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量化考核,加强班级管理

2023-03-09

本学年, 在学院和系里倡导实施班级量化考核的号召下, 我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 不断改革管理体制, 摸索新的管理模式, 逐步实施起了由学生全员参与的班级量化考核管理体制, 变“老师一人管”为“学生人人管”,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 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实施班级量化考核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 班级常规管理头绪多, 事务杂, 教室、宿舍、公共卫生区等几大块的卫生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往往要花去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甚至为此疲于奔命, 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另外,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观察, 任课教师的评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 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 评价依据不足, 力度不够, 有失公正, 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平时我们都认为成绩好的同学就是好学生, 但这只是在学习方面, 在其他方面如内务、纪律及其他对班级有益的事等他就未必做得很好, 甚至是不够好。但成绩不出众的同学在其他方面可能做得就挺好。所以, 在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系统、综合的评价体系。量化考核就能满足这个要求。

学生量化考核是指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 在出勤、卫生、纪律、工作、学习等方面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考核, 并作出现时评价, 并与学生德育考核挂钩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 现时评价, 体现了管理的时效性;考核指标的制度化和细化, 改变过去人为性考核的不准确性, 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过程性;根据学生的表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并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说明, 有效的预防了学生的反复性与狡辩心理, 体现了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总之, 实行这一管理制度, 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律, 调动了班级每位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 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 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 开创了一条新路。

2 班级量化考核的实施

2.1 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 我们要进行广泛的调查, 调查清楚学生对哪些方面关心得比较多, 在实施考核以前他们对哪些方面争议比较大, 还要了解清楚在哪些地方学生容易犯错误。然后综合全面的信息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措施及标准。我的做法就是在自己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来写出各自认为的以后需重点考核的地方, 综合这些意见制定出一个考核标准。然后把标准交由学生集体讨论, 讨论的内容具体到每一部分的考核分值等细节。讨论完成后对结果进行再综合, 以完善考核标准。只有这样, 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可实施性, 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下面就是我根据班情, 对班级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出勤、纪律卫生、活动、学习工作、好人好事及违纪情况等方面, 制定的量化考核的指标, 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2.2 统一思想, 严格执行

标准制定出来后, 下一步就是要去执行。我以前遇到过好多这样的情况, 就是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后都会制定一个班级管理制度, 很多制度制定的非常详细, 合理, 在一开始可能也会执行, 但慢慢地最后都成了形式, 没有执行下去。归根结底, 就是制度执行得不够坚决。

在此次实施量化考核的一开始我就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在考核标准制定出来之后, 我接连召开了几次主题班会, 目的就是要把全班的思想统一起来, 使每一位学生明确本班量化考核的各项工作, 并认识到以后执行的严格性。思想上达到统一, 以后执行起来就非常顺利了。这一学年, 我班的量化考核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实施, 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3 变“老师一人管”为“学生人人管”

在考核实施的一开始, 我就把权利下放给了学生自己。具体就是在学生中建立监督、检查、考核机制的负责人, 每天由三位学生担任此项工作, 以此类推, 人人都会成为负责人。作为负责人的这一天, 他们是动态考核实施者, 每天对学生的出勤、纪律、值日、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考核。班干部的作用就是负责监督, 每周末把考核结果统计、公布, 并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每天不定时的了解班级各项管理情况, 及时反馈学生, 并要求整改;每周根据考核统计结果进行总结、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 我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反馈, 公布前一阶段的考评情况, 总结班级管理的成绩, 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及时表扬先进, 树立典型;适时批评, 督促后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事事时时有人查”的全方位管理体制。这样及时总结反馈, 使班级工作管理进入了有效调控之中。

3 实施班级量化考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坚持一个标准

就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 尤其是奖惩方面, 对所有学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 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 所以考核过程中, 一定要公允, 要一碗水端平, 如处理偏颇, 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 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

3.2 切勿只重分数, 不重教育

实施量化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教育学生。所以, 班主任不要认为有了考核分数就万事大吉了, 就可以分出学生的优劣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通过考核分数来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树立正确的观念,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引导学生实践, 让学生自觉规范, 自我发展, 自我教育。

3.3 量化考核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班级量化考核同其他教育、管理的措施、方法一样,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改进, 逐步加以完善, 以适应新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实施班级量化考核的一些体会。我认为, 班级量化考核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手段, 是一个认识、改进、发展的过程, 只要以育人为目标, 求真务实, 通过现象抓本质, 把工作做细,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的管理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摘要:实施由学生全员参与的班级量化考核管理体制, 变“老师一人管”为“学生人人管”,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 严格执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 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量化考核,管理,制定标准,执行

上一篇:预制梁安装方案选择原则下一篇:三维性应用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