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2022-09-12

1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 不能一窝蜂式转向创业项目孵化和公司运作, 而要依据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 以课程体系为依托,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要积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为途径,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就业创业教育必修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到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 建立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熟的基础上, 可以创建创业孵化基地,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项目运作、资金运转等困难和问题。同时, 要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扩展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空间, 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中教育体系中,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多侧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并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领域, 发挥各专业的优势, 充分挖掘创业机会和项目。

2 树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

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看,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学习灵感, 掌握专业发展变化规律, 深入理解专业概念、定律, 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提升, 进而推动人文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说明人文精神是融于专业知识中的, 人文教育顾名思义更多地侧重于人本身, 它能够使人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在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事物或是某个专业的知识, 对于认识人生, 探索人生, 追寻人生价值和意义也影响深刻。通识教育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它可以使学生能够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就业, 看待整个大学在人生道路上的作用, 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和规划地大学的时间和教育资源, 更好地丰富自己, 全方位地发展自己,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力。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 通识教育渐渐被忽视, 教育体系中过多的注重学生成绩和教学成果, 而忽略了教育本身富含的人文素养。所以, 高等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一种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引导者, 导师要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中也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一方面不仅要使同学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在创业导师配备方面, 高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从社会各界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 选派专任教师参加创业师资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活动, 教师更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有关指导。而对于老师自身而言, 要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自身应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意识、理论和经验。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赴外培训, 到有关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参观等方式, 不断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技能,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内外活动, 正确树立大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高校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场所, 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专业氛围, 通识在创建过程中注重二者的优势互补。

3 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教师是关键。高校教师不能仅把传授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任务, 要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高雅情趣的人作为重要使命。高校教师作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传授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不断学习深造, 潜心钻研学术, 使学生能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同时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授课方式, 深入挖掘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创新课堂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求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 注重个性化培养, 对待学生求同存异, 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人文理念。现实中,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面, 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感情, 对于什么是大学精神, 什么是专业素养, 都不是很清楚, 在对自我认知和发展上不够清晰客观。这些都是都是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而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处理好通识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陪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人文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是从根本上的, 它可以影响一个看待问题, 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好的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清晰的认识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才能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大学期间积累知识的厚度和宽度, 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结果, 还影响着其在社会上的长远发展。人文修养与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在加强专业学习过程中, 关注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发展, 深刻的认识自我, 自我规划, 提高自身的就业力, 实现自身能力结构的均衡发展。

摘要: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责任, 要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课堂与教学课堂相融合的办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解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就业能力的问题, 促进人力资本量和质的双提升。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本质是要让大学生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大学生要具备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才能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从而提升自身生存发展的质量与层次。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 易前伟.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 2017 (1) .

[2] 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 (1) .

[3] 王帅, 路晶, 刘岩松, 李洪亮.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行为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 2016 (5) .

上一篇:软件系统建设过程质量监控下一篇:加强工学结合,实现“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