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2022-09-10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真知而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性活动。只有“乐之”, 才能“乐学”, 才能把思想品德学好。思想品德教学中, 部分知识浅显空洞, 原理枯燥乏味, 法律条文繁琐, 于是在课堂上就形成了学生无精打采、被动接受的局面, 致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特别是培养农村学校的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非常重要。下面结合个人实践经验, 谈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一、关心、关爱学生

农村学校大多偏远, 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 大部分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 老一辈对孩子非常溺爱, 致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疏于管教和引导, 又缺乏亲情沟通, 容易导致性格内向、不思进取, 极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 从而对该教师所教学科不感兴趣, 特别是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反之,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 那么学生就会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正如古人云:“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二、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分不开的。在农村由于家庭教育落后, 小学人生教育未提上日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刚入初中时,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初中学习科目忽然大增, 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本能地拼搏一下便放弃了, 如果教师们不知情地批评, 他们往往因厌学而辍学。如果我们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能及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就给了他们学习动机,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为什么要学, 但不知怎么学, 也会因难学而弃学。我的做法是从本学科开始, 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具体做好预习、上课和复习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 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 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上课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课后结合作业进行复习和反思。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 学习动机产生了, 学习兴趣就有了。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不可能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产生一种久而不厌的学习心理。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态度, 努力去尝试教学上的创新, 以丰富多样的手段, 如辩论、讨论、情景设置、演小品等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活动, 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他们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 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里面的家庭保护内容时, 使用情境教学, 让学生以漫画“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为情境进行讨论, 这样一下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认识到家长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 忘记对孩子应尽的保护职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学生应该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进入听课角色中,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

四、多鼓励学生, 给学生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受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愿望。他强调说:“请你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一旦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的。”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我们在上课时间一般都能做得到。多鼓励学生, 意味着对所教学生多一份关心和了解。学生是受教育者, 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比如, 在思想政治方面, 要关心学生的全部精神生活, 关心学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培养, 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 使之学会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懂得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教育所不可少的条件。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 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努力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势在必行。而以上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兴趣,培养

上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下一篇:自平衡双罐稠油计量装置的研发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