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ISO管理理念探索高校教学管理标准化体系

2022-09-10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是造就专门人才、技术拔尖和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 建立一个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提高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为此, 学习和吸纳世界先进管理理念, 探索出适合高校特点的教学管理标准化体系,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 ISO管理理念概述

1.1 ISO与ISO9000族标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 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标准化机构。ISO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 通常把该标准化组织下属的质量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称为ISO9000族标准。1987年颁布了第一版ISO9000族标准;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9000族2000版标准。

1.2 ISO管理理念的核心思想

ISO9000族标准是为了提高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 适应国际化贸易的发展而形成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是世界众多管理学家、质量管理专家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思想为: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 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它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 通过目标定向、结构化的策划和管理、不断评审和改进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 该体系是以文件化的形式规范所有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

2 高校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

2.1 高校提供产品的特点与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知识产品的形成与企业生产硬件产品的过程不同, 总体上来说它是一种比较分散的、非程序化的生产方式, 主要通过授课、实验、实习、教材等体现, 具有多样性;其产品的质量难以进行直观、定量性检测。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较为松散, 没有形成严密的程序或体系, 要想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实施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规范管理, 将分散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 使非程序化的工作转变为程序化的工作, 通过管理的规范, 来实现行为的规范。

2.2 高校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涉及教学、教师、学生、组织等各个方面。目前, 我国高校大都通过职能部门下达文件、召开会议等形式对基层布置和检查工作;院系则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管理活动, 即以任务为管理重心形成相对固定的一套管理办法。这些工作周而复始, 似乎已经成为习惯, 但是, 实际上存在着不少大家司空见惯的问题, 如:经验管理造成工作程序不明确, 同样的工作, 在不同的时间, 其程序 (包括文件的种类、项目、格式、填报要求等) 不一致, 使人不知所从;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充分, 以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等, 常常造成管理脱节、重复劳动、责任不清、工作推委等现象, 降低了管理效率。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过程不完整, 管理程序不规范。ISO管理体系的重心在于过程之中, 并对各种任务完成的时间和空间过程均进行规范化的程序控制,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使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师等之间构建起职责明确、相互联系和沟通的网络式管理模式, 而且通过对于产品生产每个环节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的规范, 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协调生产关系、实行有效监督、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的目的。由此,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脱节、漏洞或重复劳动的现象, 有效地发挥教学管理组织中各自的管理职能[1]。

2.3 高校的发展与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加入WTO后, 人们对于高校的办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 高等教育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 并已融入国际教育的大环境之中。高校所面对的生存和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 高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的竞争, 而质量的取得在于管理。ISO9000族标准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标准, 已经过各种类型组织的实践检验, 具有公认的可行性和权威性。因此, 高校在抓管理、促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工作中, 有必要以此作为质量管理层次的定位水准, 构筑起一个完整的、规范的质量管理系统。因此, 打造有效的办学管理体系和信誉, 与国际教育管理接轨, 应该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思考。

3 ISO管理理念运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构成框架

运用ISO9000族标准, 使高校教学管理程序化、文件化、规范化。用ISO9000族标准将高校原管理体制下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活动”、“教育资源活动 (包括师资、管理人员、设备、基建、场地、软件) ”、“教学准备与实施活动”、“教学效果检测活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师德、教风、工作作风建设”等构成一个整体, 明确相互关系, 即以学校的目标定位为核心, 明确各类活动对目标定位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体系的构筑是通过对每一类活动进行具体分项, 要素转换, 规定每项目标及管理运作的过程和输出, 明确规定各项、各类活动的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 (前提和结论) 。通过相关的程序文件和支撑性的业务指导、技术规范、岗位职责、质量记录来实现每个过程所应有的功能。由此, 构成了教学管理体系的动态构架和赋予活力的机制, 通过持续改进, 为不断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提供了基础平台。

4 实施ISO9000族标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关系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ISO9000族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 是相辅相成的, 发挥ISO管理体系独特的优点, 建立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平台, 融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的内容, 形成符合高校校情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可行的, 具有探索的价值。

探索并实施ISO9000族标准有利于高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因其和本科教学评估在目标、程序和要求上是一致的。首先, 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的运作能力,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以满足受益者的需要和期望;其次, 二者在程序上是相近的。都是学校按照事先制定的实施标准操作, 尔后由学校外部的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最后得出结论;第三, 二者的要求是相似的, 都要求规范管理、保持记录等。

高校可将探索并实施ISO9000族标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工作结合起来:将本科教学评估的目标要求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将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机制作为准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资料的方法;将是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手段。这样, 高校在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 就达到了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 并完成了本科教学评估的资料准备工作, 不需要专门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 探索并实施ISO9000族标准, 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教学管理创新的先导, 一种先进的理念, 不仅决定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 往往还会形成一种先进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确立并自觉运用基于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 对改革传统教学管理观念与模式, 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并能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将是十分有益的。

摘要:结合ISO9000族标准体系的管理理念及特征及高校应用的普遍状况、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探讨了实现该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及构建框架。

关键词:教学管理,质量监控,ISO9000,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李孝东, 桑玉军.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校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3) .

上一篇:管井降水在海边电厂基坑降水中的应用下一篇:压力容器设计若干技术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