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022-09-11

从1999年国家出台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 高校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多, 对师资的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因此, 大量的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走进学校成为教师。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 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 是值得学校管理者和每个青年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新进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做出几点分析。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优势:精力充沛, 思想活跃, 富有活力, 干劲大, 扎实的专业知识, 创造性强, 有创新精神, 科研能力相对比较强, 可塑性强, 极易融入。但他们在教师教学方面也表现出一些不足。

1 教学经验不足

如今, 绝大多数新加入高校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研究生或博士生很容易保持一种惯性, 只熟悉自己相关领域内的工作, 对自己不熟悉的部分认知力减弱。因此, 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 新教师都参加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培训期间能够听取国家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报告, 系统地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道德学等相关知识。但是, 短暂的岗前培训和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是存在天攘之别的, 也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 只有亲身经历了, 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了, 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获得经验。短短的岗前培训时间内不可能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道德学等相关知识的运用, 也不可能掌握授课技巧, 由于没有授课经验,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表现出来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新教师在上课之前会非常认真、详细的编写教案, 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但是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当面对50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时, 该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所要讲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如何做到讲课时的自然过渡等问题, 所以一到课堂, 就乱了阵脚, 弄得紧张慌乱, 该说的话忘了说, 该做的事情忘了做, 照着教案念完讲授内容, 剩余的时间就不知所措, 只好大眼瞪小眼了。

1.2 教态不够自然

由于没有或很少受过正规的上课训练, 许多新教师一进教室, 心理往往非常紧张, 言行拘谨, 讲课内容之间没有任何过渡及衔接。思维和语言同步甚至思维落后于语言, 即想到一句话就说这句话, 然后说完了再想下一句该说的。说话时由于紧张, 常会出现“恩——”、“啊——”、“这个这个”等这样的口头语, 甚至从头到尾没有和学生进行目光交流, 或者低头读讲义或者望着天花板, 而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不管学生懂没有懂, 只顾自己讲自己的。

1.3 语言杂乱无章, 没有重点

有的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 但是一到课堂, 由于紧张, 往往会语无伦次, 条理不清, 逻辑思维混乱, 一个问题没有讲清楚, 另一个问题已经开始讲到一半了, 给人的感觉是讲课“东拉西扯”, 更多的是语速过快, 把所想说的话一口气说完, 导致学生思路无法跟上, 弄的一头雾水。

1.4 不能有效临场发挥

尽管大多数新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 教案准备得非常认真, 详细, 但是到了课堂上, 就变得无话可说。有的在课前想好很多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 但课堂上却把那些很好的教学素材忘得一干二净, 枯燥无味的把内容“读完”, 知识结构不连贯, 知识层面不拓展, 只是纯粹的把书本知识内容解释一遍, 结果是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课堂的兴趣。

2 新进青年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能力

2.1 角色的转变

才走出校园青年教师, 告别学生时代, 重新以教师的身份进入高校, 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应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但是年轻教师在学生时期, 他们注重的是科研, 社会交往圈子相对比较狭窄, 说话办事都是学生模式。走上讲台当了教师后的一段时间内, 在学校里养成的学生式的办事方式和处理事物的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 甚至于表现出不注重生活细节, 生活作风自由散漫, 比较随便。青年教师要戒掉学生气,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1 新教师应主动努力实现由学生时代的知识的接收者状态转变为教师的主动传授知识者状态

学生时代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老师则是知识的传播者, 老师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并且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 使各个层次的各种接受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理解。要不断发展自己,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的不断更新, 迫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研究, 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这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 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需要, 创造各种机会、条件, 营造必要的环境, 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

2.1.2 注重师德的修养课堂上、课堂外都要时刻做到“身正为范”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会无意识的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 因此, 作为教师, 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2.2 虚心学习经验, 勤于钻研, 提高教学技能

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 学校都会安排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在“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各方面都会进行指导, 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学习教学各方面的技能技巧, 运用理论于实践中,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因材施教”为例: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态、心理、知识层面、能力、思维方式等各方面, 在此基础上, 研究教材内容, 研究讲授的方法, 研究知识的连贯性和讲授的深度, 研究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施的教案设计……最后,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其次, 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理论认识。结合实际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能够快速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使理论上升为能力。

2.3“教"与“研”相互助长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向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高校转变, 对教师的科研业绩, 学校也日益重视, 科研成绩是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因此, 大多数的教师都把重心放在搞科研写文章上, 自然的就分散了精力和心思, 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质量不高。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 实际上, 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 教学就不会有活力, 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科研没有教学作目的, 就是一种没有教育性的研究, 就失去了高等学校科研的本质特征。在适当平衡安排下,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兢兢业业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在教学的同时力求在自己专攻的领域有所建树, 对科学保持长期、稳定、执着的追求。

2.4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 往往同时面临着成家立业, 结婚生子的方面的问题。而这生活上产生的问题直接的压力就是金钱和精力方面的压力。要解决这生活上的压力, 一方面需要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即要学会“知足常乐”, 不和下海经商的企业者比经济收入的多少, 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获取人生的满足感。又要学会自强不息。力求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所作为, 有所建树, 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贡献。另一方面, 高校管理者对教师权利、业绩、形象、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给予重视。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财力, 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青年教师需要有个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安居才能乐业, 优良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为高校教师扫除后顾之忧, 促使其全力投入教学、科研活动。学校管理者应该依据这一理论满足教师正当、合理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多做奉献;在动态的平衡中求得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3 结语

要做任何事, 都得先做人。而做人, 来源于教育。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要通过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让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使青年教师能够很快的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为高校培养更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各大高校, 每一年都要增加大量的年轻的新教师, 以满足学校对师资的需求。本文浅析了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新教师应该从角色转变、借鉴经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从而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永祥.因人制“宜”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J].2004, 1.

[2] 于毅清, 张秀芹.加强普通高校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3) .

[3] 杨渝川, 王卫红, 张庆林.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5] 王廷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3.

[6] 叶钦, 等.浅谈学分制下教师队伍建设[J].云南高教研究, 2001, 19.

上一篇:单纯性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下一篇: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