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单元开发水平

2022-09-11

一、单元地质概况

(1) 区块简况:草4块地理位置处于广饶县草桥村, 含油层系沙四2+3砂层组, 含油面积4.17km2, 地质储量356×104t, 可采储量50×104t, 标定采收率14.2%。 (2) 构造特征:草4沙四2+3层系为一西南、西北被断层切割遮挡的, 地层向东南抬升, 以剥蚀线为界的平缓鼻状构造, 构造倾角5-6°, 构造埋深960.0-1190.0m。 (3) 储层特征:沙四2+3各小层在平面上总体上分布稳定, 向构造高部逐渐变薄尖灭, 向构造低部储层逐渐加厚。3砂层组储层平均厚度9.8m, 为主力储层。 (4) 流体性质:原油密度0.9436g/cm3, 50℃温度条件下, 原油动力粘度1036m Pa.s, 凝固点-6.7℃。属普通稠油亚类。地层水矿化度为6406-10595mg/L, 水型Na HCO3型。 (5) 温压系统:原始地层压力9.53-11.07 MPa, 压力系数1.0-1.1, 属正常压力系统。油层温度56-66℃, 地温梯度3.67-4.37℃/100m。属于偏高温系统。

综上所述, 该单元油藏类型为偏高温常压系统下的具有边水的封闭性层状构造稠油油藏。

二、开发简历及开发现状

该单元2007年油井投产完毕, 2008年1月转入注水开发。采用反九点注采井网, 至2010年4月共转注11口, 进入全面注水开发阶段。截止目前, 累积注水62.5×104m3/d, 累积采油39.5×104t/d, 累积注采比0.79, 采出程度11.1%, 地层压降4.4MPa。

三、近期工作及效果

(1) 对水井进行分层注水, 缓解层间矛盾。由于非均质性较严重, 导致层间矛盾突出, 小层吸水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进行分注后, 在对吸水剖面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精细注采调配, 增加弱吸水层的注水量, 降低强吸水层注水。以CQC4-7-X323井组为例, 分注后, 含水下降19%, 油量增加5.3t/d, 增油效果明显。

(2) 对水井实施注泥浆调剖堵水, 缓解平面矛盾。由于平面矛盾突出, 导致注水沿高渗流带窜流, 形成高含水条带。调堵后, 注采井组流线发生改变, 非主流线方向油井液量增加, 液面回升, 功图转好, 主流线方向油井含水下降。CQC4-7-X325井组实施调堵后, 日增油2.3t/d。

(3) 对边部油层厚、物性差、液量低、注水不受效油井, 实施压防、注汽解堵。注入蒸汽加热油层使原油粘度大幅度降低, 还可产生某种程度的裂解作用, 在开井回采时改变了液流方向, 油、蒸汽及凝结水在大生产压差下高速流入井筒, 将近井地带的堵塞物排出, 能够大大改善油井的渗流条件。截止目前实施的7口井, 平均单井增油3.4t/d。

(4) 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注采井网。通过补孔改层, 注采对应率从93.2%上升至97.4%。

四、区块开发形势分析

图1草四沙四2+3单元综合开发曲线

从开发曲线可以看出, 自2013.10月份以来, 通过对水井分注、调剖堵水;油井注汽解堵、压裂防砂;以及进一步补孔、打更新井, 完善注采井网, 开发形势逐渐好转, 液量从173t/d上升至355t/d, 油量从51t/d上升至90t/d, 含水维持平稳, 动液面在不断回升。

(1) 产液状况分析:经过综合治理, 单井日液平均上升4.6t/d。目前, 该单元日产液341.4t/d, 平均单井产液量10.7t/d, 仅

2014年9月有18.8%的油井单井液量小于5t/d。

(2) 注水状况分析:自2008年1月注水以来, 通过加强注采井网调整, 注采关系逐步完善, 井层注采对应率97.4%, 其中双向及以上对应率60.5%, 厚度注采对应率97.5%。连通性好, 注采对应率高。纵向上, 由于层间非均质性影响, 小层吸水差异性较大。 (3) 含水变化分析:2010.5进入全面注水开发阶段, 初期由于油井低含水生产, 存水率升高, 水驱指数稳定上升, 水驱开发效果较好。自2013.5以来, 阶段含水上升, 另一方面, 随着油井注汽解堵, 产油、产水增加, 导致存水率从0.69下降至0.42, 阶段水驱指数从5.47下降至2.08。下步需解决平面矛盾, 控制含水上升。 (4) 地层能量状况分析:自2010年加强注水以来, 地层压力得到回升, 地层累计亏空减少, 目前累计亏空16.2×104m3;2013.10综合治理以来, 地层能量不断回升, 单井平均回升61m, 目前平均动液面898m。目前地层压力6.42MPa, 地层压降5.07MPa, 压力保持率为55.9%。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建议

(1) 边部地区无井控制, 影响了储量进一步动用。下一步在进一步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 需要在边部继续部署油水井15口, 以提高控制储量。

(2) 虽然实施了分注, 但中部由于平面矛盾突出, 注水沿着平面大孔道窜流, 形成了高含水条带, 下一步需实施调堵封堵平面大孔道。

(3) 边部油井液量低, 注水不见效。由于西边部物性差, 目前仍有6口井产量在5t/d以下, 下步建议进行压防, 对近井地带解堵。

(4) 井间动态监测资料少。下步进一步加强井间动态监测, 指导生产, 精细注采调配, 实现油水井联动。

上一篇:华兹华斯《孤独的割禾女》的译作对比鉴赏下一篇:论展示设计的要素与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