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2022-09-11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培养职业能力高的人才, 教学的开展以就业为导向, 并根据国家及社会上对专业人才的设置对专业进行调整, 这是市场经济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体系中, 学前教育的特色性及综合性较强, 培养学生以担当幼儿教师职业为主, 职业方向指向性较强[1]。随着社会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 意味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增加。在这一背景下, 高职教育如何抓住机遇, 以就业为人才培养的导向, 做好高职学前教育, 为社会输送能力素质高的专业性学前教育人才成为现今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高职学前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指的是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 是学生就业及之后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 有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之分。有学者认为, 人的职业能力就是使人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过程。通过职业教育, 将学生培养为掌握专业技术与能力的技术性人才是高职教育开展的重要目标[2]。也就是将处于职前阶段的学生带入职场, 核心是对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 对职业要求进行明确是现今职业教育开展的首要条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多集中在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通过调研发现, 幼儿园及早教机构无论性质如何、规模如何, 对其岗位设定的都十分明确, 即负责幼儿的保育及教育工作。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主要有:首先, 专业能力。也就是就任本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如进行保育工作能力、开展教育活动能力以及技术技能。就保育能力来说, 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心理教育及幼儿教育的系统知识, 对幼儿活动进行分析观察, 对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进行合理安排, 使得幼儿掌握参与游戏及正常生活的能力。就开展教育活动能力来说, 要求学生有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并掌握幼儿游戏组织的良好技能, 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3]。就艺术技能来说, 要求学生掌握识谱技能, 弹唱技能较好, 会简单的伴奏, 并参与舞蹈编排表演活动中。其次, 非专业能力。这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就业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及道德修养得等。首先, 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对幼儿活动及心理尊重, 并对幼儿实施爱的教育。其次, 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就业后可不断学习, 在知识技能上提升自己, 如掌握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等。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需求必然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职业教育性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不完全相同, 但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只有社会有需求,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有价值。因此, 对于学校来说, 关键是在于培养的学生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 并在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 制定合理教学的计划, 使得学校各方资源都被充分调动, 进而培养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较高的毕业生[4]。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 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在课程体系上做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教育开展的载体是课程, 课程水平如何也对学生的素质及技能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 而课程结构也势必将对学生的能力结构产生影响。一直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5]。而在新的形势下, 高职学前教育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 势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设计出符合学前教育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提高与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式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并科学高效完成设置的各项教学任务,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 又能掌握高超的职业技能,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

(二) 合理定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入学刚开始阶段, 学校在课程中就应该对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进行明确, 各科都应该按照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展开工作, 对教学方案合理设计, 使得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着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使得学生学习激情被激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在备课阶段, 教师就应该有机整合课程内容, 将联系度较高的内容集中讲述, 从而将教材内容从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将职业能力具体要求融入至课程实训过程中, 使得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得到强化。

(三) 多形式地开展专业教育

学校可有计划邀请专业人员来校展开专题讲座活动, 并开展校外基地的观摩活动, 并安排优秀毕业生前往幼儿园学习经验, 让学生对幼教工作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能够更加了解, 从而使得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通过专业教育活动, 也使得学生理解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认知[6]。同时, 在校园内营造体现专业特色及时代特色的文化, 如通过主题演讲、舞蹈比赛、故事比赛等专题活动, 使得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加强, 引导学生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加强自身的职业情感养成, 营造训练职业能力的良好氛围, 进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高。

(四) 强化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展开教育见习实习活动。高职院校应拓展实训方式, 在校内大力推广工学结合的实训方式, 让学生进入到幼儿园实施跟班听课, 担任实习助教等。并在校内开展模拟仿真教学的活动, 使得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被有效弥补,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对教师的未来技能进行有效培养, 进而帮助学生在毕业时缩短学校与岗位的距离, 培养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到教师角色中。另外, 还应该设计开展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引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呢个养成独立创新的职业能力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三、结语

我国长期以来开展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不强、缺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前专业学生来说, 应重视自身的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培养, 使得自身的素质与岗位的要求更好地契合, 为自身走向岗位打下基础, 也为我国幼教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对学生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较重视, 这对于学前专业来说更需如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等几方面, 在能力上体现了专业的要求特征, 教育目标是使得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 进而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与社会幼教岗位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就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6) :7-9.[1]刘冬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6) :7-9.

[2] 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3, (09) :56-57+65.[2]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3, (09) :56-57+65.

[3] 隋秀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4, (3004) :117-118+135.[3]隋秀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4, (3004) :117-118+135.

[4] 安惠敏.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角度[J].职业, 2015, (35) :88-89.[4]安惠敏.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角度[J].职业, 2015, (35) :88-89.

[5] 王亚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6, (09) :77.[5]王亚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6, (09) :77.

[6] 丁名夫, 贾素宁, 张丽丽, 王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对比研究——基于“园-校”认知的差异性[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2905) :29-31.[6]丁名夫, 贾素宁, 张丽丽, 王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对比研究——基于“园-校”认知的差异性[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2905) :29-31.

上一篇:公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忱度研究——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下一篇:案例教学法,使哲学课堂焕发活力