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全市工业的讲话

2023-02-15

第一篇:市长在全市工业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 × 同 志

在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的

讲 话

(2009年7月4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主要目的是,分析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措施,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刚才,**局长通报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能凤凰、盛隆煤焦化等7家企业负责同志汇报了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情况及下步的打算,4家金融单位汇报了开展工业企业贷款的有关情况,这些思路和做法都很好,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经济运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应对金融危机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行动,全市经济

1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工业企业生产、效益逐渐好转。上半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实现107亿元、406亿元、46亿元、27亿元,分别增长18.5%、20%、13.4%、11.3%。全部工业用电量累计实现17.7亿千瓦时,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用电量实现了同步增长,充分说明我市工业经济已呈现企稳回升迹象。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000万美元,其中进口完成2200万美元,增长67%;出口完成6800万美元。二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30.1亿元,增长6.6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增长21.35%,完成收入目标的55.47%。三是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展顺利。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的87个过亿元重点项目,总投资534.4亿元,计划投资169.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2个,总投资358.1亿元,计划投资112.2亿元。截至6月底,已有6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5.1亿元,增长41.1%。实施过百万元技术改造项目190个,完成投资45.8亿元,增长18.5%,2个项目获省第三批“双百工程”重点产品结构调整奖励资金140万元,10个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45项,已完成83项,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计划。四是“1511”工程顺利推进。“1511”工程涉及的总投资460亿元的9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65个,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东方钢帘线及金属制品加工基地一期等10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投产,新能凤凰(××)公司水煤浆加压气化多联产、山东鑫泰数控设备精密机械加工产学研基地一期等54个项目进展顺利。五是多数企业产销两旺。在国家4万亿投资和

2 大规模基建项目的拉动下,我市建筑机械、工程机械、锻压设备、水泥、食品等部分产品价格和企业效益趋于回升,部分企业产品订单增多,个别产品供不应求。其中,××机床厂、腾飞机械、喜力机床、华能线缆、青啤(××)公司、悟通香料、光普太阳能、恒仁工贸、益康集团等企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销两旺,效益大幅增加。六是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1—5月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266.01亿元,较年初增加63.89亿元;贷款余额实现232.91亿元,较年初增加44.6亿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1—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企业贷款39.1亿元,同比增长70%。七是企业帮扶成效显著。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9项措施,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为解决企业还贷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市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的企业还贷周转金,目前已为7家企业提供1.02亿元的还贷周转服务;成立了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国有控股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已为一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5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应当说,今年以来,围绕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各位市级领导同志深入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经济开发区及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外经贸局、民经局等经济主管部门、有关镇街积极跟踪项目,搞好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经贸局认真开展“百企问计”调研活动,深入企业指导生产运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经贸局、民经局等部门组织企业赴外考察特色产业、招商引

3 资、洽谈合作,带领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贷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金融办及各金融单位创新金融产品,搞好融资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积极有效的,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同比去年分别下降6.1、17.

5、11.2和12.1个百分点。受价格、市场等因素影响,焦炭、尿素、不锈钢制品、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二是部分企业效益有下行倾向。因外需市场不足,上半年预计全市出口额同比下降7.1%,仅完成任务目标的35.8%,欠时间进度14.2个百分点,部分出口企业订单不足、大单长单减少,存在着开工不足的现象。三是“1511”工程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甚至有个别项目迟迟未开工或处于半停滞状态。四是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不高。与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结构上看,我市产业集群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龙头骨干型的大企业大集团,区域经济特征不明显;从产业链上看,配套能力不足、关联度欠缺、集中度不明显,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从布局上看,产业配置雷同多、专业化程度低、分工合作体系不健全,难以做到产业内部、上下游产品的优势互补;从市场培育上看,除玻璃深加工市场外,其他产业集群均无专业化市场,不能发挥专业化市场的贸易集聚效应与产业集群的互动作用。五是资金、土

4 地等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一些好的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尽快落地建设,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仍较困难,虽然工业贷款总体上有较大增加,但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些表面上看是受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更深层次地则反映出我市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管理相对粗放,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技改、调整、发展”的机制尚未健全等。此外,还存在着个别部门促进企业发展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业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客商的投资热情。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今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不确定因素持续出现。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应当看到,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和省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上,国家和省分别推出了4万亿和8000亿元的投资,实施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前5个月我市企业共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4800万元。特别是国家加大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近期我市3个工业项目获省第三批调控资金4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在优化经济结构、培植支柱产业上,国家研究制定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等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省里下发了全省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9大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并陆续出

5 台了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在稳定外需、利用外资上,今年以来,国家四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稳定外需工作,各级都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我市也专门制定了稳定外需的奖励扶持政策。这些措施的出台,充分凸显了各级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影响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抓国家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在新一轮经济复苏中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基础。我们如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会被激烈的竞争边缘化。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支柱,约占经济总量的60%,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去年底开始,我市启动实施了发展工业经济的“1511”工程,涉及的总投资460亿元的91个项目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集中代表了未来几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措施。首先,实施好“1511”工程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511”工程涉及的企业或项目遍及我市的六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等领域,都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这些项目实施后,对于我市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实施好“1511”工程是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可以有效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消化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回流的

6 农民工,增加群众收入。第三,实施好“1511”工程是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立足于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培植了以新源热电、辰龙能源、盛隆煤焦化等为主的一批资源型重点税源企业,在“1511”工程中,进一步增加了新能凤凰(××)公司、盛源宏达苯加氢、拓博塑料、今缘春酒业、青啤(××)公司、金晶玻璃、风轮轮胎等一批对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对于扩大税源总量、优化财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全市纳税地方留成前100户重点税源企业共上缴税收29.1亿元,其中我市地方留成达8.8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5.1%,成为拉动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更要把实施“1511”工程,推进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摆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抓好经济运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定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过亿元的科技成长型企业达到10家的发展目标,各级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抓住关键,强化措施,确保完成。

(一)以技术改造和“1511”工程项目为抓手,在膨胀经济总量和壮大企业规模上求突破。技术改造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企业规模膨胀的关键。要牢

7 固树立“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大发展要有好项目”的理念,把“1511”工程摆到项目建设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快推进总投资131亿元的新能凤凰(××)公司水煤浆加压气化多联产、总投资10 亿元的山东愚公工程机械生产、总投资10亿元的山东风轮工程用巨型子午轮胎二期、总投资9.56亿元的山东鑫泰数控设备精密机械加工产学研基地一期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对于拟开工项目,要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的环评、安评、能评,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产业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为技术改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抓住当前装备产品价格较低的优势,实施工业发展的“新特优工程”,引导机械制造、煤化工、轻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以技术创新和培植科技成长型企业为动力,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企业多数是产品处于低端的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企业受到的影响则较小。因此,要把技术创新和培植科技成长型企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要加快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今年,我们确定了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的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开发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分析仪器、

8 生物医药等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合作,灵活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积极探索共建研发机构、开发关键技术、培养科技管理人才等新型合作模式,形成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平台。要充分发挥市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分院的作用,积极创建山东省中小机床行业技术中心,加强联合设计和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完成重型数控机床等10项新产品的开发任务,形成高端产品的新优势。要加快国家机床检测中心的建设,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三要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经贸局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着力指导帮助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威达重工、鲁南机床、××机床厂、三合机械、鑫泰数控、愚公机械等企业,要认真实施好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三)以拓宽营销渠道为手段,在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外延式发展上求突破。在当前市场需求趋缓、产销衔接不畅的形势下,要把市场开拓作为企业生存的大事来抓,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让利不让市场,宁可牺牲一点利润,也要保住市场份额。一要稳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要积极引导企业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原有市场,开辟新兴市场。轻纺、机电等行业要在实施差异化战略、细分市场上下功夫,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等需求;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机械装备等企业要抓住当前各级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重大项目所需材料、物资、装备的招投标,抢占重点项目建设市场。

9 二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专业展会开拓市场。经贸局、外经贸局等部门要认真收集专业展会信息,精心组织机械制造、煤化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把我市名优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同时,要进一步筹备好第六届中国(××)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期间的产品展览等活动,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三要加强企业营销载体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中小机床、玻璃等重点工业产品市场的规划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扩大我市工业产品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设置整体广告牌、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推出广告,积极宣传我市产品,不断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要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外经贸局、经贸局等部门要以申报省级科技兴贸(中小机床)出口创新基地为契机,加强对腾达不锈钢、三合机械、威达重工等重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支持鼓励风轮轮胎、宝嘉电器、腾阳不锈钢、拓博塑料等企业尽快实现自营出口或扩大出口;要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出口信用保险补贴、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农副产品出口企业扶持资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发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要超前指导企业研究应对技术性壁垒的措施,详细掌握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能耗、环保等技术标准,更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快保税仓库和海关××办事处的筹建进度,畅通企业通关渠道;各有关企业要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企业大力开拓中东、拉美、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全力保订单、保市场、保增长。

(四)以培植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上求突破。对于我们确定的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轻纺等6大支柱产业,中小机床、木石煤化工、××玻璃制品、××童车童床、大坞精细化工、××太阳能、张汪田陈煤电、××苯制品等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强化推进措施,确保以良好的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下半年,要重点做好国家级中小机床产业集群的验收准备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特色园区的承载能力,今年,要在争创国家级中小机床生产基地和玻璃深加工基地上实现新突破。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借力发展作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抓住我市获得总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权限的机遇,按照“定责任、定产业、定区域、定企业、定产品、定任务”,认真开展好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利用外资的“3336”工程,积极强化小分队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五)以实施百家企业直报制度为重点,在抓好工业经济的调度管理和提高运行质量上求突破。今年,我市筛选了100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百家企业直报制度。直报内容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市委、市政府掌握微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渠道。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百家企业直报工作,落实专人,明确责任,确保工业经济运行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有效性,绝不允许拒报和拖延上报,对拒报和拖延上报的企

11 业、镇街,要通报批评。要指导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强化以销定产,及时调整生产任务,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要加强经济运行的调度管理和预警分析,继续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制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不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贸局、统计局等部门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预测市场供求,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管理,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管理的预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六)以构建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在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求突破。一要破解土地制约。土地是项目建设的必要保障。要紧紧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努力扩大建设预留地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要继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把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作为企业用地的重要指标,所有落地建设的工业项目,每亩土地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产值不低于400万元。要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4个区域9个村居的搬迁改造;要用好省政府单项选址和“点供”用地政策,积极争取省直接供地,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要下大气力整合和盘活已批土地,确保项目能及时落地开工建设。市里已经确定,成立清理违法建筑领导小组,由市监察局牵头,经贸局、建设局等有关单位参加,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具体负责对没有土地使用证及建设手续不完善的重点工业企业所建厂房,统一清理并依法处理完善确权手续;对租用土地的重点工业企业,优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对需新扩用地的重点工业企业,优先安排调整规划、优先新增土地指标。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搞好配合,确保7月底完成。

12 二要破解资金制约。要千方百计地启动民间资本,通过重组或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要积极引进更多的担保机构入驻发展,壮大担保实力和规模。要运作好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国有控股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确保我市中小企业贷款不受影响。要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扩大银行贷款规模,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在融资上土地、房产不能抵押的问题。今年我们确定要新增贷款110亿元的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次会议金融单位分别印发了服务指南,这种做法非常好,既有利于企业了解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又有利于企业掌握办理贷款的程序、要求,提高办理贷款的效率。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对于企业上市,市政府已制定了奖励政策,市财政设立企业上市专项基金,对上市企业发生的前期费用,将给予先期垫付,对首家上市企业给予200万元的奖励,这项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兑现。目前益康药业、威达重工、拓博塑料等企业的上市工作都已进入审计阶段,金融办等部门要深入有关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全力以赴指导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三要破解人才制约。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建设,加强紧缺的技术、技能及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企业引进的高学历、高技能技术、管理人才,要根据人力资源建设的意见兑现落实相关政策;对到企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其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补贴;各企业要积极为职工交纳各类社会保险,市财政已列出专项资金,奖励企业参保,同时各企业要重用企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努力培养更多的企业实用技能人才。四要破解环境制约。节能减排是约束性指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13 要求。要围绕今年确定的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22吨标准煤、取水降低到74.24立方米,COD、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15万吨、2万吨以下的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标本兼治与源头治理相结合,一方面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节能减排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测、执法检查力度,切实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效。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腾出更多的环境和能耗指标上大项目,提供更多的工业发展空间。要加快5家水泥企业机立窑生产线关闭步伐,淘汰落后产能100万吨。要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大坞、××、××、××、木石6处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尽快投入运营。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对列入“1511”工程重点培植计划的企业,建立了市级帮扶机制和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各帮扶组要精力下沉,盯紧靠上,经常深入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各帮扶组组长要坚持每周一次向市级帮包领导汇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向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报送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不仅要汇报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汇报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协调等等;要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经贸局等部门要尽快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强化协调服务,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要加强调度,搞好汇

14 总统计,及时通报情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销号,对特别重要的问题,采取联合两办督查室现场督查的方法,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经贸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协调调度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财政局、金融办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支持力度,重点用好企业还贷周转金、担保资金,扶持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经贸局、国税局要加强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这项政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要简化项目的报批程序,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国土局等部门要加大争跑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确保项目用地需求;服务业协调办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市工业门类齐全、商品流通活跃、各类市场繁多的特点,牵头抓好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导境内商贸流通企业销售我市的童车童床、太阳能热水器等轻工产品,不断提高境内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贸局、金融办要举办多种形式的银企推介会,主动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积极协调金融贷款,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各金融单位要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做好金融产品服务,重点开展好企业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有效增加信贷供给;各镇街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认真兑现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企业要强化守法诚信意识,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用良好的信誉与形象赢得金融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5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弄权勒索、梗阻政令、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对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等“三乱”行为,对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和搞地盘工程的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营造高效优质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抓好经济运行的调度与管理,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刚刚结束,市委、政府就召开了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今年召开的第一个专业性会议,足以说明这次会议的重要和市委、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昨天,***副市长和***主任就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分别作了讲话和报告,我都同意,一会儿,**书记还要作会议总结,请大家认真落实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2004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成效

 2004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市上下团结奋斗,扎实苦干,努力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牧业生产在大旱之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已稳定在50亿斤以上。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乡镇企业全面启动了"二次创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财政收入在财源萎缩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3.38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收入克服增收因素不足的影响,继续保持了一定幅度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152元和408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迈出了新步伐。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2004年我市在工业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全面进入谷底的严峻形势下,认真落实中央领导视察**市时的指示精神和**省党委138次书记办公会议精神,把扭转工业经济被动局面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突出市直抓大、完善县区放小"两线作战方式,举全市之力进行工业经济攻坚,国企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原**市二毛成功实现破产重组,**市钢铁厂实现无震荡破产,**市针织厂破产重组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企业改革继续深入,县区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六大企业集团等优势骨干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整体出现恢复性增长。统计快报显示,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市工业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有关国有企业"全军覆没"、"全线崩溃"的街谈巷议已经平息。体现了六个特点:一是企业内部的活力明显增强,经营状况趋于好转;二是企业改革的路子已经明确,运作方式、调整目标、重组对象等日渐清晰并正在落实之中;三是工业增长速度逐渐回升;四是经济运行质量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五是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职工群众情绪趋于稳定,对改革的承受力逐步增强;六是方方面面对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统

一、支持、理解、关心的氛围正在形成。可以肯定的说,我市工业经济已经开始摆脱了在低谷中徘徊的局面,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整个经济形势已向好的方向转变。为此,市政府决定授予经贸委"市长特别奖",奖金20万元。

总结2004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有五条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 第一,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为市委和政府的最高决策,理清思路,切实搞好有效指导,为工业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去年,在认真分析全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市级领导进一步形成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的共识,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树立敢打硬仗气概,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市委和政府的最高决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省党委关于"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围绕"年内使全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改革有所突破,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工业经济摆脱困境"的基本目标,确定"市直抓大、县区放小"的工业攻坚思路,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在工作中坚持"一般与个别结合,领导与群众结合",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解决诸多改制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在切实加强具体指导过程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一把手"工程,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详细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建立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市直16户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行定向指导。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召开专门经济分析会,加强工业生产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综合指导。同时,出台一系列有关文件,实行政策引导。这些工作的落实,对搞好全市工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证作用。

 第二,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唯一道路。大家知道,**市工业经济在2003年、2004年是历史上最困难时期。由于优化资本结构政策未用足用好,加之草率决定23户企业破产,使**市的工业经济工作陷入了困境,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度与日俱增。各层、各界人士对**市工业经济工作反映强烈,当时甚至有很多人对**市工业经济失去了信心。我们也确实表现出来思路不清、精神消极,至少有一种情况可以肯定,恰在这个低糜时期,中央领导视察**市,给了我们"向内蒙古倾斜、向**市倾斜"的有利武器,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六支野战军",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所以刘书记和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切实抓住机遇,突出抓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省党委138次书记办公会议再一次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早在2004年5月工业经济会上我说:"工业经济振兴的机会来了"。人大李景新主任等领导也大声疾呼"工业兴**市兴",振奋精神的强心剂,使我们在机遇面前统一了思想,在困难面前汲取教训,在实践过程中鼓足了干劲。高举中央领导指示和138次书记办公会两面大旗,进国务院请示,到国家部委汇报,去**省厅局求帮,跑银行游说。石梅书记一边挂职学习一边搞联合,史市长东奔西跑,人不歇息,李志勋吊瓶输液,还得谈判,更多的同志和企业长们也是为企业求活、求生存,冥思苦想,出力献策。其中酸甜苦辣虽一言难尽,好在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不断好转,全市工业经济出现亮点,总算有些慰籍。

 第三,敞开区域大门,实行一企一策,促进企业间的联合兼并,是实现"战略性重组"的必然选择。我市在推动企业机制转换的同时,把资产重组作为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手段,实事求是地实行一企一策,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让企业寻求市场经济的出路。大家知道,二毛在未列入破产盘子前我们希望并积极争取进盘子,但在中央领导批准后,二毛破产后的重组问题就成为能不能体现中央对我们的倾斜,改革能不能走进新阶段的关键。所以市委、政府提出,二毛破产决不是我市毛纺企业的灭亡,而是通过资产重组,消除包袱,获得新生,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以壮士断臂之勇,终于与华源集团进行了嫁接重组。二毛的重组再生,对全局工作有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我们抓住中央领导视察**市、**省党委召开138次书记办公会议、国家西部大开发、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四大机遇,有所作为,趁势而上,市几大班子领导同志亲自带队跑部进厅汇报,寻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打破区域界限,落实优惠政策,与优势企业挂靠联合,使实施企业改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同时,四家上市公司、医药、啤酒集团等大型优势企业的规范发展壮大问题也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着力实施"扶优造舰"工程,发挥规模优势,培育产业支柱,形成了重新构筑地方经济框架的基础。

第四,对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了卓有成效地调整,这是加固企业经营层的果敢之举。班子是企业的核心,是办好企业的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其一,下决心选配好企业法人代表。一年来,全市国有企业共调换一把手92人(其中市直企业28人),二毛、双马集团等重点企业一把手都进行了更换。而且充分体现了用人和管人的一致,充分征求了分管部门和领导的意见。下一步还要成立企业工委,切实把管企业与用人有机结合起来。其二,加大企业领导班子调整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国有企业共调整班子105个(其中市直26个),调换班子成员225名(其中市直企业106名)。同时,围绕企业党组织建设,健全共青团、工会等组织,发挥政治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其三,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在市直重点企业中,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监督,对亏损企业进行全面审计,在首批10户试点企业中,目前已完成4户企业的稽查工作。稽查工作效果很好,为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背景资料。其四,探索企业经营者职业化的路子,结合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了《**市直属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暂行办法》,并着手进行试点,逐步推开。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第五,全面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在改革主体不十分明确的前提下,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劳动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摸清了底数,把下岗职工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同时引导下岗职工走进市场,适应竞争机制。各国有企业优化员工组合,积极挖潜,帮助安置大量下岗工人。及时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对企业发展和全市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充分认识工业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的形势

 从全市总的经济形势看,工业经济仍然是困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再有一个大的飞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能否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直接关系到**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关系到全市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兴市富民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只要工业经济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就能稳固财源,增加人民收入,就能凝聚民心,振奋精神,就能实现我市经济工作的大转折、大突破、大发展,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进一步明确"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我们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和开展工作。这也是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初衷。

当前,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消除,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即将到来,国际市场的需求逐渐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成为现实,这对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国内情况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增发建设国债,带动社会投资和启动消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央领导视察**市和**省党委138次书记办公会议,为我们解决工业经济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更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确实出现了亮点,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这不过是相对于我市过去而言的,如果与其他地区比、与全国同行业比,那是难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根的。我们仍然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切不可过于乐观,不可沾沾自喜,不可有所懈怠。深刻剖析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六个问题。

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信心,仍然是深化改革的第一位问题。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研究认识差,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在改革中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改革的勇气,迟迟找不到切入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需要银行贷款,不需要财政投入,而是加强学习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迈出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当中去学习,增强信心,因为解决问题的办法、精神都在群众中。要做好全年的工作,就必须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信心再增强。

 二是改革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应予重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经济效益不明显。转制工作总体上快完成了,但一些改制企业措施不到位,内部制度不够完善,出现"翻牌"现象;一些企业重复转制而变化不大;工业生产增长仍较脆弱,总体经济效益不高。从统计数字分析,减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效益的提高,而是由于部分企业破产不计亏损显现出来的。改革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 三是管理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转制以后原来被掩盖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改革与管理衔接不紧,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包括上市公司,一方面,经营方式陈旧,管理很不规范,运行状态原始,另一方面,市场体系不完善,产品销售不畅。强化企业管理、建立新的机制任重道远。

 四是综合改革措施落实不够的问题开始显现。实事求是地看,我市改革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股份制企业股权监管体系不完善,资本监管力度不够;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备,产品结构不合理;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发育不成熟,统筹层次低,这些都是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五是在着力抓脱困的同时,也应注重好企业的提高。对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关心、指导和帮助不够,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注意不够、协调不力。要特别注意在抓困难企业的同时,也要帮助好企业更上一层楼,不能补了东墙,倒西墙。

 六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从总体上看,我市国有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没有过硬的管理经营层,与国际国内的高层次企业家有相当差距。有些企业的领导班子,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不适应对外开放、开拓市场和强化管理的需要,甚至还有些在那里搞个人恩怨,不能团结一心,形成合力抓工作,这样的班子上半年必需调整理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在我市工业经济正需要加把火、鼓干劲的时候,我们以冷静的头脑,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将十分有利于我市的国企改革和发展。

三、明确方向,抓住关键,全面推动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

 关于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市委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史青晓同志和李志勋同志在讲话中也已经作也明确的具体工作安排。根据市委全委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几个关系全局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 (一)继续深化改革,合理把握进退,促进经济模式的根本转变。

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中计划经济的色彩还相当浓厚,国有成份的比重过大,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的规模小、效益低。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四中全会决定的,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加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关键领域要增强控制力精神。我市要坚持"有所不为而有所为"的原则,"收缩战线","以退为进",从而,加大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经济模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说,**市将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就是把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搞混合所有制。

据统计分析,2004年末,**市国有经济占全部经济的74.8%,呼市是86.1%,包头是86%,通辽是63.5%,石家庄是53.8%,温州是14.9%。其中,温州最低,但也不是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更不是私有制,大家也不会得出这个结论。所以,我们预测了一下,将来**市国有经济全部退出竞争领域后,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中所占比重预计在20-30%之间,仍然比温州现在高一倍。因为根据国家要求,一些特殊行业、特殊商品还得保存,公路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的重大项目国有经济还有重点参与或有选择介入。

**市的经济,将来大体上要借鉴温州模式,逐步降低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有的国有经济,除了那些国有控股的、占大头的、有控制力的以外,其他的全部放开,通过转制退出竞争领域,新上项目也不再搞国有独资企业,适合民营的民营,适合股份的股份,适合私营的私营,这样恰恰是同发挥我们个体经济的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因为我们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的经济份额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力,对国有经济性质的决定力很小很小。《决定》明确提出,"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配地位不等于100%国有。我们不可能去银行100%贷款建国有企业,也不可能再拿财政的钱去建工厂。"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更要有分布的优化和质的提高"。所以,我市就这样一个现状,国有经济占多少合适,我觉得那应该少,从竞争领域退出后,保持在20-30%,把那些命脉领域控制住就足够了。而且,我市属企业都不属于大企业,都在中央明确的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之列,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去放、去闯、去试。因此,根据我市国有经济的现状,合理把握好退与进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有序地实施进退。国有经济退出竞争领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场重大变革,政府要加强引导,使那些不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实现退;符合产业方向、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完成转制的基础上,实现高起点的进。退要根据企业深化改革的程度,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指导改革。政府不能搞硬性"进度表",要坚决防止一哄而起,搞一刀切。不能对企业进行了改革,却给政府和社会留下那么多的下岗工人,同时也使地方财源枯竭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这是需要学习的,需要解放思想的,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 (二)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引联嫁接,下决心进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

 国有企业必须上大船。一方面要抓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加快改革,规范管理,扶优扶强,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债权转股权等政策性措施,通过引资联合、嫁接重组等手段,使国有企业走兼并、破产、联合、嫁接重组的路子。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统一协调,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处理好"抓大"与"放小"的辩证关系,扭转"抓不住大放不开小"的被动局面。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要围绕壮大抓改组,向规模经济要优势,要效益。国有大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验看,几家大企业集团往往可以支撑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对于我市来说,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改组,要依托优势骨干企业,切实抓好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培植和壮大我市的支柱产业,再创国有企业新优势。现在我市的"六支野战军",已经成为我市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对它们要进一步扶持,使其规范运作,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其他大中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包括与市外优势企业的联合,再培育一些上规模的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中新的更多的"亮点"。

加快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步伐,单纯靠我们自己搞活国有经济困难太大。如果眼睛只盯住自己市的上市公司,靠他们来拉动,风险也很大。所以我们眼光要放远,哪棵大树有利于我们,我们就靠哪棵,必须打破区域界线,打破行业界线,寻求经济合作伙伴。兴发集团的发展壮大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如果我们只顾地方利益、局部利益,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就难以长大。可以通过抓住国家实施债权转股权政策的机遇,或者争取挤进国家核销呆帐的盘子,甩掉大包袱,求得大发展。还可以抓住国家、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在当地限制发展的行业和产品,已经开始向中西部战略转移机遇,到外地找伙伴,跑市场,发展壮大自己。我们必须以新的姿态迎头赶上,抓住这些机遇不放,谁积极,谁主动,谁就能发展,就能快速发展。

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要因势利导。要按照产业相关、行业相通、企业相连、产品配套、企业自愿的原则,切忌搞"拉郎配"。要因企制宜,立足企业现有基础,注重从多层次、多途径入手,可以运用固定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制改造、兼并、联合、参股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要解放思想,全面辩证理解"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特别鼓励强强联合,与外地的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大胆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等各种界限。市场经济是无边的海洋,是不以行政区域划界的。我市一些破产企业更主要的是要被市外的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一些要单独上市很困难的企业了,就可以与市外的优势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上市公司,或者借助我市上市公司进行配股,谋求发展壮大。总之,优势企业的重组壮大,是以适销对路的产品为龙头,是以资本为纽带,引导一般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靠拢,走集约化、集团化的道路。

 (三)注重改革的彻底性和实效性,确保改革的成功。

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说到底是一个机制问题,就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我市的企业转制后,实质效果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改革尚不彻底。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表面上进行了体制的变革,而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更新。过去我们往往侧重于研究困难企业,其实好的企业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包括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培育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新机制。

从哪个方面入手?我认为首先要解决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如果企业的投资主体是单一的国有独资,而不是多元化,就很难形成产权明晰,责任很难明确,政企也很难分开。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例如国家资产的新增部分可以拿出一部分作股,企业法人和职工可以持股等等,但从哪拿?谁拿?拿多少?怎么个比例?都没有明确。对于这些问题,允许你试,而且要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广东顺德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股权分配上,定了4∶2∶4的比例,即企业领导者持股40%,中层经营管理者持股20%,职工持股40%,这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的,这个比例关系到加强企业领导的责任心。在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一卖了之的问题。批评一卖了之是对的,要防止不正当的交易,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但是绝不等于不卖。中央《决定》对中小企业改革提出的七种形式,除了租赁和承包,其余五种都关系到卖的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卖,而在于怎样卖,卖不是卸包袱,不能低价转让,而是要安置好职工,要明晰产权,要盘活存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我们今年改革工作的重点。必须围绕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核心问题,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司制改造,加快改革的步伐。我市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始,公司制改造已迈出了一定步伐,但从目前看,公司制改造面不够大,步子不快,质量不高。有些大中企业还没有动,已改制的公司不少存在着"翻牌"现象,没有真正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中小企业转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完善、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凡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明确"三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制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党组织和工会的工作条例,形成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不搞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班子要坚决调整,上半年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工作要有突破性进展,体改委、经贸委要有专人负责,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还要注意加速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

在继续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实效。一切以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为出发点,决不能搞牺牲企业却与事无益的"一刀切"。要用国家增税、企业增利、职工增收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防止无效改革。因此,今后我市中小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进行内部配套改革,把着力点转到加强内部管理上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因时、因地、因企制宜,着眼于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切忌乱改、切忌搞形式主义。去年我在右旗中小企业改革现场会及以后的一些讲话里,曾多次提到"改革要回头看"的问题,回头看什么?就是要看改革转制是否提高了

效益,企业是否有了新发展。特别是要看企业的凝聚力,看是否建立一个有战斗力、能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企业改革是为了发展,选准人是最关键的。这个人必须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北大方正集团,王选作为集团创始人之一,在市场竞争中感到"王选时代已经过去了",毅然辞去方正集团董事,而把事业和希望留给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所以,对能人的任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的成效需要有政策作保障,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在研究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政策时,本着搞活企业、放水养鱼的大目标,结合实际,灵活执行政策,进一步解决财源萎缩与企业萎缩的问题,达到全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方针,切实把工业经济攻坚当作头等大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保证改革攻坚上台阶见实效。必须始终不渝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真正实行民主评议和厂务公开,同时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技术、法制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使广大职工群众成为改革的主体、管理的主人、发展的主力。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摒弃部门、地方利益,根治"三乱",给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一个好环境,企业搞活了也能死,重组了还会破,引了资也难见效,招了商也会赶跑。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将各种收费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即使是上级文件规定的,也要因地、因企业制宜执行,外地有一个作法可以借鉴,要到哪里去收费、检查,都必须到统一到专门机构审批,否则不准你进入。当然这也需要企业遵纪守法,干部廉洁自律,我想今年全市要在环境治理上迈出实际步伐,市政府的督查工作对此要有专题、专项督查,使全市上下齐心合力,振兴工业经济。

同志们,工业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今年我市工业企业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做好工业经济工作,对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同志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彻底扭转我市工业经济的被动局面,实现经济工作的大转折、大突破、大发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李俊市长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这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关于园区工作的专门会议。工业园区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需要聚合全市之力,研究政策、措施和办法,提出明确具体的思路和意见,助推园区上档升级,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主要强调几点意见。

一、西昌工业园区面临的发展形势

当前,工业园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业园区战线上的同志,包括园区各家企业,应该、也迫切需要主动作为、率先作为、创新作为。在西昌的发展大局中,工业在全市三次产业当中已经占到半壁河山。园区主动作为,才能为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特殊发展时期,需要一些特殊的发展办法,迫切需要创新作为。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西昌工业园区在全州应该率先作为,走在前列。

一是西昌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做大。2008年,在全市干部、群众包括在座各位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西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已进入西部十强、四川省三强,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发展跃上新的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园区加速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拓展空间。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是制约西昌发展的瓶颈在迅速打破。随着昆明至西昌高速公路开通、2011年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成昆复线高速铁路今年年底动工建设,西昌与外部世界的融合急剧加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合作的空间急剧扩张,为承接项目、产业转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年火把节已经敲定无锡直飞西昌有2班包机,北京直飞西昌有1班包机。在西昌加速融入外部世界发展潮流的进程中,全市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在急剧提升,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方面有了大的改观,为园区发展带来了必要的组织保障。

三是工业园区的基本建设和基本实力正得到夯实和加强。第一,三大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体三翼"工业格局初步成型。经久工业园区的规划,最初只是用铅笔画在白纸上的几道杠杠和圈圈,分别代表公路和一些厂房。现在,整个园区工业布局已基本成型:经久工业集中区已列为省级成长型工业集中区,北工业集中区已被省招商局确定为全省20个示范园区之一。第二,三大工业园区定位清晰、产业成型。北工业园区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突出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和原有传统产业为主导;经久工业园区突出以钒钛及化工、重工业为主导;太和工业集中区突出发展黑色金属循环经济。定位初步成型,有助于我们进行工业的合理空间布局。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工业集中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作出了主导性贡献。第三,省州党委、政府对园区高度重视,为园区加快发展提供

了基础条件。近年来,省上将攀西地区作为重要钒钛产业基地进行打造,明确西昌占有一席之地,体现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攀西资源开发的战略性眼光。州委提出,西昌要争当全州发展的排头兵,工业园区也应率先发挥出排头兵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在这一特殊时期,召开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梳理园区发展轨迹,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能够整体提升和拉动园区建设水平,直接助推西昌工业经济的振兴、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才,集全市之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

全市工业园区基本奋斗目标是:在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将三大工业集中区打造成集一流创新要素、一流创新环境、一流创新机制、一流发展绩效的攀西一流工业集中区。具体来讲,到2011年末,全市三大工业园区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总计达到三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总计达到15家,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三大工业园区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超过80%以上;到2015年,三大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三个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近期市委、市政府要进行政策界定,研究保障措施,举全市之力建设攀西一流的工业园区。

三、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条具体意见

总体上看,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距离发达或者相对发达地区发展成型、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园区还存在很多差距和薄弱环节,园区发展格局没有全部成型,

产业聚集度非常低,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不少单位在办事效率、工作作风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个别部门仍存在吃拿卡要问题;解放思想力度不够,很多审批手续,在其他地区行得通、办得走,在西昌却不行,导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为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园区发展步伐,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大抓机遇,抓大机遇,迅速助推成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成都-凉山合作,为西昌工业经济发展和园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是西昌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点对点合作的重要契机。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特别是在园区上档升级、理念大更新、举措大变化、发展大跨越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成都方面,工业、农业、旅游上的工作组近期都陆续来到凉山,商量具体合作事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之不易,我们要主动对接,主动沟通,主动联系,将机遇变成实质性的项目和产业上的合作,实现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双方开展合作,要坚持六条标准:第一,合作定位要准。北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和食品医药两个方面,作好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规划要高。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留有空间,功能配套"的要求,对北工业园区进行规划。第三,基础先行。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完善北工业园区道路、服务中心、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合作为契机,推动北工业园区整体上档升级,建成四至边界清晰、道路网络配套的规范化园区。第四,合作要广。市级各部门围绕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方面认真研究,梳理合作项目。双方在干部交流上也可以进行合作。西昌外

出挂职干部,除积累工作能力,更新发展理念之外,更为重要地是积极引进项目。要将引进项目作为挂职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第五,本地注册。入驻企业必须在西昌注册。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外地企业只要在西昌注册,在西昌纳税,在西昌核算,就是西昌自己的企业。第六,效果要好。西昌与双流的合作,要成为西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引擎,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极大提速;要成为区域合作的一次创新实践,在机制、体制、模式上成功探索出一条道路来,以发展结果、发展数据可供其他城市借鉴;要成为大城市带小城市的一次合作典范,为全国城市间合作提供先进范例。

二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迅速凸显投资洼地聚集效应。要围绕钒钛及有色金属、清洁能源、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川滇物流五大总部经济,思考项目、谋划项目、创造项目、引进项目,加快项目落地。要发扬"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的温州精神,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钒钛、有色金属、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现代物流、房地等六大产业集群。

三是大抓园区,抓大园区,迅速做大做强园区综合实力。高质量的项目,是工业园区的具体承载点。没有项目的园区,只是一个空架子。园区的发展,最终要拿指标、拿数据、拿结果来说话。哪个园区发展快,经济总量强、税收高、规模大,市委、市政府就大力支持,园区联系领导和负责人就有地位。

四是大抓产业,抓大产业,迅速形成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每个园区主导产业原则上不能超过3个,否则就会杂乱无章。园区主导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上,定性一定要准,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地扭住不放,特别要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五是大抓政策,抓大政策,迅速完善园区发展优惠政策。重点要放在投资决策、项目审批、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为园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特殊政策支持。要拿出具体措施,采取实际行动:①人才政策。要以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人才进入创业、创新,帮助解决落户、档案、生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具体问题。②审批政策。对可以下放的权限,市级有关部门要下放给工业园区办公室,试行审批事项"见章盖章"。③财税政策。对工业园区科技含量高、项目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一些重点项目,要具体研究,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进行扶持,特别要支持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三个园区,可以分别列出三户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支持。④用地政策。要充分保障工业园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启动和完善园区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报征快速审批通道,缩短项目用地报征审批时间。今后,园区用地指标在西昌市建设用地指标当中要优先安排,在市上单列,纳入年初安排。⑤资金政策。要确保园区供电稳定,积极协调州上对西昌"直购电试点"的一些优惠政策,对园区重点项目单独立项,优先保障。市上专门建立工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发展,对企业技改给予积极支持。⑥金融政

策。要具体研究,出台专门保障性措施,积极支持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园区发展。

六是大抓机制,抓大机制,形成园区发展的"一池活水"。要按照"审批时间快、办事效率高、工作作风实"的要求,借鉴成都等发达地区的体制和办法,与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管理体制机制接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要建立"一卡通",为企业设立快速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园区实现相对独立封闭运行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企业用地涉及的相关乡镇要承担主要的征地拆迁职责;园区负责项目落地的手续审批;入驻企业要加快投资建设进度,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基本建设,实现投产。园区实现独立封闭运行后,审批手续原则上在园区内完成;可以借鉴发达地区作法,建立保税区,执行一些特殊税收政策,税收解缴在园区内即可实现。

七是大抓投入,抓大投入,迅速提升园区基础建设和基本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相对独立、封闭运行、路网配套、综合设施完备"的总体要求,加大园区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要抓住大的项目、大的契机,迅速提升、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要特别注意进一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统计人员监管。西昌的统计工作,不是虚报的问题,而是严重漏统的问题,很多文章没有做到家或是根本没有做,工作不到位、不仔细。在经济数据形成匹配、互相支撑上,要多动脑筋。在工业企业数据和耗电量间形成支撑、投资量和砂石用量间形成支撑。数据之间要有逻辑

关联支撑,才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

工业强,西昌强。西昌工业虽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差距依然很大,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压力非常大。相关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工业经济发展,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上,为园区的发展千方百计出思路、想办法、添举措。我们坚信,只要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西昌的工业大有希望,西昌的工业园区大有作为。

第四篇:副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经济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刚才,市工业能源委、市酒管局、市统计局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上,市政府表彰了过去一年工业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目的是强化激励措施,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在全市上下形成主攻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下面,我着重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工业战线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概括为几个特点:第一,克服了“四大困难”。即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原材料产业低迷、白酒产业遭受多重冲击、工业保障要素形势变化等困难,科学研判,沉着应对,采取了电价补贴、调整煤调基金征收政策、实施白酒质量品牌专项整治等系列措施,保持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核心指标实现突破。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55亿元、工业投资完成564亿元,双双突破5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规模工业占全省比重的1/4,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二是园区建设实现突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8亿元,占年计划162.39%;建成标准厂房66.07万平方米;东南大道全线贯通。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突破。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162.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96%。白酒、卷烟等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突破70%。四是重大工业项目实现突破。茅台酒厂技改、海螺水泥、长征电气异地技改及风电、天蕴纺织技改、裕能科尔、台湾大鹏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务川氧化铝、绥阳煤电化、九鼎汽车等项目开工建设,成功汽车、桐梓电厂、二郎电厂等项目扎实推进,汇兴铁合金、遵义铝业、中电投绥阳煤电化热电联产项目列入省试点。第三,呈现“五个提升”。一是工业聚集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资源型产业逐步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实现,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实施。二是市场主体培育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市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比上年新增83户、达到716户,扶持创办微型企业3900户、带动就业2.1万人。三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产品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贵州名牌产品18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3户。四是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3g、无线城市等扎实推进。五是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工业发展条件日益改善;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2.38亿元,电力保障能力增强;国资监管、企业减负、企业维稳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负重拼搏的结果。特别是通过承办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会、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各地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提升了遵义形象,提振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信心。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工业发展、所有投身工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省政府从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考虑,对遵义工业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遵义加快发展,多做贡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工业在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走前列、作表率,进一步确立在全省发展的领先地位,这既是对工业战线同志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综合分析,今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有利的形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不利因素分析: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发展成本高起,特别是融资难、征地成本增加、市场需求不旺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贵州高速高位的增长和全国增速减缓的矛盾,将给工业统计带来一定影响。三是白酒、原材料、化工等支柱产业受到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四是园区建设进入攻坚期,资金后续投入困难,基础设施滞后问题进一步显现,产业承载能力亟待提高。从有利的因素分析:一是党的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必须给予更大政策支持,有利于我们争取差异化的政策促进工业发展。二是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好于往年,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重点产业较快发展态势仍将持续。白酒、装备制造、特色食品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势头,煤炭产业企稳回升,原材料、卷烟、医药产业保持平稳,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四是一批新建成投产项目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预计今年工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应略好于去年。只要我们对问题和困难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全市工业发展强劲势头,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千方百计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为总基调,以“稳中求快、快中争先、快中求好、更好更快”为总要求,突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支撑,实施“十亿骨干企业、百亿龙头企业、百亿产业园区、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着力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保障等瓶颈问题,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加快军民融合及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扩大工业经济领先优势,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在发展目标上:一是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0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二是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三是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任务。

在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上,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抓工业运行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改进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方式。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动态的跟踪、监测、预警、分析,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协调调度,加强企业生产动态调度,提升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和服务质量。二是强化煤电等要素保障。积极适应当前电煤生产形势,完善电煤保障机制,推动构建长期稳定合作的煤电关系;加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更好发挥煤调基金的调节作用;加强电力协调调度,争取鸭溪电厂、习水电厂及水电实现多发,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电,有效提高工业用电量;积极推进电力直供、煤电联营试点工作,确保汇兴铁合金、遵义铝业、中电投绥阳煤电化等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三是落实好省、市工业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好丰枯电价、电价补贴等政策,及时、深入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原料、市场等问题,促使原材料等企业正常生产,促使工业存量作用稳定发挥,新建成企业稳定投产达产。四是主动适应统计方式的改革。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指导各地和各企业做好工业统计工作;超前对接、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或项目业主完善手续,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纳入工业统计“菜单”;做好企业上规入库工作,做到依法依规统计、应统尽统。同时,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的对接工作,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五是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立足从第一个月抓起,确保在一季度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23%以上,为全年工作争取主动。特别要注意和预防出现前两个月统计大起大落问题。

第二,着力抓项目攻坚,确保工业投资目标实现。今天推进的工业建设项目,就是明天工业发展的增量;今天的工业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工业产业结构。要牢固树立“项目经济”理念,奋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主攻项目建设,始终保持工业投资强劲的势头,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对接。根据市工能委目前收集汇总的情况,全市重点工业项目341个,今年计划投资535亿元,与全年投资目标相比有175亿元的缺口。因此,各地要围绕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市场变化,精心筹备一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对筛选出的项目要指定专人专门跑项目、争项目、引项目,特别要舍得投入一定资金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深度,提升项目质量,增强对上争取和对外招商的吸引力。二是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各级项目挂帮责任制,坚持集中开工、每月调度制度,探索建立项目集中会审制度、项目推进联席制度等,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坚持市级领导挂帮的产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部分挂帮项目。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工业技改项目”为引领,确保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各地对筛选出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区)分管领导要紧紧抓在手中,全力推进,加速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今年要确保贵州钢绳异地技改一期、航天成功汽车异地技改、桐梓火电厂、九鼎汽车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务川氧化铝项目、绥阳煤电化项目分别实现投资20亿元以上。四是重视抓好电网改造、信息通信等投资有保障的项目。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大力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电网建设投资完成21亿元以上、信息通信完成10亿元以上。

第三,着力抓重点产业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充分发挥白酒产业优势。在大力推进名酒园区和白酒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强化质量监管、品牌宣传打造、市场拓展、氛围营造,实施XX市白酒小作坊整治,推动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积极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确保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保持增量,努力实现年产量40万千升的目标。遵义产业投资公司成立后,要迅速展开工作,在加快建设赤水河白酒产业长廊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抓好“两烟”产业发展。推动遵义烟厂技改项目加快实施,确保实现卷烟55万大箱以上,并进一步优化结构。三是坚持不懈抓好煤炭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实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稳步提升煤炭产量和煤矿安全水平,确保完成原煤产量1200万吨,力争完成1400万吨。四是扎实推进原材料产业发展。在扶持原材料现有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加速推进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等原材料产业项目建设,力争煤电铝一体化取得突破,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扎实推进航天园区、成功汽车、九鼎汽车、桐梓汽摩等项目建设,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在遵加快发展,力争引入新的项目,支持长征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六是推动其他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药业园区搬迁;扶持发展竹纤维项目;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智慧城市、无线城市。

第四,着力抓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今年要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园区”培育计划,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确保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投产项目100个,建成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一是加快完善园区建设机制。要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争取上级支持的原则,统筹开发区和园区间的关系。探索健全园区持续投入和偿债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增强创建活力。二是加速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要基本完成各园区总体布局和专业性规划。要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摆到优先考虑的位置,认真研究产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开发问题,统筹考虑园区路网、供排水、供电、通讯之间的协调统一问题,突出园区核心区,实施“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攻坚,为项目入驻和园区功能发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立园区梯次提升机制。争取全市19个园区全部列入全省100个重点产园区培育计划,更好争取上级的相关扶持。四是强化园区招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后,各园区要组织足够力量,腾出更多精力、财力重点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资金困难,新增投资增量来源的重要抓手。坚持把招商引资同工业园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方式、主动出击,务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第五,着力抓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这次会上对去年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表彰奖励,今后每年都将继续,并将完善和加大考评奖惩。市级重点从健全机制、品牌培育和集中打造、市场拓展、重大项目协调攻坚、营造环境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领导。二是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在工业领域的运用。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力争创建一批示范型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三是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产业、环保、安全等标准,注重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完成企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促进资源型行业要素资源向技术先进企业集中,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提升产业增加值率。四是注重企业品牌培育。积极推进百花药业、习酒公司等企业上市工作,着力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积极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促进非公工业健康快速增长。五是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出台加强国资监管有关文件措施,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国企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提升国资管理水平。六是高度重视企业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矿群、企群关系,为企业生产或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落实责任,及时协调处理国企改革等方面问题,确保社会稳定,特别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在“两会”、春节期间出现的企业不稳定因素。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财税工作,分析当前财税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步财税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级财税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改革、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财税支撑和保障。刚才,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讲的意见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改革发展,努力开辟财源税源,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合理有序安排支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各级政府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税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创新征管手段,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各级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治税等工作,税收征管得到了新的提高。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56.6亿元,是2010年的2.52倍,比2012年增长23.7%,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二五”320亿元的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元,是2010年的2.38倍,比2012年增长21.8%。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继续名列全省第二。全市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324亿元,税收比重达到9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7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3年全市争取中央和省各项财政补助22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62.6%,争取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加大。

(二)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新进展。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在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65.8亿元,是2010年的1.88倍,比2012年增长14.3%。各级财政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教育、就业、扶贫、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民生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对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财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这是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贵州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台了完善市与中心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初步理顺了省、市、县(市、区)主要税种利益分配机制。认真落实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和提高税收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执行政策性退税以及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共为企业减税14.2亿元,有效支持企业发展。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突破,市级40个部门在市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分别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出台了市级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体系,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总的来说,2013年全市财税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成绩喜人,亮点多、喜事多,令人振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全市财税干部队伍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经济规模还不大,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2013年全市gdp总量为158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仅26100元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41800元相比,差距明显,加快发展的压力很大。经济规模决定财政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增收水平,必须千方百计抓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财政增收才有保障。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源税源单一,税收收入过分依赖传统行业。2013年全市来源于烟和酒两大行业的税收17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4.1%、占财政总收入的49.1%。三是“两个比例”偏低,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例为38.4%,比全省平均水平62.8%低24.4个百分点;占gdp比例为8.6%,比全省平均水平15.1%低6.5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五个梳理”的要求,在查摆问题基础上破解难题,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增强底气,牢固树立加快发展、赶超一流的信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和背水一战的决心,锁定目标,铆足干劲,确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税收收入增幅等主要指标在全省增比进位中取得好名次、好成绩,力争位次向前靠、比重向上增,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奋力攻坚,在新起点上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是政府履行职能作用的物质基础,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财政税收是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终反映和核心反映。陈敏尔省长在年初召开的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财税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基本民生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敏尔省长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财税部门工作重点作了明确:一是着力打造发展型财政、民生型财政、绩效型财政“三型财政”;二是做好组织收入这篇文章;三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敏尔省长还就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了深入分析,指导大家要理性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积极稳妥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请大家认真学习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贯彻“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又好又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抓好收入组织,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此,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着力培育壮大财源。一个地方要培养财源,关键是要发展经济,要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财税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财税杠杆的调控作用,做大公共财政“蛋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有效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和新上项目实施。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央政策继续向中西部倾斜,在财政转移支付和铁路、城镇、生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支持东部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中央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等等。面对一系列的政策机遇,我们要开动脑筋,吃透精神,领会政策,抓住重点,积极争取,主动对接,切实为培育发展产业、壮大支柱财源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大金融信贷、技术改造、名牌产品等奖励力度,落实好高新技术优惠、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支持传统工业改造提升,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集中支持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要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化的方式发展农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把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把黔北粮仓变为黔北钱仓。二是要支持开发区(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把开发区(园区)作为培育壮大财源的主阵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引导激励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和重点产业加速向开发区(园区)集中,提高开发区(园区)投资强度和入驻进度,努力将开发区(园区)打造成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聚集区。大力支持“5个100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更多新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投产达产,让新企业、新财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坚守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财政对生态环保、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的支持。三是要实现多元化投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扶持手段,采取财政贴息、奖励、参股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吸纳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大财源格局。同时,要认真研究中央转移支付的支持方向及政策规定,敏税把握,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力争得到中央更大支持,弥补我们在建、续建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立足各地比较优势,引进和新上一批有利于加快转型、财税增收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要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都会减少收入,客观上给税收组织带来了一定困难。各级财税部门要从全市大局出发、从长远发展着想,坚持涵养税源、放水养鱼,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一系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及文化改革发展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内在活力,让更多企业发展壮大盈利,成为财税的源头活水。五是要加强政府性资产经营管理。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对政府性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要摸清可经营资产底数,各县(市、区)要对园区和新区建设中形成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用于经营的要尽量用于经营。要拓宽经营渠道,借鉴现代企业有效的经营方式,开拓经营思路,把合理开发建设用地作为经营政府性资产的重要基础,把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作为经营政府性资产的重要内容,把利用城市无形资产作为经营政府性资产的重要杠杆,把实体化运作投融资公司作为经营政府性资产的重要手段,让“闲”资产“忙”起来,充分发挥应有效益。

第五篇:市长肖庆平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主要是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二次党代会精神,分析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工业富市的目标任务,制定加快发展的保障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坚强决心和重大举措,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文件中,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我们观看了工业发展专题片,表彰奖励了一批功勋企业、名星企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刘市长又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这些既是对工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业发展满怀希望的寄托。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再讲三点意见。

一、武威工业要不要快发展大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工业化程度。武威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1、大力发展工业,是全面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应有之

义。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务。解决石羊河流域问题,当务之急是节水,根本途径是减少农业人口。2006年,我市农业用水量达到20.9亿立方米,占到用水总量的86%,实现增加值41亿元,只占生产总值的25.37%;工业用水1.08亿立方米,占到用水总量的4.5%,实现增加值39.98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24.74%。不难看出,单方水的增加值工业为农业的20倍,工业是水资源利用效益比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移,使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关井压田,主要是关闭农灌机井,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工业用水总量不仅不能减少,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每年还要有较大幅度增加。

2、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经。财政是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四税的取消,工业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财政困难是武威发展中的最大困难,破解这一难题最终要靠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2006年我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达到了23.3%,但总量在全省仍居第1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6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8和18.9个百分点,大口径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在全省排名均为倒数第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市税收占GDP的比重过低、税收还没有应收尽收之外,与我们市的基础财源不足、工业比较薄弱有直接关系。2006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只有39.98亿元,占GDP

的24.74%,工业提供的税收只有1.977亿元,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31.5%,工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8.4和13.63个百分点,差距显而易见。我们要改变财政困难的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大力发展工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我市矿产资源少,水资源紧缺,传统农业的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路子。现在,有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富市的战略决策还有这样那样的异议,认为武威是农业大市,过于强调工业反而会影响农业。我感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三农”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点,是农民与工人的结合点。我们所讲的工业化本身就包含了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建设等,而这些恰恰是“三农”急需破解的难题。这几年,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有了明显进展,优质小麦、玉米、棉花、葡萄和瓜果蔬菜等特色基地形成规模,主要得益于我们建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威龙集团在武威安家落户,我们酿造葡萄产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如果没有达利、中旺等知名企业到武威投资兴业,我们的马铃薯和面粉产业就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市场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工业就是支持农业。

4、大力发展工业,是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依托,城镇化的核心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为了搞

好城镇建设和扩张城镇规模,更重要的是发展城镇经济,培育特色产业。离开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肤浅的。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之所以只有31.6%,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水平低。从全国、全省来看,凡是工业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实力相对就强;反之,则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也比较落后。事实证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推进城镇化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

5、大力发展工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06年,我市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1306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82元。职工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我市目前城镇未就业人员近4万人,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总计有近40万人需要就业和输转。解决就业最终要靠发展,加快发展首先要加快发展工业。据测算,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就业8000人。从工业本身来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生产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这些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地方工业落后、就业门路狭窄、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就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二、武威工业能不能快发展大发展

武威能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有没有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

1、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具体体现在:一是地方工业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实施工业富市战略,通过“三改一加强”,构建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建材、化工、医药、纺织、冶金、能源、机械等共同发展的地方工业格局。目前,全市的玉米淀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麦芽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葡萄酒生产能力突破3万吨,面粉加工能力达到140万吨,建成了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4.74%,工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快速推进期。二是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工业企业。这些年,我们在工业经济发展上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将我们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通过招商引资使国内的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知名企业落户武威。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到位资金22.89亿元,山东威龙、青岛啤酒、河北中旺、福建达利、四川铁骑力士、内蒙古太西煤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到武威安家落户,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开放的思维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我们今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出了新路。

2、有较好的资源优势。资源是发展工业的基本依托,谁拥有丰富的资源,谁就占领了工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有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及瓜果蔬菜、肉类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农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质量优。2006年,全市农产品总量达247万吨,其中粮食98.46万吨,肉类12.1万吨,酿造葡萄1.34万吨,均居全省第1位,但目前加工转化率仅为44.4%,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低价卖了原料。二是有一定的矿

产资源和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风能。前几天,我们专门跑了一下省有色金属勘探管理局,座谈了我市的矿产资源。据专家介绍,我市有两个成矿带:一个是祁连山成矿带,在天祝干沙河脑有大型稀土矿,在双龙沟南边青分岭有金矿,在朱岔乡与青海交界处有中型钨矿等等。另一个是北部沿沙成矿带,有天然气、石墨、优质煤等矿产资源。另外,天祝松山滩和民勤红沙岗一带还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这些新的矿产资源一旦探明和开采,对武威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三是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全市现有劳动力11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39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5.4%。如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向外输出转移;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吸纳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是长远之计。

3、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市工业总量较小,管理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还处在上升期和成长期,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与工业富市的战略任务比,支撑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富市就是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我们提出工业富市战略已经有6年时间了,我们的工业经济距离这一目标到底还有多远呢?据统计,200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5.63亿元,工业上缴税金1.63亿元,分别占当年GDP和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1.29%和40.62%;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为39.98亿元,工业提供的税收仅有1.98亿元,分别占当年GDP和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4.74%和31.5%。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8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9位;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5年只增加了3.45个百分点;工业上缴税金在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9.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的工业支撑拉动作用还非常有限,与做大做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比,产业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总体而言,我市除食品工业外,建材、化工、医药、能源等工业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小、低、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产品结构趋同、进入门坎不高、工艺装备落后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三是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比,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全新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工业企业应该不断强化经营管理,主动出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但从我市情况看,这种自觉融入、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的意识还不强,出口创汇能力很弱;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很不规范和完善。四是与全省竞相发展的态势比,推进节奏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抓三支撑”的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掀起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县区、部门和企业的工作理念、工作节奏还没有完全跟上,有的还在等待观望。这些差距说明武威工业发展任重道远,也说明武威经济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4、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发展形势来看,加快工业发展恰逢

其时,机遇难得。一是有良好的政策机遇。党的十六大绘制了新型工业化的宏伟蓝图,胡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四个坚定不移”,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四抓三支撑”的总体要求,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拓宽了思路。同时,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市的食品加工业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投资导向,有望获得政策、投资方面的支持。二是有良好的市场机遇。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其投向正在由以沿海为主逐步向内陆资源地区延伸;国内发达地区出于扩张产业、占领市场的需求,也正在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转移,我市丰富的资源将越来越被看好,承接投资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比如,葡萄产业,武威有种植葡萄的悠久历史,山东、河北等国内著名葡萄产区近年来由于病虫害影响,葡萄品质退化,急需转移基地。这对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抓得准、抓得早、抓得好,酿造工业就会有一个长足发展。三是有良好的发展氛围。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与中旺、达利、威龙、鲁洲等大企业对接项目,签订协议;多次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现场办公,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主动赴省进京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利用节会、网络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已逐渐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如何确保武威工业快发展大发展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认识基本统一,思路基本清晰,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1、用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业。要实现工业新发展、大发展,必须对工业有新的谋划。一是要科学定位发展方向。陆浩书记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时强调指出,工业发展要实施资源战略,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这对我市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工业必须立足于资源,离开了资源就丢掉了优势。我市是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大市,发展工业必须围绕“建设西部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这一目标做文章。二是要科学制定发展速度。未来几年要实现工业新的跨越,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合理的增长速度。按照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GDP的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的基本要求,“今后五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6.6%以上,五年实现翻番目标,达到86.2亿元”。这个目标高不高?经过努力能不能完成和超额完成?我看是可行的。最近,我们与国内的一些大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未来几年这些企业在武威都有较多的投资意向。比如威龙集团,他们计划五年投资6亿元建设10万吨葡萄酒堡,达利集团投资2亿元新建20万吨饮料生产线,中旺集团投资8400万元新建2亿包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等等,这些都是加快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只要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实现这个发展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三是要科学选择发展重点。今后工业发展的支撑是什么?就是《决定》中提到的四个重点:一是

改造提升以食品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二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四是着力培育和引进新的优势产业。这四个方面体现了武威的特色,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实施。要在抓好新办企业的同时,还要把盘活老企业摆上重要的位臵,比如荣华,数十亿元的资产,盘活了就是一座工业城,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2、用创新的举措突破工业。重点在四个方面求突破。一是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工业项目一般都是竞争性项目,国家投资将从这些领域退出。要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资、投资靠招商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抓手。市场、资金、技术是没有边界的,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好的项目,是否有合作的诚意。这方面我们要有战略眼光,要善于算大帐、算长远帐,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而丧失发展机会,影响发展大局。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发挥我们在土地、农产品、能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采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的产业对接,力争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承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前一段赴外招商和这次“天马”节会、“兰洽会”及“民进百企甘肃行”中签订的大项目、好项目,有关县区和部门要各负其责,跟踪落实,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二是在园区建设上求突破。要坚持走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的路子,把园区建设纳入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创新园区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为工业项目建设搭建平台,提高园区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要认真做好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把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城东搞生态工业园,黄羊搞食品工业园,古浪鑫淼搞精细化工工业园,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通过努力,力争园区投资增长20%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5%以上。三是在推进技术创新上求突破。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按照“五年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的总目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开发,以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在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化工等7大领域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加强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争创更多的国内知名品牌,提升产品、企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突破。民营经济是市县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扩大工业总量的主要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拓宽民营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特别是要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发展。要发挥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向有市场、有效益的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

管理水平。

3、用创新的管理推动工业。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无论资产多大、设备多先进、产品多好,如果管理跟不上,迟早要被市场淘汰。一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要深化企业改革,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强化营销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为重点,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扎扎实实地搞好全员全过程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后,运行机制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管理方式也要相应的调整,用新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企业高效运行。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上半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比较好。但越是形势好越不能掉以轻心,越要警钟长鸣。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政绩的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加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和减排是国家确定的“十一五”必须完成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和省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非常重视,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温总理讲,“十一五”第一年我们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责任在国务院,在他。今后,要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专门篇幅向全国人代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每年国务院要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报

告一次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结束时,国务院要向全国人大专门报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徐省长5月份接见中央、省新闻媒体代表时,向全省郑重承诺:如果今年全省的节能减排任务完不成,他将辞去省长职务。这些信息表明,节能减排工作已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温总理讲节能减排是硬任务,我理解:一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硬约束,节能减排是一场硬仗,必须打好,不能失败;二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是硬指标,必须实现,没有退路;三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目标是硬责任,必须完成,别无选择。打好这场硬仗,各级领导是关键,制度创新是核心,自觉的环保意识是保证。武威的生态非常脆弱,矿产资源、水资源比较紧缺,在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大背景下,做好节能减排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市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抓好10项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全面实施《武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要向社会公开承诺,年内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的要引咎辞职;要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执法力度,对不能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坚决停产治理或予以关闭,完不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的责任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宁可牺牲一些产值和税收,也决不能背上浪

费资源及污染环境的罪责和骂名。

4、用创新的队伍促进工业。一是要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没有柳传志就没有联想,优秀的企业家是我们发展工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注重培养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励企业家放手创业,大胆发展。二是要积极进取,争创一流。每一位企业家都要时刻牢记“企业小了就没有话语权”的哲理,居安思危,知危思进,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把钱用在高消费上,勇于开拓创新,在现有的基础上求新、求大、求强,不断推进企业大发展、快发展。三是要提高素质,建强团队。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仅靠企业家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团队做支撑。当前特别是要抓好企业管理队伍、技术创新队伍、营销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好这四支队伍,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富而思源,回报社会。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滋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在履行企业的法定义务,更重要的是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仅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牢固树立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观念,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照章纳税。

5、用创新的服务保障工业。一是集中领导力量,强化组织保障。工业发展的快与慢,取决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把工业发展摆在更

加突出的位臵,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解决想抓而不会抓、不善抓或抓工业不是很在行的问题,切实提高抓工业的本领和水平。要把实施工业富市战略作为头等大事,从领导力量、发展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举实招、出硬招。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激励保障。要加强对工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将工业增加值、节能减排、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工量、上缴税金、社会保障覆盖面、安全生产等主要指标作为县区、乡镇的考核内容,年度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县区和乡镇,要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要建立企业业绩考评制度,市委、市政府决定:每五年向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颁发功勋企业证书和10万元奖励,向年纳税1000—2000万元的企业颁发明星企业证书和8万元的奖励,向年纳税400—1000万元的企业颁发优秀企业证书和5万元奖励;每年对年税收增长翻番的企业按照企业当年新增地方税收额的25%给予奖励,对税收增长50%以上的企业按新增额的10%给予奖励,对税收增长30%以上的企业按5%给予奖励,同时对纳税额首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市县区财政按税收分成比例一次性奖励50万元;受到表彰奖励的企业负责人,优先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优先推选各级劳动模范。之所以出台以上政策,目的就是真正营造一种有位有为、有为有位的发展工业浓厚氛围。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环境保障。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外商到我们武威投资兴业,不是武威的名气有多大,自然条件有多好,优惠政策有多少,而是看准了我们的农产品等资源优势,看准了市

委、市政府招商爱商护商富商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大企业在武威安家落户后,首先是希望我们兑现承诺,提供服务,与本地企业一视同仁。这方面,各县区、各部门总体上做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的甚至做得很差,影响了我们的招商形象。比如办事效率问题。前些天,福建商人林元炎向我反映:2003年他与武威政通市政路桥公司签订了在武威火车站广场北端修建综合楼的协议,并出资150万元办理了相关手续。但由于地下埋有自来水加压储水池,工程无法开工。4年来他到有关部门跑了上百趟,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再比如承诺事项不落实的问题。2000年以来,香港昌德实业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开发武威再就业市场,但由于地方的承诺没有全面兑现,致使市场不能充分启动。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个别地方和部门自己没有能力投资,还限制别人投资,不是给外来企业松绑,而是千方百计制定限制的条条框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不说怎么样才行。常此下去,怎么能把经济搞上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象爱护自己的声誉一样爱护投资环境,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外来企业,引进企业和项目时的承诺必须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在武威谁不重视企业发展,谁就不配在武威当领导当干部,谁不支持外来投资者,谁就是我们的对立面。纪检监察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公仆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加大整治力度,对干扰和贻误工业发展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同志们,推进工业富市是武威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无功就是过的责任意识、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武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上一篇:生产主管主要工作职责下一篇:市场销售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