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缺陷的识别预防及处理方法

2023-01-27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质量缺陷, 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 使其满足规范要求。以下就针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 混凝土常见表面缺陷的识别及预防

1.1 气孔

气孔的表现特征:分散、单独、小于10mm的气孔。

产生原因: (1) 骨料级配不合理, 粗骨料过多, 细骨料偏少; (2) 骨料大小不当, 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 (3) 用水量较大, 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 (4) 振捣不充分; (5) 使用表面刷油的刚模板。

解决办法: (1) 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骨料大小和针片颗粒含量, 备料时要认真筛选, 剔除不合格材料; (2) 选择合理级配, 使粗骨料和细骨料比率适中; (3) 选择适当的水灰比; (4)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 (5) 确保模板坚硬, 涂抹适当厚度的脱模剂。

1.2 塑性开裂

其表现特征:裂纹, 通常不延续, 多发生在顶面。

产生的原因: (1) 温缩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2) 早期干缩是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又一重要原因; (3) 混凝土硬化之前沉降也会造成开裂; (4) 基层不平整也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5) 单位用水量过大, 水泥用量过大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解决办法: (1) 严格控制水灰比, 减少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水量; (2) 选用适合的水泥, 合格的砂石料并准确掌握配合比; (3) 加强养护, 混凝土收面后, 可以采用喷雾养护, 以增加空气温度和补充混凝土过早蒸发的水分。在混凝土中凝后立即覆盖草袋 (或砂、土工布) 并充分洒水养护, 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 防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纹。

1.3 应力开裂

应力开裂的表现特征:通常产生较长、横距相同的裂纹。

产生的原因: (1) 已硬化混凝土温度变化; (2) 过早承重; (3) 拆模 (底模) 过早。

解决办法: (1) 检查构造钢筋的设计和施工缝的位置; (2) 注意浇注程序; (3) 控制拆模时间, 防止结构起载。

1.4 蜂窝麻面

蜂窝麻面的表现特征:露石和粗糙表面。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拌和料中细料不够; (2) 粗骨料中细料不足; (3) 振捣不充分; (4) 施工中在模板接缝处或在连接螺栓处漏浆。

解决办法: (1) 检查水泥和砂子的配合比; (2) 检查粗骨料的级配; (3) 充分拌和, 精心浇注, 充分振捣; (4) 确保模板不漏浆。

1.5 露筋

露筋的表现特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钢筋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钢筋紧贴模板, 致使拆模后露筋; (2)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 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将钢筋散发生移位, 因而造成露筋。

解决办法: (1)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 注意垫足垫块, 保证厚度, 固定好; (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防治钢筋变形位移,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1.6 掉落 (掉角)

掉落 (掉角) 的表现特征:硬化的混凝土掉落。

产生的原因: (1) 超模过早。提前拆模时, 施工中不小心而使模板与混凝土结构发生碰撞, 极易产生掉落; (2) 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过低, 不能承受碰撞; (3) 集料不符合要求, 易碎; (4) 模板表面粗糙, 脱模剂涂抹不匀, 混凝土与模板粘附在一起, 拆模时造成脱皮。

解决的办法: (1) 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拆模强度; (2) 延长拆模时间, 特别是在较冷的天气; (3) 检查模板的设计, 认真清理模板和涂抹脱模剂; (4) 灌注混凝土时使用串桶、溜槽, 防止混凝土溅到模板上。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表面缺陷还不止以上六种。既然混凝土表面出现了缺陷, 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修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

2.1 调配颜色

多数修补工作的失败是由于未能使用同周围混凝土表面相同配合比的材料而造成的。既使是使用了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 也很难保证修整部分的颜色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通常修补所用的混合料有以下几种配比 (具体最优的配比只有通过现场调试得出) : (1) 白色水泥+粉煤灰+水; (2) 白色水泥+粉煤灰+砂+水; (3) 白色水泥+普通水泥+107胶; (4) 普通水泥+大白粉+107胶+水; (5) 普通水泥+石膏粉+水, 以上五种配合比最重要的是前两种材料的参量, 为保证修补材料和原混凝土的颜色一致, 必须现场调配。通过在混凝土上多次试补, 找到最接近的颜色。

2.2 控制吸水

用水泥材料进行修补时, 不能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上进行, 这是因为干面会吸取用于修补的砂浆中的水分, 从而将降低新材料与原混凝土表面的粘结, 也会降低修补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修整的表面首先要浸湿, 最好的做法是充分湿润表面, 在表面还有点潮湿的时候进行修补效果较佳。

2.3 打磨

对于漏浆造成的麻面和模板安装不稳造成的失准 (混凝土表面凸起) , 可以直接使用角模机 (金刚磨盘) 在混凝土表面打磨, 打磨平整后进行修补。对其他修补后的混凝土表面采用细砂纸打磨。

2.4 破碎边角的修整

对于因意外碰撞或拆模不小心造成的边角破碎, 在修补时应先把边角修整成四边形, 洒水湿润后使用高标号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在采用2.1条方法进行处理, 修补前应调试混合料的颜色, 争取修补后的混凝土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

2.5 蜂窝麻面的修饰

(1) 把松散的混凝土清除, 直到露出坚硬的混凝土。

(2) 把四周修成四方形, 凿除的深度大致一样。

(3) 把需要修补的部分洒水使其充分湿润。

(4) 根据凿除的深度决定使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将砂浆 (或细石混凝土) 压入。

(5) 洒水养护。

(6) 等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2.1条方法进行二次处理, 保证修补后和原混凝土颜色一致。

2.6 露筋的整修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 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 冲刷干净润湿, 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认真养护。

在实际操作中,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不同的施工方法, 再次不再一一列出, 仅阐述了常见的处理方法。

3 结语

对于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陷, 只要找出原因, 突出相宜的解决办法, 绝大多数是可以消除的。对已出现的混凝土缺陷, 只要精心进行修补, 完全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美观要求。

摘要: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已出现的通病作了简单介绍, 并结合工程项目的重点对混凝土通病防治及补修措施作了详细讲述。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气孔,塑性开裂,蜂窝麻面,露筋,修补

上一篇:视与听的协奏——在美术课教学中融入背景音乐的思考下一篇: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