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错金博山炉的设计美学思想

2022-09-12

在西汉,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是一件享誉世界的文物瑰宝, 其纹饰精美、造型独特, 无论从审美、实用、造型和色彩等多方面来看, 都是一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熏炉的代表, 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博山炉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熏炉造型。, 秦汉时期, 道家传说, 东海有博山、蓬莱、瀛洲三座仙山, 因此博山炉用“博山”之形。博山炉的炉盖一般会设计成山形, 象征着“博山”。此造型是当时人们崇拜神仙, 从而寓情于物的表现。

西汉时, 汉武帝嗜好熏香, 信奉道教。当时对外交流频繁, 南海的龙脑香、苏合香等传入中土, 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 放于炭火之上, 熏炉的炉盖上有镂空的稀疏的小孔, 轻烟从博山炉内袅袅升起, 炉盖上瑞兽出没, 恰似神仙漫游于仙山琼阁之中, 给人以无限遐想, 激发了人们长生不老的愿望。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 错金博山炉应运而生。

一、形式之美

错金博山炉整体造型分为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炉座主要是为防止烧热的炉体与底部接触, 便于放置。炉身用于焚香。炉盖主要为防止火焰和烟灰外窜。炉盖带有孔洞, 用以空气进入助燃和香气散发。

错金博山炉高26厘米, 形似豆, 炉盖肖似博山, 通体错金。装饰可谓雕琢繁复, 富丽堂皇。炉圈足饰卷云纹, 炉身透雕三龙, 作腾波出水状。龙首上昂托着炉盘, 炉盘和炉盖上均饰错金流云纹, 线条刚健流畅, 工艺高超精湛。炉盘的上部铸着峻峭起伏的山峦, 呈锯齿状, 山峦从炉盖和炉座之间的结合部分开始往上延绵, 山峰的形状也从炉体向上延伸, 这样使得整体完美, 人们在欣赏这件错金博山炉时, 首先就会被一种营造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浪漫气息所打动, 注意力会集中在, 山间出没的神兽, 奔走或蹲踞在峰峦之上动物, 山石间的猎人, 还有, 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的美景身上, 而忽视了炉盖与炉身的结合处, 使得整个炉体看起来浑然天成。为了强调这件博山炉的华丽的造型, 设计者通过猎人、动物、山峦等辅助装饰纹样烘托出它所具有的仙家之像。熏炉的出烟孔多开在隐秘处, 燃烧的香雾从一个个小缝隙里冒出来, 这些小缝隐藏在地势起伏的山林中, 利用重山叠嶂来隐藏自己。熏香之时, 山谷里腾起的烟可以看作是云或者雾, 袅袅青烟于峰峦之中缭绕, 给人一种从天堂俯瞰的感觉, 宛然置身仙境。

二、材料之美

早期的熏炉大多采用陶土烧制而成, 到了汉代, 封建社会的经济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青铜的冶炼技术日益成熟, 金银错、夔金、镶嵌等装饰工艺也有所提高。在当时, 铜制品也成为了流行的趋势, 而且用铜制作更节约时间, 且不易损坏, 造型样式变化更加多种多样。青铜器产生之初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 只有等级较高的统治阶级才能使用。刘胜是汉景帝之子, 汉武帝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是拥有较高权利的诸侯王。这件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正是他高贵身份的象征。

错金博山炉将把动物与器物相结合, 器物上的神兽, 面部表情安静, 不再有商代动物的狰狞, 灵动的静态美融入到了古拙敦厚的造型风格之中, 动静结合, 充满了生命力。

三、功能之美

我国的熏香习俗产生很早, 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时期。到了汉代, 整个社会特别是汉朝皇室, 已进入了一个香薰的鼎盛时期。日常生活中, 从帝王、嫔妃到官员均趋之若鹜。香熏被当做增加仪态风度和保养姿容的有效方法。甚至有一些贵族用博山炉熏衣。

刘胜墓出土的这件错金博山炉正是汉代的博山炉的鲜明代表, 不仅具有实用功能, 更是统治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 是人们对神仙世界种精神向往。在日常生活中, 它主要用于熏香、驱赶蚊虫, 除秽洁身。

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和西域香料的输人, 使香料种类不仅限于中原的草木香料, 而出现了外来的脂类香料。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曾提用沉香、丁香、等配制香料[3]。而沉香、丁香都是从西域或南海进口的, 这类香料香气浓郁, 具有显著的杀菌驱疫效果。

错金博山炉的炉身较深, 炉身下部放置炭火, 为防止炭火太旺, 炉身下部的进气孔缩成很窄的缝隙, 再加上像聚拢的山峰一样的圆锥形的炉盖, 香料被燃烧的空间扩大, 香料在慢慢加热过程中, 香味通过出烟孔徐徐散发, 大大减少了烟气的排放, 环保又实用。

四、技术之美

汉代社会经济平稳和睦, 加之多处产金银, 处处用金银, 使得金银镶嵌青铜器工艺的稳定发展成为可能, 更为错金银工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错金银熏炉主要采用的正是这种技术。青铜器因为天生的色泽和立场, 它的身上一直有着古朴、神秘、甚至压抑的气息, 而错金银工艺的出现, 让本来沉重的青铜器熏炉变得活泼生动, 单调的装饰也因此变得华丽丰满。这种装饰手法正是汉代老庄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把现实与虚幻相融合, 在朴实基础下创造华美。

错金工艺:错金, 又名金错, 是把黄金锤锻成金片、金丝, 再镶嵌于金属器物 (错金博山炉) 的表面, 构成各种花纹、图像、文字。这种工艺最早起于春秋时期。

错金银的制作流程分三步:

1) 制槽:在金属器物表面按花纹、图像、文字铸成或刻出凹槽, 在槽的底面刻凿出麻点, 使嵌人的金属能牢固地附着。2) 镶嵌:将金丝、金片凿截成所需要的大小和形状, 嵌入槽内, 捶打压实。3) 磨错:用膺 (磨石) 将嵌人槽内的黄金磨平, 再用皮革、绒布蘸清水反复磨压, 使表面光滑明亮、花纹清晰[5]。

错金博山炉无论是功能、形式还是装饰, 无不体现着高超的艺术之美, 体现了汉代文化的深沉雄大, 凝聚了汉代的精湛技艺和精神信仰, 它是中国历史上熏炉的典型代表, 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和价值。它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哲学理念, 将会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发扬, 现代设计艺术的传承创, 新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摘要:汉朝处于一个香薰活动的上升时期, 而在汉代“求仙问道”风气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款独特的熏炉——博山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 采用错金的装饰, 巧夺天宫, 集雕塑、铸造、绘画、金属工艺为一体, 作为西汉时期工艺品的精华, 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美学韵律颇耐人寻味。充分反映了汉代的气质与心态。

关键词:错金博山炉,求仙,工艺,美学韵律

参考文献

[1] 韩波.汉代宫廷香薰活动及香薰器具的艺术成就[J].艺术百家, 2010年, 第05期.

[2] 杨海霞.汉唐博山炉设计考略[J].齐鲁艺苑, 2015年, 第05期.

上一篇:浅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贿赂犯罪侦查工作转型下一篇:英台断陷火山熔岩气藏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