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与金融扶贫工作思考与展望

2022-09-1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业对推动国家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可否认, 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质要求, 能够保障和国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真正的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同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为了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 同时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国的农村数量比较多, 覆盖面较广, 因此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推进非常的困难, 产生了许多的不足和障碍, 这一点严重影响了金融扶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无法解决农村地区目前金融建设问题所存在的不足。对此, 社会各界都必须要参与其中, 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及优势, 为农村金融发展和金融扶贫工作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既有可取之处, 也有许多的缺陷, 我国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思路, 深入解读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 积极地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入主体工作环节, 更好的体现金融扶贫工作的实施要求, 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

(一) 金融扶贫产品单一, 缺乏创新

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以金融产品为主体的原则, 从目前来看, 我国在落实金融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中商业银行在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 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之中以大客户和大企业为主体, 直接忽略了小微企业和农企业以及农民的金融发展需求, 最终导致农村金融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因为商业银行必须要以盈利为自身的目标, 但是对于国家金融扶贫工作的实践来说, 这一点对该工作的落实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影响, 其中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金融扶贫信贷产品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开发热情, 在工作的过程之中没有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推广的过程之中, 难以真正地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大力落实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许多的工作只能够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导致了金融扶贫产品的种类比较单一, 实际的功能和作用有限难以真正的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 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进行必须要以专门的人才为主体, 但是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缺乏优秀专门的人才队伍, 这一点导致金融扶贫工作难以推进, 实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二) 农村金融基础建设设施落后

尽管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 在金融建设的过程之中, 实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符合前期工作的目标及计划要求, 大部分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从目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不难发现, 许多流程的工作缺乏一定的推动力, 现有的自助设施数量在总体设施中所占的比重较少, 同时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 无法真正地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操作和指导, 这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 实际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农村地区的基层金融网点数量偏少, 同时分布不够科学, 在落实基层网点管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和依据, 大部分的服务工作存在许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导致许多的服务资源被浪费, 农村地区的金融行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长此以往就会舒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许多的发展障碍和桎梏, 难以发挥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和价值。

(三) 涉农征信系统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之下, 我国的金融业开始不断改善传统的运作模式和运作理念, 积极地融入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 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来体现自身的发展优势, 其中征信体系的构建尤为关键, 这一体系会直接影响金融业务的发展及推动, 我国在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实践的过程之中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 许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办理过程非常的烦琐, 难以准确的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和信用状况, 这一点导致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的资金信贷风险, 有一部分的银行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直接压缩贷款的期限和额度, 实质的金融支农业务的放款门槛相对偏高, 许多的农民和企业难以获得一定的融资,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金链断裂现象。其次, 不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导致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没有真正地为金融扶贫业务的开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产生了许多的不良信贷风险。

(四)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和实践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 同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但是大部分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并获得一定的利润往往会更加偏向于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强, 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客户, 为农村和涉农客户服务的意愿相对偏低, 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非常有限, 另外在服务人员配置和网点布置上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需求, 许多农民和小微企业在申请企业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障碍, 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稳定建设, 无法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依据。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 每个参与者都以实现自身的利益为原则, 对此, 各个部门必须要结合金融机构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工作机制, 将奖励和惩罚相结合, 不断地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大力开展, 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因此实质的工作积极性也相对偏低, 大部分的工作资源被浪费。

三、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措施

(一) 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完善

再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之前, 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产业链, 其中金融机构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 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支农金融产品, 构建成熟可靠的金融产品体系, 积极的体现金融产品的创造性, 建立完善的产品结构, 以此来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 为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参与管理工作人员则需要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 结合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来创新现有的金融产品, 保障农民和农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贷款, 真正的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

(二) 积极建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为了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保障金融行业能够结合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实际条件提供相应的服务, 我国需要以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题,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布开和完善, 适当的增加自助基础设施的数量, 保障智能服务水平能够满足农民的核心发展需求, 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推动金融服务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三) 建立完善的涉农征信系统

涉农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这一工作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工作的大力落实, 金融机构需要结合这一系统的具体信息, 了解企业及农民的真实信用情况, 更好的体现后期信贷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严格的控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四) 落实完善政府部门对金融扶贫工作的激励政策

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管理, 了解金融扶贫工作的现实条件, 加强金融扶贫工作的奖励和惩罚, 通过对金融机构税收和各项工作开展的支持来保障金融机构坚持正确的方向, 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扶贫工作的大力落实, 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和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摘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积极的加强农村与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不断地缩小两大区域的差距, 充分的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差, 缺乏一定的生产和建设资源优势, 实际的金融发展水平不容乐观, 对此我国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 不断地促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 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对此, 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 通过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及研究, 对金融扶贫工作的内容及形式进行相应的思考, 以期为实现农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扶贫工作,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雷曜.农村金融发展与金融扶贫工作思考与展望[J].金融与经济, 2016 (9) :13-17.

[2] 马应超.论新时代我国农村金融工作的遵循和策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J].甘肃金融, 2018, 489 (12) :14-16.

[3] 彭建军, 张军强, 饶淑微.关于创新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农行江西分行帮扶广昌县贯桥村为例[J].中国经贸, 2014 (22) :108-109.

上一篇: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之我见下一篇:浅析英汉翻译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