消气象电报编制和传输模式, 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2.2 加大发展专业气象观测的力度

在气象局为该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 需要以专业气象观测为前提基础。同时, 专业气象观测也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的重要环节。市级气象局需要深入分析常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共建模式以及管理机制, 大力发展旅游、环境、农业、工业等专业气象观测, 以便有效的提高专业气象观测的实效性,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确保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加强观测人员综合素质建设

需要加强对观测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 尤其是针对新聘人员, 需要确保其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提高观测人员的责任性和使命感。需要加强对观测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针对常德市典型的天气个例进行观测, 通过设施仪器管理以及网络故障排除等一系列的培训, 以便有效的提高观测人员对突发天气以及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 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讲座或者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观测人员自动站维护能力、数据质量控制能力以及综合观测能力等。此外, 还需要建立具有高效机动性和业务能力的装备维护保障队伍, 对仪器设备的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以便确保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2.4 完善气象观测装备建设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中, 常德市气象局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需要充分引进气象探测设施, 尤其是在自动化气象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情况下, 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确保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目前陈旧或者过时的气象观测设备, 对其进行技术改进或者更新, 确保观测设备的先进性。同时, 还需要建立气象观测技术研发部门, 加强对气象观测技术的研发, 以便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3 总结

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在整合气象观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当今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等方面对气象观测的需求, 需要不断的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以便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等提供更加准确、稳定、可靠的气象数据。在实际气象观测工作中, 以便有效的满足减灾、防灾以及气候变化报道的需求。

摘要:对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 是新形势下市级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市级气象部门需要深刻的认识到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改革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对策与方案, 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文章就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 并探讨提升措施, 促进市级气象部门的改革与发展。

上一篇:学雷锋实施方案下一篇:《蚁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